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2019-08-28進度:如得法師開示發菩提心---發心勝利

92B 11:38 - 100B 21:04 【◎ 七因果者,謂正等覺菩提心生,此心又從增上意樂,意樂從悲,大悲從慈,慈從 (p125) 報恩,報恩從念恩,憶念恩者,從知母生,是為七種。】 它這個果是什麼?就是大菩提心。所謂「正等覺菩提心」,就是大菩提心,這個生起,這個是要求的果。那麼這個心從哪裡生起呢?就是這個心的因在哪裡呢?這個分成下面:這個心從增上意樂;那麼這個意樂從什麼?從悲;悲從慈……這個是一個一個次第。換句話說,你要這個果,那麼得到這個果的因,那就是下面,這樣。所以到最後推到「從知母」,從這個第一步,一直最後,因、果、因、果一步一步上去,而產生大菩提心。平常我們說的大菩提心、大菩提心,這是個名詞,我們有這個認識。現在這個地方的大菩提心,他告訴我們:喏,你怎麼樣的次第,從這個因必然地上去,走對了,感得這樣的果。現在把這個分兩個子目來說明它。 p. 211 (2) 【此中分二,① 於其漸次今發定解,② 如次正修。初中分二,】 這七個有它修學的必然的次第,一步步的來,你對這個先要產生決定的見解,很多地方我們平時常常說決定的見解,這決定的見解實在很重要,修學佛法,常常是聽見了,急急忙忙得去修,就想得到這個果,卻不知這個果一定有它必然的因,如果是你不了解這個正確的因,那 (p126) 絕無可能;你了解了照著去做,才有可能。所以平常啊,是我們因為對這個不了解,所以才把自己宿生的善根,一生的好心啊,也可以說都平白地浪費掉了,非常大的可惜!所以「欲速不達」,毛病都犯在這裡。所以我們一定要對這因果的必然關係,產生決定的認識,那時候就沒有一點僥倖心理,沒有一點疑惑心理。這樣地勤勤懇懇、真真實實地做去,那麼你走一步就有一步的結果。這個次第所以我們一定事先先認識,否則你去急急忙忙、忙的話,不行。在一開頭的時候就說了,正修的時候,隨遇什麼緣,你就去莽莽撞撞去做的話,「一生善行終成過失」。 這句話,我這裡又特別提一下。在座不乏很多久修上座,或者雖然出家不久,但是早在出家之前,早就已經接觸了佛法,請問:弄了多少年,有什麼結果?我想大部分人都感覺,忙了半天,總覺得:欸,你好像沒有吧,在這個裡邊;在這個裡邊嘛,忙了半天,沒結果!就算時間不太久的話,你仔細想想看,往往是一個簡單的道理,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為什麼?根本的原因,都在這個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