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2018-06-27進度:下士道-異熟功德(四)

62A20:08 - 63A15:10

⑥ 思已遮止惡行之理
<第一組>
(p193) 【◎ 如是思已,遮止惡行之理者】
像這樣的了解、思惟觀察,有了標準,曉得了,從這個地方遮止起,從這個地方修行起。

像這樣地了解、思惟觀察了,那時有了標準了:哦,原來我們心裡是這個樣啊!啊,要求好,必定要這樣,要去掉惡,必定要這樣!那麼那個時候你曉得了,從這個地方遮止起,從這個地方修行起。下面這個道理說:欸,了解以後,你要遮止惡行,怎麼辦呢?

【如《諦者品》云:「大王汝莫為殺生,一切眾生極愛命,由是欲護長壽命,意中永莫思殺生。」】
如《諦者品》所說:「大王,你不要殺生呀!一切眾生無不愛命的,因此你如果也愛護你自己的話,你也不要殺。不僅不能殺,即使殺生之念也永遠不要生起。」

這個經上面,佛就告訴我們說:大王,你不要殺生啊!為什麼?一切眾生無不愛命的,因此你如果也愛護你自己的話,你也不要殺。他下面他不強調那個殺,他就告訴我們什麼?「意中永莫思殺生」,你意念當中永遠不要這樣想,你意念當中沒有的話,自然你的身、口就沒有。所以從最細微的地方你防起的話,自然而然其他的地方都沒有了。
所以現在我們……相都是防行相,所以說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很難,騙不過的,騙自己騙不過的,騙因果更是絕無可能!說實在我們現在真正要騙自己倒不會,我們實在是什麼?我們被愚癡所騙,所以叫作顛倒,所以叫愚癡啊!所以他後面講到無明的時候,它無明叫什麼?那個才是我們的冤家。哦!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個殺是這樣,其他呢?

(p194) 【謂十不善及如前說,諸餘罪惡,發起意樂,亦莫現行。】
這是說,對十不善業及上述其餘種種罪惡,乃至於最起碼的意念,你不要讓它生起,亦莫現行,

不但殺,其他的每樣東西都是,就像前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一切惡的罪行,乃至於最起碼的意念,你也不要讓它生起,「亦莫現行」,現行就是讓它生起。因為我們凡夫位上面那個種子還在,你現行千萬不要讓它生起,要曉得你現行生起了,那個種子又繼續增長了,業又增長了。如果說你這個現行不現起的,請問那個時候現起的什麼?善業嘛!白業嘛!淨業嘛!所以只要這個遮止了,自然而然生起的就是白淨之業。
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要生天也做不到,如果你回向的話,你回向淨土的話,到那時候不到淨土也不行,因為你的業就是這個,就是這麼簡單、這麼明白。所以現在有很多念佛的人啊,居然不要學這個的,唉!我實在覺得……他有大善根,當然!可是他偏偏又不行,又不肯學這個,要去念佛,怎麼念?然後學教也是如此,持戒也是如此,學哪一個都是如此,這個基本教理不都在這個地方嗎?這一個上面說的道理,應該怎麼辦啊?

【應修應習,應多修習,靜息之心。】
而且應多修習止息罪惡之心,並從意念上根本斷除。

他這個地方強調這個才是我們要修的,應該習的喔!他為什麼把它拆開來、強調?說我們這個地方才真正要「應多修習」啊!現在我們真正開始修行的沒有別的,就是這個, (p195) 就是這個—靜息這個十惡業。靜息當下本身什麼?就是十善業、白業。假定你不修,你就沒有辦法遮止,所以說,

【若未如是遮止惡行,雖非所欲,然須受苦,任赴何處,不能脫故。】
假定沒有這樣的如理思惟、觀察,然後去行持,你就沒辦法遮止惡行,無法遮止惡行,就一定感得惡果,要受這個苦,在任何情況之下你絕對不能逃脫。

你假定沒有這樣地如理思惟、觀察,然後去行持的話,你就沒辦法遮止這個惡行。沒辦法遮止惡行的時候一定感得惡果,這個惡果雖然你不希望的,對不起,你不希望也沒有用,你非受不可!你還是要受這個苦,在任何情況之下你絕對不能逃脫。

⑦ 何取何捨

【是故現前似少安樂,然果熟時,雖非所欲,流淚覆面,而須忍受,如是之業是非應作。】
因此,眼前好像是少少安樂,但是對不起,果報成熟時,雖然不想接受,也必須淚流滿面地忍受,像這種業就不應造作。

你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一切時處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因地當中注意這個業啊!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假定你不如理去做、如理修行—修行本身是一件苦事哦!不過苦雖然苦,心理上卻是快樂的。我們常常那個比喻:就像打勝仗一樣,打仗總歸是苦的,但是打勝了真快樂;不管做任何事情,做生意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反過來呢?對不起,啊,你眼前是覺得滿安樂,唉呀,這個說起話來說得好聽,站在人家前面,做起事情來,偷偷摸摸站在人家後面;好吃的東西總想多吃一點,壞吃的東西就推給別人去。眼前好像是少 (p196) 少安樂,但是對不起,果熟的時候,這個雖然不是你希望的,對不起,這個要你「淚流覆面,而須忍受」。像這樣的業,趁早不要做,趁早不要做啊!
所以這個地方真妙極了!他不是教你受苦,他處處地方還是教你,喏,那你要快樂,對嘛!就是給你快樂嘛!那那個快樂是這樣的,你懂嗎?這個地方真正,所以佛法真正美,真正好的地方是在這個地方,它不是講個空話,就這麼眼前,就這麼實在,正是我們人人所需求的,正是我們人人所希望的。這個是這一方面,另外一方面,

【若受果時能感受用無罪喜樂,如是之業是所應行。】
對於在受果報時,能感得喜樂的善業,這樣的業正是現在我們因地當中需要努力的,如受持戒律,你不會覺得叫你這個也不能做,叫你這個也不能做。你會高興啊!唉呀,這個地方防止了,叫我不要下地獄。

等到你受果的時候,那個時候它是喜樂,這個喜樂無罪。為什麼叫「無罪喜樂」呢?這個要注意哦!平常我們造了很多這個喜樂—三世怨。哦,那三世怨的喜樂眼前得到了一點,最後又害了。這眼前太多這種大富翁、大財閥,那個喜樂是有罪的。他有了錢以後造罪,完了,最後又墮地獄。現在我們這個喜樂是無罪的,這個受果的時候能夠感得這個,那這樣的業我們要做,這一種業正是現在我們因地當中努力的。
你了解了這個,那個持戒你不會覺得叫你這個也不能做,叫你這個也不能做。你會高興啊!唉呀,這個地方防止了,叫我不要下地獄;那個 (p197) 地方防止了,不讓我做畜生;那個地方防止了,可以不墮餓鬼。你是越想越高興耶!哪有說對這個戒覺得會厭惡的呢?所以這個是自然而然你會這樣認真做,不管任何事情。平常我們說「公事辦、公事辦,辦了公事辦私事」就很難,到那個時候叫你辦私事你實在也不想辦!因為你曉得辦了半天,身體養了胖胖的,到死的時候燒起來還得多花一點柴費,一點用場都沒有。你自然而然一天到晚就忙這個,這個道理都在這裡。所以,

<第二組>
【《集法句》云:「若汝怖畏苦,汝不愛樂苦,於現或不現,莫作諸惡業。】
《集法句經》說:「如果你害怕痛苦、不喜歡痛苦,那麼眼前(明處)或者不眼前(暗處)的,不管任何時候,不要造任何惡業。

經上告訴我們:你現在是怕苦,對啊!問我怕不怕?當然怕!我想我們在座的同學大家都跟我有同感吧?苦的確怕,你不愛苦,如果你不愛苦、不想苦的話,那麼眼前或者不眼前的,不管任何時候,那個時候不要造惡業。眼前是不要造,

p. 144
【設已作惡業,或當作亦然,汝雖急起逃,然不能脫苦。】
如果已經作了,或者將來要作的,凡是造了以後不管你怎麼逃,對不起,逃不掉的。

如果說已經作了,或者將來要作的,凡是造了以後不管你怎麼逃,對不起,逃不掉的,那個苦你沒辦法逃。

【任其居何處,無業不能至,非空非海內,亦非入山中。】
不論你藏匿在何處,決定沒有業所不能到的地方,非空不能到,非海不能到,也非山中不能到。」 

沒有一個地方逃得掉,這個業是感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又云:「諸少慧愚稚,於自如怨敵,現行諸惡業,能感辛楚果。作何能逼惱,淚覆面泣哭,別別受異熟,莫作此業善。】
經中又說:「眼前智慧不夠的人,愚癡幼稚,對待自己就如同對怨敵一樣地損害。現在造種種的惡業,將來一定感得惡果,這個「辛楚」果,痛苦得不得了。令你淚流滿面地領受它的異熟果報,這種業那千萬不要做。

(p200) 眼前那些智慧不夠的人、缺少的人,愚癡幼稚,幼稚—我們在佛法上面的確是很幼稚,的確,但是總算我們已經進入佛法了,雖然幼稚啊,慢慢地會長大的,這個還是我們要自己慶幸的。愚癡,那麼這一種情況之下,怎麼辦呢?「於自如怨敵」,這個話就是眼前我們的狀態。我們處處地方覺得為我,實際上呢是害我,旁人沒辦法害你,真正害我們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什麼?無明。無明顯出來的行相什麼?就是個貪瞋癡,就是見煩惱,就是癡煩惱,不是,就是見煩惱,就是思煩惱。喔唷!講起來聰明得很,世智聰辯,這個是見煩惱;然後呢習性很重,唉呀,覺得要這個樣,覺得要那個樣,這個是思煩惱,這個是思煩惱,這個都是自己害自己。
所以我們眼前,因為我們什麼?愚癡,所以不認識這個,所以自己在害自己。因為愚癡,因為這樣,所以現在造種種的惡業,那個時候這個惡業造下了,一定將來感得惡果,這個果「辛楚」啊,痛苦得不得了,痛苦得不得了啊!所以假定造了什麼樣能夠感得這種痛苦逼惱,這種業會感得這樣的異熟苦報的,那千萬不要做,千萬不要做!另外一方面:

【作何無逼惱,歡喜意欣悅,別別受異熟,作此業善哉。】
另外那種,你作了以後,將來感果的時候不會苦惱,而且歡喜的,能令身心歡喜欣悅的善業,應該要多作。

欸,另外那個,你作了以後將來感果的時候,它不會苦惱,不會壓逼,心理上面 (p201) 嘛不苦惱,生理上面嘛不會逼惱,那麼而且歡喜的。關於這個,這一種異熟果的業,現在去造,對啦!好的!

【自欲安樂故,掉舉作惡業,此惡業異熟,當哭泣領受。」】
我們現在都希望安樂,因為希望安樂,卻在散亂之中造作身口意的惡業。這個惡業的異熟果,將來自己是要哭著領受的。」

那最後、最後這一句話,我們現在都希望安樂,因為希望安樂,於是怎麼辦哪?「掉舉作惡業」,這個掉舉就是什麼?跟貪相應的散亂之心。實際上掉舉呢,總說起來就是心裡面散散亂亂,特別的是跟貪相應的。這個地方為什麼不說瞋呢?就是說,當你貪,貪不到了,被人家障礙住了,你就發脾氣了嘛!所以這個貪跟瞋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哪!總之一句話,凡是你心散亂照著這樣的話,那麼這個時候,你造了這個惡業的異熟,對不起,雖然你現在是要安樂,到那個時候領受的時候就痛苦無比啊!到那時候來不及啦!「又云」哪,下面又告訴我們,一步一步地深入。

<第三組>
【又云:「惡業雖現前,非定如刀割,然眾生惡業,於他世現起。由其諸惡業,各受辛異熟,是故諸眾生,於他世了知。如從鐵起銹,銹起食其鐵,如是未觀作,自業感惡趣。」】
經中又說:「雖然現前造惡業時,不一定像刀割般受苦,但這個惡業在後世決定會現起慘烈的苦果。由於眾生的惡業,也許並不是當下受報,但必會感受痛苦的異熟,所以衆生在他世才知道果報的嚴厲。所以我們現在要了解,像鐵生銹一樣,對不起,鐵生銹不是外來的,它是鐵自己生的;生完了以後,自己把鐵爛掉了,我們就是這樣。惡業不是別人給你的,別人沒辦法害你,還是我們自己造的。」

造業的因果
(p202) 說,對我們現前來說,這個惡業雖然現前啊,這個惡業現前,就是我們感得的這個惡果,儘管現前種種不如意,但是再怎麼,它絕對不會這麼厲害的,像刀割,對不對?這個很清楚、很明白。唉呀,你今天稍微這個地方不如意一點,像會刀割這麼嗎?不會呀!我們最多說,唉呀,今天這個地方飲食稍微不配點胃口,唉呀,我們覺得受不了了!一定要講得樣樣如意自己的,實在是……。我們再嚴重的惡業絕對不會像刀割一樣,這個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們就是不了解這個道理啊!然後呢這種小小的不能忍受,應該做的小小的努力不願意去做,結果呢眼前造種種的惡業。造了種種的惡業,將來他世現起的時候,對不起,那個時候又去作惡業。「各受辛異熟」,非常痛苦、非常痛苦的,那個時候感得那個果,刀割是最好、最好的。
我昨天下午出去,回來的時候經過一個板鴨店,一看,已經燒熟的一隻烤鴨二百四十元。唉呀,我一看心裡面「蹦、蹦、蹦、蹦」跳了半天!我說我現在隨便造一點惡業,隨便欠人家二百四十塊錢,到那時候你還他!現在你呀二百四十塊錢哪裡用不掉,哪裡省不下來?對不起,你那個時候如果造了惡業的話,然後呢欠了這麼一點點,就被他燒成這個樣,烤成這個樣,然後被人家吃,划不來呀!實在划不來,實在划不來呀!然後有的時候我跑過去跑到螞蟻,一腳踩下去,啊,一下幾十個!我們造了一點惡業,到那個時候你隨隨便便任 (p203) 何情況之下,喏、喏、喏,被人家一下這樣的話……所以現在再怎麼大的苦,不要說:唉呀,現在這個地方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啊!對不起,絕對不會像刀割在你身上吧?到那時你受苦的時候,那刀割是最好的喲,那是千真萬確的喲,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啊!
所以在這裡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思惟,因為這個絕對不是—前面說是「極不現事」,它不是那麼眼前很明白讓你看得見的。我們眼前心理現行的是什麼?都是煩惱。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地修行,把這個煩惱把它淨除、懺悔,那個時候才可以。所以我們現在要了解,這件事情像鐵生銹一樣,對不起,鐵生銹不是外來的,它還是鐵自己生的,生完了以後呢,自己把那個鐵爛掉了。喏,就是我們這樣,這個惡業不是別人給你的,別人沒辦法害你,還是我們自己造的。所以我們自己看看做了沒有做,唉呀,這個都是我們自己造的業所感得的啊,經上面處處地方這樣告訴我們。好了,這個經上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下面看,

⑧ 引古德教授說明修行業果之合理

【康壠巴謂樸窮瓦云:】
康壟巴對樸穹瓦說:

祖師們他們怎麼說:

【「善知識說唯有業果,是極緊要,現今講說聽聞修習,皆非貴重,我念唯此極難修 (p204) 持。」樸窮瓦亦云:「實爾。」】
「善知識仲敦巴曾說,業果是最重要最重要,眼前講很多道理,說很多修習,這些都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業果,而且這個道理不但最重要而且很難修持。」樸穹瓦也說:「確實如此。」

他們兩個對說,說我們的老師善知識告訴我們,這個業果是最重要、最重要,這眼前講很多道理,說很多修習—實際上我們學太多這樣東西,唉呀,不管是小的參禪、靜坐,有很多人說我要學打坐,我要學什麼;哦,看見一個大善知識我要去灌一個頂,哎喲,是大得不得了。對不起,這個都不是貴重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業果!而且這個道理不但最重要啊,而且很難修持。所以當年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去的,人家稱他為「業果喇嘛」,喇嘛是什麼?最尊貴的稱呼。換句話說,這個了不起的大善知識專門講這個東西。你看,像阿底峽尊者這麼了不起的人,印度當年這樣的狀態,全印度尊他為「能仁第二」,「釋迦再來」,他告訴我們的什麼?就是這個道理。結果呢?下面樸窮瓦也說:「千真萬確,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沒有錯!」那祖師告訴我們的。
上面這一段話,這個覺窩瓦那段公案,你們可以看看那個《阿底峽尊者傳》,《阿底峽尊者傳》到他後來到西藏以後,那個藏王請他,希望他能夠把佛法的精華,把這個修行最重要的道理給大家說一下。要我們現在想起來,唉呀,最好是最高的高高大法,其實他不是,告訴你什麼?「業感緣起」就是,所以人家稱他為「業果喇嘛」,他跑到哪裡跟你講這個。
(p205) 我們現在不妨認真想一想,當你真正地對這個業感緣起,這因果報應,產生了決定深刻印象,你肯不肯做一點壞事,你肯不肯偷一點懶?但是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哦!講起來,不容易哦!實際上業感緣起後面還有一個字—空,業感緣起這是世間的因果,然後呢了解空性這是更重要的一個特點。所以現在我們真正重要從這一個,這個概念上面把握住這一點,把握住這一點,所以說這個事情很重要。下面:

【又敦巴云:「覺口窩瓦心莫寬大,此緣起微細。」】
仲敦巴仁波切說:「覺瓦是平常我們稱他菩薩,你的心不要太放逸,這個緣起是很微細的,我們心裡面一定要非常認真,要產生正確的認識,而且深入的思惟,觀察到產生勝解,那個時候你心裡面就不會放逸。」

這「覺口窩瓦」是平常我們稱作,哎,菩薩啊,常常對人家就是比較尊重一點的稱呼。一般說什麼:「菩薩呀,你心裡不要自己覺得寬大呀!」換一個口氣我們就了解了:我們不要這麼浮浮泛泛,自己覺得懂了就馬馬虎虎—就是我們這種心裡面。一定要非常認真,對這個事情要確定產生它正確的認識,而且深入地思惟觀察到產生勝解,那個時候你心裡面就不會放逸。放逸的狀態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地方說寬大、寬大—欸,就覺得平常,你還說不上什麼,還覺得滿好,就這個。要曉得這個緣起的這個道理是非常細微,我們呢儘管今天講了,粗顯的地方看得見,細微的地方根本不知道啊!所以,

<第四組>
【樸窮瓦云:】
樸穹瓦說:

(p206) 樸窮瓦就是敦巴的三個心子最重要的,說:

【「我至老時,依附《賢愚》。」】
「一直修到老了,他一直還看那個《賢愚因緣經》。」

看看!這樣的一位大善知識,他修行了一輩子,他說我到老了我還什麼?「依附《賢愚》」,賢愚什麼?《賢愚因緣經》。換句話說他一直修到老了,他一直還看什麼?看那個,喏,《賢愚因緣經》。《賢愚因緣經》就是平常我們經常舉的很多例子,說某人因地當中種了一個什麼因,感得這個果。這是為什麼我鼓勵大家好好地看看像這種書,經上面固然我們要看,乃至於現在流通的,像《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無非都是說明了這個。那些大善知識修了一輩子到老了還要看,我們現在啊,我覺得真是人人都是佛菩薩,我們剛入佛門都不要看。這個當然從好的地方說都是佛菩薩再來人,那了不起;壞的地方來看的話,那表示我們現在的這個業太重。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自己檢查了然後策勵呀!
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假定說你是凡夫走上去的話,你去看了以後,你認真去看的話,你一定會產生很警惕的心情,乃至於你自己感覺得驚心動魄,就不會這麼馬馬虎虎了。到那時候你要任何時候覺得:唉呀,不可以啊!你如果那個時候覺得這不可以,你只 (p207) 覺得,唉呀,我實在太差,那時候你就開始走上修學佛法了。所以他說愚的人自己曉得自己差,對了,對了!那就是我們現在應該走的,看看那個祖師的榜樣呀!

【霞惹瓦云:「隨有何過,佛不報怨,是方所惡,宅舍所感,皆說是由作如此業,於此中生。」」
霞惹瓦說:「不論有何種過患,佛從不抱怨。說這是因為地方所導致的過失,或是因舍宅所感召的過失。佛都是說:這是由於自己造作如是業,所以才會遭遇如是果。」

又有一個祖師說:它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佛不會報怨。我們絕對不要說做了這個以後佛報怨,佛不會的。我們所有一切的任何事情所以感得的善惡,都是什麼?你做這樣的業感這樣的果,做這樣的業感這樣的果。
護法護什麼
像我們常常還聽見人家說一句很有趣的話,說:「這樣做的話,那個護法,或者是韋馱菩薩,或者是伽藍聖眾,他會護持的。」這個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實際上有沒有道理?這很難說!韋馱菩薩、伽藍聖眾決定是護法的,但是他護的是法哦,他護的是法哦!如果我們眾生造的業不相應的話,那個沒有用哦!這個道理很清楚、很明白。假定說這個法要都是他們護,他們真是像我們想像當中說,都是他們護的話,現在請問:會不會是末法?現在是末法。那麼既然是末法,他們護的,他們護在哪裡啊?這不是道理很簡單、很清楚嘛!你們現在想想看對不對?
我聽見太多的人,啊!說這個護法會護的。你自己不努力,叫護法去護,這不是顛倒 (p208) 嗎?你如法行,就有你這樣的業力來感得,那個時候你如法,他才護你;他護的是法耶,他可沒有護你非法,你要了解哦,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眼前在這個龍蛇混雜的狀態當中,你如法、你忍,那個就是你如法,他會一直保護著你。你所以現在眼前感種種不如意,那是你宿生的業,等到這個業過完了以後,不但護法會護,佛菩薩會接引,到那個時候,你不到極樂世界也到天上去。對了嘛,這個才是真的呀!所以你如法行持,那個時候才會如法地護持你哦!不要我們自己不管,說:「啊,那個護法……」沒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我們要了解,這我們要了解。
那麼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個是了解了這個業以後,我們必定要認識的一個,說:對了!現在了解了以後,那從此以後努力就不再做了,以後也要防止。但是有一個問題:我這個生命不是從現在開始的,從無量劫來那個時候積了不曉得多多少少,那怎麼辦,那怎麼辦?還有一個,儘管我現在了解了,但是有的時候不小心,或者是妄念,或者放逸還要犯,那怎麼辦呢?欸,那個時候它有一個特別的辦法—要懺悔。以前造的一定要懺除乾淨,然後呢,以後萬一不小心你也應該把它懺除乾淨,這樣你就可以不感這個惡果,不感這個惡果。所以這個地方進一步:

② 特以四力淨修道理分八:

① 罪業不可放置,須勵力懺悔 
② 墮罪還出 
③ 以四力懺悔罪業 
④ 有關惡淨之理的難答
⑤ 最初即須精勤防護令不犯 
⑥ 凡所了知的,須以不放逸修行之比喻 
⑦ 凡所了知的須實修之義 
⑧ 讚歎正見、教誡珍惜業果之法

① 罪業不可放置,須勵力懺悔

【◎ 第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者。】
第二進一步特別的現在我們要拿這個懺悔的道理

(p209) 那麼第二,進一步特別的現在我們要拿這個懺悔的道理,然後這個層次還是很清楚、很明白,看見沒有?所以我們平常譬如說三皈依,皈依之前一定要先來一個懺悔,為什麼原因?先要把以前弄乾淨了,那麼然後這個上面積累上去才可以。平常舉一個例子,常常說的,譬如說你要吃,做任何東西,事前你把它洗洗乾淨。不要說煮的時候洗洗乾淨,那煮好了你那個碗還得弄弄乾淨啊!否則的話你如果不乾淨的話,煮下來,這個農藥也在上面,泥土也在上面,吃下去,不把你毒死嘛,就把你吃得不消化,那個不行啊!所以它一定要懺悔以往的,以往的固然要懺悔,將來萬一不行也要懺悔。下面看:

【如是勵力,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上力故,設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應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
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努力,還是會不小心,或者是放逸、或者是煩惱強的關係,還要犯,假使有所違犯,也決定不能放置不管,一定要努力照佛告訴我們的還出的方法。

像我們現在這樣地「努力」,這樣地「努力」!他是說這樣努力法啊,還不小心,或者是放逸,或者是煩惱強的關係還要犯;如果我們不努力的話那這個地方不談了,那這個地方不談了。所以這兩個字,我們也應該擺在心裡上面衡量一下。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所以現在凡是講到這個地方,我們都有一個標準,記住!處處地方拿那個標準啊,用來檢查自己的身心相續,用來檢查身心相續。不要聽懂了這個字,然後呢跑得去到處去「亂 (p210) 蓋」。下面說,檢查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說讓它去,不要讓它去,一定要努力照佛告訴我們的還出的方法—「大悲大師」就是佛—怎麼「還出」呢?就是這個罪染當中能夠還出來。那麼這個還出來分兩部分:

② 墮罪還出

【此復墮罪還出之理,應如三種律儀別說。】
墮罪還出之理,應當按小乘別解脫律儀、菩薩乘律儀、密乘三昧耶律儀之中所說的儀軌來瞭解。(由此罪墮落於地獄,故名墮罪,墮罪,換句話說遮罪)

這個我們造的罪有兩種,一種叫遮罪,一種叫性罪。什麼是遮罪?就是制這個戒,制了以後這個不可以做的、遮止的,現在呢你不小心又犯了,這個叫遮罪。還有一個呢,不管它制不制,這個本身就是有罪的,是這樣,這樣。所以這一點,那麼在《戒經》上面特別告訴我們說:身、口兩個主要的是「遮」,然後意這一點的話,那就是「性」,特別是起心動念。這個是聲聞別解脫戒,粗的。
其實等到我們到了中國以後,就是大眾部所傳,尤其是南山道宣律祖所判,他們三家所判不一樣的—一個是一切有部,所謂「有部」,一個呢成實宗,還有一個就是到了中國來的,所謂我們根據《法華》、《涅槃》開權顯實以後判的。這個犯罪、不犯罪,這個有部說:那個身口才犯,起心動念不算;然後呢這個成實宗它就不是,不但是身口犯,起心動念—如果說你起心動念了以後你繼續地再想,你就犯了,所以雖然是小乘,它寬嚴 (p211) 也不同喔!等到到了中國,道宣律祖判的,就是你心裡面一念一動,那時已經犯了。將來這個道理,等到我們學這個戒法、戒體的時候他會特別說明,特別說明。
其實我們表面上面看,好像南傳的講起來說只管身口,好像心裡面不管哪!實際上真的嗎?如果真的話,佛不會說「自淨其意」;佛一定是說:「身不要犯,口不要犯,好了、好了,你們修成這樣那就成功了。」他沒這樣說哦,自淨其意。而且如果你不自淨其意的話,這個典型的公案照在這個地方,然後你生了天,再後去墮落。非常清楚,佛的真正目的不在這個上頭哦!這個是接引我們層次必然性,也就是說剛開始的,自然,你只要身口不犯,遮止了,久而久之慢慢、慢慢地你就心降伏了;心降伏了,然後你能夠深入啊!所以這不僅僅是說,哦,現在大眾部傳到我們,以及成實宗,其實真正的南傳的,它也是這個樣啊!所以如果說諸位對於南傳的有興趣的話,我建議你們《清淨道論》你們一定要好好看一看,這是南傳的非常精彩的一本論,它就講得很清楚:你戒相儘管你持得很好啊,對不起,你心裡面如果是不相應的話,跟佛法不相應。就這個道理,那麼這個地方我順便說一下。
所以說分兩部分:遮罪,那我們犯了,那我們半月半月布薩的時候去把它懺悔。但是不是說嘴巴上面講一講哦!所以這個懺悔的時候,也這個長老一定說:「你見到罪嗎?」 (p212) 「我見到了!」「那你下一次不要犯!」「是。」一定要這樣見到!你拿什麼見啊?心眼去見嘛,這很簡單嘛!下次怎麼不犯呢?注意它嘛,才能不犯嘛!所以它絕對不是單單從身、口,只是說特別剛開始的時候,絕不可能了解得透徹,從心裡上面著力。就像那個小孩子一樣,他一定在環境上面配合得很好,慢慢、慢慢地讓你走上路,這個世間一切法的法相,法爾如是;佛,當然也一定如此,這道理我們要了解。這個是屬於「墮罪」,換句話說遮罪。

③ 以四力懺悔罪業

<第五組>
【諸惡還出者,應由四力。
那個性罪真正我們懺悔時,必須以四力淨除罪業。

就是那個性罪,其他的罪
下面這個。所以真正我們懺悔的話,這兩樣東西同時具足,那麼什麼的罪都可以懺乾淨。

【《開示四法經》云:】
《開示四法經》中,

先引那個經上面證。

【「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
佛對彌勒菩薩說:「慈氏,假使諸菩薩成就四法 ,便能遮止並淨除已造的惡業增長。

佛告訴我們彌勒菩薩,說菩薩摩訶薩—不要說我們凡夫—就是這樣的,他們有的 (p213) 時候還會。如果說他能夠照這四個辦法去做的話,那麼能夠把「已作增長」這個業都能夠「映覆」,就是遮止,都能夠把這種業都能夠淨除。哪四個法呢?

【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哪四法呢?就是能破壞現行力、能對治現行力、能遮止罪惡力、和依止力。

這四個,這四個下面每一個再說明它:

p. 145
【作已增長業者,是順定受,若能映此,況不定業。】
如前面所說,已作增長的也都能夠遮止,何況其他的呢?何況順不定?當然更能夠。(所謂懺悔的話,對你以前所做的覺得不對,你怎麼曉得它不對?需有一個對的東西擺在那裡衡量)

他前面說,有了這四個辦法,那麼已作增長的也都能夠遮止。這個已作增長是定受的,真正說定受的是最嚴重的業,就下一生要受。你能夠懺悔,那個業都能夠遮止的話,何況其他的,何況順不定,當然更能夠。換句話,你只要能夠懺悔,再重的它都能夠懺悔乾淨,所以這個大乘真正的殊勝的地方的確是,的確是。那現在下面就解釋這四個,四個所謂「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以及依止力」。那麼這四個每一個加一個「力」,就是說你破壞現行有一種力量的。

廣說四力

① 能破壞現行力修持之理

【◎ 此中初力者,謂於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多起追悔,】
能破壞現行力的體性,即:對於你以前所作的種種不善業,多起追悔心。

就這一句話。這個破壞,怎麼破壞法呢?對於你以前所作的,這個以前,我們現在了 (p214) 解,從無始以來,既然時間是無始的話,這個作的惡業是不曉得多多少少,不曉得多多少少。對這個,要「多起追悔」,就是懊悔。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什麼是不增長業?就是作已追悔的,悔所損惱、亦對治所損,對不對?就這個。所以它不但眼前不增長,而且能夠把以前的還能夠淨除掉。這個地方呢,就是破壞現行,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當中。那麼要破壞它,靠什麼呢?靠這個,對於不善業追悔:唉,我怎麼作這個,怎麼作這個!怎麼作這樣不理想的!
這個話,注意哦!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覺得什麼—我怎麼做得不對!你了解了這裡,你就感覺到了,為什麼前面告訴我們哪,「最極下愚」,你真正學法的人,你最愚癡的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智慧的人。喏!第一件事情就告訴我們:哎呀,我怎麼這麼差呀!你覺得這麼差,你才肯改。你現在覺得處處地方覺得我對,我有道理;既然你有道理,你還要改嗎?你就能破壞現行了嗎?你一天到晚在這個現行當中,你這個道理就是見煩惱,然後你的習氣就是你的思煩惱,這麼粗猛的煩惱都沒辦法破,順著它,還談其他嗎?這句話。那怎麼樣才能生起來?這個道理我們懂了,怎麼樣生起來?下面:

p. 145 (2)
【欲生此者,須多修習感異熟等,三果道理,】
要修這個應該:反覆修習異熟、等流、增上三果的道理。

(p220) 你要修這個的話,應該怎麼辦呢?就是,哪!前面說的,前面說的道理,那一路上面都過來。所以說前面這個道理說過來了以後,有了這個基礎現在修這個,那很容易,這樣。所以平常我們說:「哎呀,我懺悔呀、懺悔呀!」你懺些什麼?不知道!你跑到佛前面說我念它個四句,你真的懺了嗎?這個很簡單哪,所謂懺悔的話,對你以前所做的覺得不對。你怎麼曉得它不對?有一個對的東西擺在那裡衡量,你一定是對跟不對衡量出來了以後,那個時候你才衡量出來對跟不對。現在你根本不曉得哪一個是對,哪一個是不對,你說的懺悔,懺些什麼?你能懺,這連它懺些什麼都不知道,就能懺得乾淨了嗎?
就像我們就說,哎,你去拔拔草—什麼是草不知道!所以人家說那個笑話:叫他去拔草,結果拔了半天,那個菜都拔掉了,草還在那裡。為什麼?菜長得高嘛,那個草小小的在那裡,他就拼命去拔,拔了半天。他自己覺得:喔唷!他就用功了,用了半天。結果啊,糟了!菜—要種的東西統統被他弄掉了,然後呢那個東西沒有。這不是一個笑話哦!如果我們仔細檢查一下,我們現在往往覺得:我現在好用功修行喔,你看我又出了家,這個也放下,那個也放下,然後呢,這個那一些人怎麼不供養我,跑得來也不跟我磕頭;又是個出家人。然後呢這一個人不對,那個人也不對。你做些什麼啊?你做這個就是你把菜都拔掉了,然後呢這個草都在留在這個地方。這個我絕對不是說的笑話,你仔細檢 (p221) 查、檢查看。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在這地方,我覺得自己一方面很不忍心,一方面看見在座的有幾位同學好了,是讚歎、歡喜啊!我都是靠了他,他做了很多善業,我沾了光,隨喜功德。但是另外一方面,有很多同修,偶然有幾位同修不理想,啊,我心裡直痛心,我呀真是不曉得怎麼幫忙他,唯一的辦法總希望多逼逼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大家條件不夠的話,你們記住:有人來逼你,你應該感謝他;否則的話,趁早回家去,那還少造一點罪惡,至少將來不會墮地獄裡面受苦哦!這一直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那麼下面呢,

【修持之時,】
我們正修的時候怎麼辦哪?

【應由《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二種悔除。」
正修懺悔儀軌,即依《勝金光明懺》和《三十五佛懺》。(什麼是「現行」?就是你現在的心理狀態就是現行檢查檢察)( 你念的佛號不全,憶念佛的功德不圓滿,所以無法見到諸佛的圓滿相。以後你必須在佛號前加念‘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樣才能見到圓滿的佛身。”)( 假定我們第一個力量沒有的話,說懺悔什麼東西都是開玩笑。)

有非常正確的教誡,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勝金光明懺》是有一本經,就是《金光明經》。《金光明經》一共有好幾個翻譯本,第一個是北涼曇無讖翻譯的,根據這個翻譯本,智者大師曾經著過疏,很多祖師們。那麼還有《金光明懺》,這個主要的因為智者大 (p222) 師著了疏以後,根據這個。這個另外一個譯本,那個是唐朝義淨三藏譯的《金光明經》十卷。如果你們真正看的話,你們應該看那個十卷那個,後來寫得非常完整。啊!那是真正好極、好極了!我這地方它有一個拷貝,實際上那個藏經裡面也有,它那地方能夠淨除我們所有一切的業障。
關於這個道理,現在我實在沒精神,有精神的時候,我晚上要跟你們講的。可是晚上,現在講起來,因為我接了這麼太多的東西,我只能這樣說了,但願你們把《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竈神記》這一種好好地看兩遍。然後呢看兩遍,我告訴你們的書多看,看了以後,然後你到那時一看的話,你到那時候心裡面會馬上產生正確的覺受。至少你會很認真地覺得:哎呀,我怎麼以前這麼錯呀!乃至於你會有自己感覺得,對以前的錯誤產生驚心動魄之感。對了!那個時候你就對了,你就有機會把你以前的罪惡統統懺乾淨了。還有呢,它告訴我們的好處,這個好處是不得了的好處,你只要肯這樣去做的話,的的確確地,哪怕五無間罪,都可以懺得乾乾淨淨的。那麼這是第一個是《金光明懺》。
三十五佛懺儀軌傳承
還有呢,《三十五佛懺》。《三十五佛懺》就是我們現在的早、晚課誦當中,那個八十八佛當中的後面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分成功兩部分,一個前面的五十三佛,一個是後面的三十五佛;它各有根據的,五十三佛出在《觀藥王藥上菩薩經》上面,然後三十五佛 (p223) 出在《決定毘尼母經》上頭。這兩個經裡邊,那麼現在它們傳的,這個宗喀巴大師傳的這個傳承當中,這兩個都有完整的方法,所以我現在不用那個八十八佛,本來這個八十八佛那個儀軌,還是密教的大師做的,你仔細一看的話,你就了解。那麼現在我們發給你的這個儀軌,它有它的一個特別的一個意義,我順便跟你們說一下。
宗喀巴大師當年他也是,修學都是這樣,以他這樣的老人家,這麼了不起,他修行第一步就懺悔。那麼懺悔乾淨了以後呢有淨罪相,到那時種種感應,欸,他親見那個三十五佛。結果見了三十五佛的時候,那三十五佛沒頭,欸,奇怪!怎麼沒頭?那麼他就問,因為見到了,然後呢就告訴他,說你那個儀軌不完整,有一部分缺少。後來他去請教,然後呢那個本尊告訴他,現在還有什麼地方你不夠,補足了就對。
所謂儀軌,平常我們看起來,就像那個說一遍。實際上那個儀軌就是什麼?說,拿我們普通一點話來講的話,譬如那個汽車,汽車的什麼叫儀軌?這個輪胎是這樣子的,那個車身這個樣,門是這個樣……。請問:如果那個汽車沒有門、沒有車身、沒有輪胎,你能開得動嗎?你不能開,哪一部分少了就不行。所以它儀軌不完整,那個內容是有的,就像那汽車子是一樣,它那個引擎是有的,那個駕駛的人坐在上面,可是對不起,不能載東西,也不能載客呀!那麼經過宗喀巴大師這麼一改革,那麼這個就完整了,所以我所以採 (p224) 用這個法本的原因。
什麼叫破壞現行
其實這個內容,跟我們現在的早晚課誦上面所用的那個三十五佛,內容大致相同,只有一點點,就是那個觀行的方法。實際上觀行的方法,主要的就是懺悔的最重要的地方。剛才說的,平常我們說懺悔、懺悔,那嘴巴上面講,從哪裡懺呀?不知道。結果弄了半天,像那個笑話當中一樣,把菜拔掉了,草留在那裡;它現在你了解了這樣子的內容去做的話,你做對了,草都拔掉了,菜留下來了,這是我順便一提。那麼以後呢我這個《金光明懺》那一部分,我不講,只是它宗要的地方,我還是會給大家提一下。那麼主要的用的就是用那個《三十五佛懺》,現在你們已經每個人都有了,在沒有講的之前,各位好好地把它看一下,好好地看一下,以後我們每天功課當中,一樣主要的就是學修這個法。這個是破壞現行,把現行破壞。
在說下去之前,有一點我要跟大家說一下的。到現在為止,你們曉得不曉得什麼是現行?大部分人大家都知道,容或還有一、兩個人不知道,那我要告訴你們,什麼是現行?就是你現在的心理狀態就是現行;由於這個心理狀態,你身心狀態就是現行,就這麼簡單。你現在的現行是什麼?我們在上課你一心一意在聽這個東西,法相應的,聽得個來勁;法不相應的,聽得不曉得在那個地方怎麼辦是好,但是也無法可想,直望手錶,「怎 (p225) 麼還不下課?」這就是你的現行,就是這樣。
那麼現在我們懂得了這個佛法以後的話呢,曉得原來這是什麼?如果跟法不相應的話,那就是不符、不順。如果是「符」是什麼?跟空相應了,見道以後。「順」是什麼?現在就是我們前面這種狀態,順於這個道相應的,一步一步覺得,啊,心心念念覺得:我這個錯的要拿掉它,對的要上去,就是這個。所以說假定我們現在的心理就這樣的,所以前面說「寬大」,浮浮泛泛,馬馬虎虎,這個心裡面就是墮落的根。真正修行就從這地方要破掉它,如果你這地方不破的話,沒辦法!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能用功,請問?為什麼?你覺得要想用功啊就提不起來。提不起來的狀態是什麼?就坐在這裡滿好嘛,欸,坐在這裡;然後呢有人跑得來聊聊天滿高興,就是這樣然後;要上街去尤其起勁。這個什麼?就是現在的現行,這麼簡單。你一旦破掉了,什麼呢?就是這心裡面沒有了嘛,所以破現行就這麼簡單!
但是呢,這一個東西就這麼實在,就這麼實在!你真的破掉了,你就會很清楚的,到那時候你如果是拜佛的話……。現在你們拜佛什麼現象,我不敢說,但是以往我的經驗以往的話,去拜佛,「是啊,出了家嘛,當然要去做這種事情啊!」可是拜是在那兒拜,拜了半天是沒味道,就這麼所以叫「追上下」,就這個樣。心裡面看看大家都拜我不拜, (p226) 我也不好意思,最好少拜幾拜;然後呢一拜拜下去,拜了個半天,然後站起來;別人拜三拜,我只拜一拜,反正我總歸在那兒拜了。就是這個現行,就是這樣,你心裡面不大相應的,這就是我們現在跟染污相應的。然後呢,你在那兒唱念的時候的話呢,「唉呀,儘量的話那最好啊……那個唱起來啊很傷氣,反正別人,有別人念,我也去不去管它了。」就這種,處處地方,這就是我們的現行,你了解了一下。
什麼樣對了呢?就是你一碰到,你全部精神就貫注進去了,就這個樣,那就是跟法相應了。或者你會感到歡喜,或者你自己不覺得歡喜,但是全部精神呢就覺得跟它相應,就這樣。那麼跟善法相應的心情,我們不大多,可是跟惡法相應的事情,說起來處處皆是。譬如今天有人打齋:啊,今天要打齋!喔,這個打齋,不但打齋還有什麼,找那些東西來得個配胃口。你事先,嗯,嗯!現在心裡這個相應了,然後你吃的時候,越吃越起勁,那時你不覺得歡喜,但是心裡面,全部精神貫注在裡邊。對不對?這個什麼?惡法相應的現行。我們現在要破什麼?就破這個,就破這個!所以這個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喔,你一定要了解它所指的行相是什麼,這樣。如果是將來你真的一旦破了以後,你會感覺到內心當中立刻有不同的感受,這個下面一個個講下去。

所以如果這個沒有的話,所謂的懺悔一點用場都沒有!我說的一點用場,就是眼前 (p227) 結果的用場;那個種子有的哦,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注意!只是一個種子,只是如此而已,只是個種子如此而已。那我們這裡老和尚他為什麼能夠這樣的功效,你們有機會去問問他。那肯定地,他念佛的時候,一定到那時候全部精神貫注在上頭,儘管他不講那個道理,現行一定破的。那個時候的現行是什麼?一定跟法相應的,就這麼清楚。所以你真正懂了以後要去修行的話,你們會內心當中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現在你這個一念是什麼!如果你跟染污相應的,就是這樣。然後呢在這裡告訴你要破,就是破這個,了解了嗎?這個叫破現行「力」,這是種力量,這是種力量。什麼力量?心力,就是業力啊,業力啊,就是這個。第一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