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師父的影響-真如老師開示

1.作任何事均注重「清淨意樂」的殷重發心。
2.作任何事都佷認真,包含小事細節。重視當下的業,不要在意速度,習慣收攝我們的心。
能即時釋破放逸心,須能當下提起。養成向內觀察內心。依法照見內心。
3.最喜歡看到別人對治煩惱。對境時不要打迷糊仗。真正能降伏自己的煩惱才是最重要的。
4.尊重正法,椅眾靠眾發揚正法。如何在週遭的人散發善意,廣結善緣。 
當下提起正念,不要拖延。


真如老師開示
2016/09/28

走到今天,我特別特別感恩師父的加持,沒有他的加持,實際上在無上菩提這條路上,我們寸步難行。看了師父的行誼、聽了師父的教誨,特別感佩兩點:清淨的動機、非常認真。
一、清淨的動機
做每一件事,師父都非常在意「發心」是什麼。我們天天說「要成就無上菩提,像佛陀一樣。」現在做每一件事的發心,是否有這樣清淨的動機?
我們的習慣是「啊,就去做了!」沒有殷重發心。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發心」這回事;就算知道了也不列為重點;就算想要列為重點,但還是會被遺忘,都是師父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叮嚀我們要知道「發心」這件事極為重要,不可忘記。
師父處理團體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在佛菩薩面前殷重發心。師父 70 多歲了,是一代高僧,利樂有情有很多攝心的方便。在他的心續裡,「發心」應該是極為純熟的事,為什麼卻示現出像小學生一樣,每一件事都那麼那麼殷重發心?我們可以好好想一想。

二、凡事非常認真
師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非常認真!擦桌子、拆信封、撕饅頭紙等生活小節都一絲不苟。吃饅頭時,有人可能會吃掉一半才發現:「喔,有紙啊!」或者把紙連饅頭皮都撕掉了。師父是沾點水慢慢撕,從來都是撕得整整齊齊一整張的。我曾經問師父:「撕信封這樣一點一點撕,會不會很浪費時間?」覺得趕快看信之後去念經,好像比較清淨?師父笑一笑,不置可否。
現在慢慢領會到,如果能在每一件事上調伏心馬,讓自己不焦灼、不一直想要達到那個結果,而是重視當下所造的業,這是不是一門很深刻的功夫?我們一開始走上第一步的時候,就想要趕快到達終點,而從始點走到終點所造作的業通常是被忽略的。我們那麼在意「速度」,卻沒有在意內心的質量!
拜讀師父的日記,益發覺得是「於小罪見大怖畏」的修行。如果做每一件事沒有很清醒、向內覺察的覺照力,怎麼能看到罪?先看到罪,然後慢慢看到所謂的小罪。看到小罪之後,會生起大怖畏,還是會忽略過去?我們可能覺得沒什麼,浮浮泛泛、漫不經心、不以為然、很麻木的這種現行,在我們生命的業流中是如此地強盛。
師父的日記平常是完全不給別人看,為什麼?力求徹底的真實性。不是為了寫給人看的,是記錄每天怎樣去鬥煩惱,這真的是太樸素、太真實、太自然的一個修行人一步一步的腳印。如此親切的腳印帶著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努力。以下跟大家分享幾則:

 一碗甜飯
緣起法會中有進茶還有甜飯的供養,師父記說:「緣起法會中的茶和甜飯之例,形式上是有了,但內容呢?其次,即使形式有了的話,形式對不對呢?應想到任何東西必須要好好地傳授才行......」下面一段寫:「感想:今吾等學無上菩提,能欠缺上下兩代之間的好好傳授嗎?!教者諄諄善誘,學者認真學習,非常認真地切磋琢磨,方乃有成。」一碗甜飯,看看師父的感悟!不會放過生命的任何細節,總是緣到自己的宗旨,考慮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師父持戒的態度是戰兢惕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生命狀態,很多人是不習慣也不舒服的,因為整天提著心力,好像不能很開心、很放鬆。實際上這種警醒的狀態,會有另一種放鬆感,就是遠離惡業那種心靈深度的寧靜。
我們平常對到境,眼、耳、鼻、舌、身、意就迅猛地緣上去,黏成一團,完全沒有反觀內心的內照力,當下造善造惡自己無法覺察,那麼「瞥爾即犯」的菩薩戒要如何持守呢?當下的心隨逐著境在狂奔,像一條河不可控制地奔流而下,沒法停下來讓那個濁水變清。太張狂的狀態,非常妨礙內觀,必須靜一靜,當下把握內心,向內觀察自己所造作的業是朝向哪裡。

 滑溜溜的死症
師父常常在日記裡會寫到:「至心感謝上師、三寶、護法之無上加持與垂賜,使弟子(「弟子」兩個字都寫得很小)於晨起修上師相應等等,能有多大多大的進步......」提到上師相應時,師父寫了這樣一段:「能即時識破一向常犯的懈怠心,此心總是拖拖拉拉,讓自心處在滑溜溜的死症中,似念非念地作功課,表面上是在做,實際上完全在浪費暇滿大寶。」
這句話有太多可用功處。「即時」,然後能不能「識得破」?識破什麼?「懈怠心」。這個懈怠心是如何現行?「常犯」,每天差不多都這樣。識破它的什麼相狀?「拖拖拉拉,讓自心處在滑溜溜死症中。」那滑溜溜的死症是怎麼樣呢?「似念非念地作功課」,我們可以朝內心裡觀察:「表面上是在做,實際上完全在浪費暇滿大寶。」
師父接著再剖析:「而且由此等流習氣,不知不覺總會陷在此死角中......如果因為體力差、心力弱(似是理由)......」就是像昨天太累了,昨天熬夜了,晚上沒睡好、多夢等等,我們總有一種理由告訴自己說早課可能可以這樣過去:「先隨口唸過,」聽這些心態,「先將形式做好,」這已經是很有正念的人,會要把形式做好,然後「等到下一次再好好做」。「應該能由正念正知識破,知道用功須當下一念提起,否則拖拖拉拉永無了期,也永無希望!唯有如此努力,即使病苦、死苦也絕不例外。這樣真正皈依持戒之心才不被境奪,才是正皈依也。」
這一段揭示了念誦時應該有的基本狀態。能夠學會在這種狀態下用功,一拿到經典就全神貫注,全力以赴去誦,這一生必將受用無窮。如果一拿到經典就昏昏欲睡,然後想:這次先這樣,下次再努力。當前的一念不用力提起,師父用四個字叫「永無希望」!該如何對治呢?要善於分配你的體力;另外,發現問題之後不要以各種藉口為由,不去照破這個習慣煩惱,那是永無希望,很可怕的毛病!

 對境觀功念恩
師父也有記我一些用功的狀況,表揚了一下說:「凡此種種都是真實功夫,都須在境界上歷練獲得,一點虛假不來。理論上的空言,欠真實功夫,到此都成戲論。誠如其所言,生起嫉妒心的時候,隨喜自他功德的心情就消失了,反之亦然。平時我們總說『觀功念恩』,但對境時要能如實生起此心才是,因此得到此暇滿大寶,又有傳承師長攝受,垂示加持,若仍被惑業纏死,那真是沒有心肝的人啊!」

 依法照見內心
「下午兩點的時候大家集會,其中有淨明法師、如證法師、禪聞法師、如得法師、如願法師、如旭法師、如亨法師、如偉法師等在一起談。」大家跟師父隨宜談談個人受用的狀況。師父說:「儘量設法使大家能觀察內心。依法照見內心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步跨不出,學佛永無進步。平常人的業習氣,內省是件高難度事,尤其是念書人,習慣性地以文字遊戲為得到,而世間亦以此為衡準標準,所以欲求透過這一關,必須花一番努力才是!」
「依法照見內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怎樣發現作功課時、聽聞時,一直現行的不如法狀態?要用法的明燈,去照見平常看不到的東西。照了之後要照破,照破之後,馬上當下提起來,這才有希望。如果一直被這個習氣牽著走,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師父說:「永無了期,也永無希望!」

 倚眾靠眾,擋住逆流
這是浴佛法會結束之後師父寫的:「法會圓滿日特別向大家說明,以共同目標所形成團隊之重要。吾等今日依法形成法人,必須尊重法。尊重之方式——信心及智慧(所策起的力量,自己善淨業及三寶護法的加持)。若不能倚眾靠眾,處今日強大的逆流中,必被沖走,共同淪墮。所以今日以共同目標能實踐,不但自己守得住,而且能使很多有心人都聚在一起,不但可以擋住逆流,而且可以繼續擴大增長、相互扶助而救得很多人,特別可能將有可能的災難淡化掉。」
師父特別特別在意我們「一定要尊重法」,還要「倚眾靠眾」——在僧團裡、在居士廣論班裡都要倚眾靠眾。在今日強大的逆流中,如果不倚眾靠眾,自己在一個角落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對抗過度染污的外境,一定會被沖走,一起掉落。如果有共同目標所號召的一群人,不但自己守得住,還能讓很多有心人聚在一起;不但可以擋住逆流,而且可以繼續擴大增長,相互輾轉去救更多的人。
聚在一起能擋住逆流,是一種持戒的精神。如果很多人都發心好好持戒,可以防止將要發生的大災難,這在經典上有記載。如果我們這一群人聽了師父的教誡,好好守護自己的內心,認真持戒,就是祈禱世界和平,祈願所有的眾生能夠遠離災難、遠離瘟疫、遠離病苦、遠離戰爭。
這些珍貴的教誡,如果能夠放在心上不停串習,成為慣修,就是最真實地憶念師父的恩德。師父其實最最在意這個!如果有人跟他報告看到什麼煩惱了,在那個煩惱的對治上有一點進步了,師父的眼神馬上就特別燦爛。

 在自心建立師父紀念館
如何讓世界上所有的人知道有這麼一位高僧?他是一位出家人,卻關心農民怎樣種糧食,關心大地,關心土裡、水裡、天空裡很多被忽略的小生命;他住在寺院,可是心懷天下蒼生,關心教育,關心老師的痛苦、家長的痛苦、孩子的痛苦;他精勤苦修,但始終關心居士們的無限生命,創辦了研討班,讓大家竟然也學了這麼專業的一本論!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根本道場蓋一座師父紀念館,想想會迎來全世界多少參訪者、朝禮者,看一看師父貢獻了這麼多年生命的地方,看一看師父所開創出的僧俗這麼廣大的事業,乃至他對全人類、對所有生命大悲的柔情!請大家好好努力,把這個願望放在心裡。

對師父最深刻的懷念,就是要把他的教誨放在心上,千萬不要忘記。注意師父那句話——當下提起正念,不要拖延。用法的明鏡反照自心,斷惡修善,實際上就是在我們心中為師父建立的紀念館。

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2017-03-22進度:P043L01 - P045L05 悔罪支

手抄(三)p231~p256
智慧小語: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夜。
重要概念: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於一切極為重要!(第六、攝彼等義者 - 伽喀巴)

六加行:
① 淨地設像 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② 莊嚴供具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③ 入座皈依 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④ 觀想聖像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
⑤ 集資淨罪 資糧田前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① 禮敬支 ② 供養 ③ 悔罪支 ④ 隨喜支
⑤ 勸請轉法輪支 ⑥ 請住世支 ⑦ 迴向支
⑥ 三事求加持(供曼達)
①祈求加持不敬善知識,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息滅(淨罪)。
②祈請加持恭敬善知識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順易生起(集資)。
③祈請加持一切內外障難悉消除。
七支供養:
普賢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① 禮敬支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② 供養支
四者、懺悔業障,③ 悔罪支
五者、隨喜功德,④ 隨喜支
六者、請轉法輪,⑤ 勸請轉法輪支
七者、請佛住世,⑥ 請住世支
八者、常隨佛學,⑦ 迴向支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偈頌

① 禮敬支 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三門總禮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三門別禮 身禮敬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意敬禮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稱讚如來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語敬禮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② 供養支 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有上供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無上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③ 悔罪支 懺悔業障 去除修行的違緣,淨治罪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④ 隨喜支 隨喜功德 對治嫉妒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⑤ 勸請轉法輪支 請轉法輪
十方所有世界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⑥ 請住世支 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促使自相續“依教奉行”,也是請佛住世

⑦ 迴向支 
常隨佛學(回向菩提) 恆順眾生(回向眾生) 普皆回向(回向實際) 
對治邪見 增長無盡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以非常猛利地欲樂回向一切有情,令成大菩提因


悔罪支者:「我昔所作」等一頌。
七支供養中的第三支,是悔罪支。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都是由無始以來,貪、瞋、痴三毒的緣故,才會造下身業(殺、盜、婬)、語業(妄語、離間語、惡口、綺語),以及意業(貪、瞋、痴)。造惡業的罪性是指「我所作」,這當中又包括了親自作、教他作,或是見他人作時發隨喜等情況。

總攝一切說「諸惡業。」應念此等所有過患,悔先防後,至心懺除,則昔已作,斷其增長,諸未來者堵其相續。
「我昔所造諸惡業」,是說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這裡的「諸惡業」,實際上含攝了一切的惡業在內。應該多思惟這些惡業所有的過患,一方面懺悔先前所作的,另一方面防護將來不再造,唯有至心的懺除往昔所作的惡業,才會斷其增長,將來會再造的,也能防止它再相續。

[證人入罪]
如果他犯了罪了,叫你去做證人,你看見的,你說:「對!我看見他。」不可以!欸?我們說:「他明明犯了罪了,我只是說實話,難道叫我說妄語嗎?」嘿,你們倒想想看,為什麼?要嘛佛不如你,你對!如果,你信得過佛的話,這個地方,它就有關鍵所在。

所以不要說,「他就是錯的」,我就在這個地方的話,好像理直氣壯,就這個樣。就這個樣,錯了!我們不要說佛法,不要說佛法—世法,記得不記得孔老夫子告訴我們一個最好的典型的故事?有一個人,他這個父子兩個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然後他的兒子去證察,說我的父親偷了人家羊了。人家說,哎呀,這個人很直啊!孔老夫子聽見了,搖搖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我想大家可能聽說過這個公案,所以聖人教人的方法,的的確確不是我們無明愚痴的人所看得見的。這個父親偷了人家羊,怎麼辦呢?這個兒子代父親隱;反過來,兒子偷了羊呢,父親要代他隱。欸?那我們想不通。這地方我所以說這樣的話,倒不在這裡深一層地追究這個理論,說明不管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他們這種態度是這樣的。

慚愧的行相是自己覺得做得不對,抑低自己;但我們通常有這種毛病,自己講慚愧的時候,表示我自己懂得慚愧,那個完全是高慢之心,是南轅北轍。
你懺悔不對的,一定有好的、對的標準擺在那裡,那時候你衡量得出來,才比出來:哦!這個對的,這個是不對的。就像比那假鈔票一樣,一比,兩張鈔票,很明白。所以你真正地懺悔,必然是把對的行相清清楚楚,錯的行相明明白白。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四支,是隨喜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在這個偈頌當中,是隨喜一切眾生、聲聞乘的有學及無學、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菩薩這五種對象,對於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功德修隨喜心,就像貧窮的人,突然獲得寶藏,那樣的歡喜踴躍。
修隨喜,主要是對治嫉妒。如果常修隨喜,就能除去因嫉妒他人所引起的煩惱,漸漸生起平等的善心。它的果報,是能感得大眷屬,成就喜悅不厭足相,就是連外道眾生,見了都會心生歡喜。

自己也包括在裡頭。自他都在隨喜,固然佛菩薩等等你隨喜,還有你自己做對了你也隨喜。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五支,是勸請轉法輪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世間燈,是佛的德號之一(燈有破暗的功能)。

把這個東西再運轉到在眾生,把這個法帶到別人的身心上面,這個也是轉。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碍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有人現證菩提,已經獲得了無執著、無障礙的佛智時,我就馬上前去勸請。變現出種種不同的身相,來到初成佛者的面前,勸請說法,為眾生轉妙法輪。

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智軍阿闍黎,把這一支,當作「現證菩提」來解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六支,是請佛住世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想示現涅槃的,我都會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和現前的安樂,變現無量身,前往勸請住世,久經如微塵數劫的時間,不要入涅槃。

一般說來,佛示現涅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和眾生的因緣盡了。就是自己所應度化的眾生,都已經度化了;還沒有度化的眾生,也已經作好了將來度化的因緣。也可能是佛與另一個世界的眾生,因緣已經成熟,要去教化,所以在這個世界,不得不示現涅槃。第二個原因是,眾生怠惰。因為世間的眾生,有喜新厭舊的通病,若是見到佛能常住世間,永遠不滅,便會起種種放逸、懈怠、憍慢、恣縱、厭倦的心,對於佛法不能生起難遭之想,更不能勇猛精進的行種種功德,所以佛為了警覺怠惰的眾生,不得不示現涅槃。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最後一支,是迴向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
迴向時,是將前面的禮敬諸佛(包括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請佛住世、轉妙法輪、隨喜功德、懺除業障這六支,所修的一切善根,所有的功德,完全不把它認為是自己所有,而將它作普遍廣大的迴向,迴向給一切的有情眾生,以猛利的欲樂心,希望眾生早日成佛,如此作迴向,也使這個成就大菩提之因的功德及善根,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修迴向,主要是對治邪見,能除去狹劣的障礙, 因此成就廣大善根。我們所修行的功德、善根,很容易壞失,主要是因為慢心(對自身的成就起了我慢)、悔恨(行善了以後,又起追悔心)和瞋恚的緣故,如果能隨時修迴向,就能防止功德的喪失。若是能毫不執著的,把功德和一切眾生共享,就像一滴小水滴,滴入了大海水,就連上面所說三種功德喪失的原因,都無法損壞它了。倘若沒有迴向,所有的功德,只能感得人天有漏小果,而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無漏之因。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關於七支供養的內容,已經說明完畢,對於文中的涵義,應該儘量力求了解,然後照著所說的方法,至誠專一的去行,如此就能攝持無量無邊功德。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支,是為順緣,積集資糧,
七支供養當中,禮敬、供養、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隨喜這五支,是屬於修道的順緣,能積集資糧。

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
悔罪支,是去除修行的違緣,主要是淨治罪障。

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隨喜支,是對一切眾生的功德修隨喜,雖然自己沒有作善,也同樣有隨喜的功德。若是對於自身所造的善業,修隨喜的話,也是在增長自己的善根。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最後的迴向支,是使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修隨喜所長養的種種善根,雖然原本很少,能令增廣增多。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變得永無窮盡,總而言之,它含攝了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增長無盡這三方面的功能。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六加行法,第六是祈求加持。為了使修行圓滿成就,應多供曼陀羅(曼陀羅,是諸佛的壇城,表示最圓滿的報土。一般的供養曼達,是觀想宇宙中最殊勝的寶物,拿來供養諸佛菩薩,以積聚資糧。最簡單的是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日、月。最長最複雜的是三十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身洲、勝身洲、貓牛洲、勝貓牛洲、諂洲、上儀洲、勝邊洲、有勝邊洲、寶山、如意樹、滿欲寶牛、自長糧殼、寶輪、如意盤、王后寶、大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寶藏瓶、嬉女、鬘女、歌女、舞女、花女、香女、燈女、塗女、日、月、寶傘、尊勝幢),並且以猛利的欲樂心,多番的祈求加持。

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這樣祈禱:「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淨除修行的違緣。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到我執、法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為止,這所有的罪業,都能快速地滅除。

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
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增長修行的順緣。從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到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的真實義,遠離一切的顛倒分別心為止。這所有的善業,都能快速地發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以及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使內外一切的障難因緣,都能摧毀、寂滅。」一般的障難,分為內障難、外障難和密障難三種。內障難:如病災、魔難、乏食等;外障難:如惡友的引誘、兵災、王難等;密障難:如修行時心生怠惰,或貪、瞋等煩惱習氣爆發等過患。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與七支供


七支供
普賢行願品偈頌
別名
十大願王
三項
修行要點
第一支
禮敬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三門總禮
第一願
禮敬諸佛
順緣
積聚
資糧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身敬禮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意敬禮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語敬禮
第二願
稱贊如來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第二支
供養支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有上供
第三願
廣修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供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第三支
忏悔支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第四願
忏悔業障
除違緣
淨治
罪障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第四支
隨喜支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第五願
隨喜功德
順緣
積聚
資糧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第五支
請轉法輪支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第六願
請轉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第六支
請佛住世支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第七願
請佛住世
促使自相續“依教奉行”,也是請佛住世
第七支
回向支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回向菩提
第八願
常隨佛學
增長
無盡
以非常猛利地欲樂回向一切有情,令成大菩提因。
回向眾生
第九願
恆順眾生
回向實際
第十願
普皆回向


[原始出處]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2/219585.html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2017-03-08進度:P041L06 - P045L05 略說修習軌理

2017-03-08進度:P041L06 - P045L05
智慧小語: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
重要概念:我們不能做的原因,就是你沒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真正難的話,還正知見,你正確了解以後,人人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修行真容易呀!

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
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初中分二:
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初中分三:
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
今初
有關親近善知識,是修道的根本。第一部份,「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已經講完了,第二部分,是「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分二:
一是正明修法,二是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正明修法當中,又分為正修時應如何、未修中間應如何兩個部分。
正修時應如何,再分為加行、正行、完結三項。首先介紹加行的部分。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
首先的六加行法,是金洲大師所傳。

六加行:
① 淨地設像 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② 莊嚴供具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③ 入座皈依 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④ 觀想聖像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 
⑤ 集資淨罪 資糧田前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① 禮敬支 ② 供養 ③ 悔罪支 ④ 隨喜支 
        ⑤ 勸請轉法輪支 ⑥ 請住世支 ⑦ 迴向支
⑥ 三事求加持(供曼達)
①祈求加持不敬善知識,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息滅(淨罪)。
②祈請加持恭敬善知識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順易生起(集資)。

③祈請加持一切內外障難悉消除。

正規講的時候,這個老師一定說的,我這個師承哪裡來的。說我的老師誰,老師的老師誰,然後追溯上去。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六加行法,第一點,好好的把殿堂,大殿,禪堂,教室,還有住的房間弄乾淨,再很莊嚴慎重的把聖像法寶法塔供起來。

身:或者是雕塑的,或者是畫的。
語:就是經典。 
意:也可以說就是親近的善知識。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第二點,供品必須是動機純正求到的,最好的東西供養佛,且要很乾淨,很端正放置殿堂上。

有了莊嚴的三寶像後,再於三寶像前獻上八種供養,這八供的排列,是面對佛像由左至右:水、水、花、香、燈、塗、果、樂。
  1. 第一杯水,是供養給佛的飲用水。供養的功德,是可以得到佛法智慧的甘露。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解除乾渴之苦,享有清淨的智慧法露。
  2. 第二杯水,是供養給佛的沐浴水,洗濯佛足用。供養的功德,是藉此洗濯的水,以清淨我們眾生身、語、意的染污。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清淨身、語、意三業,並消除所有修行的障礙。
  3. 第三是花,用來莊嚴佛的壇城。供花可以去除眼根對美色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使相貌端嚴,並能清淨住處。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並且身心常居淨土中。
  4. 第四是香,供香可以去除鼻根對嗅香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清除持戒的障礙、增長持戒的功德,並彌補破戒的缺失。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持戒清淨。
  5. 第五是燈,供燈的功德,是可以破除無明的黑暗,開顯內在的智慧光明。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開顯光明,具足佛般的智慧。
  6. 第六是塗香,供塗香可以去除對身體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清除身體的障礙,使五官、四肢健全。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身無殘障,諸根具足。
  7. 第七是果,供養食物可以去除舌根對美味的貪執。它的功德,是可以得到禪修時的喜悅。供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能以禪悅為食,並且法喜充滿。
  8. 第八是樂,供養音樂可以去除耳根對美好音聲的貪執。它的功德,是能夠聽聞法音。供養的時候可以祈求,願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聽聞佛法,並願法音常鳴,法輪常轉。
三寶像及八供物的來源,必須是清淨的。不是以諂曲、欺騙、不正當的方式所獲得。供養時如 果能夠具足三清淨、三無量的條件,就會積聚真實的功德。
三清淨,是指供養的對象、自己的心,以及供養物這三者都要清淨。這裡所供養的對象,是有助眾生解脫輪迴之苦的三寶,當然是清淨的。自心的清淨,是指供養時毫不吝惜,並且是為了所有眾生,希望他們都能離苦得樂,以此動機、發心而獻供。供養物的來源,必須不是以偷、騙、搶或不善動機,以及違法等手段所獲得的財物。
三無量,是指供養的對象無量、自心的無量,以及供養物的無量。供養的是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所以對象是無量的。供養時的心,是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獻供,所以自心是無量的。供養時,觀想無量無邊的供養物充滿虛空,所以供養物是無量的。
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
第三點,次如聲聞地中所說,我們在用功時如果打瞌睡,想要清靜對治昏睡的心,就站起來繞著佛像走動,心裡面想著佛就在我右邊。

經行,有快步經行和慢步經行,就是起來走一走,或者用冷水洗臉,等去除這個昏沈蓋以後,再開始經行。
除了昏睡蓋以外,其餘的四蓋(貪蓋、瞋恚蓋、掉舉惡作蓋、疑蓋),用盤腿打坐修對治的方法去除。」就是坐在蒲團或者坐具上,以七支坐法,修種種對治的方法。跏趺坐,是腿雙盤,沒有辦法雙盤的話,用半跏趺坐,就是單盤,也可以用散盤,隨自己舒服的情況而定。
他不要求我們苦行的,「安樂臥具」,坐得越舒服越好。不過不要貪舒服哦!他所以舒服就是不要你心裡面,真正坐時他有一個原則,就是你全部的精神對注在你這個心念上頭。
五蓋,是修禪定時,障礙不能得定的五種蓋覆。有關對治五蓋的法門,一般是以修不淨觀來對治貪欲蓋;修慈心觀來對治瞋恚蓋;修經行或觀日月光明等相來對治昏沈睡眠蓋;修數息法來對治掉舉惡作蓋;修因緣觀來對治疑蓋。

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
除了這樣之外,還有5蓋,(貪欲蓋、疑法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 想要清靜對治昏睡的心,應該要隨自己的方便,在專用床座上打坐或是在浦團上盤膝而坐。

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
無論是在床座或小座,打坐時身體需端正,無論是雙盤或是單盤,都可隨自己舒服打坐。

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第四是修歸依、發心。身體盤腿坐好了以後,修歸依和發菩提心。顯教是修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個三歸依,密教則再加上歸依上師為四歸依。
為了令自身的身、口、意,能與三寶相應,所以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觀想歸依境,作為歸依和發心的對象。這個歸依境的內容,可依照自身所修的傳承來決定。
本論的傳承為廣行(方便、慈悲)及深見派(智慧)的結合,因此觀想宗喀巴大師在中間,右邊是彌勒及廣行派的諸位菩薩(無著菩薩)圍繞,左邊是文殊及深見派的諸位菩薩(龍樹菩薩)圍繞。周圍還有無量的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以及護法等眾圍繞。先唸三歸依或四歸依文以後,加唸大乘的不共歸依:「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諸善根,為利有情願成佛。
你真正要皈依的話,身心要和合,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一心一意皈投依靠,你沒別的了。
發心,就是發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慈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具足樂及樂因;悲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離苦及苦因;喜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得無苦的究竟涅槃樂;捨無量心,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離冤親憎愛入於平等捨心。

皈依兩個字不是那麼簡單。說我們懂了,真的懂了嗎?文字上面懂,那個是世間的,你如果不能深入—戲論、魔業,就是這個。那麼,現在我們說,弄了半天我們進不去,怎麼辦呢?欸!他告訴你,原因是你這個助緣不具足。助緣有兩種:障礙沒有清除,那麼要懺悔;資糧、順緣,沒有積聚,那麼要努力。在這種狀態當中,就告訴我們,修行那個七支,「以治身心」,治就是淨治、調治。 

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第五是修七支供養,目的在於淨除業障、積聚資糧。為了要使我們的身心,能夠持續安住在清淨中,如果沒有積集資糧,以增長修道的順緣,和淨治業障,以去除障道的逆緣,即使是勵力的修止、修 觀,定慧也很難生起,所以應該修習七支供養,以調治身心,因為它攝盡了一切積集資糧和淨除業障的要點。

① 禮敬支 ② 供養 ③ 悔罪支 ④ 隨喜支 ⑤ 勸請轉法輪支 ⑥ 請住世支 ⑦ 迴向支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偈頌
① 禮敬支 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三門總禮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三門別禮 身禮敬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意敬禮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稱讚如來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語敬禮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② 供養支 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有上供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無上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③ 悔罪支 懺悔業障 去除修行的違緣,淨治罪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④ 隨喜支 隨喜功德 對治嫉妒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⑤ 勸請轉法輪支 請轉法輪
十方所有世界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⑥ 請住世支 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外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促使自相續“依教奉行”,也是請佛住世

⑦ 迴向支 
常隨佛學(回向菩提) 恆順眾生(回向眾生) 普皆回向(回向實際) 
對治邪見 增長無盡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以非常猛利地欲樂回向一切有情,令成大菩提因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密,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褔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離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賭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服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持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逆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普賢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① 禮敬支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② 供養支
四者、懺悔業障,③ 悔罪支
五者、隨喜功德,④ 隨喜支
六者、請轉法輪,⑤ 勸請轉法輪支
七者、請佛住世,⑥ 請住世支
八者、常隨佛學,⑦ 迴向支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其禮敬支中,
七支供養中的第一支,是禮敬支,等於十大願王中的禮敬諸佛和稱讚如來。

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
以身語意三門的總禮敬來說,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當中,是這麼說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徧禮盡無餘。」從這段頌文當中,我們知道禮敬的對象,不是緣一方世界,也不是緣一時之佛,而是普緣十方,以及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的心,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來修禮敬,不隨外境或煩惱轉。

「清淨」跟「寂靜」兩個字的差別。如果說,廣義地來說,清淨也可以含攝寂靜;如果說仔細地說,清淨跟寂靜不太一樣。那麼對我們現在凡夫來說,我們能走的就是清淨,這個非常重要!

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有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智軍阿闍黎釋中說:「如果僅是頂禮一佛,所得的福德已經是無可限量,更何況是頂禮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徧禮剎塵佛。」意思是說:「由於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大威神力,使自己普現於一切如來前,以完成禮敬諸佛的心願;同時也將自身化現為無量身,每一位佛前,都有一個自身行禮敬,如此無量無邊的自身,同時禮敬無量無邊的佛。

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
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用心觀想出來,就像現在眼前。同時也將自身變化為等同諸佛的數量,這個數量就是把一切佛土,都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佛,而修敬禮。

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而且這些觀想出來的境界,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大行、大願、大威神力,所產生出來的淨信力,再由此淨信力,發起禮敬。能以此淨信力,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德已經很大了,何況是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的佛,所獲得的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作的解釋。

修行不難!任何一個時候,你只要跨一步,但是你必須跨一步!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
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關於意敬禮,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在每一粒微塵之中,都有如微塵數般的無量諸佛,各各處在無量的菩薩眷屬會中;在這無窮盡的法界,也如這無量無盡的微塵數一般,深信每一粒微塵當中,都充滿了諸佛。

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就是在每一粒微塵之上,都有如微塵數般多的諸佛,安住在菩薩眷屬的圍繞當中,應當發起淨信心,隨念諸佛所有的功德。包括如何生起菩提心;如何修積集資糧、淨除業障;如何圓滿證得菩提;成佛如何轉法輪等功德,心生歡喜,如實讚歎。

我啊現在在無明當中,像一個瞎子一樣看不見,可是佛菩薩的光明,就像我雖然看不見太陽,像瞎子看不見太陽,可是太陽照著瞎子呀!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語敬禮,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我各以超出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每一舌根,各出無盡的音聲海,每一音聲,在普出無盡的妙言辭;如此盡於未來一切劫的時間,來讚歎諸佛甚深的功德海。

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由於諸佛的功德勝譽,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所以必須化現無量身,每一身有無量個頭,每一個頭,有無量的舌根,每一個舌根再以微妙的音聲、言辭,來稱讚如來。這其中的「音」字,是形容稱讚的言辭,由於是舌根的緣故(這和漢文稍有出入)。「海」,是形容繁多的用辭。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
七支供養的第二支,是供養支。分上供與無上供兩種。上供,是屬於世間的供養,在普賢十大願王中,有兩個偈頌,是有關上供的:「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頌中最勝華者,就是供養人間、天上,各種上妙稀有的奇花。鬘,是指花鬘,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可配帶在頸上或身上。這兩類的花,可用真實的花朵供養,或者用觀想各種殊勝奇妙的花來獻供也可。

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
伎樂者,是指音樂的供養。無論是以管弦吹奏,還是用打擊所發出的音樂,都可以拿來供養。

塗香者,謂妙香泥。
塗香者,是香物和水調和後,用以塗在佛的身上或腳上,以表示恭敬。

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
傘蓋者,是供在佛面前或頂上的寶蓋,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燈燭者,是由香油等點燃,而發出的光明;或者是摩尼寶珠、夜明珠、日、月、鏡子等能發光的,都可以拿來供養。

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然者。
燒香者,是由多種香和合而成,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所製成的線香和盤香,用來點燃供養佛。

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
勝衣服者,是用寶石或者花朵所製成的衣服,也有用如意樹的纖維所織成的衣服,是一切衣中最勝妙的。

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徧三千世界所熏水等。
最勝香者,是最殊勝的香水,這個作為飲水用的妙香水,香氣能徧滿三千大千世界。

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峯。
末香者,是香粉末,可以用來灑在佛身上表示崇敬;也可以用來燃燒供佛;或者是用堆積的方式,作成壇城;或者配上各種的顏色,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須彌山,是諸山之王,全山總高為八萬由旬。須彌,梵語音譯,意譯是妙高的意思)。

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聚」字,可以加在前文的每一個供養物之後,如最勝華聚,鬘聚,伎樂聚……,有「眾多」的意義,以及「莊飾」的意義,並且也有「種種」的意義。

無上供者:「我以廣大」等一頌。
供養支中的第二種供養,是無上供,是屬於出世間的供養。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徧供養諸如來。」

言有上者,謂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
前面的上供,是指世間的供養。這裡的無上供,是聖者們所作的供養,所供養的是世間所沒有的東西。如普賢菩薩所供的如意寶樹、八功德水、甘露瓊漿等,這些都是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現出來的微妙供具。

離開了因果談佛法,這個是一個修學佛法的致命傷。

頌後二句,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偈頌中的最後兩句,在前面所有偈頌中,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都應該加上去,這樣才能說明修禮敬支和供養支時,所有和普賢行願力相應的淨信心,和種種所現的境界(這個部分和漢文稍有出入)。

等起就是說,由這個善法,心王心所的自性善,或者相應善,它們等起發動的。"等起"就是說,它發動的身業、語業跟它是同一個性質的,"等"就是同類的。善的心所心王發動的身語業也是善的,跟它相等的,那麽不善的心王心所發動的也是不善的。所以說等起的善就是"色業等",就是身語二業。那就是說身語二業由善的心王心所發起的,它是善的身語業,如果說是不善的心王心所發動的身語業,它也叫不善的。這個不善叫什麽不善呢?等起不善,由善或者不善同等推動的這個身語業,叫等起。

悔罪支者:「我昔所作」等一頌。
七支供養中的第三支,是悔罪支。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都是由無始以來,貪、瞋、痴三毒的緣故,才會造下身業(殺、盜、婬)、語業(妄語、離間語、惡口、綺語),以及意業(貪、瞋、痴)。造惡業的罪性是指「我所作」,這當中又包括了親自作、教他作,或是見他人作時發隨喜等情況。

總攝一切說「諸惡業。」應念此等所有過患,悔先防後,至心懺除,則昔已作,斷其增長,諸未來者堵其相續。
「我昔所造諸惡業」,是說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這裡的「諸惡業」,實際上含攝了一切的惡業在內。應該多思惟這些惡業所有的過患,一方面懺悔先前所作的,另一方面防護將來不再造,唯有至心的懺除往昔所作的惡業,才會斷其增長,將來會再造的,也能防止它再相續。

[證人入罪]
如果他犯了罪了,叫你去做證人,你看見的,你說:「對!我看見他。」不可以!欸?我們說:「他明明犯了罪了,我只是說實話,難道叫我說妄語嗎?」嘿,你們倒想想看,為什麼?要嘛佛不如你,你對!如果,你信得過佛的話,這個地方,它就有關鍵所在。

所以不要說,「他就是錯的」,我就在這個地方的話,好像理直氣壯,就這個樣。就這個樣,錯了!我們不要說佛法,不要說佛法—世法,記得不記得孔老夫子告訴我們一個最好的典型的故事?有一個人,他這個父子兩個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然後他的兒子去證察,說我的父親偷了人家羊了。人家說,哎呀,這個人很直啊!孔老夫子聽見了,搖搖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我想大家可能聽說過這個公案,所以聖人教人的方法,的的確確不是我們無明愚痴的人所看得見的。這個父親偷了人家羊,怎麼辦呢?這個兒子代父親隱;反過來,兒子偷了羊呢,父親要代他隱。欸?那我們想不通。這地方我所以說這樣的話,倒不在這裡深一層地追究這個理論,說明不管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他們這種態度是這樣的。

慚愧的行相是自己覺得做得不對,抑低自己;但我們通常有這種毛病,自己講慚愧的時候,表示我自己懂得慚愧,那個完全是高慢之心,是南轅北轍。
你懺悔不對的,一定有好的、對的標準擺在那裡,那時候你衡量得出來,才比出來:哦!這個對的,這個是不對的。就像比那假鈔票一樣,一比,兩張鈔票,很明白。所以你真正地懺悔,必然是把對的行相清清楚楚,錯的行相明明白白。

==================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四支,是隨喜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在這個偈頌當中,是隨喜一切眾生、聲聞乘的有學及無學、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菩薩這五種對象,對於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功德修隨喜心,就像貧窮的人,突然獲得寶藏,那樣的歡喜踴躍。
修隨喜,主要是對治嫉妒。如果常修隨喜,就能除去因嫉妒他人所引起的煩惱,漸漸生起平等的善心。它的果報,是能感得大眷屬,成就喜悅不厭足相,就是連外道眾生,見了都會心生歡喜。

自己也包括在裡頭。自他都在隨喜,固然佛菩薩等等你隨喜,還有你自己做對了你也隨喜。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五支,是勸請轉法輪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世間燈,是佛的德號之一(燈有破暗的功能)。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碍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有人現證菩提,已經獲得了無執著、無障礙的佛智時,我就馬上前去勸請。變現出種種不同的身相,來到初成佛者的面前,勸請說法,為眾生轉妙法輪。

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智軍阿闍黎,把這一支,當作「現證菩提」來解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六支,是請佛住世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想示現涅槃的,我都會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和現前的安樂,變現無量身,前往勸請住世,久經如微塵數劫的時間,不要入涅槃。

一般說來,佛示現涅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和眾生的因緣盡了。就是自己所應度化的眾生,都已經度化了;還沒有度化的眾生,也已經作好了將來度化的因緣。也可能是佛與另一個世界的眾生,因緣已經成熟,要去教化,所以在這個世界,不得不示現涅槃。第二個原因是,眾生怠惰。因為世間的眾生,有喜新厭舊的通病,若是見到佛能常住世間,永遠不滅,便會起種種放逸、懈怠、憍慢、恣縱、厭倦的心,對於佛法不能生起難遭之想,更不能勇猛精進的行種種功德,所以佛為了警覺怠惰的眾生,不得不示現涅槃。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最後一支,是迴向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
迴向時,是將前面的禮敬諸佛(包括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請佛住世、轉妙法輪、隨喜功德、懺除業障這六支,所修的一切善根,所有的功德,完全不把它認為是自己所有,而將它作普遍廣大的迴向,迴向給一切的有情眾生,以猛利的欲樂心,希望眾生早日成佛,如此作迴向,也使這個成就大菩提之因的功德及善根,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修迴向,主要是對治邪見,能除去狹劣的障礙, 因此成就廣大善根。我們所修行的功德、善根,很容易壞失,主要是因為慢心(對自身的成就起了我慢)、悔恨(行善了以後,又起追悔心)和瞋恚的緣故,如果能隨時修迴向,就能防止功德的喪失。若是能毫不執著的,把功德和一切眾生共享,就像一滴小水滴,滴入了大海水,就連上面所說三種功德喪失的原因,都無法損壞它了。倘若沒有迴向,所有的功德,只能感得人天有漏小果,而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無漏之因。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關於七支供養的內容,已經說明完畢,對於文中的涵義,應該儘量力求了解,然後照著所說的方法,至誠專一的去行,如此就能攝持無量無邊功德。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支,是為順緣,積集資糧,
七支供養當中,禮敬、供養、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隨喜這五支,是屬於修道的順緣,能積集資糧。

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
悔罪支,是去除修行的違緣,主要是淨治罪障。

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隨喜支,是對一切眾生的功德修隨喜,雖然自己沒有作善,也同樣有隨喜的功德。若是對於自身所造的善業,修隨喜的話,也是在增長自己的善根。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最後的迴向支,是使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修隨喜所長養的種種善根,雖然原本很少,能令增廣增多。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變得永無窮盡,總而言之,它含攝了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增長無盡這三方面的功能。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六加行法,第六是祈求加持。為了使修行圓滿成就,應多供曼陀羅(曼陀羅,是諸佛的壇城,表示最圓滿的報土。一般的供養曼達,是觀想宇宙中最殊勝的寶物,拿來供養諸佛菩薩,以積聚資糧。最簡單的是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日、月。最長最複雜的是三十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身洲、勝身洲、貓牛洲、勝貓牛洲、諂洲、上儀洲、勝邊洲、有勝邊洲、寶山、如意樹、滿欲寶牛、自長糧殼、寶輪、如意盤、王后寶、大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寶藏瓶、嬉女、鬘女、歌女、舞女、花女、香女、燈女、塗女、日、月、寶傘、尊勝幢),並且以猛利的欲樂心,多番的祈求加持。

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這樣祈禱:「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淨除修行的違緣。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到我執、法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為止,這所有的罪業,都能快速地滅除。

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
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增長修行的順緣。從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到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的真實義,遠離一切的顛倒分別心為止。這所有的善業,都能快速地發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以及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使內外一切的障難因緣,都能摧毀、寂滅。」一般的障難,分為內障難、外障難和密障難三種。內障難:如病災、魔難、乏食等;外障難:如惡友的引誘、兵災、王難等;密障難:如修行時心生怠惰,或貪、瞋等煩惱習氣爆發等過患。

這個七支供養的內容,等於華嚴經中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本論也引用了它的偈頌,因此特別將普賢十大願王恭錄於下: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這時,普賢菩薩稱揚讚歎佛的殊勝功德之後,告訴諸位菩薩和善財童子說:如果要讚歎佛的功德,即使是十方的一切諸佛,將他的佛土,各各都碎為微塵,每一個微塵數,代表一劫的時間,如此經過無量不可說的微塵數劫時間,相續不斷的來演說佛的功德,也無法窮盡。如此無量無邊的功德,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呢?就是修這個十種廣大行願來的。

◎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① 禮敬支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② 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③ 悔罪支
五者、隨喜功德,④ 隨喜支
六者、請轉法輪,⑤ 勸請轉法輪支
七者、請佛住世,⑥ 請住世支
八者、常隨佛學,⑦ 迴向支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及至回向?
善財童子懇請普賢菩薩開示,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這十大願王詳細的內容。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所謂禮敬諸佛,不是禮敬一尊、二尊、少數有限量的佛,而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粒微塵數代表一佛,禮敬如此無量無邊微塵數的佛。然後藉由普賢菩薩的行願力,生出深切的信心和堅定的信解,使這些如微塵數般多的佛能現在眼前。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面對這無量無邊的佛,恆常時以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來修禮敬。無論是身體禮拜佛時、口中念佛時、還是心中觀想佛時,都是至誠恭敬,沒有絲毫的妄念夾雜,如此常修禮敬,才能清淨身語意三業。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每一尊佛,都現不可說的佛土,再將佛土碎為微塵,每一粒微塵數代表一佛,如此便有如微塵數般多的佛;觀想自身也化為無量無邊,在每一尊佛前,都有一個我身,以這個無量無邊的身,來禮敬無量無邊的佛。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此禮敬諸佛,要到什麼時候才結束呢?一直到虛空界窮盡的時候,我的禮敬才盡;但虛空界是不可能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禮敬,也沒有窮盡的時候。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同樣的,直到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禮敬才盡;但眾生不斷的因煩惱而造業,因業又不斷在六道中輪迴,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禮敬,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禮敬,沒有疲厭的時候。

修禮敬諸佛,主要是對治慢心,若是能調伏慢心,那麼在禮敬佛時,便能引發自心內在的佛性,而了知禮敬諸佛,就是禮敬自心的佛性。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其次,善男子!所謂稱讚如來,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中,都有一佛,每一位佛的身旁,還有如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我以甚深堅固的勝解,觀想以上的無量諸佛菩薩,就好像是示現在眼前一樣。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楊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我以超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每一舌根,都發出無盡的音聲海;每一音聲,又發出一切的言辭海;來稱揚讚歎,一切諸佛的功德海。
辯才天女,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女,因為善出音聲,所以名為善口,她的口具有五百個舌根,每個舌根,都能發出五百種不同的微妙音樂,而且音聲清澈和諧,使人聽了生大喜樂。

◎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徧。
如此稱讚佛的功德,窮未來際的時間,沒有間斷過;盡法界一切的空間,沒有不週徧到達的。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稱讚如來,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稱讚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稱讚,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稱讚,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其次,善男子!所謂廣修供養,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中,都有一佛,每一位佛的周圍,還有如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我以普賢菩薩的行願力,生起甚深的信解,觀想諸佛菩薩,就像現在眼前。
廣修供養,主要是對治慳貪,分為物供養和法供養兩種,首先介紹物供養。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我以欲界最殊勝上妙的五塵境界物質,作為供養。欲界最殊勝的物質,就是欲界天的色、聲、香、味、觸五塵,能滿足眼、耳、鼻、舌、身五根的五欲之樂。

◎所謂:華雲、鬘雲、花和由花串成的花鬘,如雲般的充滿整個虛空。
雲是形容眾多、連續、莊嚴的意思。此二者屬色塵。天音樂雲、音樂屬聲塵,六欲天的音樂,都由樂器自動發出和諧悅耳的音聲,使人聽了生起清淨超脫之感。供養如此美妙的音樂,充滿整個虛空。天傘蓋雲、傘蓋屬色塵,可除眾生身心熱惱,遮蔽保護之意。天衣服雲,衣服屬觸塵。六欲天人所穿的衣服,很輕軟、細緻。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香屬香塵。塗香,是塗抹在身上用的。燒香,是燃點用的。末香,是檀香末。中國用來燃點檀香的引子,印度用來灑在佛身上。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以上種種如雲般的供養物,量如須彌山王那麼眾多,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燈屬味塵。燃燒種種的油燈作為供養,這些油燈的燈蕊,如須彌山這麼粗大,每一盞油燈的油,又如大海水這麼深廣。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用這些上妙的供養具,恆常不間斷地廣修供養。
以上是物供養,接下來是法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一切的供養當中,以法供養最為殊勝。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
那些是法供養的內容呢?
第一,是「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依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依教奉行,如理修持佛法,作為供養。利益眾生供養,
第二,是「利益眾生供養」,如理修行的目的,都是為了能救護眾生,所以用真實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作為供養。攝受眾生供養,
第三,是「攝受眾生供養」,運用智慧,和種種的善巧方便,來攝受眾生,作為供養。代眾生苦供養,
第四,是「代眾生苦供養」,由於菩薩願心,是拔眾生苦,因此願意代眾生受苦,作為供養。勤修善根供養,
第五,是「勤修善根供養」,精勤修習一切善根,作為供養。一切善根,包括世間的人天善根;出世間的解脫善根;和最高的無上菩提善根。眾生本來具有無貪、無瞋、無痴這三善根,一切的善法也都是緣此三善根而生的,所以必須精勤修習這些善根,使它增長。不捨菩薩業供養,
第六,是「不捨菩薩業供養」。菩薩的事業,就是廣修六度萬行,因此菩薩是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不論在任何情況之下,自己的生命可以犧牲,利生的事業不能停止,以不捨菩薩業,作為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第七,是「不離菩提心供養」。就是菩提心供,時時以菩提心,作為最殊勝的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善男子!如果以前面所說物供養的無量功德,來和法供養一念的功德作比較的話,是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不及它百千個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俱胝,是印度語,譯為億,就是十萬。那由他,是兆,就是百萬)。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也不及百千萬億兆個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之一(迦羅,比喻很大的數目名字。是將人身上一個毫毛析為百分之一。算分,是以算術方法算得出來的最細微的分數。數分,是可數得出來最細微的分數。喻分,是以譬喻可以形容得出來最細微的分數。優波尼沙陀分,是印度話,譯為近少分,就是將微塵再析七分而近於鄰虛塵)。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為什麼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呢?那是因為十方三 世一切佛,都尊重法的緣故。由於這個法,是純淨無染的無漏法,是實證究竟真理的法,只要依教奉行,就能成佛,諸佛也是修行這些法而成就的。所以,菩薩行法供養,就等於是供養一切佛,也因此能成就一切佛道,如此修行法供養,才是真實的供養。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廣大殊勝的供養,要到什麼時候才窮盡呢? 一直到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盡的時候,我的供養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是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供養,也沒有窮盡的 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供養,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做諸惡業,無量無邊。
再其次,善男子!所謂懺除業障,就是菩薩自念:我在過去的無始劫當中,由於貪瞋痴煩惱的發動,使身口意造作了無量無邊的惡業。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這些惡業,如果有體積、相貌可見的話,就是整個虛空界,也無法容納。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現在我以最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在遍法界,如微塵數般佛土中的一切諸佛菩薩面前,至誠的懺悔,懺除過去已造的惡業,並發誓以後不再造;如此恆常地住於淨戒當中,圓滿一切持戒的功德。
懺除業障,主要是對治惡業。若是能誠心懺悔,就可淨除煩惱障、業障、果報障這三種障聖道的障礙,同時成就人天勝妙的淨戒善,得正報依報具足(正報,是屬於個人的業報之身,圓滿時就是佛身;依報,是屬於眾生共業所成的外在環境,圓滿時就是佛的淨土)。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懺除業障,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懺悔才盡;然而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懺悔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懺悔,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其次,善男子!所謂隨喜功德,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國土,都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佛,修隨喜功德。隨喜諸佛的那些功德呢?從佛的初發心修行開始,為了求圓滿一切智,精勤地修集福德資糧,不惜布施自己的身體性命,經過的時間,是無量的長,就如把不可說的佛土,一一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劫,有如此微塵數劫的時間;每一劫中,又捨了不可說,有如微塵數量多的頭、目、手、足。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如此行一切難行苦行,漸漸地圓滿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願、力、方便、般若,這個初地到十地菩薩的十種波羅蜜門,得證各地菩薩的智慧,最後圓滿無上菩提而成佛;佛般涅槃後,再將身舍利 分布各地,受人供奉膜拜。所以從佛的初發心,到最後圓寂,這中間所有的善根,我都至心隨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除了隨喜佛的功德以外,還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一切眾生,包括十方世界的六道、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有的種類;對於一切眾生所有的功德,甚至如微塵般小的功德,我都至心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對於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和獨覺乘的有學(還未證得阿羅漢、以及辟支佛果位,仍需要再繼續學習的,稱為有學位)、無學(已證得阿羅漢、以及辟支佛果位,不需要再學的,稱為無學位),所有的功德,我都至心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對於一切菩薩,所修的無量難行苦行;為了志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所積聚的廣大功德;我都至心隨喜。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修隨喜諸佛、眾生、二乘、菩薩所有的功德, 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隨喜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隨喜也沒有窮盡的時 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隨喜,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其次,善男子!所謂請轉法輪,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中,各有不可說的佛土,再將這些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個佛土,如此就有無量無邊廣大的佛土;在每一個佛土當中,又有不可說的佛土,再將這些佛土,各各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如此便有無量無邊的佛,在這無量無邊的佛土中成正等正 覺。每一位佛的身邊,還有如大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面對這無量無邊的佛,我都以最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和種種的善巧方便,殷勤的勸請,轉妙法輪。

請轉法輪,主要是除謗法障及慢法障,生起慈善根,得多聞智慧之後,才能於利生上行種種的方便。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修請轉法輪,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勸請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勸請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勸請,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其次,善男子!所謂請佛住世,是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都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如此無量無邊的佛,若是要示現般涅槃,我都要殷勤勸請住世,不要入涅槃;還有一切的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以及善知識,我也都勸請住世,不要入涅槃;如此經過無量無邊塵數劫的時間,利樂一切的眾生。

修請佛住世,主要是對治違反師命、以及擾亂師意的罪業,譬如因為不善依止,而令上師身心不安等。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修請佛住世,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勸請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勸請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請佛住世,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
其次,善男子!所謂常隨佛學,是常隨佛學習,學佛的種種修行。如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毗盧遮那佛,從他初發心開始,便精進不退,為了求法,布施了不可說的身命,以捨身的數量來說,僅僅是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來書寫經典的數量,就可堆積如須彌山這麼高。

◎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
為了恭敬求法的緣故,連自己的身命,都能不吝惜,更何況是身體以外的王位;和屬於國王的城市、村莊;以及國王所享受的宮殿、園林。這一切的內身、外財都能布施出去,然後行種種的難行、苦行,以圓滿成佛的資糧。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
最後,在菩提樹下成佛。成就後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顯現種種不同的佛身,處不同的會場,為不同的眾生說法。

◎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及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及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或是以圓滿報身及勝應身,處諸大菩薩眾會道場,為說大乘法;或是以劣應身,處聲聞、緣覺二乘人的眾會道場,為說四諦,十二因緣法;或是以應身佛,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為說仁政之道;或處剎帝利(印度掌管政權的貴族)、婆羅門(掌管宗教及教育大權的一族)、長者(具財多、位高等十德的稱長者),以及居士(從事農、工、商而富有的人,稱居士,即居財之士)。各各眾會道場為之說法;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為之說法。佛處於以上種種的眾會道場,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說法的音聲如大雷震動,到處都清晰可聞,而隨著眾生不同的欲求,都能讓他們滿願成就。當度化眾生的因緣盡時,最後示現涅槃。所以,從初發心,行種種難行苦行開始,到成佛、說法、最後入涅槃為止,這一切的教化,我都隨學。

◎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就像隨學毗盧遮那佛一樣,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國土,都碎為微塵,每一微塵代表一佛,如此無量無邊的佛,所示現的教化,我都隨學。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此修常隨佛學,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的隨學才盡;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隨學也沒有窮盡的時候。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常隨佛學,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
其次,善男子!所謂恆順眾生,是對盡法界,虛空界,十方的一切國土中,所有眾生,不論何種差別,我都恆修隨順。

◎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依生類的不同,有四生的差別:就是卵生、胎生、濕生(先從母體下卵,卵在陰濕的地方,藉著地下的濕氣而完成新生命,如蟲、蟻、魚、蝦等),以及化生(不需要憑藉肉體,而是隨業發生的,如天人、地獄眾生等)。

◎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
依於住處的不同,也有種種的差別:有依於地、水、火、風四大而生住的;有依空而住的;以及依花卉樹木而生住的(如花心或樹幹中的小蟲子等,還有部分鬼神也是依花卉樹木而住)。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依種類不同的眾生,也有種種的差別:有種種類生、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心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還有一切的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蛇、蚯蚓等)、二足、四足、多足(蜈蚣、螃蟹等),有色(欲界、色界的眾生,有形相顏色可見的色身)、無色 (無色界的眾生,只有精神的活動,沒有形相顏色可見),有想(一類是指無色界識無邊處天的天人,只依識、想兩蘊而作生命的活動,另一類是指欲界及上界一部份的眾生,具有精神活動的,統稱有想)、無想(一類是指無色界無所有處天的天人,能暫時伏住第六識,使它不起作用,因此可以沒有妄想的分別心,所以叫無想;另一類是指色界無想天的天人),非有想非無想(非有想,是說不是有想,已經沒有識無邊處天人的粗想;非無想,是說也不是無想,不是像無所有處天人的完全無想,還有些微的細想,因為還取著三界的想,所以並不能解脫。這是指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以上不論是生類不同、住處不同、還是種類不同,這所有的眾生,我都恆修隨順,而不違背。並且以種種的承事,種種的供養,就像承事供養師長、阿羅漢、乃至佛一樣的沒有差別。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對於有病苦的眾生,為這些眾生作除病苦的良醫;對於偏失正道的眾生,指示他正確的道路:對於處在黑暗長夜中的眾生,為他們作大光明;對於貧窮不見自身寶藏的眾生,使他能得自性的寶藏。菩薩就是這樣的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菩薩如果能隨順眾生,就等於隨順供養諸佛;若是對於眾生能尊重承事,就等於是尊重承事如來;倘若能令眾生心生歡喜,也就是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為什麼要修恆順眾生呢?因為諸佛如來,都是以大悲心為本體的緣故。由於見眾生苦,生起了大悲心;由於大悲心,又出生了菩提心;由於菩提心圓滿,便成等正覺(成佛)。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
這個道理,就譬如在曠野的沙石之中,有一棵大樹王;如果樹根得水,它的枝葉花果,都會很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在這個生死輪迴的曠野中,要成就佛道,也是同樣的道理。菩提樹王,指成佛。一切眾生,是樹根,諸佛菩薩是花果。只要以大悲水,饒益一切眾生,就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的花果。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為什麼要修恆順眾生呢?如果菩薩以大悲水,饒益一切眾生,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所以,菩提佛果,是屬於眾生的;若是沒有眾生,一切的菩薩,最後也無法成就佛果。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善男子!對於恆順眾生的意義,應當作這樣的理解。對於一切眾生,由於心平等對待的緣故,就能成就圓滿的大悲心;以這個大悲心隨順眾生,就等於是成就供養一切如來。

◎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菩薩應該像這樣的修隨順眾生,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為止;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是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隨順,也沒有窮盡的時候。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業,修隨順眾生,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其次,善男子!所謂的普皆迴向,是從十大願王的最初禮敬諸佛開始,一直到第九恆順眾生為止,將九種行願的所有功德,迴向給盡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皆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但願能令眾生,常得安樂,沒有種種的病苦。希望能使還會行惡行造惡業的眾生,因為受此迴向功德的影響,不再造惡業;所修的一切善業,因為受到迴向功德的鼓舞,使為善的勇氣增加,而能快速地成就一切善法。如此就能關閉一切惡道門,開啟人天涅槃的正道。眾生由於積集種種惡業,必須感得一切的極重苦果,都由我來代受。但願一切的眾生,都能解脫輪迴,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菩薩就是這樣來修普皆迴向,一直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為止;但是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是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我的迴向,也沒有窮盡。如此盡未來際,念念相續,沒有間斷,恆常以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迴向,沒有疲厭的時候。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善男子!以上所說,就是大菩薩所應圓滿具足的十種大願。如果諸位菩薩,能隨順趣入這十種大願,就能成熟度化一切眾生,也能隨順趣入無上正等正覺,更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的諸行願海。所以,善男子!你應該對於這十大願王的內容和含義,深切的體會、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