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B 01:40 - 75B 11:28 癸二、彼集業之理(此業積集增長之相) 分二 (p.173) 子一、正明所集之業 子二、如何集業之理(此積集增長法如何) < 第一組 > 【◎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 如果被染汙無明的薩迦耶見所控制,身口意造作殺生等不善業,是積集能感惡趣的非福業。 那麼,所以他這個造集的業,是怎麼樣的呢?他主要的因為在補特伽羅上面隨我執而轉。現在我們用比較普通的名詞,就是在我們的有情,我們的人—補特伽羅我們都說人,就是這樣普通一個有情,在這個上面由於這個「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無明、薩迦耶見,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了,它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功是兩樣東西,有的地方把它看成一樣東西。總之,這個東西是不明白事情的真相,把事情的真相看錯了,所以呀它是造種種的雜染。 由於不明白,所以在明明這個五取蘊,換句話說我們就說補特伽羅,沒有這個「我」這個東西,但是呢他看錯了,看錯了,無始來的習氣,一天到晚拿著我、我、我,那麼被這個東西所左右著。那個是就是說「他自在轉」的話,就是你做不了主的,一天到晚被它所主,因為被它所主,然後你身口意就造種種的業。那個時候如果造的業是「殺等不善」,那麼這個時候集的是罪業,就是「非福業」。反過來,你如果是 (p57) 【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 若行持布施、守戒等欲界善法,是積集能感欲界善趣的福業。 那麼是集的福業。 【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若修習色界四靜慮和無色界所攝的奢摩他(止)等,是積集能感上二界的不動業。所以平常所造集的業不外乎這個三樣東西。 如果是修的「靜慮無色地」攝的奢摩他等,是積集的諸不動業。所以平常所造集的業不外乎這個三樣東西,不外乎這個三樣東西! 【若爾於三有中一切盛事,見為過患,希求解脫欲樂,發起修眾善業,】 首先舉出二種特殊業:一是對三有中的一切圓滿見為過患,由此生起希求解脫的欲樂,以此欲樂所發起的善業; 那麼,下面他又提出一個問題來,說:是的呀!你現在造的一切的非福業、罪業,那我們不談,當然;福業,那麼是或者是感得欲界的,或者感得無色界的,是,儘管善業還是流轉生死的。有一類他已經了解了三有當中的一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