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任何事均注重「清淨意樂」的殷重發心。 2. 作任何事都佷認真,包含小事細節。重視當下的業,不要在意速度,習慣收攝我們的心。 能即時釋破放逸心,須能當下提起。養成向內觀察內心。依法照見內心。 3. 最喜歡看到別人對治煩惱。對境時不要打迷糊仗。真正能降伏自己的煩惱才是最重要的。 4. 尊重正法,椅眾靠眾發揚正法。如何在週遭的人散發善意,廣結善緣。 當下提起正念,不要拖延。 真如老師開示 讀師父的日記,追隨修行人的腳印——真如老師於2015憶師恩法會開示 2016/09/28 走到今天,我特別特別感恩師父的加持,沒有他的加持,實際上在無上菩提這條路上,我們寸步難行。看了師父的行誼、聽了師父的教誨,特別感佩兩點:清淨的動機、非常認真。 一、清淨的動機 做每一件事,師父都非常在意「發心」是什麼。我們天天說「要成就無上菩提,像佛陀一樣。」現在做每一件事的發心,是否有這樣清淨的動機? 我們的習慣是「啊,就去做了!」沒有殷重發心。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有「發心」這回事;就算知道了也不列為重點;就算想要列為重點,但還是會被遺忘,都是師父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叮嚀我們要知道「發心」這件事極為重要,不可忘記。 師父處理團體大大小小的事,都會在佛菩薩面前殷重發心。師父 70 多歲了,是一代高僧,利樂有情有很多攝心的方便。在他的心續裡,「發心」應該是極為純熟的事,為什麼卻示現出像小學生一樣,每一件事都那麼那麼殷重發心?我們可以好好想一想。 二、凡事非常認真 師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 —— 非常認真!擦桌子、拆信封、撕饅頭紙等生活小節都一絲不苟。吃饅頭時,有人可能會吃掉一半才發現:「喔,有紙啊!」或者把紙連饅頭皮都撕掉了。師父是沾點水慢慢撕,從來都是撕得整整齊齊一整張的。我曾經問師父:「撕信封這樣一點一點撕,會不會很浪費時間?」覺得趕快看信之後去念經,好像比較清淨?師父笑一笑,不置可否。 現在慢慢領會到,如果能在每一件事上調伏心馬,讓自己不焦灼、不一直想要達到那個結果,而是重視當下所造的業,這是不是一門很深刻的功夫?我們一開始走上第一步的時候,就想要趕快到達終點,而從始點走到終點所造作的業通常是被忽略的。我們那麼在意「速度」,卻沒有在意內心的質量! 拜讀師父的日記,益發覺得是「於小罪見大怖畏」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