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A 15:47 - 72A 21:26 丑二、思惟六苦 寅三、數數捨身過患 < 第一組 > 【◎ 數數捨身過患者。如云:「一一身體諸骨聚,超過幾多須彌峰。」謂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爛壞,多於須彌。】 第三種苦,是思惟數數捨身的過患。如釋中所說:「我們在每一世所捨下來的身、骨聚,若是把它堆積起來,恐怕燒成功的灰超過須彌山。」這就是說,我們在每一生當中,所受生的白骨,若是不爛壞的話,堆起來一定比須彌山還要高。 然後我們捨身的過患。捨身、受身,我們捨下來的身、骨聚,不要說骨聚,燒成功的灰超過須彌山,唉!不曉得受了多少。那就是,想想我們實在是,弄了這麼多次,結果呢! (p222) 繼續還在那個地方,繼續還在那個地方,還不停止。所以前面說我們真的,我們的心真像金剛,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佛告訴這麼厲害的,我們居然在那個地方動都不動。唉!我們要反過來,最好的我們哪,後面告訴我們的:我們軟得像豆腐,軟得像棉絮;那就差不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哦!心動。所以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真正好的良馬見鞭影—那個好的馬看見那個鞭的影子就奔了,我們也應該這樣,一點點的小小的馬上就策勵,那這一生就有希望。下面: 寅四、數數結生過患 數數結生過患中,引親友書云:「~數母邊際未能。」其正解為何?為什麼由思惟此義能引發厭患生死? 「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 【◎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 第四種苦,是思惟數數結生的過患。如釋中所說:「生死流轉當中。如果我們把大地做成丸,丸子像柏子那麼一點點大,然後呢我們數這個母親,說我們的母親,要找到那母親的邊找不到。」 這個不斷地結生,然後生死流轉當中捨身,捨身以後呢?結生,就是生死流轉當中。如果我們把大地做成丸,丸子像柏子那麼一點點大,然後呢我們數這個母親,說我們的母親,要找到那母親的邊找不到。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過去有些先覺們,把這個比喻為每一眾生受生母親的量,並不能完全說明經中的義理。 平常我們去看這個問題,總覺得:我們因為是不斷地結生,所以每一次結生有一個母親,要找那個母親,這個找不到邊。他大師告訴我們:不!這個意思不是這裡。下面: (p223)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