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十二因緣流轉圖說明-日常法師


這張圖你們可以仔細的看一下。這個概念你們要把他認識得很清楚。這張圖一共分成好幾圈,最裡邊一個小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然後呢外面一個閻羅王抱著它,就這樣。那麼在這個最裡邊的核心當中他有三樣東西,哪三樣東西?這個一條豬,一條蛇,然後呢一隻雞,這個雞不一定雞啦,就是飛禽家禽之類。現在這張圖上面這個一共分成功三圈,他最裡邊一圈,一條豬,然後呢這個一條蛇,一隻一個家禽,大家嘴巴咬著那前面的尾巴,他前面咬著它。這個三樣東西表示什麼呢? 這個是生死的核心,換句話說我們整個流轉生死凡夫的核心,這核心是什麼?貪、瞋、痴。 豬代表痴,痴就是對實際上的真實狀態不知道,那個豬就是代表著愚蠢,第一個它是個畜生。那麼為什麼畜生他三樣東西都是畜生用這個來代表呢?因為蛇特別的行相是瞋相特別厲害,他瞋而又能夠傷人的話,那就毒蛇,專門傷人的。有些雖然有那個瞋相,但是不大會傷人,那個是普通的無毒蛇,看起來,這個很可怕的樣子, 但是呢他實際上的傷人的行為、傷人的心理不強,那就是感得的,但是一定瞋,感得的毒蛇。禽呢?這個淫比較強,反正一般的這個禽類,不管是外面的飛禽、家禽等等這個淫欲之念特強。那麼總共的就是癡,痴是無明。可是那個豬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觀察當中,痴相特別重。豬好歡喜洗澡的,他歡喜水,但是呢他不管是髒水、清淨水他弄不清楚,反正有水他又去,嘰哩匡噹就這樣來,不知飢飽,不知髒垢,就這樣的一副樣子,所以貪瞋痴三樣東西,輾轉循環引生,這個生死的核心。 

由於這個生死的核心,所以然後呢再輪轉生死,這個輪轉生死的過程當中,這個叫中陰,這個中間,所以裡邊那個小圈圈是中陰,那個中陰你們看,這個兩個半邊,一個半邊暗暗的,一個半邊是光亮的,暗暗的那個半邊那些人都是頭向下的,光亮的那個半邊頭向上的,我們在講四諦當中大家有沒有記得,還記得不記得?說這個善趣的中陰身是光亮的,然後呢是向上的,惡趣的中陰身如黑羺光、如黯黑夜,然後頭向下的,就是這個。那麼然後那個中陰,再下面就輪轉在這個六道當中。那個六道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天趣,那個天趣,天的旁邊是修羅,因為這個天跟修羅互相為鄰,所以這個上面,有的地方畫六趣,有的是畫五趣,那麼再下面就是人道,是天、人,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畜生道,他畜生道的真正自己安住的地方是主要的是以大海為主,然後其餘的是跟人間是雜處的,這個畜生道。然後呢那個地方就是餓鬼,最下面就是地獄。這個六道當中每一道的這個右上角都有佛陀在那裡,儘管在六道當中,可是這個佛菩薩都在這個地方接引我們,但是他並不在混在這個地方一起,而是站在那個上角上面,他一直在來啊!非常慈悲的告訴我們,你們趕快要跳出來,你們趕快要努力,就是這個。 

那麼最外面一圈,最外這最外面一圈就一共十二個圖。那個十二個圖我已經寫在黑板上了。第一個圖是個瞎子,那一個瞎子就是無明,第二個是陶工,什麼是陶工?就是做瓷器的那個工人,那個本來是個泥巴,本來也沒有什麼,挖一點泥巴弄一點水嘰哩眶啦堆堆,然後你做成什麼就做成什麼,實際上也不一定陶工,就是以那一個時候佛陀時代的,現在我們何一個人,你捏捏,就像做糖胡蘆的那一個人用一點麥芽糖,捏捏捏捏捏成功一個什麼,捏成功雞、捏成功狗、捏成功喇叭、捏成功什麼,你做什麼就做成功什麼,這樣。實際上呢就是我們的行,由於我們的這個無明的行,你造了什麼業,就造出什麼樣子來,就這樣。然後呢這個時候下面一隻猴子,猴子就是心識,你造了以落下來,這個像猴子一樣,從那個地方跑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從這個房子跑到那個地方,這個是猴子。猴子下面呢?是名色,名色是大海當中一個小船,這個妙了,小船上面你也迷迷糊糊好像有一些人在那裡,但是他的確已經生命已經存在了,這樣的一個狀態。再下面呢?就是一座空房子,那個空房子有六個窗子,這個就是六入。六入下面的話那就觸,觸是什麼?處就是一個男女在一起在睡在那個地方的狀態。然後呢是什麼?一枝箭射在眼睛裡面,受就是那個一枝箭射在眼睛裡面。那麼下面是愛,愛就是那個酒鬼,酒鬼下面,然後再下面取,取是一隻猴子爬在樹上呢摘那個果子。然後呢再下面,就是個孕婦,懷孕的一個女人到了十月滿胎的上來就是有,生就是生產的時候。最後呢?老死的話,一個人身上揹了個死屍,就是這個十二個緣起流轉。

那麼再外面一圈呢?有一位很恐怖的樣子,這個是什麼人呢?閻羅王,閻羅王就是死主,換句話說,這反正是對不起,你只要在這個裡邊,就跳不出這樣的一個關係,就在這個輾轉當中跳不出這麼一個關係。這個圖的最外面的右上角,那個時候佛陀在那裡,佛陀指的一個月亮,這個月亮佛陀是什麼?就是個覺者,他已經跳出這個生死輪迴,他告訴我們的,指的就是所指的法,這個是你們在輪迴當中熱惱痛苦無比,這個月亮是才是真正的。月亮代表什麼?兩樣東西。第一個呢、清涼不熱惱,第二個是光明非無明,是這一個,這個是十二因緣的。 那麼這個左上角這一張圖上面,這個好像是度母還不知道誰,我不知道,我老師告訴我的,這個都有傳承的,每一個都有他特別傳承的。但是呢現在這個,這個左上角這個圖我既然沒聽說,我不敢肯定,這沒關係,我們大概了解這個圖的真正的大概的意思。

那麼現在呢?又把這一個這個圖的內涵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我想在這個解釋這個圖之前不妨先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後面這個書上面也有的,你們現在也不必看那個書,這個故事是這樣一個故事。說佛世的時候有兩個大國,一個大國在菩提加耶,一個大國在南方。那麼這兩個大國,國王都非常好,平常他們彼此之間,經常互相禮尚往來。那麼有一次,這 個南方的那個大國的那個國王,送了一樣東西,送給那個北方菩提加耶那個大王,送的什麼?一副這個刺繡,那個時候刺繡是非常珍貴、非常珍貴,我曉得我們中國古代是以刺繡出名,這副刺繡是不是中國去我倒不知道了,反正是精彩極了,他們印度平常是找不到的,是一個絕對的珍品,看了很歡喜,他就派一個大臣做為最名貴的禮物去送給那個北方那個大王。送了以後那個北方大王一看,這個東西這麼珍貴,怎麼報答他呢?想來想去,想不出什麼報答他的辦法來,他自己又覺得我是一個大國,平常總是,送他的東西,因為我大嘛,總要比他更大一點,今天他送了我這麼好東西,我怎麼回報他?那麼請那個大臣商量,那個大臣當然誰也想不出來,佛陀是一個最了不起的一切智者,我們何不問問佛陀呢?好啊!有人跑得去問佛陀了,佛陀就叫人畫了那麼一張這個 圖,就畫這個圖。畫了這個圖,然後呢叫他說這個最珍貴,因為他們是信佛的所以非常高興就拿了這張圖,送給那個南方的這個國王。還沒有送去之前,就派一個大臣先去說,說這裡承蒙你送給我們這樣珍貴的禮物,真難得之至,所以我們要想報答你,不曉得如何報答,用了種種的方法,結果找到 一個無比珍貴的東西,現在呢你們好好等待著準備迎接。所以那個南方的國王聽見了這個,平常送嘛就送來,哪有那麼慎重,這樣慎重,可想這個禮物的 重要。那麼後來他這張圖畫好了,然後呢派一個大臣,送的去的除了這個圖以外,還有一個和尚,親自捧了這份圖而去。這個南方那個國王,他沒有接觸過佛法,雖然聽說過,也不了解佛法是什麼,就要來接收。一看那一個大臣,另外呢一個和尚,捧一張圖,他想這個東西一定是珍貴無比,所以他們用最恭敬的方式, 最歡喜的心情去迎接。然後拆開來一看,一張圖,那個圖就是這個莫名其妙的不曉得什麼東西,這什麼?他當時心裡面就有被愚弄之感。那麼,結果很多大臣看見了,這個國王這樣的話,也覺得奇怪,那來來來來,你們來看,這算什麼名堂?大家來看了以後,因為由於國王這個一個表示,大家先入為 主,大家覺得,這是什麼名堂嘛?他事先就說得這麼慎重法,結果跑得來派這個人又怪怪的,他又不知道和尚是什麼,然後呢這張圖又是莫名其妙,他心裡面大家覺得不是味道,好好也沒辦法。然後呢這國王愈想愈氣,愈想愈氣,說我平常很尊重他,結果他這樣,他總處處地方託大,他以為來輕視我,這一下要報復。這平常的人報復也報復了,這個國王往往一個報復,那就大動干戈,這樣這下要跟他打,這樣。於是,他當然要真正打仗也不能輕易,所以召集那些大臣大家商量。說起來兩國是差不多,雖然就實說來,的的確確是菩提加耶對方那個國王比他強一點,正在那商量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大臣說,不!我想這個國王一向我們彼此互相親善,從來沒有這種事情發生過,說這件事情,最好先把他弄弄清楚,不妨何不先派個人去問問呢?萬一他有特別意義,那我們這樣的話,豈不顯得太冒昧而且無知。這個種種伐不來,大家想想也有道理,好好,那就返報。派一個大臣跟著來的就問他,說你說這個很珍重, 但是我們收到這個禮物,看了半天,也看不懂這個什麼一回事情。那麼,然後呢他就跟他解釋,就跟他解釋那個圖上面的那個道理,他說那個,你既然要了解,他不是派一個和尚去嗎?你就去問那個和尚就得了,好,好,好,那就問那個,既然要了解,然後問那個和尚。那個和尚就把那個十二因緣這個流轉的這個內容從頭至尾,詳詳細細的解釋一下。解釋了一下,那個國王越聽越有味道,越聽越有味道,聽完了以後就想,開悟了,大徹大悟了,一點都沒錯,好的國家也不要了,給兒子,就去做和尚去了,這張圖。後面,我們書本上有的,仙道大王,然後弄了個十二因緣,貼在門上面看了以後,開悟了,就是這樣。你可想而知這個圖的真正的意義,而且這個開悟的話那個真是個什麼開悟?那是緣覺,緣這樣的,所以我先把這個因緣給大家說一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八因三緣

八因三緣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三異熟因緣。 思別 業果 一 . 壽量圓滿 二 . 形色圓滿 三 . 族性圓滿 四 . 自在圓滿 五 . 信言圓滿 六 . 大勢名稱 七 . 丈夫性者 八 .  大力具足 (住樂趣) (身) (生) (財位僚屬) (世間量則) (彼所有名稱) (一切功德之器) (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異熟 功德 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謂成就男根 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 異熟 果報 依自他利,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於大眾都無所畏。 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異熟因緣 八因 1. 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2. 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長壽)。 3. 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杖等害眾生(無病)。 1. 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2. 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姤果。 1. 謂摧伏慢心 2. 於尊長等,勤禮拜等。 3. 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1. 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 2. 設未來乞,亦行利益。 3. 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1. 謂發宏願。 2. 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與七支供

七支供 普賢行願品偈頌 別名 十大願王 三項 修行要點 第一支 禮敬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三門總禮 第一願 禮敬諸佛 順緣 積聚 資糧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身敬禮 三 門 別 禮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意敬禮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語敬禮 第二願 稱贊如來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第二支 供養支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有上供 第三願 廣修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供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第三支 忏悔支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第四願 忏悔業障 除違緣 淨治 罪障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第四支 隨喜支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第五願 隨喜功德 順緣 積聚 資糧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第五支 請轉法輪支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第六願 請轉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第六支 請佛住世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