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7的文章

2017-06-21進度:P057L13 - P059L01 修持軌理十二

28A 17:36 ~ 30A 11:32 智慧小語: 駝子摔跤,兩頭不著實。 重要概念: 我們要增強對三寶的信心,了解三寶的種種特別好處,要靠聞 思,啟發好樂的信心。 ② 觀察修為遣除障礙之殊勝修行分二:① 認定違緣 ② 以觀察修遣除 ① 認定違緣 【◎ 又能令心堅固安住,一所緣境勝三摩地,所有違緣要有二種,謂沈及掉。】 堪能令心堅固安住一緣的殊勝三摩地-學定之違緣。歸納而言主要有二,即沉沒與掉舉。 說,對於這個三摩地,就是定,我們通常說的得定、得定,或者等持、等至、三摩地等等。這個三摩地的行相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安住在我們所一心緣的這個對象上面,在任何情況之下它都不動搖,不受影響,不受影響,那麼這個就是得到堅固安住的殊勝三摩地。所以真正得了定了以後,你把他抬走了,放到別的地方去,他也不知道;再冷,他也不知道;再熱,他也不知道;再吵,他也不知道。他的心安住在他所緣的境界上面,你怎麼動他,他都不知道,這樣啊!這樣啊!這種殊勝的狀態。 那麼現在我們想學,這個東西它有兩種障礙、違緣,跟它違背的,主要的「要有二種」,最主要的,有哪兩種呢?沈跟掉。「沈」通常我們叫昏沈,「掉」叫掉舉。那麼昏沈是什麼呢?掉舉是什麼呢?昏沈就是他那個心裡邊這個力量慢慢、慢慢地就差了,叫「心不堪能性」。平常譬如說你看一個什麼東西、聽什麼東西,你要想聽的話,精神貫注在這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一個時候這個它心裡面就不一定聽你招呼了,這個就是沈相。 這個沈相不一定是說你坐在這裡,等到你打瞌睡就是沈相。當你看書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非常利,看到後來儘管你眼睛還在那兒、腦筋還在動,它那個書上說的什麼東西,你迷迷糊糊了,那時候已經沈了。我們要曉得這個沈,細微的沈相我們根本察覺不到。實際上就是學定的時候,到那個時候你心裡面還是覺得很好,安住在這裡,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沈相了。所以經常正式學打坐的眼睛不必閉,眼睛微微地張開,但是你會覺得這個眼睛好像要閉下來,覺得閉下來才舒服,那個時候實際上那個心已經開始沈相了。這個細微的沈相我們根本就察覺不到,等到你察覺到了已經來不及了,這樣。所以我們往往在那種昏沈當中,自己還覺得很好,至於說等到要打瞌睡的話,那也不曉得跑到哪裡去,所以這個沈相很難能夠鑑別得出來。 另外一種呢,掉舉,掉舉就是一種散亂,不過它那個散亂是什麼...

2017-06-14進度:P056L05 - P057L12 修持軌理十一

28B 20:10 ~ 29A 17:35 智慧小語: 聖教隱沒極大因緣,以見諸大經論,非是教授,心不重故。 重要概念: 你不敬重,現在的因,將來感得的果,你就沒辦法再接觸佛法。 觀想:依照上師的教授:將某個法(包括佛菩薩的外型等)在心中清楚地呈現出來,這當中包含止修和觀修。 略修:按照偈頌或儀軌字面的意思,概略地思維某些法義。 觀修:細微地觀察,思維其法義。止修:再觀察後,設法讓心全神貫注在某一法的整體上,不做個別思維。 ⑤ 一切功德皆依賴以智慧觀修而來 【◎ 又於三寶等功德差別,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長。】 若能多加了知三寶等功德差別,信心亦會倍加增長。 再說,假定說我們對於三寶的功德這個差別,有種種特殊的內涵、細緻的內涵,能夠了解得越多,那麼信心也增長。平常我們說,啊!歸依,為什麼要歸依啊?說「好的。」啊,那麼就好的,歸依了!現在大部分都是這樣,歸依了三寶,他就保佑你呀多子多孫、長壽、健康。「啊,那去去去!」到底內容什麼,不一定知道。但是你如果了解了更多,他越來越起勁。我們不要說佛法了,不要說佛法。就是一貫道,我曉得的,一貫道它有一套內容的,它就告訴你,這個道有多大的好處,現在是三期末劫了,如果是你不來這一套東西的話,到那時候「末劫罡風落地」怎麼怎麼,哎呀,恐怖得不得了;然後你跑得去,一受了這個東西有多少好處。你了解得越多,啊!你這個信心就越強。都是靠這個東西啊!那麼我們對佛法呢,也是如此。 所以我講一貫道的,為什麼要這樣講,就是說我們這種心相,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心理狀態的的確確是如此的。你用在這個上面,就對這個信心增強;用在那個上面,就對那個東西信心增強。現在我們要增強對三寶的信心,怎麼辦?還是用這個辦法—告訴他,三寶的種種特別好處。那要靠什麼啊?聞思嘛!不是很明白嗎?所以說修行而居然不要聞思了,怎麼個修法?這是對啟發你好樂的信心,另外呢? 【若多了知生死過患,故生眾多厭患出離。】 若對生死過患多加瞭解,則會數數生起厭患出離之心。 反過來,你假定能夠多了解,這個生死輪迴當中的種種大過失、大害處的話,你這個厭患心就生起來了。所以剛才那個比喻當中,有人告訴你,說:「你以為這是你的好朋友?這個是你的冤家!」你了解得越多,自然而然你對他厭離排斥了,不是嗎?也要靠我們多聽聞...

2017-06-07進度:P054L02 - P056L04 修持軌理-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28A 17:35 ~ 28B 20:09 智慧小語: 一定要把法相、行相認識得非常清楚,你才不會走錯路。 重要概念: 至尊慈氏云:「決擇分見道,及於修道中,數思惟稱量,觀察修習道。」。 修習軌理七破邪執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分四: ①破斥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之愚者 ② 破除不了知思擇修與安住修之迷亂 ③ 破除於修狹隘理解而以智者自居者  ④ 宣說一切聖言皆是教授之理 ①破斥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之愚者分二: ①說其所欲  ②破除彼執 ②破除彼執分四: ①正破 ②辨識說前惡說之堪布 ③顯此邪說是為聖教隱沒因緣 ④自宗觀修止修二者差別 ②辨識說前惡說之堪布 【◎ 又說一切分別是相執故,障碍成佛,棄捨一切觀察之修,此為最下邪妄分別,】 有一種人說這個分別都是執著、都是執相,成佛要去相,要無分別的,現在你執著的話,那個都是障礙,所以不要它,要去掉它,你不要分別,要無分別才對,要曉得這個是什麼?最下、最差的、邪妄的分別,這個最糟糕最糟糕的錯誤 有一種人說這個分別都是執著、都是執相,成佛要去相,要無分別的,現在你執著的話,那個都是障礙,所以不要它,不要它,要去掉它!「哎,你不要分別啊,要無分別才對啊!」要曉得這個是什麼?最下—最差的邪妄的分別,這個最糟糕、最糟糕的錯誤。這我們要了解的,一定要把前面的那個道理,正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靠如理的分別,才能夠淨除這邪妄的分別,這個很清楚、很清楚。所以你現在一開始的時候,莫名其妙地說,哎呀,不要分別,倒果為因,那請問你不分辨得是非莫辨,你怎麼做?我們總不能說,反正不管了,你一股腦兒不去管它,那麼然後呢,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功。燒飯,你米、菜、油、鹽、那個泥巴等等都擺在鍋子裡面燒,行嗎?當然不行!沒有一件事情例外的,何況是修學佛法。 那麼這個見解,在西藏有一個時候很流行。它為什麼流行?這個原因,我這個公案先簡單地說一下。西藏的佛法開始,開始的松贊岡布,到後來持松德真大宏。那麼松贊岡布他藏王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時候他娶了兩個:一個是尼泊爾的公主,一個是中國的唐太宗的文成公主。那麼跟文成公主進去,帶了很多經像,以及中國的醫學、天文、曆書等等。那麼這個佛教當中,還有一個和尚出家人,那個出家人學禪,但是呢,他對這...

2017-05-31進度:P053L02 - P054L03 又彼行者

27B 10:25 ~ 28A 17:34 智慧小語: 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重要概念: 好好地聽,好好地想。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懂的很多佛法,對自己也沒有幫助,種了一點善根,而損害自他,損害佛法,拿照妖鏡專門看別人不對。 【又彼行者,是執聞法及觀擇等以為過失,諸惡軌派令成堅固。】 第二種現象,即彼等修行者因未了達三慧之關要,執著以為聽聞跟思惟說這個是個過失,形成執持廢棄聞法與觀察修之惡見的下劣宗派(惡軌派),就是損害佛法的,而且令成堅固 (西藏當時修行的流弊)。 就上面這種,講上面這種話的那些人,害了個大毛病,他有一種執著,執著什麼?執著以為聽聞跟思惟呀,說這個是個過失,啊,那、那現在不要講啊,你只要念個阿彌陀佛就好啦!就這樣。然後呢,你這個不要管了,參一個話頭就算了!乃至於教下,本來要講教的,跑到那一些人身上不要了,只要南無《妙法蓮華經》,好了!現在我們都是這個毛病,學密的嘛只要一個咒子,所以不管是哪宗哪派,流到後來走上錯路,都犯同樣的毛病,都犯同樣的毛病。這個是什麼呀?「惡軌派」,就是損害佛法的,而且「令成堅固」。這個真痛心呀,真痛心呀! 我以前也是這樣。欸,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告訴我的確是這個樣嘛!那好,所以我也是到處勸人家:唉呀!你不要忙這些啦,沒有意思啊,趕快修行啊!我這個書本恨不得把它燒掉。唉!所以啊,佛,在這裡真是痛哭啊!《地藏十輪經》你們好好地看看,大乘僧,不管是任何行者,小乘固然不能毀謗大乘,大乘同樣地絕不能毀謗小乘,它說得很清楚:我無量劫以來,捨頭目腦髓為求一偈一句,才能夠把這個正法之寶,在這個地方拿出來給你們。你們就輕輕鬆鬆說:唉,這個用不著。所以佛說外道不能破,因為你本來是個外道,本來跟它反對的嘛,當然人家最多笑一笑。你今天穿了這件衣服是個佛陀的弟子,欸,說這個沒有用,人家跟你學的人,聽見了這沒有用了,佛法不衰,等待何時?請問。請問這個責任是誰的?所以我們現在一天到晚說,我們業障很重啊,嘴巴上面講,還偏偏的造那個最重的重業障。謗法的障是最重,對不對?想想看。 所以前面綱要已經提出來了,這個地方又提,我們這一路向下去一路提。所以本論告訴我們,極大的罪行自行消滅,就是這個。我們了解了這個的話,啊,那對任何一個東西尊重得不得了!那我們怎麼辦呢?前面告訴我們,對我們現在能修的趕快很尊重地修,不能修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