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2018-06-06進度:下士道-異熟功德(二)

59B00:00 - 61A10:50

<第一組>
②思別業果分二:① 須成辦圓具德相之所依 ② 修學所依之因

① 須成辦圓具德相之所依

【第二思惟別者,】
我應該思惟怎麼做才使得我生生增進,而能夠達到圓滿佛地,在整個佛法的中心當中,我們特別需要的哪一部分?這個是思惟別的意思。

說我們現在對於整個的由業感果的道理是了解了,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來學這個呢?那麼我們現在了解,回想到是因為我們了解世間的痛苦,世間的究竟狀態就是一個苦;說唯一的救濟就是三寶,說佛陀,所以於是歸依佛陀。而歸依了佛陀他所以能夠救護我們的原因,原來在這個上頭,你結果找到了,那麼這個道理也各別地認識清楚了。認識了清楚了,下面你又進一步說:「對!那麼在這個情況裡面,我了解了,我應該怎麼做才使得我生生增進,而能夠達到圓滿佛地呢?這一個特點在什麼地方呢?」所以這個地方現在告訴我們「思惟別者」,喏,這個就是你要的,這個就是你要的!在這一個整個的佛法的中心當中,我們特別需要的哪一部分?這裡。這個是思惟別的意思。
所以,換句話說,等到你把整個的問題弄清楚了以後,現在在這個問題當中,那就是我要的,我要下腳的那個地方。一方面你了解了這個整個,一方面你了解了進入的次第,然後你走進去的話是步步上升,了解嗎?所以這個他這個層次的安排這麼個嚴密。所以 (p95) 他前面告訴我們,這裡不但說明的時候是把一切的佛語都在裡頭;而且傳承下來的兩個主要的主流;不但如此,而且他這個次第是按照著我們調心的方法,所以他每一個部分就給我們安排得這麼好。所以現在我們進一步怎麼辦?說不是我們要遠離苦、得到樂嗎?那曉得了,什麼是苦的因,什麼是樂的因,如此的因感如此的果,那麼我們現在曉得了。所以由這個地方說:

【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
你能夠遠離了這個十惡修這個十善,一定可以獲得這個所謂妙善所依的暇滿人身。但如果要想能夠有個圓具各種德相,要能修無上佛道「種智」,必然要依靠有能力堪修一切種智的所依身,那麼修道的進程便不是以其他身所能相比,所以應當努力成辦此種所依身。

欸,說我們是的,你能夠遠離了這個十惡,修這個十善,是!一定可以獲得這個「妙善所依」的人身,所謂暇滿人身。那麼但是呢,在這個暇滿的人身當中還是有所差別。就我們眼前來看,同樣得到人身,所謂暇滿的話同樣進入佛法,結果有的人腦筋非常好,而且智慧也相應。有的人腦筋雖然好,欸,卻是世智聰辯,他腦筋害了,好了個半天,結果走上錯路,腦筋不好不談。有很多人他腦筋雖然好,那身體又不好,有很多人不但腦筋好,身體也好。它每一個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嘛!
那麼這個原因在哪裡呢?換句話說,他雖然得到了,是不是圓滿具足?這個還不是。 (p96) 要曉得,要想圓成無上佛道,這一個差一點都不行啊!所以說,要想能夠有一個圓具各種德相,能修無上佛道,「種智」,這個種智就是所謂從道種智到一切智,也可以說拿一切智—佛的智慧,是必然要依靠什麼?最好的「勝所依者」。否則的話呢,你得不到這個,雖然也得到的人身,但是做起來是非常、非常地慢,非常、非常地慢。不但是慢,那麼還有因為慢的過程,所以這個時候外面有各式各樣的障礙什麼等等,一個不小心,又走出錯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我們真正要修學佛法的人,應該努力的怎麼樣把修學佛法所使用的工具,具足最美妙完整的。就像我們現在舉個比喻,說我們現在要到遠地去。譬如說要去印度朝聖,然後呢要去到哪裡去?說到美國去,那個時候你不但要認識怎麼去法,而且要最好的交通工具。你坐船是不是可以?當然可以,一坐坐上幾個月,坐飛機一天就到。然後呢你坐船坐幾個月的話,跑到那海裡面,什麼時候碰見颱風你也不知道?那東西非常麻煩。尤其現在那個時候世界是戰亂,你不曉得這幾個月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有種種的不如意地方,所以一定要找說這個最好,不但找了飛機,這個飛機你還要看看這家航空公司,它非常安全,這家航空公司老出毛病,對不對?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這樣,何況現在是修學佛法。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 (p97) 要想得到這樣的這個圓滿具足一切修持德相的人身應該是什麼?這個是我們特別應該了解的,所以這幾個地方就告訴我們這個,它又分成三:

② 修學所依之因分三:① 異熟功德 ② 異熟果報 ③ 異熟因緣

【此中分三:① 異熟功德、② 異熟果報、③ 異熟因緣。】
其中分三:
①在要得到這樣的一個異熟的報體,需要哪些優越的條件?
②它有什麼樣的功效?能夠產生什麼樣的作用?
③你要得到這樣的一個異熟的圓滿的報體,需要有什麼樣的因緣?

說現在要得到這樣的一個異熟的報體,就是我們現在的緣、暇滿的人身,這應該有些什麼內容?這個內容換句話功德,有什麼、那幾個優越的好的條件?這個優越的條件,第二呢它有什麼樣的功效?能夠產生什麼樣的作用?第三個你要得到這樣的一個異熟的圓滿的報體,要有什麼樣的因緣?我們了解了,為了求這樣的一個暇滿的人身,我們在因地當中這樣去努力,自然你一定得到這個果報,這個觀念我們首先要建立。
對神通的正確認識(種正因)
現在我常常聽見人家講,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這個世界、世間上面好多亂的現象。常常有的人,哎呀,這個地方神神怪怪,那個地方神神怪怪,不要說是外道,就是佛法當中也有很多神神怪怪的事情。我們往往自己把握不住原則,聽見了這個,噢喲,就被它心動了。佛法裡邊講不講神通?講,絕對講!但是神通是什麼?你如理如法修持的必然結果,這是果啊!我們真正要求的是應該求什麼?喏,這個因在哪裡,了解了,然後我們在因地當中起心動念當中,每一念相應,由於這個心念,然後身口相應,自然你會感得這個。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去做的話,那對不起,沒有用、沒有用!不要說眼前那些小小的 (p98) 一點鬼通、一點感應,一點用場都沒有。佛在世的時候,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佛在這地方,很多去親近佛的人他沒有得到好處耶!不要說提婆達多等等,《四十二章經》當中兩個公案,你們牢牢地記住!這個地方再說一遍,這個公案的內涵。
兩個住在遠地的人聽見了佛以後,要去見佛。然後跑到半路上面,天旱,沒有水喝。我們一天沒飯吃可以,一天沒水喝就很難受,兩三天不一定餓得死,可是沒有水喝的話就渴死了。結果跑到半路上面,看見有一個「牛尾塘」,換句話說那個牛踩著那個田凹下去一點點水。那麼兩個人看見,哎呀,看見了水不管髒不髒,只要水就喝,結果裡面都是小蟲,你怎麼弄也沒辦法把那個小蟲拿掉。
一個人一看,說:「不行、不行!我們既然要去見佛,佛告訴我們,我們要怎麼做。」佛告訴我們,你要想求學佛法,譬如我們就皈依佛,皈依了佛以後就照著佛的道理做。以前我們不懂容或會犯這個毛病,現在懂得了。你為什麼皈依佛啊?要脫苦、要得樂嘛!這皈依了佛怎麼才能夠脫苦、離苦得樂?欸,他告訴你的辦法如法行持嘛!這樣。所以從前者,然後呢我們在世間的一切,六道當中選擇,唯有佛是我們的皈依處,等到你皈依了佛以後才了解,原來皈依佛的正皈依的是法,那麼要照著法去做,那個才是。
(p99)你正確地了解了,這個人他就了解的,所以說:「欸,佛,我們要去見佛的目的是在這裡,既然佛告訴我們的行持的方法這樣的話,對不起!今天渴死了,我要照著它去做。」另外一個人就說:「你這個人真傻,你見不到佛有什麼用?我們先喝了水,然後見到了佛,問題不是就好了嗎?」結果一個人堅持不喝那個水,一個人就喝了,不喝那個人馬上就渴死掉了。要我們世間的人想起來這個人真傻。嘿!結果他因為持了佛戒馬上生天,一生天,天人他有幾個特質,他曉得:哦,我宿生什麼因緣來到這裡。而且他確定曉得他這一生成了天人,這個天人的特質,他是化生的—原來這樣因緣。啊!他馬上就去見佛,見到了佛了。
另外一個人呢?喝了水,然後辛辛苦苦又跑了很長一段時候,見到了佛。佛當然曉得這件事情囉!所以就故意問他:「哎呀,你遠道而來很辛苦,你哪裡來啊?」這個人又是一肚子委屈那個心情,報告那個佛如此這般,那麼就有兩個人……。然後佛怎麼說?「你這個癡人!你以為見到我啦!去佛千里,你看看旁邊那個人。」他站在旁邊,果然看見一個人,看見這個人面孔很熟,可是這個人長得非常清秀、非常豐潤,年紀輕得不得了,這人間少見、見不到。正在懷疑,佛跟他說:「喏!就是跟你一起來餓死的那個朋友,他因為持佛淨戒馬上餓死,結果呢得到了這個。你見到我有什麼用呢?」
(p100)所以現在我們千萬不要,哎喲,這個人有一點神通,又有人什麼樣子,你跟著他。這個神通能比得上佛嗎?見到了佛,佛尚且說你這個癡人,你有什麼用!所以我們真正要學佛法,必定要從這一個地方去認識啊!了解不了解?所以這個一點都急不來的,大家萬萬不要急,萬萬不要急,你一定要把握得住這個。昨天下午還有一個同修問我說:「唉呀,我現在業障很重,我要懺悔,唉呀,我要念佛……。」我就告訴他,那麼你好好地把那個本論前面補聽,他自然每個道理都告訴我們,這是佛的最圓滿的教法呀!這一點我們根本需要認識的。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曉得,你要得到這樣的果,那麼因地上面應該如何下手。昨天講的是最重要的東西已經說過了,在這個地方今天重提一下。那為什麼要重提呢?昨天我講整個的修行的關鍵,就在那個等流心識上面,那有人問我了:「欸,那人家念佛的人他可沒講那個,參禪的人沒講這個。」是啊!有很多人說:啊!你不要去妄分別,他可沒講這個,這個話怎麼講?你們現在細細想一想,我把黑板上那個一般用功的方法都在這裡,這個概念先擺在這裡,你自己想一想。現在不必想,先看一下,然後呢,你下課的幾分鐘想一想,或者今天告訴你,或者明天告訴你。如果說你能夠想得自己想通了,那最好!那時候一補的話,你自己就曉得怎麼融貫各宗各派,任何一家用功的方法,否則的話,到那時(p101)候再告訴你關鍵何在。
總之一句話—不離開如此因、如此果,造這樣的業因感這樣的業果。如果說你只了解這個世間因果的法則,那麼在六道當中可以上升;如果你更進一步第一義諦的話,可以跳出輪迴,還不外乎這一個。現在我們看,第一個,就是異熟的功德,這種的異熟就是這一種的果報體,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優越的條件。那麼這裡分八。

① 異熟功德分八

【◎ 初中分八。】
首先介紹成佛必須圓具八種德相的異熟功德:

一壽量圓滿者,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一、這種人他的壽量圓滿。這是由於過去生引業所感得的長壽果報。若是獲得這個長壽的功德,不但自己能長時間積聚福德善業,也能長時間幫助眾生積聚福德善業。

第一個,需要長壽,需要長壽,因為他宿生造的這個業是一個長壽的業。為什麼要長壽啊?那我們現在修習佛法,小的時候不行,你到了十幾歲開始可以學。學它個十年、十五年到了三十歲。對不起!你的壽命只有二十歲,嘿,一點用場都沒有。就算你三十歲,剛學會要開始修了,不行;就算你三十五歲,修了又有一點樣子,完了!他壽量一定要圓滿,這個是第一個重要。不過單單那個壽量夠不夠?不夠,壽雖然長,但是你偏偏一 (p102) 天到晚造惡業,結果你那個壽越長,是惡業越大,是越倒楣。所以還要其他的條件,下面一樣一樣說。

p. 140
【二形色圓滿者,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二、形色圓滿,就是長相好,形色,長的樣子好,顯色,看起來也好。膚色非常豐潤,六根沒有缺漏,叫人家看的歡喜,又因身體比例勻稱,所以形量端嚴。跟大眾相處,大家看見你就歡喜,不管你去向人家求教也好,或者你幫人家也好,這個就樂於產生正面的功效。

那麼長相好,長相好。「形色」跟「顯色」,形色,長得樣子好,顯色,看起來好。有很多人這個面孔長得很黑,教人家一看,唉!這個黑炭。那我們通常一看見這個人,不要說黑人哪!一看。還有的人呢,這個皮膚那就是,總是就是有很多人,你教你……不但樣子長得好,而且那個膚色非常豐潤,這樣。那麼「根」當然一定是具足,如果眼睛去掉一個,或者鼻子那麼塌掉了,耳朵又這樣,那個不行。為什麼呀?那麼這樣的教人家看得歡喜,看得歡喜。根闕主要的是包括自己的自修,如果其他的,還要利人,你跟大眾相處,大家一看,看見你歡喜呀,不管你去向人家求教也好,或者你幫人家也好,這個就樂於產生正面的功效。

【三族姓圓滿者,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三、族姓圓滿,就是他的家世出生圓滿,誕生在被世間人們所恭敬、稱揚的高貴種族中,或者說生在豪貴之家,這種家庭出生,受人景仰、尊重。

第三個,就是他的家世出身圓滿,現在我們講起來,「噢喲,這個人可是某某人家的 (p103) 子弟喔!」以前說起來,噢,這個是王家子弟,現在這個人說他家世是如何地好法,不但是百萬的富豪、千萬的富豪,而且這是都是有學問、有什麼的,就這樣。那自然而然這種家庭出身,受人景仰、尊重。

【四自在圓滿者,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四、自在圓滿,就是獲得廣大的財富地位,富裕顯貴,又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廣大僚屬,人、財都有,要做什麼事情都容易。

這個就是你要做什麼事情的話,要兩樣東西:第一個—人,第二個—法。人呢,說自己的家裡邊,外面的朋友等等,這個來幫助你;外面的財位。然後這樣,你有財、有用,要做什麼事情,不管是自利也好,是利人也好。

【五信言圓滿者,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五、信言圓滿,你講的話讓人家聽了歡喜。說的人也不欺負別人,不欺騙他人,人人信得過你。不但人家信得過你,而且你對事情的認識,處斷的標準是非常公正嚴明,大家對你服服貼貼。

第五個,就是你講的話讓人家聽著你歡喜,這樣。那麼然後呢,說的人也不欺負別人,不欺騙他人,人人信得過你。不但人家信得過你,而且你對事情的認識,處斷的標準,是非常公正嚴明,大家對你服服貼貼、服服貼貼。否則的話,唉呀,隨便談一些問題,大家吵吵鬧鬧是沒有用場。

<第二組>
(p104) 【六大勢名稱者,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六、大勢名聲,就是有大名稱,人家都覺得這個人好,為什麼呢?他惠施,他惠施不但是財,而且法,而且布施的時候勇健精進,所以大眾都信仰,供養他。

他有大名稱,有大名稱,人家都是覺得這個人好,為什麼呢?他有這個,他惠施,他惠施不但是財,而且法,而且布施的時候「勇健精進」,所以大眾都信仰、供養他。

大力俱足的真相(宿業力)
【七丈夫性者,謂成就男根。八大力具足者,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
七、具丈夫性。樂於丈夫身,所以感得男根。
八、大力具足,就是由於前世善業力的緣故,他的或者病很少或者全無病,不但沒有病而且身體很強壯,因為他強壯,所以心裡面比較勇悍。

那麼第八,是有大力量,這個就是說主要的那這個地方的宿業的力量。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講醫,這個醫是絕對有用的,我們要曉得我們的病,總共有四種因緣,四種因緣。第一個就是四大不調,這個四大不調是醫生可以看的,也需要醫生看;第二個宿業所感,那個醫生沒辦法;第三個是鬼神觸惱,這個醫生也沒有辦法;第四個自己出岔,不應該做的事情,去做那種事情。譬如說我們飲食,這個應該適量,他不適量,不應該吃的他吃了。然後呢天氣,他寒暖不知,有諸如此類的事情。主要的四樣,其中有一樣那個是這個四大,現在的醫生;而實際上呢,特別是這個地方具足這個大力,主要的是宿業力、宿業力。
我看見過好幾個人,那是我小的時候,我家鄉有一個,我們稱他為叫「崇明聖人」, (p105) 他很有意思,這個人的確了不起哦!他是前清末年的是一個老秀才,他最後那個時候考,他考上的。他真正的好不在他考上那個功名,而這個人的行持的嚴峻,啊,那人人佩服他,那個道德的操守,所以我們家鄉都稱他為聖人。這個人很怪,他人雖然很好,但是他多病,他一生多病,結果偏偏他的母親一生沒有病。那個時候我遇見他的時候,那位老人家已經快八十歲了。他有一次跟我父親講,那是我父親的一位老師,唉!他說:「我一生最苦的啊,那個時候母親……。」因為他是—以前的人都非常孝順,他對母親是絕對地孝順,當然做母親的人也絕對疼愛這個兒子,何況這個兒子這麼好。可是妙咧!這個母親的人從來沒生過病,也不曉得病人之苦,偏偏那個兒子,他一身都是病,這樣。
所以當時我聽了這個東西的確不大懂,以後慢慢地、慢慢地了解了,我遇見很多人,他就是不曉得什麼是病。然後那個時候我們在學校裡面有一個同學,我還記得他,他好有意思喔!他這個身體我們叫他小牛,為什麼叫他小牛啊?他跑到什麼地方,就在那個地方又奔、跑、吃、弄這個,這樣。餓,餓、餓、餓,餓一餐、餓兩餐也不在乎;吃的時候一口氣,噢喲,大家吃脹了,他多吃一點也不在乎。剛剛吃完冰的,馬上喝熱的也沒關係;喝完了熱的,他冰的吃進去,冰淇淋幾個吃進去,也就這個樣。有很多人、其他人都受不了。那我們三年級不曉得四年級,那個時候第一次,不曉得第二次,那種特別的流行性感 (p106) 冒,那個時候剛開始,第一次大量地侵襲台灣,一下大量的人生病。那個時候我們在學校裡念書的時候,學校裡為這個病,病倒的人占五分之三。你可以想像單單那麼個小區域,老師、同學結果為了這個病居然沒辦法,放假幾天。我們天天跑醫院,噢喲!他一天到晚忙,他從來沒有病過,你說這種人怎麼講啊?
所以現在人很多講醫,我不是說否定,是絕對它有它的絕對的價值,可是我們必定要,尤其是了解了佛法的人,我們要了解這個特質,了解這個特質。所以那麼這個地方特別說,這個地方大力具足是什麼?特別講「宿業力」。所以,他的或者病很少,或者全無病,不但沒有病而且身體很強壯,因為他強壯,所以這個心裡面也比較勇悍。現在有很多人未嘗不想用功,他用功一提起來啊,唉呀!等一下腰又痠了,頭又痛了,哇!那是沒辦法好想。這個有八樣東西,這個八樣東西。那麼他上面解釋一下。

【此復第一謂住樂趣,】
以上八種功德,簡單來說:第一,是在善趣中;

這個八樣東西當中,一定要在樂趣當中,特別指人。

【第二謂身,】
第二,是身體;

身體。第三

(p107) 【生為第三,】
第三,是出身;

就是他的出身。

【財位僚屬為四,第五謂為世間量則,】
第四,是具有財位(財)、僚屬(人);第五,就是他的話,大家信得過,堪為衡量的標準。

第五是什麼呢?就是他的話,大家信得過他,因為世間要想做事情的話,衡量的標準就是這個,衡量的標準。他一句話,大家覺得對了、對了,事情可以擺平了!你要想做事情,這個是重要的。

【第六謂彼所有名稱,】
第六,是好名稱;

就這樣,跟你接觸的人固然,跟你不接觸的人,他也聽見了,啊!說某人如何、如何,這個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七謂一切功德之器,】
第七,是一切功德之器,要想做圓滿的功德的話,這個男身是非常重要。;

我們要想做圓滿的功德的話,這個男身是非常重要。

【第八謂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第八,是對要做的事擁有俱足的條件。

(p108) 你要做的必須要這個條件。

② 異熟果報分八

① 壽量具足之果報

【◎ 異熟果報分八。初者依自利他,】
若具足以上八種德相,則能得八種異熟果報。一、壽量圓滿,依照自他的利益來說,

那麼下面那個,這個「異熟果報」,就是特別地詳細說明一下,像上面所說的這樣的這個異熟體,它有什麼樣的業用,有什麼樣的功效。「分八」,也按照著上面這個八樣。「初」,就是壽,壽的話不管要想思自利、他利,

【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能於長時間,積集、增長無量的善根。

你要想修習增長善根,這個時間很重要,所以壽要圓滿。第二個呢,

② 形色具足之果報
<第四組>
【第二者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形色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於菩薩形色具足的緣故,你一看這個人就歡喜,一看見好歡喜,事情就很好辦了,凡是菩薩說的話,大眾都會聽受。

你一看這個人就歡喜,你看起來歡喜,人家常說:啊,這個開始的好啊,已經是一半的成功。一看見好歡喜的話,事情就很好辦了,這樣。所以這一點有這麼樣的好處。

③ 族姓具足之果報

p. 140 (9)
【第三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族姓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於菩薩族姓具足的緣故,大眾便會尊敬、供養、稱讚;自然我們容易受他的勸誡,你要他做任何事業,也容易成功。

我們常常介紹一個人,說這個某人的家世如何,如果這個人有輝煌的家世,我們通常會介紹,以前尤其重要。也許有人說,現在的人好像不講這個了。我以前也以為如此,以為大概我們東方人像中國、日本、印度,印度是不談,印度那世世得太厲害了。中國、日本都講這個門閥世家。我以為西方不講,這一次到西方,才發現西方人講的才厲害!不但歐洲大陸固然講,美國也是。他非常重視那個門閥,這個世間就是這個樣。人家說,這個某人出生如何如何,就是這樣,在這種狀態之下,一個這樣好的出生的人,做這樣的事情,那大概不會錯了。自然我們容易受他的勸誡,你要他做任何事業,也容易成功。

④ 自在具足之果報

【第四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自在具足有何種作用呢?不管是財,不管是法,這一方面你都自在;財施那麼你有錢,法施你有聰明智慧,自然人家服服貼貼跟著你。

就是自在,是什麼呢?不管是財,不管是法,這一方面你都自在;財施那麼你有錢,法施你有聰明智慧,學的又好,人家沒有的你給他,人家不懂的你告訴他,就這樣,自然人家服服貼貼跟著你。所以,攝諸有情容易成熟,我們修無上佛道,必不可少的。

⑤ 信言具足之果報

第五者,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信言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於菩薩信言具足,所以人家容易接受,所以愛語利行同事是容易,使他很快地令其善根成熟。

這個都靠語言。你的信言圓滿你出起口來,對,那就好,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一開始要養成功。平常我常常建議大家,不要多開口,有很多人就是歡喜開口。你開口如果說對還好,他一開口,不知道說到那裡去了!文不對題是一種,還有一種呢?往往把握不住中心還在詭辯、強辯,這個都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的事情。平常我們主要的因地當中,由於什麼,果位當中達到這樣的功效,這個我們要瞭解,眼前的好處就是這個。你平常因為有了這個條件,所以人家容易接受,所以愛語利行同事是容易。

⑥ 大勢名稱具足之果報

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布施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大勢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於菩薩大勢具足,因為你幫助別人,不管是財或法,所以人家感你的恩;自然而然這樣情況之下,他處處地方來跟著你轉,你要做什麼事情很容易成功,這是他的功效。

第六為什麼有大勢名稱呢?就是因為你幫助別人。就因為你幫助別人,不管是財法,因為這樣,所以人家感你的恩;得到的是感你恩,沒有得到的要求這個恩,自然而然這樣情況之下,他處處地方來跟著你轉,那麼你要做什麼事情很容易成功,這是他的功效。第七就是丈夫性─男性。

⑦ 丈夫性具足之果報

第七者,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又於大眾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 ,皆無嫌礙。
丈夫性具足有何種作用呢?
① 由於丈夫性具足,堪為一切殊勝功德之器。因為成就丈夫性,以少煩惱、少惡慧而堪為一切殊勝功德之器,能證無上菩提。
②堪為一切事業之器。由於欲樂勤勇的緣故,能對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事業無所畏懼,而堪為一切事業之器。
③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由於智慧廣博的緣故,能對諸法的盡所有性、如所有性思惟抉擇,無礙而轉,而堪為思擇所知之器。
④又於大眾都無所畏,具丈夫性,就能在一切大眾之中無所畏懼。
⑤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具丈夫性,行動方便,和一切眾生共同集會、言論、受用飲食或者住在屏處,都不致於引起譏嫌,沒有行動上的障礙。

這個男性是「一切勝功德器」,這並不是說樣樣東西都是男性好,不!女性也有女性的特殊的地方。但是呢,她女性有很多的的確確不如男性的地方,譬如說「欲樂勤勇」,勇悍的心情,這個男性的特徵,男性的特徵在這個地方。那麼還有呢?譬如說後面所說的「大眾都無所畏」,為什麼啊?在任何情況之下,你說這個女性,尤其是現在,你要單獨的,或者很多地方的話,哦!這個東西不行,這個東西不行,這樣。它有這樣的幾個,那麼下面告訴我們的,這個必定要具足男性的特別的幾個。
師父對男女平不平等的說法
(p116) 不過在這個地方我們並不強調,因為尤其是現在的西方人,強調這個男女平等。唉呀!我覺得這個事情真是很遺憾的事情。天下的事情,本來就是平等的—如此因,如此果,各有它的長短,你各盡所長,截長補短,是恰到好處。現在不在根本問題上面爭論,而在枝末上面去摸,這個東西很糟糕,那個很糟糕!所以我們這個地方,這個問題不去深一層地探討,我們只是了解,這個由於共業,世間的量則如此。的的確確這個男性,是在任何情況之下是無所畏懼,而且勇悍之心特強,這個女性這個條件是不具足的,不具足的。那麼第八呢?

⑧ 大力具足之果報

第八者,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大力具足有何種作用呢?由於菩薩大力具足的緣故,對自他二利做什麼事情,是勇往直前。勇猛堅固,所以定慧等等都能夠得到,於是速發神通。

這個第八是什麼?「大力具足」。因為他具有了這個,所以他做什麼事情是勇往直前。要不然的話,唉呀,做一點事情就心裡面就提不起來,就又怕,又不勇猛;然後呢雖然勇猛的話不堅固,雖然勇猛做了一下,等一下又累得坐在那裡塌掉了,這個東西不行。不但勇猛而且堅固,因為他勇猛堅固,所以定慧什麼等等都能夠得到。要想真正深入佛法,你沒有這個條件,是絕無可能,絕無可能!由於這樣,那麼定慧力得,於是速發神通。然後呢達到了這種情況之下,你要辦的事情,那可以非常快地辦成功,這個就是這八 (p117) 樣東西特別的好處,特別的功用。那麼這個八樣東西,以什麼原因得到的呢?看異熟八因,第一個,

③ 異熟因緣分二:① 八因 ② 三緣

① 八因

p. 141
【◎ 異熟因分八,】
這八種德相的功德及果報的原因

這第一個

① 壽量具足之因

初者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又云:「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磈杖等,害眾生無病。」】
壽量具足之因,分兩方面,一個是應該遮止的,第二個是應該努力的。應該遮止的不傷害眾生,就是遠離傷害有情的行為,以及真正依止不害有情的意樂,心中常常存有永遠不損害眾生的心。讚偈說:“如果能對即將被殺的有情放生,這樣保全有情的性命,斷除傷害眾生的行為,將來就能獲得長壽。承事病人、布施醫藥,不以磚塊、木杖等兇器傷害眾生,將來能得健康無病。”

分兩方面,一個是應該遮止的,第二個是應該努力的。
什麼是不害意樂
應該遮止的—不傷害眾生。不傷害眾生最主要的什麼?就是內心當中「不害意樂」,心裡面不要傷害別人。這個傷害不僅僅是殺哦,就是我們在很多情況之下,儘管我們現在說不殺了,但是不損惱別人這個意樂,這個很難做到,這個很難做到。而且這個不損惱別人,往往是不知不覺當中,不知不覺當中,你倒不一定是有意損惱別人,你只是為了只想到自己傷害了別人。所以說,我們如果從根本上面去要想了解的話,處處地方要推己及人,要推己及人。
現在有很多人,這個世間的人我們不談,本來世間的量則是只求自己的利益,這個 (p118) 我們先不去談它。我們現在修學佛法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以後,他不拿這個道理來淨化他自己的心識,說:哎呀!我這個人見煩惱特別強,或者思煩惱特別強。見煩惱特別強的人,他好歡喜跟人家講道理的,喔唷,他總歸他有道理,他不曉得他是見煩惱;思煩惱特別強的人,貪瞋癡特別重,他道理他倒不一定是講,但是碰見這種情況,這個習性很重。所以這個地方特別講的這個意樂,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了解的佛法,真正重要的,在這一個上面要注意!那麼這個是也可以說根本的,也可以說消極的,也可以說「自停自住」。   
下面呢,「善放將殺生」,更進一步,有很多人將要被殺,我們要去救他,然後呢利益他的命,還要「遮止害眾生」,這樣的話得到長壽,這個是對於一般的有情。
看病福田、善施醫藥的因果公案
對於我們共同的眾同分當中,人道當中呢,「承事諸病人」,對病人要承事。所以佛在世的時候特別說「看病福田,第一福田」,然後呢《梵網經》上面還在講。佛在世的時候,就有這個典型的公案,典型的公案。這是為什麼我在這個地方特別常常提醒大家的,戒律上面也告訴我們,戒律上也告訴我們。
那麼還有呢「善施諸醫藥」,好好地把那個醫藥給人家。這個醫藥分兩方面,生理的、心理的。真正好的醫生,他不單單是看你的身病哦,還要看心病,還要看心病。所 (p119) 以,現在的西方很有意思,西方目前那個專科醫師很多,大家都說專科。可是現在有一個諍論,有很多全科醫生,他樣樣來。要我們想像當中,這個全科醫生不行欸!咦,全科醫生有它很大的道理在,因為很多人的病,他這個除了身病以外,他心病很重要,心病很重要!尤其是美國,它這個盛行那個保險制度,那個保險制度那個醫生,常常叫「家庭醫生」,就是這樣,家庭醫生。也就是換句話說,你一家……你的病人,你看了病反正找他,他從小就曉得你,你這個人怎麼樣的,這樣。
那因為我在那兒住了一些時候,去看的時候,他往往先跟你隨便談談天哪什麼,然後給你開點藥。以後我才曉得,往往開那個藥,跟你那個病了不相干,就是這樣。哎喲!你覺得心裡很苦惱或者什麼樣,他然後給你。原來這個裡面什麼東西?維他命幾粒,什麼阿斯匹靈幾粒。現在阿斯匹靈曉得不能吃了,不開了,欸,你吃下去有一點效果的,等一下,好,感冒就好了。
那我自己還親身遇見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我感冒,感冒了以後,有一個,正好我們出去,一起去到一個地方去朝山,朝山的同行當中有一個,這個是藥劑師,他隨身帶著。他就講,什麼?這個怎麼唸的,我忘記掉了,什麼「一大兩小,多吃開水,多睡覺。」下面幾句話,就是這樣,那個治感冒是百發百中的藥。那時我感冒得啊, (p120) 哎呀,那天鼻涕什麼流,這樣,他就給我吃,吃幾個。然後他們那天出去去了,我就沒去,我在那裡吃完了以後,然後睡了一覺蒙頭,果然沒錯,到了晚上就好了。哎呀,我說我以前感冒從來沒有這麼快好過,很相信。以後等到完了以後,回來到了那個地方,有一次偶然談,他說「一大兩小」是什麼東西呀?小的是維他命B,大的是維他命C,我聽了大為驚訝!什麼?我說我天天吃這個東西,但是平常吃這個東西,感冒就是不好。他那一天就告訴你呀,然後你心裡面想。的的確確是這樣,千真萬確,千真萬確!所以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居然心理上面說這個……我們要曉得,佛法真正講的身心是分不開的,身心是分不開的。   
我說到這裡,我還給你講一個,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實驗的這個人,一個德國的大科學家,在戰前……現在我們動不動講美國,我們曉得戰前最好的是歐洲,德國尤其是厲害,是一個德國人。那麼他接受了這個東方文化以後,他覺得,曉得那個心理的重要。實際上佛法講的身心是分不開的,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上的這個哲學往往講心物好像二元,不是,這個不是!不過西方人,很多人總覺得這兩樣東西完全對立的,實際上不是,這是互相影響的。那麼這個主要的中心在什麼地方呢?主要的中心就是那個心念。我們往往那個心念,由於這個等流的心識,你看見了對象以後,已經跟著外境轉,引發那個種子,到那個時候它現起來。將來講到業的時候,它每一個地方會分得很仔細。
(p121) 這個醫生,他了解這個情況以後,所以,他自己用他的那套方法,當然採用東方人「定」的心情。他那個意志力非常強,那麼有一次,那個實驗還在上海做的,吃那個虎列拉菌。虎列拉菌是什麼?霍亂、吐瀉,這個你們曉得的,非常厲害啊!隨便碰到一點點你吃下去,是馬上出毛病。他經過人家的實驗室裡邊培養出來的,吃一杯!啊,那個一杯可以殺死百萬個人,大家分開來吃,吃下去的話非死不可,他就當眾表演喝下去,一點事情都沒有。表演了兩次,第二次還拉了一次肚子。人家問他:「你為什麼拉了一次肚子?」他自己也說明,他自己……你真正的心力強盛,他很了解這件事情。我們現在好像聽起來這個很神奇吧!我完全講科學給你們聽,不要講佛法。
現在的科學上面催眠術,你們大家了解的,對不對?聽說過沒有?這個催眠尤其特別用在生小孩子,它生小孩的時候,有一種叫無痛的這個生產的方法。它就是事先他用催眠,使得這個產婦,精神跟隨著這個催眠師集中在一個地方去,她的心志完全跑到那個地方去了。然後呢那個地方暗示她,放鬆了身體,欸,一點都不痛。可惜的是我們都沒有這個經驗,我們也不可能有這個經驗。但是除了這個以外它用在其他的地方,已經產生了各式各樣的神奇不可思議的功效。所以我們可以說日常生活當中隨時可以檢查得到的,譬如說我們自己有的時候,你碰見什麼一點小小的頭痛或者什麼,在那兒很難受。欸,忽然之 (p122) 間有一樣東西,非常有力地吸引你,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那裡,等到你貫注在那裡,等一下你忘記掉了。忙完了半天,一回來的時候,唉呀,又塌掉了。我想這個經驗我們人人有吧!說明什麼,說明什麼?就是這個。
所以大家注意哦!大家注意哦!不要我們為這個世間這種無明所騙,世間的人那沒辦法,現在學佛的人哪,居然有人告訴我:「我是學醫的!」他完全忽視掉這個,我也只好不談,然後你有理,你還有沒有道理?你有,說完了讓他走路。這種人學佛啊,我覺得真可憐,他不知道在學什麼佛!所以我這個地方談到這裡,隨便一提,隨便一提,這一點是我們務必要知道的。所以這個地方叫「善施諸醫藥」,你是這樣的。還有呢,「不以磈杖等,害眾生無病」,你能夠處處地方這樣地幫助別人的話,那麼那個時候,你就可以得到這個,不但壽長而且少病少惱。如果說你能夠幫助人家身病,你身少病;你能夠幫助人家心理健全,你心力堅強,如此因、如此果,就一點都不錯。

佛陀看顧病比丘《增一阿含經》
一日,佛陀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共聚一處。這時,在羅閱城中有一位比丘身染重病,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也沒有其他比丘前往探視。病比丘晝夜稱念佛的名號,心裡想著:「為什麼世尊沒有來關心我呢?」

這時,佛陀以天耳聽到這位比丘的心聲,便集合所有比丘前往探訪。這時,病比丘遠遠看到佛陀到來,想起身卻全身無力,佛陀見此,趕緊到病比丘前,告訴他說:「慢著,慢著,不用站起來,我自己有坐具可以坐。」此時,毗沙門天王知道佛陀的心意,便從他方世界來到佛前,向佛頂禮後側立一旁;忉利天的天主釋提桓因及大梵天王、四大天王也各各來到佛前,頂禮後都站到一旁。佛陀告訴病比丘說:「現在你的痛苦有沒有減少一些呢?」病比丘回答:「弟子的病痛一直增加,沒有減少。」佛陀再問:「有誰來探病嗎?」病比丘回答:「從生病到現在,沒有一個人來探病。」佛陀又問:「你沒有生病的時候,有去探望生病的人嗎?」比丘慚愧地回答:「我不曾去探望過一個病人。」

佛陀告訴病比丘:「現在你不用感到恐懼,我會親自照顧你。就像我在天上人間,亦會去探視一切病人。無人照護者,就去幫忙照護;若是失明者,就充其眼睛,以此救護一切病人。」接著,佛陀為病比丘清除不淨,並且幫忙敷好坐具。毗沙門天王及釋提桓因見狀,趕緊跟佛說:「佛陀,讓我們來照顧病比丘,您不用親自做。」佛陀告訴諸天:「沒關係,過去我未成道時修菩薩行,曾為了一隻鴿子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更何況今日我已成佛,怎可不管這位病比丘呢?」由於釋提桓因及毗沙門天王也不曾來探視病比丘,所以都默然無言。

隨後,佛陀拿起掃把清掃污泥,然後敷設坐具,準備盥洗衣物,並扶病比丘坐下來,用淨水為他沐浴。之後,再扶病比丘坐到床上,親自餵病比丘吃飯。待病比丘用餐完,佛陀告訴他:「你應當捨三世之病。要知道身而為人,在胎中就是苦厄的開始,因為有生就有老,老了以後,身體就會漸漸衰竭。病苦現前,人們四大不調,坐臥呻吟。而人生在世,難逃一死,死了之後神識離開色身,隨其業力投生善惡道中。如果造惡多者,就會墮入地獄,如刀山、劍樹、火車、爐炭、吞飲融銅等地獄;或投生畜生道中,為人所驅使,受無量苦;或經不可稱計無數劫後投生餓鬼道中,身長數十由旬,喉嚨像針一樣細,再以融銅灌至口中;經過無數劫後,即使得作人身,還是會受人鞭打;既便無數劫中得生天上,仍是會經無數恩愛別離,欲望始終無窮無盡。只有修行成道,才可以出離苦海。」

佛陀又告訴病比丘:「如來出現於世甚為難值,而人身難得、善知識亦難遇,你現在可以聽聞正法、六根完具,實為難得因緣,如果不知道要精進,將來必定後悔莫及。」比丘專注聆聽佛陀的開示,即證羅漢果,漏盡煩惱。佛陀問病比丘:「你已解除病苦的根源了嗎?」病比丘回答:「我今蒙如來神力所加持,已解除生死大患,未來亦當學習世尊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救護無量無邊眾生,令其身、口、意三業清淨。」

佛陀回到迦蘭陀竹園,並請阿難尊者集眾,讓比丘們到普會講堂集合。佛陀問在座比丘:「你們捨俗出家學道,應當堅固信心,修持梵行,捨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煩惱,並脫離十二因緣之輪迴。」比丘們眾皆信受奉行。接著,佛陀告訴諸比丘:「你們既已出家,同一師學,從今以後,應當互相關心,若有病比丘無有弟子,要派人前往探視。探視病人的功德如同見佛。」這時世尊便說一首偈子:

  「設有供養我,及過去諸佛,
   施我之福德,瞻病而無異。」

比丘們聽完佛陀的開示,皆歡喜奉行。 

<第四組>
② 形色具足之因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又云:“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形色具足之因,就是能在諸佛菩薩等功德田前,供養油燈等光明以及嶄新潔淨的衣物。讚偈又說:由於內心依止無瞋意樂,恭敬供養資具,將來能感得莊嚴妙好的身色。又以無嫉妒的善業,將來能感得的妙果,即好命運。

第二是什麼?就是形色、顯色圓滿。為什麼呀?喏!「惠施燈明等」。這個光明, (p123) ,啊!樣樣都照出來了。所以不但是供佛,而且在暗的地方,你處處地方能夠這樣,這是一個。還有鮮淨的衣服,好的東西,那個就是形、顯二色。「又云:由依止無瞋」,這個瞋是內心當中的最惡劣的東西,所以這一點「施莊嚴妙色,及無嫉妬果」。這個莊嚴妙色你怎麼個布施法?莊嚴妙色怎麼布施法?外面的布施,譬如說我們現在在這個常住,我們把那個大殿固然打掃得清清楚楚,弄得樣樣好,地道的前面,處處地方。譬如我昨天來說,我正在那兒休息,我看見平常身體向來不好的一個同修,居然跑在那裡,休息的時間不休息,拿了一個掃帚在那裡掃地。哎呀!我看了真讚歎哪!後來我還在說,他固然是得到了功德,我還因為他而得到了功德;他得到的功德他的,我在那兒隨喜,我也得到功德。所以我覺得你們真正懂得了這個如法修行的話,這個出家生活之美啊!
反過來,你說:「萬一這個人偷懶怎麼辦?」我還是可以得到功德。如果他偷懶,我覺得:「唉呀!這個人真可憐,不知道,愚癡啊!我要好好努力啊,我要將來幫助他。」我還是可以增長功德,對不對?這個很明白呀!所以你們要懂得,真正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正知見。反過來,你不懂的話,他那兒掃地,你會覺得:「哼!這個傢伙,他算什麼?他算他的勤勞啊?」對不起,他在那兒長功德,你這一念非墮落不可!這不是很簡單嗎?就算他做給你看,他做給他是他啊,你還是在那兒隨喜,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我們這個地方 (p124) 不能反省自己不如,還要嫉妒人家,這是我們為什麼在末法的時候這樣,還處處地方說這個不如意,那個不如意,說這個。你不要怪人家不如意,那你因地當中,你只要自己問你自己你起心動念,很明白、很清楚,就了解了這個道理,這樣。
這個地方都是什麼?「施莊嚴妙色」,你能夠把那個寺院弄得乾乾淨淨,人家一看說:「啊!這個地方真好啊!」欸,對了,你就得到了這個功德,你就得到了這個功德。所以就有這樣大的好處啊!你不要說,等到還要常住派你一點工作,你還畏畏縮縮跑到那裡去,「嗨喲,這個事情又無關緊要的,好像跟修行沒有關係呀!」前面說得很清楚,已經登地的菩薩,尚且要無量無邊的東西去供養,現在我們個凡夫什麼都不要,你還不聚一點資糧,不聚一點功德,請問你修行修在哪裡呀?所以這個地方來告訴我們施莊嚴妙色,然後呢還要不要嫉妒,那個時候「感妙同分」,欸,你就得到了!

③ 族姓具足之因

【第三為摧伏慢心,】
還有這個是「族姓」,就換句話是出身,他為什麼出身就高貴呢?他處處地方謙下尊重別人。因為你謙下尊重別人,所以,你這個善因,你一出生人家就會尊重你。你現在處處地方自己覺得憍慢,瞧不起別人,對不起,你到那個時候也是這樣,你也是這個樣。

(p125)【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族姓具足之因,就是常修謙下,尊重別人。能夠摧伏自己的傲慢心,對於尊長等對境(福田)勤修禮拜等恭敬的行為,對他人常修恭敬,自己就像奴僕一樣。

處處見功德身心自安泰
對於尊長等等,要曉得這個尊長是重福田,重福田,在家是自己的父母等等,出家是三寶、師長、佛等等,乃至於他只要穿了這身衣服。所以我們注意哦!穿了這種衣服,一穿這種衣服,不管他自己裡邊的行持如何,你一看見這件衣服,哎喲!這個是三世清淨幢相,你對他恭敬總不錯,得到的好處,總是你的。你恭敬,他不一定得到好處欸,可是阿彌陀佛啊!你恭敬他,你有幾分恭敬,就得到多少好處啊!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以後,我想我們心裡面,你要找一點煩惱,你怎麼樣找也找不到。你怎麼可能有煩惱呢?你在什麼地方都在增長你的功德,這個功德還是以後的異熟,眼前心裡是處處歡喜。所以現在很多人說信了佛還要煩煩惱惱,唉呀,我覺得真可憐,乃至出了家還煩煩惱惱!這個時候你趕快努力來學,你只要學會了以後,那快樂啊!眼前固然快樂,是將來生生增上。
所以儘管現在我這樣的話,常常不大舒服,可是我心裡實在是很開心,是越想越開心。我想我以前沒有學,所以現在老生病,現在曉得了好高興啊!以前的果報,那沒辦法嘛,還它啊!可是我既然感到這個痛苦,我現在了解了,我現在種的因可是快樂的因啊! (p126) 越想越高興。痛由它去,那沒辦法好的事情嘛!我以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你看多開心啊!你生病都開心,那你不生病的時候,當然更開心。這個道理都在這個上頭,那麼這個是族姓。

④ 自在具足之因

第四者,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自在具足之因,就是行廣大供施。凡是有人前來乞求衣食等物資時,都應當布施,即使眾生沒有向你求乞,自己也應想辦法對他進行饒益。尤其是生活困苦之悲田或尊貴的功德田等缺乏資具時,應當主動供養布施。

第四,那麼就是布施,如果有人來向你乞討的話呢,你去惠施他,去惠施他。現在有的人說:「唔,你布施給他……」世間上面常常這樣說:「這種人他好好的,他自己有能力不去做,你給了他以後,他不是培養一個社會上面的寄生蟲嗎?你讓他增長他的好吃懶做嗎?所以不要布施!」你說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嗯,很有道理啊!對啊,你吃的送了他,他以後—好了、好了不做事情,他專門這樣了。那你到底怎麼辦啊?這上面我告訴你,這兩個答案都對,反過來,兩個答案都錯。你真正懂得了佛法,你怎麼做就怎麼對,而且絕對不會是含含糊糊的。剛才說兩個答案都對,你不是說:「這個對了,這個一定錯,這個對了,那個一定錯,怎麼會兩個都對呢?」不!你要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它一定有一個衡量這一件事情的準則。你那個時候看你衡量的準則是什麼,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p127) 所以佛法上面告訴我們,我們必定要把握住這幾個:做的事,就是對象;什麼意樂,你的心是什麼心;然後呢根據這個心,你怎麼加行;怎麼圓滿。如果說你看見了這個情況之後,於是你心裡面想到的,說你現在修學佛法,什麼?要幫別人,幫助別人最主要的是幹什麼?結個善緣哪!先結善緣,然後呢慢慢地可以。他今天想來跟你要,很好啊!結個善緣,以後來幫助他,第一個。第二個,他來要,成就你的布施,圓滿你的布施的這個功德,他是你的恩田,你將來所以能夠成就,都是靠他。然後呢你將來有了布施,然後你有這個功德,到那個時候你也修學了佛法,了解了,然後你幫助他去,對吧?結果這麼一來的話,你自己也圓滿,他也圓滿,其他的你不考慮,那個時候絕對正確!
是另外一個情況呢?也許你另外一種情況,那個時候,你的起心動念,著眼不在那個布施上面,也許你在另外一個概念上面—世間的量則。那個時候你想,他這個人,假定說你用另外一種方式策勵他去的話,也可以讓他至少能夠有一個什麼的好處。那個時候,你不布施,對!總之你的心的動機很重要哦!所以記得吧?這個業一共有四個條件,第一個,業來決定一切,第二個,業的增長廣大,記得不記得?然後這個業是什麼,思、思已業,對不對?思心所相應,然後呢相應的身口所起的。當你心裡面想著,你為了利益他,你為了利益他,送他也對,不送他也對;反過來,你拿你的心情去想,以世間的量則去想 (p128) 的話,那就另外一回事情,不管你找多少的藉口。這個概念非常清楚,所以你把握住這一點的話,儘管別人也許跟你要諍論這個問題,你自己心裡面了解得清清楚楚,你做起來絕對沒錯,這是我在這個地方告訴你的。

從佛法談佈施與對待老人的認識
那麼在我們正式開始修行的次第,一定是先布施第一,這樣。所以這個佛在因地當中不要說錢、樣樣東西布施啊,人家來給他討頭,他絕對不會說他要不要他的頭,「欸,他來要我的頭,我生生世世就要求布施,他現在來要求,滿足我的布施,當然送給他呀!」他高興得不得了!他絕對沒有想到人家要不要,要了這個頭要幹什麼的,他沒想到。這是我們要了解的這個特質啊!
所以我們現在從這個地方要去看。這個布施從多方面的,財施法施無畏施,是有的時候,有的人心情比較怯弱一點,那個時候需要你幫忙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幫忙他。
那麼尤其在這一點,我要特別地鼓勵幾位年輕的同學們。年輕人不曉得老年的苦。

我要特別地鼓勵幾位年輕的同學們。年輕人不曉得老年的苦,也許是因為我現在體會到了,以前我總是覺得拿我的衡量,總覺得這些年紀老的人踢踢遢遢的。我現在發現不是!到那時候他就是處處地方不如,他的確有他……還有病的時候,那個時候不能用你的想法去想,這個我們要注意!所以我們修學佛法的時候,這一個概念很重要,很重要!人家到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應該他需要什麼儘量幫忙他,需要財—外物,布施財物;他需要精神上面的安慰,布施無畏;知見方面的不了解,那麼法布施,總歸處處地方幫忙他。
「又於苦惱及功德田」缺乏的時候,「苦惱」的話,那就是屬於世間的一般人。不管他是缺的哪一樣—缺的財,缺的法是無知,以及精神上面的沒得依靠,你給他的無畏; (p130) 所謂「功德田」的話,就是三寶之數,修行人等等。這個功德田,把恩德也併在這個裡頭可以說,他有所缺乏的時候,那麼去供養、去布施,這樣。所以這個世間人尚且這麼說啦,這個孝,世間講孝道,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恩田。他不是說你能夠養啊,不是說你能夠養啊!要什麼?要能夠善體親意。現代的人能夠養父母已經了不起了,古來的人不是這樣,佛法比它更高一層。所以我們真正地對於功德田,對於尊長什麼等等的話,不是說:「啊!我賺了錢給他幾個。」或者什麼,絕對不是這個意思,你處處地方要委曲婉轉的。
記得不記得,我們事善知識引用《華嚴》當中的九心,第一個心是什麼?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如孝子心,一點都沒錯。如孝子心什麼?他講他的心欸!他處處地方,不是以他自己的心裡邊覺得「我覺得怎麼想的」,而是以父母的心裡面怎麼想的,這一點對現代的人尤其重要。為什麼對現代的人尤其重要?因為現代的科學特別發達的時代,這個前後差得很多、很多。我當年自己也是這樣想,現在看見年輕人哪,啊,又變本加厲!我當年總覺得父母啊,他們那個時代不一樣,那麼不懂了。現在呢,更是如此了!不要說等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念了很多書,還在小學裡乃至中學裡邊,對自己的父母說:「這些老朽了,這個落伍了,他根本什麼都不懂!」好像就是他懂。所以這個世間哪,邪見增上,每 (p131) 況愈下,講道理是越講越多,但是呢世間的樣樣東西是每況愈下,道理就在這裡。所以這個是第四樣東西,我們要了解的。


⑤ 信言具足之因

p. 141 (5)
【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信言具足之因,就是修好口業,遠離妄語、粗惡語、離間語、綺語。

那麼這個第五項。那麼現在呢這是講再下面所謂第五,這個第五為什麼信言會圓滿呢?他因地當中能夠遠離四種不善,修四種的善法,修四種的善法。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哪,你講話人家能夠信受你、信受你,這樣。否則的話,這個我們講話的的確確現在常見的現象,平常我們一開口,是好的固然不錯,但是大部分人往往,要嘛說閒話,綺語,說了半天毫無意思,造這個因;要不然講一點道理的話,人家不聽了,起諍論,然後你有道理,我有道理,吵了個半天。這個都是什麼原因?宿生既做錯了,這一生尤其是錯上加錯,大家還不能反省啊!還不能反省啊,還總覺得我有道理,那個心裡面哪,他不是說他明知故犯,他真正地可憐的地方,愚癡的地方,他不知道,他總覺得自己有道理。所以大家注意,為什麼我昨天特別提到這個等流,你們必定要從這個地方認識起。這不僅僅是個概念,單單那個概念,一點用場都沒有。你必定要把這個概念哪,認得它概念所指的是什麼,那個時候你才有修行的機會。
(p132) 說到這裡,為什麼現在在這個地方佛學院,有很多我將來我會認真地淘汰,不相應的就是不必去聽。要不然說了很多道理以後,然後拿那個照妖鏡去照別人的話,自己既傷害也傷害佛法,沒有用場,完全沒有用場。你懂得了道理越多,然後跟人家吵架的機會越多。你自己害了是小事情,然後呢把大家也拖下地獄去,佛無始以來集聚的資糧,就被我們這樣地吵吵壞掉了,不值得的,這個要了解,這樣。所以碰見這種情況,為什麼古人告訴我們碰見什麼事情,談得好就談,不能談—忍,原因很簡單,就是說這個裡面總有很多原因在,你不必跟人家論的原因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所以你開口人家能夠信奉的原因,就是你宿生信言圓滿。那是因為你要嘛不開口,開口的時候,絕不講無義的綺語,絕不離間別人,事實就是事實,乃至於說話的時候總是不會粗言,總是非常地柔軟,非常地柔軟。
那我說到這個地方,我倒想起那個時候剛出家,剛出家,我們住在蘭若,我這個法師常常說我:「你們這些人,一開口就像吵架。」我總覺得我好像從來沒有跟人家吵架嘛!我一直出了家以後,的的確確我自己覺得,從來沒有跟人家吵架。但是過了多少年以後,我在那個時候才感覺到。那個時候心裡面,心理狀態也不一樣,開口的時候,自己也感覺得到,那個心情跟那個不一樣;你不比較,比較不出來。那麼以前這個什麼狀態呢?以前 (p133) 因為一向就是那種心理很粗猛的這種現象不覺得,自己雖然平平常常,可是開起口來那個話,總是比較起來不大像柔軟。就像我們現在,譬如說有很多這種社會上面某一個階級的人,他一開口三字經就先出來了,一開口三字經就出來了。他這個三字經,他自己不曉得他在說些什麼欸,那會這樣的,就是這個習性。那麼這個地方我們提一下,這個第五。

⑥ 大勢名稱具足之因

【第六者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大勢名稱具足之因,是發願和供養,也就是為了將來能獲得種種功德而廣發大願以及供養三寶、父母、聲聞獨覺、親教師、軌範師和尊長等。

這個是得到「大勢名稱」的。這個大勢名稱要兩個條件,第一個要「發宏願」。我為什麼要這樣作,要這樣作。這個願不是普通的願哦!這個願叫「宏願」,什麼才是宏願?無上菩提之願。現在我們只要把這四個字擺在心上面,真正的菩提願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講到,我們也不大正確地認識。現在不要說菩提願,乃至於厭離心是什麼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佛法門都沒摸到。不過呢,我們現在先曉得方向在哪裡,根據著這個,然後呢做種種的功德。做種種功德當中,特別是供養三寶,這個是出世的;父母這是世間的;然後呢三寶當中,特別是聲聞、獨覺這種證果的;跟你親近的,那是親教、軌範尊長,這個都是大功德田、大恩德田,你在這個裡面,隨便一點點的損或者益,就得到的禍 (p134) 害跟功德是不得了地大,不得了地大!   
供養尊長功德的因果公案
我最近看這個《德育古鑑》上面,有這麼一段公案。有一個地方瘟疫,有一個地方是瘟疫,那個瘟疫來的時候是非常可怕,不要說現在啊,現在的科學這麼昌明,一旦這個流行病來的時候,你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古代那好可怕,我想你們大概沒看見過,我小的時候就看見過。那個時候霍亂來的時候,那往往說,剛開始只是一家人家,然後呢,哎呀,那個棺材店裡拼命做都來不及,到後來,哪有來得及買棺材的,整個的一個村莊上面死的只剩下幾個人咧!有這種情形,這麼個厲害法,那就是霍亂的時候。儘管那個時候科學不發達,可是那個時候也曉得的,一有霍亂,平常的時候婚喪喜慶等等,這個民間很重視,大家去要祭悼,一碰見這種情況,誰都不敢去。只是喪葬那些人,欸,他們那些人還妙咧,他們也不怕,他們還照去不誤。這麼個可怕法!所以古代人也曉得,一碰見這種情況誰都不敢去的。
那麼有一次有一個地方,有一家人家也正在瘟疫流行。那麼流行之前有一個媳婦,那時候剛剛嫁到那個夫家,嫁到那個夫家了以後,她有一次偶然正好還她娘家去。她回去了以後,她那個夫家那個地方就起了瘟疫了。喔!一下傳開來那非常快,然後她就急著要回家去。她媽媽就說:「欸,你回去幹什麼?」她媽媽、她哥哥,大家都勸她:「這種病, (p135) 一下的話,你家統統死光了。你這有幸而出來了以後,你呀趕快就留在這裡。」然後這個女的怎麼說?「不!我今天既然到了他家,那就是他家的人。正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去,這個可以嗎?做人是這樣做的嗎?」她當然話不這樣說啦,她的意思就是這樣,然後就回去了,然後就不計一切地回去了。擺明了擺出去的,就是張開眼睛往水裡跳的事情,她就回去了。
回去的時候,欸,妙咧!那一家人家的家裡正在那個病的時候,忽然之間哪,她不曉得是她先生還是她公公,聽見有幾個鬼講,哎喲!說這個孝婦回來了,回來了,那個天上面派了人來了,他們趕快逃。就是這樣。欸,結果他一家人就好了,自己也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情,就是這樣。所以後來就這個公案登出來,甚至真正反正是瘟疫什麼等等,的的確確有這種瘟神,有這種瘟神,那是那個地方的共業,他那個時候就來了,那時候就來了。所以你想,世間她才發這一個心,有這樣的量, 就馬上感得這樣的果報。所以這一點我說到這個地方,隨便地一提供養這個尊長的功德。   
所以為什麼,反過來,那天我們記得吧?說有一個人,他姓韓的,他本來可以得到功名,結果因為他自己對他的父母,對他的尊長,儘管他表面上面還是很孝順,我們連他表面都做不到,他心裡面還在嘀咕。他心裡一嘀咕,那個文昌帝君說:「表面上面做得很 (p136) 好,他心裡一直嘀咕,他那個功名早就削掉了。」然後你們不妨再看看《俞淨意公遇 灶神記》,他自己還覺得:「哎喲!我這麼修行,做這麼多好的事情。」這灶神怎麼講?「上帝派那個日游使者,跟著你跟了三年,因為你抱怨,所以上帝派一個日游使者(就是白天檢查的),跟了你三年,發現你一點的好功德都沒有做。你起心動念一直都是這種埋怨,都是瞋恨,所以你這個禍,你逃禍都來不及,你還求功德,你哪裡求起?」這個在世間人喏!
所以我們修道人就要從這個地方好好地認識去,好好地認識去。你曉得了這個,那個異熟的八個因,曉得這個因地從哪裡種起,就在我們起心動念那個地方種起,那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佛說的這個戒經,最重要的是第三句—自淨其意呀!也是這樣講啊!所以說,這個是第六個。

⑦ 丈夫性具足之因

【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
丈夫性具足之因,就是心中歡喜丈夫身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又深深認識女身的過患,

這個,他怎麼樣能夠得到丈夫身呢?他第一個樂丈夫身,對於這個女身深深地見到它的禍害。還有一個呢?

【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見人歡喜女身,就勸她厭離這種想法解脫女身;見有丈夫將要失去男根,就以方便攝護,使他不失壞。

(p137) 有很多人他歡喜女性,這個歡喜女性有兩種,或者自己對自己的這個愛著,這個女性通常歡喜胭脂、花粉,修飾、修飾弄弄,其實這個不僅是女性哦,男性也是如此。但是這個也並不是叫我們頭髮嘛長得這個樣,鬍子嘛留得這麼長,不是這個意思。我們整齊還是要的,整潔是世間的量則,只是你不要刻意地去弄的這個,這個不要。那麼這個除了自身以外,還有別的;譬如男性,男性好樂、歡喜女性的話,這個也是一定要會失男根的。碰見這種情況,你能夠自己遮止,防止別人遮止,那麼那種情況之下,你能夠脫免,就能夠得到丈夫之身,丈夫之身。關於這個在後面談到這個業的另外一部分的時候,他也有說明。總是處處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思、思已業,你的起心動念。然後你的起心動念以後,然後你的身口相應的,最主要的始終就是這個心念。

⑧ 大力具足之因

【第八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大力具足之因,就是以身供事和惠施飲食。即:眾生缺乏能力時,自己主動代他做,如果能共同成辦,就作其助伴,助他一臂之力。

第八的話呢,怎麼才有具大力量呢?他如果不能做,你就代他做;或者自己共他做,或者幫忙他;惠施種種。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現在這種情況,有的時候人家求助於你,你應該怎麼?求之不得,「好啊!他來成就我的布施功德,他來成就我的具足大力。」我們往往這樣的,人家來求助你,總照著我心裡的心意想,就是說:「他這個人故意這樣,他 (p138) 這個人就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你說種種理由呀,不但自己不幫忙,還要叫別人不去幫忙。唉呀!這個事實在是我覺得好可惜、好遺憾的一件事情。這個地方我們了解了,說你要想得到這一個異熟的果報,就要以這樣的異熟的因啊,這樣。
所以佛陀特別給我們說明,說你不是要成佛嗎?對!因為你要成佛,所以你對佛、三寶恭敬嗎?對!因為既然你要成佛而對三寶恭敬的話,請問:為什麼不對那些窮人恭敬呢?這個話驟然我們聽起來不懂,對那些窮人、對那些壞人你為什麼要恭敬他?請問:沒有窮人成就你的布施功德,沒有那些壞人成就你的持戒、忍辱功德,你能成佛嗎?不能!不能!既然你要成佛了去恭敬佛,他同樣成就你成佛的因緣,你能不恭敬他嗎?這個道理很簡單嘛!
所以說穿了問題很簡單,你是跑得來要學佛,還是你跑得來學會了那些文字跟人家去諍辯哪?假定你學會了文字諍辯,你要想去博一個博士頭銜,朝著去大張旗鼓賺大錢,那不要管。你反正懂得了一點文字,跑得去跟人家大吹牛,可以!如果你想成佛的話,那個情況就完全另外一回事情。分別得清楚嗎?
我所以很強調用這種語調來說明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策勵我們自己的內心,曉得 (p139) 我們真正進入的關鍵所在哪裡—是把文字的內涵要認得,然後呢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身體力行,改過,這個就叫作修嘛,修改自己一向無始以來的習性。這個習性是不知不覺的,前面很多次告訴我們「他世現行猶如夢」(《本生論》:「由修善不善諸業,諸人即成慣習性,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你有了這個習性呢,到了下一世現行的像夢當中一樣。我們想想看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就有我們個人歡喜,欸,他就歡喜那樣,他就歡喜這樣,我們也不曉得為什麼。就像做夢當中我們不曉得為什麼,夢醒了又曉得,原來這是夢啊!為什麼?喏,就是你宿生的這樣的,這個哪裡?就這兩個字。這下面這個,等一下再講,或者先讓你們想一想,總是慢慢地、慢慢地,談到的時候再去說它,那麼這個八個因。下面這個很有意思哦!

② 三緣
<第五組>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
以上不害有情等八種殊勝善行。如果你能夠把這三個助緣做到了,能夠感到最勝的異熟的果報。

上面是八個因,一切法的成就,一切法的生起是因緣所生。因是這個,緣呢?下面。主因有了,還要助緣具足才行。哪三個助緣呢?下面,如果你能夠把這三個助緣做到了,能夠感到最勝的異熟的果報。
在還沒有講這個三緣之前,《金剛經》上面告訴我們「三輪體空」,它要三輪空;下面這個叫「三輪不空」,這個怎麼講?三輪空是什麼?是修相應的慧,到了這個時候, (p140) 三輪自然空。那麼你要修的話,請問道當中你要修什麼道?要修這個道,你「境」,前面信、解的境,應該是了解些什麼?根據你所了解的,然後如法地行持修道,才感得如此的道,對不對?一定的,所以那個時候才有這個果。請問因地當中是做些什麼?不知道!因為我們現在不知道,所以要嘛說空話,說三輪空,說了半天,大家反正不空,空的在天上。我們說起來:「我們凡夫嘛,這個是聖人境界。」這個話倒是沒錯,這是聖人境界,我們就是凡夫。但是你怎麼從凡夫到聖人境界,不曉得,所以永遠你想學佛,只是永遠哪,只是想。所以祖師會說:「你這樣做法,做到驢年沒你的份!」
現在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喏,就是這三個!你能夠把這三個,因地上面一步一步做對了,果位上面就達到這樣的結果,所以這樣的次第。所以我們現在不要羨慕別人,應該羨慕自己呀,哇!說:「現在我好高興,我居然找到了這個正確的辦法,我只要這樣下去的話,到那個時候就是我的!」現在佛來送給你,對不起,我不要;你佛已經告訴我,我曉得,還是你佛告訴我的,你有這樣的因,就感得這樣的果,我現在造這個因,自然有這樣的果。如果說是只有佛可以送給我們果的話,對不起,那個佛法就沒有因果了,這是佛法嗎?所以你對這個概念認識了,自然而然曉得我們怎麼辦!
下面就說三樣東西,哪三樣呢?第一個「心清淨」,這個地方分三樣—心、田、加行 (p141) 清淨。換句話這個就是三輪空當中,心就是自己,田就是對方,加行就是中間做的事情,這樣。所以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叫什麼?要用這樣東西的是清淨;等到你這個聞、思位當中清淨的話,感得修位當中的清淨的話,就是「空」相應法,就是這樣。那麼現在看看,

① 心清淨

【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
心清淨,有待自和待他兩個方面。

這個心又從自他兩方面來說。

【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
觀待自己而修心清淨又有兩項,就是“迴向無上菩提”和“由純厚意修因”。 即:我們要做各式各樣的好事,不是為了別的,為了要求無上菩提,絕對不希望異熟果。

現在我們要做各式各樣的好事,然後呢你做了好事以後,不管你要不要,一定有它的善果的。那麼,那個時候我做的時候,我說我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什麼?為了要求無上菩提,絕對不希望異熟果,絕對不希望異熟果,這一點我們要了解。那麼加深這個印象起見,我要提一件事情。我們往往做一點小小的事情,做了以後,總希望別人知道,啊!然後讓人家知道。或者做了以後,這個心裡面你不知不覺當中要做給別人看。人家希望異熟,還不希望現世,還希望以後咧!現在我們連它希望後世都等不及,就眼前馬上讓人家看見:你看,我在那兒做那件好事情。
(p142) 所以你不要小看說迴向菩提,這真正的內心迴向菩提,這是有它一定的量則在,這樣。所以你做任何事情,你心裡很清楚,我為什麼做,我是為了這個。將來的果報都不要,眼前的果報更是虛假的,兩腳一伸有什麼?所以不管別人看見不看見,不管別人讚歎不讚歎,人家埋怨我,他是他的,我自己努力做。所以這個迴向菩提兩個字,不要把它文字看,看看自己的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不希異熟」啊!那個時候才談得到不希異熟。這是第一個,就是自己心裡很清楚,你做任何事情,說:是!
所以,關於這一點,為什麼我對我的老師這麼讚歎,為什麼我現在才懂得他這一句話:「我做這一件事,可是做給我自己看的哦!」那我現在懂了:對啊!做給我自己看的,沒有錯,做的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到了這個時候,我才了解為什麼上一次講那個故事,說在全西藏供養三寶,最好的是奔公甲這一把灰。你們還記得吧!他拿出這一把灰來,往那個供桌上面撒了一把,結果一個大成就者說:「喏,全西藏最好供養的,就是奔公甲這一把灰!」要我們現在跑到灶裡面,拿了一把灰,在佛臺上面撒著,這個最好的供養嗎?這不是顛倒嗎?為什麼?他就了解,欸,他心裡面起心動念不對,他要做給別人看,馬上:不對!淨化—自淨其意呀!這個我們要了解,這樣。
所以,你真正地對這一點了解了以後的話,那個攀緣心自己就很容易拿掉。最主要的 (p143) 還是什麼呢?還是你首先現在要認得你自己的內心的心相,淨否?這麼簡單!淨了,進一步,然後呢再求無上菩提。這是第一個,心清淨。因為你處處求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特質是什麼?空相應嘛,很簡單!所以你因地上面,心心念念積這樣的因,當因積夠的時候,果出現自然就是它,對不對?
噢!現在我們了解了,我們平常唸《金剛經》,說三輪空覺得高不可攀,真是高不可攀,它就是高,你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現在呢它雖然高,卻我就可以步步上升,很快就可以達到。所以佛就告訴我們,你只要這樣去做,不久你就成佛啊,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你了解次第步驟。要不然的話,高,可是對不起,不可攀!沒有你的份。我們講也是空口說白話,然後我們還去弘法,弘了半天,始終是高不可攀,好遺憾!不要說遺憾,很可惜,應該這麼說。這個種子種下去,將來一定還是要成熟的,所以從種子那一方面,我們還是無比地讚歎。現在我們看第二個,說:啊,好高興呀!現在高,而且可攀!第二

【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
修集八因的任何善根,都是用以迴向無上菩提而不求回報, (因為你處處求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特質是什麼?空相應,所以你因地上面,心心念念結這樣的因。當因集夠的時候,果出現自然就是它。),修行任何一種善因時,都是以純厚的意樂來修行,一點不夾雜。“

然後呢修的時候,意是純而厚,勢是猛利。純厚是指什麼?一點不夾雜,淨—淨的純,淨的純這個叫純厚。然後呢不但質是淨的純,而且做的時候—勢猛利,這個完全 (p144) 是自己那一方面的,心清淨。還有呢觀待他,什麼是觀待他呢?你萬一做事情的時候,

【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妬,比較輕毀,勤修隨喜。】
觀待他人而修心清淨有兩個方面:離染汙心勤修隨喜和隨分隨力修持。離染汙心就是對上座遠離嫉妒、對中座遠離比較、對下座遠離輕毀,勤修隨喜,即常念同法者的功德而深生歡喜,(他做好,你也不嫉妒,他做壞,你也不嘀咕。)。

哎呀,美啊!對他呢?有的時候這個不是你來做嘛,別人做,然後呢同法的,不管他上面比你高、同樣的、以及下面比你低,你看見他做了以後,「遠離嫉妬」,不嫉妬也不比較。他做好了,我們說:「他有什麼了不起!」對不起,你這個你就害了。他做對了,哎呀!讚歎哪,歡喜啊,隨喜啊!就勤修隨喜。
他做對了,哎呀!讚歎哪,歡喜啊,隨喜啊!勤修隨喜。
隨喜這個事情是美不可言哪!你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都可以隨喜。吃飯,你也可以隨喜,睡覺你也可以隨喜,你看看別人坐得端端正正,「啊,好啊!」你讚歎。然後你看看你自己,「以前我在家裡面的時候吃了這個飯,造那個染污之業,今天跑到這個地方來,是出世間。」你又隨喜,所以隨喜自、隨喜他。平常睡覺兩腳一伸,躺在那裡像豬一樣地,不曉得睡到……「今天我在這裡忙了一天,為了明天的精進,好好地休息,啊,高興啊!」睡在那裡也隨喜,就這樣。然後你任何一個地方,就像剛才那個,這個為什麼?因為你看見別人了,這樣。
所以在這種地方,自然而然你能夠這樣,是團體也和睦,你功德也增長;然後因為這樣的關係,將來你因地當中這樣,你感得的這個果報自然美。我們現在不要怨說 (p150) :「唉呀,現在這個環境這麼惡劣啊!」要怨自己:「唉,宿生我以前一直又造那種惡因啊!」同樣反過來,你現在看見這麼個不理想的環境,你就歡喜!「那有什麼關係,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做完了,這一世我把我的這個前面欠的還掉了以後,下一世,我們各走各的,我上我的天堂,然後等到我上完了天堂,再來救他,那個時候正好啊!」你想到這裡好高興喔,絕對不會抱怨,這個就是這個「觀待於他」耶!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他做好,你也不嫉妒;他做壞,你也不嘀咕,很清楚、很明白啊!而你自己呢,一直在高興,功德是一直在增長,眼前歡喜,將來果報是圓滿,天下哪有比這個更好的事情。其次,

p. 141 (11)
【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
隨分隨力修持,就是如果因為自己的障礙而不能全分受持,也不能就放棄不做,而應當每天多次觀察抉擇自己所應做的修行(如四種資糧)。

假定這個做不到,怎麼辦呢?喏!我們時時刻刻在觀察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前面記得四種資糧吧?四種資糧當中,密護根門下面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應行,做我們所有的行為該怎麼做。因為你懂得了,照去做,萬一不懂得,那麼觀察一下,然後你看懂了去做,自然而然起心動念都相應,那個「心清淨」。第一個你內心清淨了。第二個呢?加行清淨—三輪當中的第二輪,怎麼個清淨法呀?說:

四資糧 
壹、密護根門:
守護我們的六根在六塵境界中,不取行相、不取隨好,主要是正念力的培養,定力的來源。 
一、不取行相:六根􏰀對六塵,第六意識不取分別,就保持在接觸時第一念的當下。打坐時沒有念頭、沒有分別,下座後也這樣保持,延長定力的訓練,就是念念保持在當下,不起分別,這就是不取行相。 
二、不取隨好:心不取境界的好還是不好,因為一旦分別,馬上就有好不好、喜不喜歡。例如:那個好喜歡吃的麵包,喜歡就停在當下,然後第二念就消失了, 不要繼續想一堆,繼續想就又串習貪瞋癡、串習樂受生貪,喜歡就喜歡, 第二念就沒了,如此每天六根􏰀對六塵,就是這樣訓練正念力。 

貳、正知而行:
身口意的活動都有正知力,從未離開正知力的觀照,是慧力的來源,分辨的 智慧很快就可以成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取、什麼不該取? 正知而行即使沒有成就道果,也可積聚證道的資糧,每天都在增長定慧力、 增長善行,不會破戒,可遠離ㄧ切惡業,身口意清淨,很快能成就定力。 

參、飲食知量:
一、不要吃太少:修定要能量的,飲食不夠沒力氣修。 
二、不要吃太多:吃得太多身心粗重,呼吸不調,容易昏沈,很難修觀。 
三、吃相宜的食物:吃合適我們體質、病情的食物,且盡量消化完了再吃,比較健康。
四、不與煩惱相應而食:吃的念念分明,增長正知力、培養智慧力、沒有無明愚癡,知道好不好吃,但無貪瞋癡,因念念分明。 

飲食貪愛習氣的對治:
一、食物入口經咀嚼,加上口水,五顏六色,一團黏呼呼怎好吃? 
二、食物消化後滋養三十二個不淨堆積的色身,排出大小二便。 
三、求飲食的過患:
1 多方劬勞佈畏、2 親友反目成仇、3 爭戰流離、4 失去自由、5 三業造罪 

肆、睡眠瑜伽:
一獅子臥:
1 希望有獅子的大力量,催伏煩惱。2 真正精進的人才有辦法這個睡姿。 
3 可使身不放逸、無妄想、不陷大昏沈、無惡夢 
二心觀想:
1 作光明想、2 心住正念、正知 


② 加行清淨

【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謂於長時無間殷重,】
加行清淨也有待自、待他兩個方面。觀待自己而修加行清淨,須具足三點,即:長時間持續、不間斷和殷重認真地去做

(p151) 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時間—不間斷,第一個,而且長久,兩樣東西;不間斷是做的前後,「長時」,做任何一件事情是越長越好,這個對時來說。然後對量來說「殷重」,很認真地去做,很殷重地、認真地去做。你同樣地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馬馬虎虎地做,也可以認認真真地做,這個有很大的差別,很大的差別。這個就是「加行」。

【觀待他者,謂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捨作。】
觀待他人而修加行清淨,就是對於未受持善法者,以讚美善行功德令他受持;對於已受持善法者,也以讚美功德令他歡喜。就是使眾生對他自己所受行的善法不間斷去做、不捨棄。

前面是完全對自己來說,後面是對他來說,說如果說他沒有接受這個正確的概念,那麼沒有照著正確的行持去做,你讚歎、稱讚種種,使他接受,使他如法行持。已經接受,已經行持了,你讚美、隨喜,也是無間;還有呢,幫忙他絕不棄捨。
這個裡邊雖然說「觀待自」、「觀待他」,要知道,這個觀待他當中,一定有觀待自裡頭,換句話說,所謂觀待自是什麼?就是完全是你自己的起心動念。那麼,當這件事情也牽涉到對方的時候,那個叫觀待他。所以當牽涉到對方的時候,你自己的那心情還是用得上的,對不對?所以有一種情況之下,的確沒有旁人,你自己坐在這個地方,那純粹屬於觀待你的;還有一種情況之下,他對方在的時候,那個觀待自、觀待他兩個心情要同時用,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這些事情都不是分開的。你了解這個道理所指的心理行相以 (p152) 後,你自然而然會認得得清清楚楚,那個時候你做起來是得心應手,那麼這個是「加行清淨」。三輪當中第三個「田清淨」,他下面說:

③ 田清淨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三輪當中第三個「田清淨」,就是因為以上的意樂與加行,有能力出生眾多妙果,所以等同妙田。

你只要前面這個兩樣東西—「意樂」就是你的心,「加行」就是你的行為,這個兩樣東西好的話,感的果是一定微妙,所以等於這個田美一樣。現在三樣東西當中,兩個已經無限大了,第三個不管它無限大不無限大,一定無限大。只要有任何一個無限大,乘上那個無限大,一定是無限大,現在有兩個無限大了,第三個是不是都沒有關係。
佛就是這個公案,佛啊,他的心清淨,他的加行清淨,他真正的成佛是什麼?他就是捨頭目腦髓,他捨的對象,不是捨給佛耶,這個很明白!他捨的頭目腦髓,捨給誰啊?捨給那個是六道眾生。所以那個六道眾生,田可不清淨哪,但是他的心、加行兩樣清淨了,他不是成了佛了嗎?所以理路上面已經告訴我們,實際上面公案也是如此,對不對?那這個明白的事實。而且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例外的,哪有一個佛捨的頭是捨給另外一個佛的?沒有耶,這個很清楚耶!然後呢羅剎來跟佛說要什麼東西,然後老虎餓了以後佛也給他,都是這個樣的。所以你看佛在因地當中,找不到清淨的田啊!只有佛在剛開始的 (p153) 時候是有的,到後來真正行菩薩道的時候,佛因地當中這個田,不是田清淨,而是心跟加行清淨。對不對?喏、喏、喏!現在這裡。
所以你們要求三輪空,從這個地方求起,求到了。所以大家一直說:「哎呀,《金剛經》好啊!」我覺得這個不比《金剛經》壞喔!你們有沒有這個感覺啊?而且真正《金剛經》的鑰匙在這裡哦!不但《金剛經》、《彌陀經》、《圓覺經》,不但大乘經、小乘經,不但經,而且戒,你這個鑰匙有了,你開到哪裡,哪一個就開。開經藏,經藏開,開律藏,律藏開,開論藏,論藏開,這麼美!清楚不清楚?現在因、緣都具足了,果要不要問哪?不要問了,果不要問了,果也不必問!這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p. 142
【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
以上所說異熟功德、果報及其因緣,是按《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 所說,再以印度海雲論師的《菩薩地注釋》做補充而宣說。

這個〈菩薩地〉上當中講得很清楚的,來解釋那個滿業的這個道理。所以我覺得這個地方,啊!那是菩薩、祖師的悲心啊,那個修行的方法,告訴我們這麼徹底、這麼圓滿哪!你這個基本精神能夠認識了,然後你在行相上面一配合的話,哇!馬上好。這個像引擎一樣,這個引擎樣樣都弄好了以後,然後你把它輪胎、殼子一加上去的話,嗨!走得個快,走得個快。你們有沒有看見馬路上,有的時候那個車子出來的時候,單單一個車子的 (p154) 頭,然後呢坐在這地方一個駕駛,那個車身都沒有的,它為什麼啊?先試一下,只要那個車身好的話,然後把那個……不,不是那個車身,就是引擎如果好的話,把那個車身裝上去,馬上成功,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啊?那麼對嘛!現在我們就是這樣,你只要把這個東西弄好了以後,然後你的行相一安上去的話,要學戒,戒馬上圓滿;要學定,定馬上得到,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很清楚了。為什麼我們現在學定學不到的?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在正修行當中,破除邪執當中說得這麼清楚啊!
現在還有人問我說:「唉呀!我這個念佛怎麼老不一心不亂,該怎麼辦哪?」不在這裡的,我會詳詳細細告訴他;如果在這裡的人還問出這種話來的話,唉,這個人實在是沒救藥!或者他沒聽,是可能的。所以你只要回過頭去看看,得到三昧尚且這麼容易,何況你念個一心不亂呢!每一個地方,他內容已經告訴我們這麼清楚,次第這麼明白。好!現在我們了解了,哦,業的整個的原則;然後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要求的是什麼,這個是特別我們應該知道;


八因三緣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三異熟因緣。

思別
業果
.壽量圓滿
.形色圓滿
.族性圓滿
.自在圓滿
.信言圓滿
.大勢名稱
.丈夫性者
大力具足
(住樂趣)
(身)
(生)
(財位僚屬)
(世間量則)
(彼所有名稱)
(一切功德之器)
(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異熟
功德
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謂成就男根
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
異熟
果報
依自他利,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於大眾都無所畏。
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異熟因緣
八因
1.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2.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長壽)。
3.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杖等害眾生(無病)。
1.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2.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姤果。
1.謂摧伏慢心
2.於尊長等,勤禮拜等。
3.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1.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
2.設未來乞,亦行利益。
3.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1.謂發宏願。
2.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為他不能做,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三緣
參見下表



 
《廣論》
《師父手抄》
三緣
作用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
你能夠把這三個因地上面,一步一步做對了,果位上面就達到這樣的結果,所以,這樣的次第。所以,我們現在不要羡慕別人,應該羡慕自己,說現在我好高興,我居然找到了這個正確的辦法,我只要這樣下去的話,到那個時候就是我的。
別釋
心清淨
待自
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
你做任何事情,你心裡很清楚,我為什麼做,我是為了這個。將來的果報都不要,眼前的果報更是虛假的,兩腳一伸有什麼?所以不管別人看見不看見,不管別人讚嘆不讚嘆,人家埋怨我,他是他的,我自己努力做。所以這個迴向菩提兩個字,不要把它文字看,看看自己的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
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力。
純厚是指什麼?一點不夾雜,淨、淨的純,這個叫做純厚。然後呢不但質是淨的純,而且做的時候,勢猛利,這完全指自己那一方面的,心清淨。
待他
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
自然而然你能夠這樣了,團體也和睦,你功德也增長,然後因為這樣的關係,將來你因地當中這樣,你感得的這個果報自然美。
這種情況之下,他做好,你也不嫉妒,他做壞,你也不嘀咕,很清楚很明白;而你自己呢一直在高興,功德是一直在增長,眼前歡喜,將來果報是圓滿,天下哪有比這個更好的事情。
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
我們時時刻刻在觀察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前面記得四種資糧吧?四種資糧當中,密護根門下面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應行,做我們所有的行為該怎麼做。因為你懂得了,照去做,萬一不懂得,那麼觀察一下,然後你看懂了去做,自然而然起心動念都相應。
加行清淨
觀待自
於長時無間殷重
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時間,不間斷,第一個,而且長久,兩樣東西;不間斷,是做的前後,長時做任何一件事情是愈長愈好,這個對時來說。然後量來說殷重,很認真的去做,很殷重的認真的去做。
觀待他
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恒無間作、不棄捨作。
這個裡面雖然說觀待自、觀待他,要知道,這個觀待他當中,一定有觀待自裡頭,換句話說所有觀待自是什麼?就是完全是你自己的起心動念,那麼,當這件事情也牽涉到對方的時候,那個叫觀待他,所以當牽涉到對方的時候,你自己的心情還是用上了。
田清淨
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你祗要前面這個兩樣東西,意樂就是你的心,加行就是你的行為,這個兩樣東西好的話,感的果一定微妙,所以等於這個田美一樣。現在三樣東西當中,兩個已經無限大了,第三個不管他無限大不無限大,一定無限大,祗要有任何一個無限大,乘上那個無限大,一定是無限大,現在有兩個無限大了,第三個是不是都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