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03-22進度:P043L01 - P045L05 悔罪支

手抄(三)p231~p256
智慧小語: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夜。
重要概念: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於一切極為重要!(第六、攝彼等義者 - 伽喀巴)

六加行:
① 淨地設像 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 
② 莊嚴供具 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
③ 入座皈依 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歸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④ 觀想聖像 於前虛空明現觀想
⑤ 集資淨罪 資糧田前修習七支以治身心 
① 禮敬支 ② 供養 ③ 悔罪支 ④ 隨喜支
⑤ 勸請轉法輪支 ⑥ 請住世支 ⑦ 迴向支
⑥ 三事求加持(供曼達)
①祈求加持不敬善知識,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息滅(淨罪)。
②祈請加持恭敬善知識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順易生起(集資)。
③祈請加持一切內外障難悉消除。
七支供養:
普賢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① 禮敬支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② 供養支
四者、懺悔業障,③ 悔罪支
五者、隨喜功德,④ 隨喜支
六者、請轉法輪,⑤ 勸請轉法輪支
七者、請佛住世,⑥ 請住世支
八者、常隨佛學,⑦ 迴向支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偈頌

① 禮敬支 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三門總禮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三門別禮 身禮敬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意敬禮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稱讚如來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語敬禮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② 供養支 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有上供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無上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③ 悔罪支 懺悔業障 去除修行的違緣,淨治罪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④ 隨喜支 隨喜功德 對治嫉妒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⑤ 勸請轉法輪支 請轉法輪
十方所有世界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⑥ 請住世支 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促使自相續“依教奉行”,也是請佛住世

⑦ 迴向支 
常隨佛學(回向菩提) 恆順眾生(回向眾生) 普皆回向(回向實際) 
對治邪見 增長無盡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以非常猛利地欲樂回向一切有情,令成大菩提因


悔罪支者:「我昔所作」等一頌。
七支供養中的第三支,是悔罪支。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於他作而發隨喜。
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都是由無始以來,貪、瞋、痴三毒的緣故,才會造下身業(殺、盜、婬)、語業(妄語、離間語、惡口、綺語),以及意業(貪、瞋、痴)。造惡業的罪性是指「我所作」,這當中又包括了親自作、教他作,或是見他人作時發隨喜等情況。

總攝一切說「諸惡業。」應念此等所有過患,悔先防後,至心懺除,則昔已作,斷其增長,諸未來者堵其相續。
「我昔所造諸惡業」,是說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這裡的「諸惡業」,實際上含攝了一切的惡業在內。應該多思惟這些惡業所有的過患,一方面懺悔先前所作的,另一方面防護將來不再造,唯有至心的懺除往昔所作的惡業,才會斷其增長,將來會再造的,也能防止它再相續。

[證人入罪]
如果他犯了罪了,叫你去做證人,你看見的,你說:「對!我看見他。」不可以!欸?我們說:「他明明犯了罪了,我只是說實話,難道叫我說妄語嗎?」嘿,你們倒想想看,為什麼?要嘛佛不如你,你對!如果,你信得過佛的話,這個地方,它就有關鍵所在。

所以不要說,「他就是錯的」,我就在這個地方的話,好像理直氣壯,就這個樣。就這個樣,錯了!我們不要說佛法,不要說佛法—世法,記得不記得孔老夫子告訴我們一個最好的典型的故事?有一個人,他這個父子兩個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一隻羊,然後他的兒子去證察,說我的父親偷了人家羊了。人家說,哎呀,這個人很直啊!孔老夫子聽見了,搖搖頭,「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我想大家可能聽說過這個公案,所以聖人教人的方法,的的確確不是我們無明愚痴的人所看得見的。這個父親偷了人家羊,怎麼辦呢?這個兒子代父親隱;反過來,兒子偷了羊呢,父親要代他隱。欸?那我們想不通。這地方我所以說這樣的話,倒不在這裡深一層地追究這個理論,說明不管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聖人,他們這種態度是這樣的。

慚愧的行相是自己覺得做得不對,抑低自己;但我們通常有這種毛病,自己講慚愧的時候,表示我自己懂得慚愧,那個完全是高慢之心,是南轅北轍。
你懺悔不對的,一定有好的、對的標準擺在那裡,那時候你衡量得出來,才比出來:哦!這個對的,這個是不對的。就像比那假鈔票一樣,一比,兩張鈔票,很明白。所以你真正地懺悔,必然是把對的行相清清楚楚,錯的行相明明白白。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四支,是隨喜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在這個偈頌當中,是隨喜一切眾生、聲聞乘的有學及無學、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菩薩這五種對象,對於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功德修隨喜心,就像貧窮的人,突然獲得寶藏,那樣的歡喜踴躍。
修隨喜,主要是對治嫉妒。如果常修隨喜,就能除去因嫉妒他人所引起的煩惱,漸漸生起平等的善心。它的果報,是能感得大眷屬,成就喜悅不厭足相,就是連外道眾生,見了都會心生歡喜。

自己也包括在裡頭。自他都在隨喜,固然佛菩薩等等你隨喜,還有你自己做對了你也隨喜。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五支,是勸請轉法輪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世間燈,是佛的德號之一(燈有破暗的功能)。

把這個東西再運轉到在眾生,把這個法帶到別人的身心上面,這個也是轉。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碍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有人現證菩提,已經獲得了無執著、無障礙的佛智時,我就馬上前去勸請。變現出種種不同的身相,來到初成佛者的面前,勸請說法,為眾生轉妙法輪。

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智軍阿闍黎,把這一支,當作「現證菩提」來解釋。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六支,是請佛住世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只要是想示現涅槃的,我都會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和現前的安樂,變現無量身,前往勸請住世,久經如微塵數劫的時間,不要入涅槃。

一般說來,佛示現涅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和眾生的因緣盡了。就是自己所應度化的眾生,都已經度化了;還沒有度化的眾生,也已經作好了將來度化的因緣。也可能是佛與另一個世界的眾生,因緣已經成熟,要去教化,所以在這個世界,不得不示現涅槃。第二個原因是,眾生怠惰。因為世間的眾生,有喜新厭舊的通病,若是見到佛能常住世間,永遠不滅,便會起種種放逸、懈怠、憍慢、恣縱、厭倦的心,對於佛法不能生起難遭之想,更不能勇猛精進的行種種功德,所以佛為了警覺怠惰的眾生,不得不示現涅槃。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七支供養當中的最後一支,是迴向支。普賢十大願王中說:「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
迴向時,是將前面的禮敬諸佛(包括稱讚如來)、廣修供養、請佛住世、轉妙法輪、隨喜功德、懺除業障這六支,所修的一切善根,所有的功德,完全不把它認為是自己所有,而將它作普遍廣大的迴向,迴向給一切的有情眾生,以猛利的欲樂心,希望眾生早日成佛,如此作迴向,也使這個成就大菩提之因的功德及善根,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修迴向,主要是對治邪見,能除去狹劣的障礙, 因此成就廣大善根。我們所修行的功德、善根,很容易壞失,主要是因為慢心(對自身的成就起了我慢)、悔恨(行善了以後,又起追悔心)和瞋恚的緣故,如果能隨時修迴向,就能防止功德的喪失。若是能毫不執著的,把功德和一切眾生共享,就像一滴小水滴,滴入了大海水,就連上面所說三種功德喪失的原因,都無法損壞它了。倘若沒有迴向,所有的功德,只能感得人天有漏小果,而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無漏之因。

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關於七支供養的內容,已經說明完畢,對於文中的涵義,應該儘量力求了解,然後照著所說的方法,至誠專一的去行,如此就能攝持無量無邊功德。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支,是為順緣,積集資糧,
七支供養當中,禮敬、供養、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隨喜這五支,是屬於修道的順緣,能積集資糧。

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
悔罪支,是去除修行的違緣,主要是淨治罪障。

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隨喜支,是對一切眾生的功德修隨喜,雖然自己沒有作善,也同樣有隨喜的功德。若是對於自身所造的善業,修隨喜的話,也是在增長自己的善根。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最後的迴向支,是使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修隨喜所長養的種種善根,雖然原本很少,能令增廣增多。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變得永無窮盡,總而言之,它含攝了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增長無盡這三方面的功能。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六加行法,第六是祈求加持。為了使修行圓滿成就,應多供曼陀羅(曼陀羅,是諸佛的壇城,表示最圓滿的報土。一般的供養曼達,是觀想宇宙中最殊勝的寶物,拿來供養諸佛菩薩,以積聚資糧。最簡單的是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日、月。最長最複雜的是三十七供:須彌山、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身洲、勝身洲、貓牛洲、勝貓牛洲、諂洲、上儀洲、勝邊洲、有勝邊洲、寶山、如意樹、滿欲寶牛、自長糧殼、寶輪、如意盤、王后寶、大臣寶、象寶、馬寶、將軍寶、寶藏瓶、嬉女、鬘女、歌女、舞女、花女、香女、燈女、塗女、日、月、寶傘、尊勝幢),並且以猛利的欲樂心,多番的祈求加持。

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這樣祈禱:「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淨除修行的違緣。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到我執、法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為止,這所有的罪業,都能快速地滅除。

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
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增長修行的順緣。從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到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的真實義,遠離一切的顛倒分別心為止。這所有的善業,都能快速地發起。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以及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使內外一切的障難因緣,都能摧毀、寂滅。」一般的障難,分為內障難、外障難和密障難三種。內障難:如病災、魔難、乏食等;外障難:如惡友的引誘、兵災、王難等;密障難:如修行時心生怠惰,或貪、瞋等煩惱習氣爆發等過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八因三緣

八因三緣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三異熟因緣。 思別 業果 一 . 壽量圓滿 二 . 形色圓滿 三 . 族性圓滿 四 . 自在圓滿 五 . 信言圓滿 六 . 大勢名稱 七 . 丈夫性者 八 .  大力具足 (住樂趣) (身) (生) (財位僚屬) (世間量則) (彼所有名稱) (一切功德之器) (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異熟 功德 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謂成就男根 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 異熟 果報 依自他利,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於大眾都無所畏。 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異熟因緣 八因 1. 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2. 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長壽)。 3. 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杖等害眾生(無病)。 1. 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2. 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姤果。 1. 謂摧伏慢心 2. 於尊長等,勤禮拜等。 3. 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1. 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 2. 設未來乞,亦行利益。 3. 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1. 謂發宏願。 2. 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與七支供

七支供 普賢行願品偈頌 別名 十大願王 三項 修行要點 第一支 禮敬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三門總禮 第一願 禮敬諸佛 順緣 積聚 資糧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身敬禮 三 門 別 禮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意敬禮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語敬禮 第二願 稱贊如來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第二支 供養支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有上供 第三願 廣修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供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第三支 忏悔支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第四願 忏悔業障 除違緣 淨治 罪障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第四支 隨喜支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第五願 隨喜功德 順緣 積聚 資糧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第五支 請轉法輪支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第六願 請轉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第六支 請佛住世支 ...

十二因緣流轉圖說明-日常法師

這張圖你們可以仔細的看一下。這個概念你們要把他認識得很清楚。這張圖一共分成好幾圈,最裡邊一個小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然後呢外面一個閻羅王抱著它,就這樣。那麼在這個最裡邊的核心當中他有三樣東西,哪三樣東西?這個一條豬,一條蛇,然後呢一隻雞,這個雞不一定雞啦,就是飛禽家禽之類。現在這張圖上面這個一共分成功三圈,他最裡邊一圈,一條豬,然後呢這個一條蛇,一隻一個家禽,大家嘴巴咬著那前面的尾巴,他前面咬著它。這個三樣東西表示什麼呢? 這個是生死的核心,換句話說我們整個流轉生死凡夫的核心,這核心是什麼?貪、瞋、痴。 豬代表痴,痴就是對實際上的真實狀態不知道,那個豬就是代表著愚蠢,第一個它是個畜生。那麼為什麼畜生他三樣東西都是畜生用這個來代表呢?因為蛇特別的行相是瞋相特別厲害,他瞋而又能夠傷人的話,那就毒蛇,專門傷人的。有些雖然有那個瞋相,但是不大會傷人,那個是普通的無毒蛇,看起來,這個很可怕的樣子, 但是呢他實際上的傷人的行為、傷人的心理不強,那就是感得的,但是一定瞋,感得的毒蛇。禽呢?這個淫比較強,反正一般的這個禽類,不管是外面的飛禽、家禽等等這個淫欲之念特強。那麼總共的就是癡,痴是無明。可是那個豬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觀察當中,痴相特別重。豬好歡喜洗澡的,他歡喜水,但是呢他不管是髒水、清淨水他弄不清楚,反正有水他又去,嘰哩匡噹就這樣來,不知飢飽,不知髒垢,就這樣的一副樣子,所以貪瞋痴三樣東西,輾轉循環引生,這個生死的核心。   由於這個生死的核心,所以然後呢再輪轉生死,這個輪轉生死的過程當中,這個叫中陰,這個中間,所以裡邊那個小圈圈是中陰,那個中陰你們看,這個兩個半邊,一個半邊暗暗的,一個半邊是光亮的,暗暗的那個半邊那些人都是頭向下的,光亮的那個半邊頭向上的,我們在講四諦當中大家有沒有記得,還記得不記得?說這個善趣的中陰身是光亮的,然後呢是向上的,惡趣的中陰身如黑羺光、如黯黑夜,然後頭向下的,就是這個。那麼然後那個中陰,再下面就輪轉在這個六道當中。那個六道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天趣,那個天趣,天的旁邊是修羅,因為這個天跟修羅互相為鄰,所以這個上面,有的地方畫六趣,有的是畫五趣,那麼再下面就是人道,是天、人,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畜生道,他畜生道的真正自己安住的地方是主要的是以大海為主,然後其餘的是跟人間是雜處的,這個畜生道。然後呢那個地方就是餓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