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2018-02-07進度:深信業果(ㄧ)

50B03:47 - 51A29:14 < 第二組 > 【第二引發一切善樂根本深忍信。】 嗯,對了,怎麼樣才能夠對於這個業果的道理,這個業果是引發一切好處的根本,對於這個道理要深深地思惟,引起內心當中一種強有力的勝解,這個勝解就是深忍、安忍。這個決心就能夠安住在這上頭,不被動搖。 分三部份,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我們去思惟。 【① 思總業果,】 先思這個業整個的總相。 【② 思別業果,】 然後各別的內容。 【③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了解這個道理以後,那麼該怎麼樣如理取捨,壞的馬上停止,好的趕快努力! 【初中分二,】 那麼,總說這個業果的道理,分兩部分: (p56) 【① 正明思總之理,② 分別思惟。 今初】 第一個呢,把這個業的整個的道理說一下,然後呢怎麼樣去一個一個地思惟它、觀察它。這個第一個。 【◎ 初中有四。】 這個整個的業分四個大綱,這四個我先說一下:第一個業決定理,第二個業增長廣大,第三個業沒有造碰不到,第四個造了以後,絕對不會失去。這個業的特別的行相,我們要把握得住,要把握得住。一切的苦樂都有它的原因,你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絲毫不差,這第一點。還有造這個業本身會增長廣大,造小小的業,會增長廣大變成功很大的果,這個還有這個特質。第三個呢沒有造的業,絕對碰不到。造了,絕對不會失去,這是第四個。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對眼前的事情,沒有一點好抱怨。不管是任何一點的苦樂,不要抱怨,抱怨誰?抱怨自己,你造了,就是逃不走;你不造,絕對不會碰上你,絕對不會碰上。 所以這個道理我們千萬要把握得住,你如果能夠把握得住這點的話,眼前的很多的是 (p57) 非等等都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萬一有什麼不對,你總會反省嘛,很簡單。然後你反省淨除,欸,解決嘛!反之,你不懂得這一點,嘀嘀咕咕去的話,那輾轉增上是越弄越糟,越弄越糟。現在所以我們一般世間是未嘗不想找快樂,未嘗不想去苦惱,得不到辦法,所以叫做緣木求魚,南轅北轍,越跑越遠哪,越跑越遠。現在這告訴我們正確的道理。看文: 【業決定理者,謂諸異生及諸聖者,隨有適悅行相樂受,下至生於有情地獄,由起涼風,所發樂受,一切皆是從先造集善業所起。】 不管是異生凡夫還是聖者,他一切還是由業來決定的。從樂的感受來看,不管他是受的...

2018-01-25進度:皈依三寶八

50A03:13 50B03:47 ⑥ 乃至命緣應當守護不捨三寶 < 第一組 > (p37) 【◎ 第六下至戲笑乃至命緣,應當守護不捨三寶者。】 「共學內容」的第六項,是說從平常的開玩笑,到生命有危險的時候,都應當時時刻刻守護歸依,不捨棄三寶。 真正皈依了以後,最起碼的,哪怕笑、開玩笑;最嚴重的,哪怕送了命都要努力守護,就是守護這個皈依,絕對不棄捨。皈依尚且如此,所以下面你皈依做到了,下面持戒等等自然都做到。所以這個根本只要做到了,上面就都做得到。現在實際上呢,就是我們那個根本沒有,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啊,哎喲,希望要求個菩薩戒,乃至於要求個密宗的大灌頂。不要這麼忙,你先把皈依做好了,你皈依做好了,下面一樣一樣東西都很容易,自然都會得到。你如果這個沒有基礎的話,不要說,啊,這個菩薩戒,密宗的灌頂,佛親自跑得來,跑到你面前,給你這個東西,也沒得用;反過來,你見到了佛,也沒得用。佛世這種公案太多、太多。下面說: 【身命受用,定當捨離,若為此故,棄捨三寶,則一切生輾轉受苦,故任至何事,不捨歸依。】 我們的生命、財產,未來死的時候都帶不走,都要捨離的。可是,如果我們為了守護生命或財產,隨便棄捨三寶的話,就會因為棄捨三寶,救護的力量也隨著消失,而在往後的生生世世當中繼續受苦。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護持三寶,不棄捨歸依。   我們所以捨不得的話,總有困難,現在最嚴重,哪怕那個身命,他真正皈依的人,哪怕身命可以捨掉,皈依不捨。為什麼呀?因為你那個身命以及眼前的受用,就算是你現在為了保護,捨掉了皈依,對不起,最後你能不能保護它?最後還是死欸!很多人沒有皈依 (p38) 的人,他沒有長壽欸,這很明白嘛,到時候照樣地死。於是這樣的話,你不就冤枉了嗎?不是冤枉了嗎?所以假定說,為了保護這個本來就要死的、本來就要棄捨的,而棄捨的話,太可惜啦,太可惜啦!所以你為了這個而棄捨三寶的話,那完了。「一切生中輾轉受苦」。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對不要捨棄,絕對不要捨棄。 反過來說,當苦惱發生的時候,你能夠皈依的話,那麼這個苦惱卻是慢慢地怎麼辦?可以減輕。因為這是業嘛!由於你真實皈依了,然後知道了正確地做,這個業障漸漸淨除了,於是這個苦漸漸遠離了。而這個都從皈依開始,皈依正是要為做這個。所以當你遇見了苦,你反而棄捨皈依了,那這算什麼皈...

2018-01-10進度:皈依三寶七

48B28:38 50A03:13 < 第五組 > 【第五由知勝利,晝三夜三,勤修歸依分二,① 《攝分》所出勝利,② 教授所出勝利。】 「共學內容」的第五項,是知道歸依三寶殊勝的利益之後,無論晝三時、夜三時,都要勤修歸依。歸依三寶有那些殊勝的利益呢?分兩種傳承介紹:第一種傳承,是由攝分所出,屬於無著菩薩的系統;第二種傳承,是由教授所出,屬於龍樹菩薩的系統。 再下面呢,由於我們了解皈依三寶了以後的殊勝的利益,這個了解了以後,自然而然我們一切時處—那麼這個一切時很籠統,現在在這個地方分為晝夜,那麼白天說晝三時,晚上又夜三時,不管是白天,不管是晚上。那麼這個裡邊也可以說,不管是你在任何 (p283) 情況之下,張開眼睛來腦筋清醒固然是,睡覺的時候,心裡面還在那兒一心一意地皈依,勤勤懇懇地修習。那麼這個裡邊又分兩部分,一個是〈攝分〉中告訴我們的什麼殊勝利益,一個是教授當中告訴我們的;換句話,一個是相宗,一個是性宗。 p. 113 (10) 【◎ 初中有二四聚。】 在「攝分所出的勝利」當中,分為兩方面介紹,每一方面再分為四小項說明。 這個〈攝分〉當中,相宗從兩方面來說,每一個地方分四個子目。 皈依的福有多大?49A1(0318~0700)手抄P4L13~P6L5 ① 第一四聚:其中第一個四聚,即:獲廣大福、獲大歡喜、獲三摩地、獲大清淨。 【初四聚中,一獲廣大福者,如《無死鼓音陀羅尼》云:】 「歸依三寶」的第一個勝利,是能獲廣大福。因為三寶不可思議,所以歸依以後,所獲得的福德也不可思議。若是要衡量歸依所獲得的福德,恐怕是三界這麼大的容器,也無法容納。正如無死鼓音陀羅尼中說: 這第一個,你皈依了三寶,可以獲到非常廣大的福德、福報。那麼引經上面說, 【「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 「佛寶難思議,法寶也難思議,僧寶更是不可思議。所以對三寶的信心不可思議,所獲得的果報也難思議。」 佛、法、僧這三樣東西,都是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可以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個呢,就它的質來說,那就不是我們現在的心識所能夠思議得到,換句話說,它的確是非 (p4) 常地深微;就它的量來說,不可思議呀,那是大得我們無法想像的!所以不管就它的質,不管就它的量、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