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18-10-24進度:中士道-成辦中有-生有結生

76B 08:14 - 77B 11:38 ④ 辨識中有 < 第一組 > 【此望將來受生之死有,是其本有。】 從「生有」一直向下到最後,一直到「死有」的最後剎那之前,就是所謂的「本有」, 下面一個一個慢慢地解釋下去。噢,前面的這句話,下面有解釋清楚了。說一旦你感 (p128) 得了到了中有身當中以後,他就不會再轉,不會再轉到其他的餘生當中去,這個是《俱舍釋》上面。《俱舍釋》上面說「不轉為尋香」,這一句話就是這樣,一旦你感得了這個,感得了這個中有身,換句話說這一生死了以後,他就不會再轉變了,不會再轉變了。就是你感得了哪一道的中有,那他一定就是那個中有,一直等到他進入哪一道去為止,不再轉,這個是《俱舍》上面的。但是《集論》當中說,說可能會改變的,可能會改變。通常說這個改變的話,並不是外面的力量啊!通常說這個改變—自己的業力。如果說有真正成就的聖者,在這個情況去超渡他的話,這個是可以改變的,這個不是他自己的力量,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有一種叫「中陰超渡法」等等,乃至於平常我們一個人死,臨終的時候,不要說臨終助念,就是死了在中有身當中,也經過聖者的超渡以後能夠超脫的。所以這個改不改,不是指聖者的力量,是指一般的業力而言,這個我們這地方說明一下。 [公案] 《憨山大師年譜》當中,就載過這麼一段公案。他經過杭州的時候,正在這兒講法,就有這麼一個鬼,換句話說這個中有,就附在一個差人身上跑得來吵,說:「今天我遇見一個菩薩,我一生都念佛應該去的,但是去不了,今天見到菩薩來了,要求那個菩薩。」他在那兒講法,外面一個人「呱啦、呱啦」吵,覺得這個人講的話語無倫次,有一點不倫不類。憨山大師說:「開門,讓他進來!」進來了。進來了,原來這是一個什麼?這是一 (p129) 個衙門裡的一個差役、差役,那麼 然後呢他就自己說:「我是某人,」換句話說,某人已經死掉的人,「我一生念佛,但是呢現在我不能去,菩薩來那裡,要求超渡。」大家看明明是這一個衙門裡的差人,他怎麼說死了念佛的呢?一聽那個口音,說,欸,是,的的確確不是那個原來的音。 那時候憨山大師就說:「欸,你們諸位當中有沒有修念佛的?」「有。」「要真正要有修行的,普通不算,隨便念一念不算。」他就選了幾個真正修行的人,而告訴他:「你跟著我一起念。」然後呢憨山大師就念,剛開始的大家念,那個鬼...

2018-10-17進度:中士道-集業之理-死緣

75B 11:28 - 76B 15:11 子二、死心 分三: ① 善心死  ② 不善心死  ③ 無記心想 < 第一組 > 【◎ 第二,死心】 欸,看看,這個很重要哦!那我們死的時候什麼狀態,如果有把握了固然好,如果沒有把握,那麼看看。或者你了解了以後事先準備,從什麼地方準備起。 善心死 分五: ① 以善心死  ② 以善惡二事不平等串習之死心  ③ 以二事平等串習之死心  ④ 彼時善終之相  ⑤ 造妙業者死苦輕微 ① 以善心死 【分三。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信等善法現行於心。】 在臨死的時候,由自己或者其他人的提醒,心中生起了善念而死。由於這時心中現起的是他一生做了這麼多好事情,很快樂、很安寧,因此稱為善心死。這是在人死前,在呼出最後的三口粗氣以後,屬於粗分心狀態。 (p94) 這是善心死。「善心死」就生善道,或者自己憶念,他臨終的時候自己想起,或者別人提醒他,那個時候「粗想現行」。真正死的時候,細想現行的時候,那時候都沒有了,善惡都沒有了。那麼他那個時候,腦筋裡想的 「信等善法現行於心。」他心裡想,哎呀,他一生做了這麼多好事情,很快樂、很安寧。譬如說我們念佛的人他臨終,他為什麼臨終啊—你千萬生病剛開始的,你就不要想醫要好啊!生了病就想一天到晚等阿彌陀佛來,我念了這麼多了,阿彌陀佛該來了!所以當你臨終的時候,你也這樣的話,這個就是,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再不然的時候,你平常的時候想著戒、想著天、想著什麼,你臨終的時候也就想著,一定到那地方去,這個就是善心。 不善心, ② 以善惡二事不平等串習之死心 【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憶念,或他令憶,昔於何法多所串習彼便力強,由此令心於彼流注餘皆忘失。】 還有呢,不管他善不善,他臨終的時候,不管是自已念或者別人念,他那個時候他以往的習慣的力量強的話,他就很容易這個心就專注在這個上頭,別的東西忘失掉了,那個時候就是他死的時候。 那還有呢,不管他善不善,他臨終的時候,不管是自己念或者別人念,他那個時候,他以往的習慣的力量強的話,他這很容易這個心就專注在這個上頭,別的東西忘失掉了,那個時候就是他死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