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2018-08-22進度:中士道-思惟苦諦(二)

69A 00:21 - 70A 01:58

<第一組>
【《入行論》云:「雖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若心散亂修,佛說無義利。」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
《入行論》說:「雖然你長時候的修行,念誦苦行等等。這個各方面的,但是你的心如果散亂的話,這樣也沒有多大的利益。」這是說一切散亂的善行,其果利微少。

喏!引論上面告訴我們。雖然你長時候地修行,念誦、苦行等等,這個各方面的,但是你的心如果散亂的話,這樣也沒有多大的利益。要怎麼辦呢?就是照前面說的,令其識明淨,這樣的。「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他得到的果非常少、非常少。
說到這裡我們也同時可以回想一下,所以前面說,我們修行雖然是要靠人身, (p140) 就是得到了人身還要最圓滿的德相。所以外面的身一定要選這樣的,說六道當中只有人道,人道當中還要這樣的圓滿的德相。不是一般的在家,不是受五戒、八關齋戒,乃至於沙彌,要具足戒,而且在具足戒上面,還要受菩薩戒等等。然後呢,心裡邊是要什麼狀態?也要身心一一相應,明跟淨,那個時候才真正應得上佛告訴我們的戒。佛講的戒,總括起來就這麼三句—以「自淨其意」作為它的中心,然後呢,由於這個心體上面,形之於身口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後進入定慧,這個是必定不能動的一個道理。

請問一切大乘的功德,從何出生?
【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
另外,《修信大乘經》說:「善男子,由這些不同的方法,說諸菩薩所有信解大乘以及以大乘所出生的功德,都是菩薩以心不散亂、如理思惟法義所出生的。」

  前面是論,那個地方是經,也告訴我們,由於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各式、各方面,「異門」是各方面不同的種種門當中說。修、修大乘的,「信解大乘」就是初步的信,由如何認識,啟發信心,然後呢,深入增長見解,如法行持。一切大乘的功德,從開始到圓滿出生,都從這個地方,什麼?「不散亂心」,那個不散亂心幹什麼?用這個心「正思法義」。是,前面所說的,我們現在的一切時處,不管是善、不善、無記等上,不要令它餘散,都安住在這個上頭。

【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
經中的「不散亂心」是指除了善所緣之外,不向其他所緣散亂。「法」、「義」分別是指文句與意義。

(p141) 就是這個,這個道理,我們只要自己內心上面,一觀察就很容易了解。現在很多人來了,大家覺得:哎呀,來是來了還滿好,心裡面就是煩煩惱惱啊!那時候你要清楚喔!修學佛法沒有別的,佛法的真正的中心就是對治煩惱,就是對治煩惱。如果說你不能對治煩惱的話,在任何地方,就是跟著佛身邊也沒有用!就是跟著佛身邊也沒有用,這是我們千真萬確必定要認識的。我們所有學的東西,只有一個目的,什麼?淨除煩惱,如此,因為這是根本嘛!所以不散亂,正思法義,法的特質指的是什麼?就是指這個,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正思惟者,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
「正思惟」就是以觀慧觀察思惟抉擇。由這段經文顯示,不論修何種功德之法,都需要這兩個必要條件——「心不散亂」和「如理思惟法、義」

然後呢,你照著他的「正思惟」,如法地、一點不錯地思惟。那麼這個思惟什麼?就是以觀察的慧,就是我們的心裡面觀察、抉擇。這不是糊裡糊塗的喔!這個慧就是智慧,去觀察、去思惟、去抉擇。從這個地方說,一切的功德都這樣來的,都這樣才來的,以不散亂的心去正思惟,然後深入。

【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
所以說,凡是要引發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一切功德,都必須具足兩個條件:① 除了善所緣之外,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的真實奢摩他(止)或者奢摩他的隨順;② 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空)和盡所有性(緣起)的真實毗缽舍那(觀),或者毗缽舍那的隨順。

(p142) 那麼,這個裡邊整個的三乘的功德,主要的只有二樣:一個就是止,所謂「善所緣心不餘散」,安住在這個上頭。「或其隨順」,什麼叫隨順呢?就是你沒有證得奢摩他之前,隨於這個法,順於這個法。就像我們現在,把這個心總是種種地先集聚資糧,準備努力。所以戒是什麼?定的基礎,這才是我們學戒的真正目的,學戒真正的目的。這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
現在我看見有一些人那真是,說起來也可以說很可憐。哎喲!他講這個戒啊,這裡怎麼說,那裡怎麼說,結果弄了這個戒,到處在那裡生是非。他不曉得戒的真正的特質是幹什麼的,完全弄錯掉了。所以說,佛說得清清楚楚,十八部,哪一部……隨不同的根性—金啊、碗啊,碗裂開來了,不管哪一塊都是金啊!真正重要的,你要派這個用場。現在你弄錯了,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這個目的在這裡。那所以「其隨順」,就是你要集聚定的資糧,那麼我們目前做的這些。而定是為什麼?目的還是為了慧,所以進一步是「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那麼,這個盡所有性、如所有性,前面也簡單地說,真實的內涵等到毘缽舍那的時候,再詳細講說它。
這「如所有性」就是換句話說,一切法的真如,簡單地說。換句話說,我們就說:喏!這個一切法的真相,或者說它的本性,或者說空性,就是這個。「盡所有性」呢,說 (p143) 一切法現出來的相,那就是這些啦,或者是五蘊啦、什麼六入啦、十八界啦,換句話說這個法在圈子裡面就是這個,它就是它整個的邊際。那進一步來說,就是那一個空性所現出來的行相、法相,或者緣起,或者是俗諦,種種所牽涉的,你歸納起來,那不外乎說五蘊,乃至於到十八界等等,這一些。那麼這個呢,就是屬於毘缽舍那,所謂觀。我們現在這個也就是隨順,那一步一步我們這麼上去,這個才是我們的中心,我們的目標。做任何一件事情,修學佛法,我們始終記得這個。你如果記得這個的話,做什麼事情,慢慢地、慢慢地,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上,這一點特別重要。

【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
這也如《解深密經》當中,佛對彌勒菩薩說:「慈氏,你要知道,不論聲聞還是菩薩或者如來,這一切世間以及出世間的善法,完全都是由奢摩他(止)、毗缽舍那(觀)中所獲得的果。」

毘缽舍那。華譯為觀,即觀察或觀見事理的意思。

喏,經上面,不管聲聞、菩薩、佛,不管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這兩樣東西所得的果,所得的果。

【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所以,如果沒有真實的止、觀,以及和止、觀相應的定、慧,一定無法成就三乘一切的功德。(這是反顯)

假定沒有真實的這個止觀及其隨順,隨順就是說它的眷屬、類屬,那麼就三乘的功德,不一定。實際上呢,三乘的所有的功德都是止觀的果。所以換句話說,這是反顯。總 (p144) 之一句話:不管三乘哪一乘,它真正重要的目的都在這個上頭。那是在正修那個八苦之前,先又提一下。說現在我們要修了,那麼這個次第,從下面怎麼上來,乃至於修的時候,又重新提。前面是告訴我們:修的時候正修時怎麼修;然後呢修完了以後,迴向怎麼迴向;迴向完了再下面一座,還沒有修的中間應該如何。又講四種資糧,然後又講把錯誤的很多錯誤的概念又提出,一步一步說得這麼清楚。乃至於到現在正式修了,他又隨時提醒我們,隨時提醒我們。
師父在正修苦諦前,是如何提醒我們須依次第而修?
這個地方有一個重點,這我們平常真正提不上去的,就是忽視掉了這一點,就是忽視掉了這一點,所以這個地方一再提醒。為什麼佛要一再提醒?佛陀的一切智人,就正見到我們平常的毛病都在這上頭。平常我們看書總是這樣,趕快要找到那個問題的中心在哪裡,欸,結果你往往前面這個東西不要的。像造房子一樣,「哎呀!我希望造的房子,造的一百層樓。」你趕快把一百層樓建起來,下面基礎不要的。至於像這個地方,他佛陀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說下面這個你必須要修,你有了力量啊向上去。   
現在我們每有一類人,哎呀!好高騖遠,總翹求高的。反過來有一類人,「唉呀,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行!」癱在這裡就爬不起來,就這樣。說:「我只要念念佛。」念佛本來不錯呀,你真的如果念佛的話,是非常好呀!結果呢,他心裡面就因為這麼弱,他說 (p145) 的時候,「我只要念念佛。」實際上行的時候,他念了佛沒有?沒有念欸!在那裡昏沈、瞌睡,一生空過,所以說過猶不及啊!我們目前大部分犯的毛病就是這個。大的來說這樣,細的來說呢,我們心理狀態平常也是這樣,一下猛利的時候,就衝過頭;一下塌下來的時候,唉!又提不起,就這樣。
所以這一點地方,所以從這地方我們要注意,這個不是說一下叫我們改過來。所以這個後面就告訴我們,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這樣:它開頭的時候,哇!起伏很大;然後呢你曉得了,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它必然地調得這樣子相。只要你自己感覺到,慢慢地,欸,在對了;然後呢,你緣著你做的這個方式,這樣進,還是急不來的喔!這就是真實的進步,真實的進步必然如此的,這我們要了解,這我們要了解。然後到了這個時候的話,你隨時觀察壞的方面,策勵自己。然後呢,策勵自己覺得很緊了,然後呢觀察好的方面呢,慶幸,啊,又放寬了,高興。就這樣地不斷地在調,它慢慢地一步一步、一步一步。
這個地方我順便提起以前的事情來,所以平常思惟觀察固然是絕端地重要,還有呢,同學之間的共同的真正的討論,也非常重要。諸位啊!你們千萬不要把這個工夫,用在聊天上頭啊!這裡有幾位同修,經常願意跑得來跟我談談,我真歡喜,真歡喜啊!他往往有 (p146) 的時候他有一個小問題,我不妨舉出來。
師父舉同學以〝聽音樂調心〞之喻,要傳遞什麼內涵?
那有一個同修就說:嗯,有的時候,覺得用功用得心裡很緊。那是一個的確非常好的一個同修,他然後用功用得很緊,所以這個心裡就,哎喲,非常緊張,覺得:哎呀,這個死啊!又是:一旦生命失去了……那些都是好現象。然後呢,越弄越緊、越弄越緊,到那時候睡也睡不著,到那時候,書啊,看起書來……這樣。那怎麼辦?他就想一個鬆弛的辦法,欸,最後有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鬆弛的辦法,找到鬆弛的辦法。那麼那位同修是個在家的同修,所以他就……因為在家人哪,以前譬如說有的時候聽聽什麼,外面偶然這個很輕鬆的這種音樂等等,欸,這個是滿好啊,這樣。對呀!然後呢,放輕鬆了以後再來。他說:「我的的確確地說,我並沒有染著這個音樂,可是那個時候,卻是放鬆了我的這個心情。」在他想起來很好。
原則上面,我也非常讚歎他,可是那個時候就顯出那個討論的非常重要來,非常重要來了。所以我那時候舉了一個比喻,我當時也沒有談。「是,非常好,可是我舉一個例子給你聽聽。」他說:「好。」「你看電視看過沒有?」「看過。」「然後正在一個重要的節目,你聽得、看得很起勁的時候,忽然之間來一個廣告。你就覺得這個廣告真討厭,怎麼來這個東西,趕快、趕快過去。是,廣告商也未嘗不知道這樣,但是他就把那個廣告 (p147) 插進去,你曉得他為什麼?欸,妙了,你那個時候固然一心一意,正因為一心一意全部吸引在裡頭,那個廣告商讓你討厭;等到完了以後,你不在這個節目當中現行,有一天你想到要用的時候,你就想到:哎呀!當年討厭那個東西,就是你現在要的,它就派上用場了。」「嗯,對呀!」
「現在你想想看,那個時候沒錯,你現在覺得很緊的時候,讓你調一下,是的,你覺得現在的心裡並沒有什麼。可是調的這個,那種世間的這種靡靡之音的種子,落在心裡面。假定說你證得果的聖人,不怕!佛根本不在乎。你是個凡夫,你還有無比地染污的種子,還有很多無比地染污的外緣。當另外一個時候,你的心不在正念上頭的時候,然後呢,你心裡本來就在這個世間的染緣當中,它又生起來了,因為有這個種子,裡邊有這個種子,外面有這個緣,你就跟著它去了。」他想了半天,「哎呀!沒有錯。」「就像你雖然當時是討厭這個廣告,但是對不起,這個廣告就派上用場了,對嗎?」「是啊!」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我們自己覺得想對了,對不起,這裡有問題的哦!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觀察、討論啊!所以平常不要說:「啊!我懂了,現在我就是對啊!」對不起,這裡大有問題,佛法不是那麼簡單。那麼佛有沒有?佛有,有種種善巧方便,這個地方我們不深入,我隨舉一例。結果這位同學聽了好歡喜啊!我剛才告訴你的,馬上有感應 (p148) 的,就是他只要處處深入,他隨時觸發到,隨時就來了。啊!他今天早晨懺悔完了以後,一句話,哎呀!他哭了個半天,然後又歡喜了半天。我就報告老法師,老法師好高興!「哈!善根發!」這千真萬確的,凡是真正有過經驗的,他這個次第必然是如此。
所以我就特別提醒你們:你們不要怕,眼前好像顯得,唉呀,怎麼也摸不進去。你不要忙,只要因,這個因地當中你做對了,你只要再摸,你不要問它摸得進摸不進,這個因地在對了,你正在進去嘛,很簡單嘛!到那個時候,到某個時候,它這個果自然必然現起來的。這是所有過來佛菩薩,都是這樣的經驗,他也告訴我們。那眼前就是像我們普通這麼看看,大家推起來,你看看、我看看,我跟你都差不多。的確差不多啊,但是他在因地上面如法走,馬上見效。所以像這樣完整的次第,你只要肯做,立刻見效。現在呢,我們有了這個策勵,有了這個認識,那個時候正修了,原來在這裡呀!那麼怎麼修?

⑤ 八苦修行之理分八:
① 思惟生苦 ② 思惟老苦 ③ 思惟病苦 ④ 思惟死苦 ⑤ 思惟怨憎會苦 ⑥ 思惟愛別離苦 ⑦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 ⑧ 思惟五取蘊苦

① 思惟生苦三:① 思惟生苦五相 ② 特別思惟住胎之苦 ③ 攝義

① 思惟生苦五相

<第二組>
【◎ 如是八苦之中,】
八苦中首先思惟的是生苦,
思惟生苦。那個八苦平常我們曉得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八樣東西。一樣一樣分開來,研究下去。

【初思惟生苦分五。】
分五種苦相:① 眾苦所隨之故; ② 粗重所隨之故;③ 眾苦所依之故;④ 煩惱所依之故;⑤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之故。

(p149) 分五個項目。

① 眾苦所隨之故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
因為眾苦所隨逐的緣故,所以一生下來,苦就跟著來了。有情地獄和一直感受痛苦的餓鬼,當然不談。其它的胎生、卵生,一切四類,只要一生,一有了這個身體以後,無量的猛苦跟著來了。

第一個,「生」這個苦,它這個東西啊,一切的苦都隨著這個生,生一來,苦就跟著來了。那洛迦當然不談,一跑下去,唉呀,那不得了!餓鬼。除了這個以外,就是其他的胎生、卵生,一切四類,只要一生,一有了這個身體以後,無量的猛苦跟著來了,無量的苦都跟著來,只要「生」有,苦都跟著來了。第二個呢,

② 粗重所隨之故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
因為粗重(煩惱)所隨逐的緣故,一旦生了以後,煩惱也跟著來了。

什麼是「粗重」呢?粗重就是煩惱的異名。

【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依靠業和煩惱所引生的三界一切諸行,都是被煩惱品粗重所隨逐,沒有力量脫離這個苦的輪迴的圈套,不能自主。

這一旦生了以後,生起來了以後,煩惱也跟著來了。「三界一切行」,不但是地獄,那當然不談,惡道不談,乃至於天上面,色界也好,無色界也好,行苦當中。這個「行」 (p150) 本身就是「煩惱品」。「無堪能性」,什麼叫無堪能性?你沒有力量,你想不受,做不到,你不得自在的。這第二個。

【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三界一切眾生的種種行為,只是隨著不同煩惱的種類而轉。總之,因為有新生的、安住的、增長的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所以不堪能安住在善法上,也不能隨意自在而轉。

總而言之,我們的身心只能隨著這些煩惱造業,煩惱習氣的種子不斷生起,遇緣起種種的身口意現行,這些現行又回薰到第八阿賴耶識,成為未來煩惱習氣的種子,這樣的種子生現行,現行薰種子,不斷在串習增長煩惱習氣的種子,所以這些煩惱習氣的力量愈來愈強,使得我們的身心完全無法自在作主,心想行善,卻無法行善,心想止惡,卻反而為惡,全然不能止惡修善,也不能隨自己的心意自在而轉。

這個就是粗重煩惱的特質。因為三界的一切有情在行當中,行當中,那麼行的話呢,煩惱品粗重跟著來、跟著來。所以總之一句話:由於生、住、增長,生了下面緊跟著就什麼?喏,這樣來了,就是那個煩惱的現行,現行種子,跟著在這地方流轉,你沒辦法安住在善所緣的事,沒辦法。「亦不如欲自在而轉」,你希望的事情,對不起,做不到。你希望要快樂,它就偏偏不聽你招呼。就是眼前小小的快樂,好吃的東西吃飽了,等一下唉呀!肚子脹脹地難受,等一下還要上大號去、還要去洗、還要去忙、還要去買、還要去弄。那吃,這最快樂的事情,就這麼多,其他的不談了。所以這個生啊,是會有這樣的不理想啊!

③ 眾苦所依之故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因為眾苦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三界受生之後,由於這個受生因緣,就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第三個,這個生是一切苦的依處,這個一切的苦都依這個上面,所以「眾苦所依」。第一個是眾苦所跟著來,還有呢煩惱跟著來,煩惱。現在呢,一切的苦是依於這個生,這 (p151) 三界之內一旦受生了,下面的都依這個,無邊眾苦。

④ 煩惱所依之故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因為是煩惱所依的緣故,所以生是痛苦。在生死中受生之後,便對貪境起貪、對瞋境起瞋、對癡境起癡,由這些因緣,能使有情身心處在苦惱不寂靜、不安樂的狀態中。也就是種種煩惱將從各個方面逼惱身心。

那麼這個是煩惱。這個幾樣東西,一個是苦的果,一個是苦的因。因當中又分成業因跟那個……業因當中是惑、業等等。現在這個地方所講的就是苦因煩惱,「煩惱所依」。一旦生起來了以後,這個煩惱都增長了,這煩惱是心理現象。上面說這個是指生理的,病啊、老啊、死啊,這個地方是心理的。因為你生了以後,對於好的嘛是貪,不好的嘛是瞋,其他的是癡,「發生三毒」。因為這個三毒令身心逼惱,「不靜」,不安樂。啊!這個是第四點,這個是第四點。最後

⑤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之故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
不隨所欲,就是道地的不自在,換句話說,沒有人想死的,它偏偏到最後你要死,這是別離法性,生具這個本質,法爾如是,所以生是痛苦。

就這樣。最後生苦是什麼?「不隨所欲」,就是道地的不自在,你沒辦法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你希望的,它總歸不聽你招呼,到最後呢—別離。沒有一個人想別離,換句話說,沒有人想死的,它偏偏到最後你要死,這「別離法性」。它「生」這個特質的本質,法爾如是,這叫作苦。

(p152) 【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
即一切生的最後邊際都不出死亡,這不是有情所喜愛的,由這個因緣能使有情唯一感受眾苦。

就這樣。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
所以,應當思惟在受生的同時,眾苦伴隨而生、煩惱品粗重伴隨而生。又從能引來說,生能引起老病等痛苦、能引起煩惱、能引起死亡,

一共五樣。

【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應當思惟由這些五樣能使有情受苦的道理。

所以從第一個,從生上面去想,又分這個五個項目,分五個項目。你越能夠深入多方面去思惟,那麼增長的功德是越大,增長的功德越大。我們眼前都顛倒了。前面一開始告訴我們,我們把眼前很多事情覺得淨相增長。「淨相」是什麼?好的,看快樂的、安樂的。我們無始的煩惱在這裡,唯一的方法就是對治。所以對眼前很多可愛的東西,千萬注意啊!要想到它的可怕,不可愛的那一面。你如果不修習這個的話,說什麼都沒有用。講戒,就在這個上面,所以講了半天的戒,然後呢到這個境界現起,為什麼一點用場都沒有啊?就是你沒有認真思惟。所以有一些人,哎呀!講戒啊,又講這個、講這個,境界現前,了不相干。我心裡面實在覺得可憐,也只能說這樣,只能說可憐、愚癡啊!然後呢, (p153) 他還自作聰明,這是我覺得愚癡是莫勝於此!我想這是我的善知識,阿彌陀佛!我可千萬不要犯這個毛病。這個,這個地方他現在提醒我們這一點。

② 特別思惟住胎之苦分五:
① 處胎不淨之苦 ② 母食之苦 ③ 住胎熱苦 ④ 以母威儀飲食引生之苦 ⑤ 出胎之苦

① 處胎不淨之苦
<同頌>
生苦說完,大師為何加入住胎苦?師父是如何策勵我們?
【◎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
特別是住胎時,遭受的是何種痛苦呢?

那個是指出生以後。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特別告訴我們:喏,這個出生這件事情,還沒有生起來,特別要了解一點。為什麼這個地方要講一講呢?因為我們感受,這是出生以後的事情,在沒有出生我們感受不到,實際上這個裡邊的的確確,所以提出來讓我們想。那我們一想到,唉呀!覺得可怕不已,更策發我們。下面:

【如《弟子書》云:「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闇遍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此諸文義,】
如《弟子書》所說:「這地方又臭、又髒、又逼迫、又黑暗、又窄,這真像住在這個地獄裡邊一樣,備受痛苦。」這兩頌具體的含義,

那麼這個是論上面告訴我們:唉!這個地方啊,又臭、又髒、又逼迫、又黑暗、又窄,這個真像住在這個地獄裡邊一樣,備受痛苦。所以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住胎的時候,如果這個母親吃飽了,像壓在山底下一樣。哎呀!等一下肚子餓了,你就像吊在空中一樣,因為前面壓著嘛,忽然之間又這樣子。然後吃的熱的話,又燙得個受不了。等一下冷的話,你又凍得個受不了,這麼個嚴重法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只是我們現在都不知 (p154) 道。所以我們多多思惟的話,那對於這個生死,的確是一無可取。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人最可貴的,什麼?就是我們有思惟能力。現在我們偏偏把那思惟能力,像胡思亂想。啊,這個東西好可惜啊!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談了一些問題,有的人意見特別多,我心裡常常希望告訴他:你這個腦筋好,你不要用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頭啊!這是才是真正該想的地方啊!該想的地方多去想想的話,自利利他,一切好處都在這個地方,都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所以我黑板上面特別想,說我要牢牢記住,我來這裡目的幹什麼?宗旨幹什麼?這個觀念把握住了,你就很容易進去了。下面經。

【如《入胎經》云:「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鏁穴孔,復有便利清腦腦膜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
就像《入胎經》中所說:「母親腹中周遍充滿無量的不淨物,有數千蟲類寄生,具有最臭穢的大小便道,而且有許多骨鎖的穴孔,此外,還有尿、清腦、腦膜、骨髓等不淨物。位於生藏(胃)之下、熟藏(腸)之上,胎兒面向母親的脊椎、背對母親的腹皮。母親每個月出月經血資養胎兒。

生藏、熟藏:生藏指胃(或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熟藏指腸(或消化系統排泄系統)。

② 母食之苦

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為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069B]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為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p. 158生臭變臭猛暴黑闇,不淨坑中上下遊轉,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為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
母親吃食物的時候,用兩排牙齒細細咀嚼後吞下。所吞的食物,下面被口水浸爛,咽入喉嚨時,上面又被腦膜纏裹,就像嘔吐物一樣。所有食味流到母親的腹部,再輸入胎兒的臍孔。胎兒依靠這樣的不淨物做為資養而生長,逐漸變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最後手足微動,胎兒的體相漸漸顯現。胎兒的手、腳、臉部等都纏裹在胎衣內,就像在充滿了糞便的惡臭變臭極為強烈、黑暗的不淨坑當中,上下遊轉一般。母親所吃的種種苦、酸、粗、鹹、辣、淡等食物,輸入胎兒體內時,成為如火炭般,一接觸便令人痛苦的食味所觸。胎兒又像廁所裡的蒼蠅、蛆等一樣,依靠污穢的液汁來資養身體。胎兒的處境,就像沉溺在骯髒、惡臭的淤泥當中,生命非常脆弱。

③ 住胎熱苦

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極遍煎炙,燒熱遍熱極熱遍燒熱,燒然遍然極遍燒然,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極大苦受。
另外,母親體內所有的火氣,煎炙、周遍煎炙、極為周遍地煎炙著胎兒的身體;燒熱、周遍燒熱、極為周遍地燒熱著胎兒的身體;燒燃、周遍燒燃、極為周遍地燒燃著胎兒的身體。胎兒因此感受種種猛利、粗惡、難忍不悅意的極大熱苦。

④ 以母威儀飲食引生之苦

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為喻,極大苦受。」】
當母親行住坐臥,做輕微、較大以及劇烈運動時,胎兒的頭和四肢就像被五花大綁,有時又像被扔進煻煨坑中,因而感受極其猛利、粗惡難忍、不悅意而又無法形容的極大痛苦。」

前面是經上的,不仔細解釋。我們真正修行的話就要學這個,自己真正要用功的時候,你就這樣先把那個道理你去弄懂,弄懂了就想。如果你想不出來,簡單極了,簡單 (p156) 極了!哦,現在都不大簡單,我們小的時候比較好;現在的那些衛生設備,說起來叫衛生,說起來好!這樣。所以以前我曾經遇見一個老師,那個老師就告訴我們:「現在人真顛倒,邪見增長,我們那時候,處處都是修行。它現在裝飾得,每一個地方裝飾得真美,乃至於那太平間,人死了以後,哎呀!裝飾得、還要畫得就像那個……。一切的進去的時候,沒有一點點喪事的氣氛讓你,只是因為你的親人的感受。」我現在想想越想越對,我們小的時候,哪裡有現在的衛生設備,這沒有的—坑!你一坑一跑得去,跑得老遠那個蒼蠅飛起來,那個臭氣啊!這樣,然後你看那個蛆在裡邊……。我們在母胎當中就這個樣,說實在的就這個樣!
啊!所以你一定要用這種方法,實際上呢比牠還要苦。欸,牠這個蛆,在這個糞坑裡只是臭一點,它不會逼、不會炙。我們在這個地方不但又臭又髒,而且又壓又冷、又寒又熱,沒有一個不具足,這樣。不過,但是並不一定完全如此喔,有很多如果生,他的善業的話,他在這個地方母胎當中是很安樂的。但是這個地方我們不要去想善業,就是說,如果說你不如法地去修苦的話,將來你總有一天,生了天下來的還是這個;這個還是最好的,你還要墮落地獄當中去。所以這個地方的特質,你要把最苦的想出來;想了以後,然後呢,被苦的力量推動你拼命去跳出來,這是他的目的,這個我們要重點要了解的。所以 (p157) 他下面是解釋,解釋我也只把它唸一遍。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乾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於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
母親吃得太多或者太少,以及吃得太油膩、太乾、太冷、太熱、太鹹、太淡、太苦、太酸、太甜以及太辛,都會使胎兒感受痛苦。母親行婬欲或者走得太急,或者跳躍,或者臥倒,或者靠近火邊,或者蹲坐也都會使胎兒感受很大的痛苦。而且生藏壓在上面、熟藏頂在下面,

啊!上面是壓,下面是刺,你就像坐在那個,坐在那個我們常常說「如坐針氈」,就這個樣。坐在針氈,只是我自己坐在上面,上面還有一個泰山壓頂,唉!實在是一無是處。

【如被五縛插之尖摽。
胎兒的身體就像是被五花大綁插在尖標上,痛苦萬分。

⑤ 出胎之苦

從胎產時及產出時,所有眾苦,亦如《弟子書》云:】
特別思惟住胎之苦的出胎之苦,包括從母胎生產時以及初生後的所有痛苦。如《弟子書》說:

住胎是這樣,出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出來的時候怎麼樣?

【「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捨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捨。」】
胎兒經過狹窄的產道時,如同被使勁擠壓榨油的油具擠壓一般,必須承受被壓迫的痛苦之後,才得以出生。然而,胎兒雖受到這樣強力的壓迫,卻沒有喪命,這是因為感苦的業力強大所致。胎兒住在污穢的子宮當中,身體顛倒反轉,頭向下、腳向上,被濕爛的胎衣所纏裹,非常臭穢。胎兒的皮膚薄嫩,在出產道時,被母親的左右骨輪擠壓,因而感受強烈逼迫的切身痛苦,那種痛苦就像瘡口潰爛一般。胎兒想儘快脫離母胎,就像要儘快嘔吐出來一樣。因為痛苦太過猛利,而使以往的記憶全都喪失,即住胎或以往的事都會忘記。

出來的時候,就像壓油一樣,不曉得你們看見過搾油?現在的搾油用化學提煉,我們以前那個搾油,那真是!先把油擺在鍋子裡面燒,烤得熱得不得了,先把他壓扁,壓扁了以後呢烤熱, (p158) 烤了以後放一個籠裡邊,然後用大鐵鎚去壓,那個不得了的力量。現在我看見人家鍛鋼筋,以前老法的鍛鋼筋拿了大鐵鎚叭一鎚下去,把那鋼筋弄斷了。他那個搾油的人,那工人也是一樣,那手都是這麼粗,打那個大鐵鎚,那我們被出生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要現在那個鐵鎚,不要說碰到一下,你輕輕的那個鐵鎚放下來壓在你腳指頭上的話,壓的你哇哇叫,現在那出生的是那麼苦法!這是處處地方告訴我們。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
這兩頌的具體含義,就像《入胎經》所說:

上面是解釋:開始繼續的念下去。

【「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闇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分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遍粘其身,由乾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臟悉皆枯燥,p. 159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 (p159) 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經過胎藏五位之後,胎兒的頭和四肢逐漸長成,然後即將從產道出胎。產道就如同廁所一般,滴墜著腐爛的不淨物,散發著強烈的生臭、變臭,而且籠罩在一片令人恐怖的黑暗中。大小便會熏粘全身,而且產道中常常有血水流淌。經中說:由宿業成熟後所產生的風,將胎兒的腳吹向上、頭吹向下,雙手縮屈。在經過骨輪時,胎兒被母親的左右兩個骨輪所擠壓,由此粗猛、難忍、不悅意的最大苦受,而使胎兒全身變成青瘀。就像剛剛癒合的傷口皮膚薄嫩,難以忍受輕微的碰觸一樣,身體的一切根都處在痛苦之中。極其污穢的胎垢粘滿胎兒全身。因為乾渴的緣故,胎兒的嘴唇、喉嚨和心臟都枯竭乾燥。生產時,胎兒就是處在如此狹窄逼迫、難忍的痛苦境界中。由於因緣,被宿業異熟生風吹動,胎兒經過極度的艱辛,才從母胎中產出。嬰兒剛一出生,被外界的風吹觸時,就像用刀割破皮肉之後,又在傷口上塗灰一般疼痛;手或衣服等觸及嬰兒身體時,就像利劍割身一樣。因此,新生嬰兒須感受粗猛、難忍、不悅意的極大痛苦。

胎藏八位:小兒在母胎中之八時期也:
一、羯羅藍,受胎後七日間曰羯羅藍,譯作凝滑。
二、額部曇,受胎二七日後其形如瘡皰,謂之額部曇,譯作皰。
三、閉屍,受胎至三七日則其狀如聚血,謂之閉屍,譯作聚血,或軟肉。
四、健南,受胎四七日則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而未具眼耳鼻舌之四根,謂之健南,譯作凝厚。
五、缽羅奢佉,受胎五七日,則肉團增長,四支及身分之相始現,謂之缽羅奢佉。
六、毛髮爪齒位,受胎後六七日,則生毛髮爪齒,謂之毛髮爪齒位。
七、根位,受胎七七日,則眼耳鼻舌之四根圓滿具備,謂之根位。
八、形位,受胎八七日以後,在胎藏中,形相完備,此位謂之形位。

唉!這個出生的時候,住胎的時候這麼痛苦,出生的時候又這麼個難受!所以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出生的時候,本來在母胎當中,這個非常嫩、非常嫩,然後一旦出來碰見外面那個,觸的時候,那個痛苦,痛苦極了,痛苦極了!這東西我們不太容易……其實真的說起來,我們還是可以很容易地……。當你有的時候,身或者燙傷了,或者特別的因緣碰傷了,外面那個表皮碰掉了,那個肉在的時候,啊!那個外面的不要說碰到一點什麼東西,那個風吹上去也痛得不得了,對不對?一點的水,如果一點鹽水,或者什麼的話,你簡直無法忍受地痛苦。那我們出生的時候,這個感受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嬰兒一下地哇啦哇啦哭,就是這個原因。哇!他那時候痛苦極了,心裡嘛有絕端的恐懼,身上嘛有絕大的痛苦。喏、喏、喏!這個是我們無法感受的,如果佛不講的話,我們還根本不知道,就是這個樣。

【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
這種痛苦又像是活牛被剝皮後,牛身被利嘴的小蟲啃食一樣,或像麻風病人全身本來已經潰爛,還要被鞭打一樣,感受極其逼切的苦楚。而且落地後,嬰兒馬上又被抱入懷中或放在床上等,以及受寒、受熱等時,也要感受粗猛、難忍、不悅意的痛苦。

然後呢,大人看見很歡喜把他抱起來,抱的時候,他碰到任何一個地方,碰到的無非 (p160) 是……所以那個小孩子一生下來,哭啊!就是這樣,就是這個原因,他痛苦嘛!每一樣東西都是難以忍受的,都不是好的。

③ 攝義
修學雖苦,但師父為什麼說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
【八苦之中,特於此初及於最後,須慇勤重修。】
在八苦當中,特別對最初的生苦和最後的五取蘊苦(師云生苦跟死苦),必須認真修習。

這個實際上這兩個最苦,生苦跟死苦,就偏偏這兩個東西我們還感覺不到。所以不是佛講,我們實在不知道啊!實在不知道啊!

【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所以,應如前文所說,以觀察慧反覆觀察而善加修習。

所以我們必定要把前面告訴我們的觀察慧,這個生,然後呢老—生、老。這個前面我雖然略略地唸過,所以唸過的,因為現在的重點讓我們認識這個知見,那麼然後呢你們正修的時候,現在我們先把那個道的次第的綱要認識,這個是這個重要。平常在我們平常如果你要懈怠了,或者什麼,提不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自己認真先去看它。當然不是等到提不起來,就是事先你先看完,看完了萬一你覺得要懈怠的時候,然後翻翻它。哎喲!就想到:一懈怠,那對不起,那就停在這個地方。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往往有人說,唉呀,弄弄不行, (p161) 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有跳出苦的機會,你現在這一點小苦都受不了,退轉,後面是無邊的大苦等在這裡。現在這麼小苦你受不了要退轉,你那個無邊的大苦就受得了了嗎?那這是個最重要的概念。為什麼我們要退轉呢?就是糊塗!所以這些都是真正幫忙我們的。所以說,在這裡雖然不講,對你們修行這個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現在我們繼續下去,反正每一個地方,我們曉得它的功效在什麼地方。如果生這種病的時候,馬上跑得來找這個藥,這個藥是對我們的正對治。那麼生曉得了,老:

② 思惟老苦分五:① 盛色衰退 ② 氣力衰退 ③ 諸根衰退 ④ 受用境界衰退 ⑤ 壽量衰退

<第三組>
【◎ 思惟老苦分五。

① 盛色衰退

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
人老之後青春容顏衰退,腰彎成了弓,頭髮花白,額頭就像用久了的砧板,佈滿了皺紋,由這些變易衰退了容貌,變成了不悅意之相。

第一個老了,老了以後,平常你站起來,站得很挺,到那個時候腰也站不起來了,像弓。唉!我現在已經深深感覺到了,曉得要坐得好好的,坐了一下,啊!這腰痠背痛那沒 (p162) 辦法,就這樣,就下來了。其實,其實你們沒有老,我們在這裡很多人未老先衰啊已經,真可憐哪,趕快好好努力啊!尤其是心理上面,有一些人,這個是更重要啊,更重要啊!然後呢「頭白如艾」,到那個時候看看那個頭髮都白了,這樣。「面額如砧板」,砧板什麼樣子?平常我們那個皮膚非常細嫩,那個砧板的樣子,那個刀痕切得都是,到我們老了,這個面就是這樣。尤其是女性這個地方特別注意,不要說:「唉呀,這個修道很苦啊!」你想到這裡,也是唯一的一條路,這是唯一的一條路,回去沒退路好想的。「皺紋充滿」,這個「容貌令非可愛」,並不一定是女性,凡是你歡喜這個的話,那這一點對你特別有價值。第二:

② 氣力衰退

【氣力衰退者,謂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
人老之後氣力衰退,坐下時如掛著的袋子突然斷了繩索;站起時猶如拔樹,異常艱難;語言遲鈍,行走緩慢等等。

第二個氣力衰了,坐下來的時候如斷袋索。什麼叫斷袋索啊?那個袋啊這樣,它平常的時候那個綁住的,然後呢,袋一放「噗通!」一下,人老了就是這樣的,跑到那個凳子上就「卡嗒!」一下坐下來了。唉!站呢實在站不動。平常我們坐好好的,站起來啊,站不起來,唉!站起來是千難萬難。現在你們不大會感覺得到的,但是生病的時候就是這個狀態,哎呀, (p163) 這個站起來那個腳裡面實在是沒有氣力啊!講話的時候遲鈍,行步的時候遲緩。

③ 諸根衰退

【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
人老後諸根衰退,眼睛不能看清楚東西,記憶力嚴重退失、念力損減等。

然後呢「諸根衰退」,這個是特別講身根,氣力沒有了,講裡邊的根衰退了。「眼」是「不能明見」,「重忘念等」,念力衰退等,就是這樣。到了那個時候,近視了、遠視了,遠也看不見,近也看不見,唉,真是!就這樣,就這樣。然後呢,很多事情回頭就忘記掉了,要記也記不住。尤其現在大家都是:「哎呀!等到慢慢地到那個時候再去修。」老的時候你就是這個樣,你還能修嗎?年輕力壯把那個,都浪費在不必要的上頭。在家人還情有可原,他本來不知道;出了家還忙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真可惜啊!然後忙那個不相干的事情,等到老了以後,那死路一條,這個情況啊!

④ 受用境界衰退

【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
人老後受用境界衰退,所受用的飲食你難消化,你沒辦法堪忍,你很想,那偏偏又不行。

這這是裡邊的。外面的境界呢,對受用的,以前一直覺得很好,對不起,你難消化,你沒辦法堪忍。哎呀!你很想,那偏偏不行。然後,

⑤ 壽量衰退

【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於死。
人老之後壽量減少,一生大半的壽命已經用盡,很快就會趣入死亡。

應當數數思惟此等,】
這個五樣東西不斷地、好好地去思惟啊!下面引經上面告訴我們。

(p164) 【《廣大遊戲經》中亦云:「由老令老壞少壯,】
《廣大遊戲經》中也說:老這個法使得我們每一個人慢慢的趨向於老,把盛年少壯慢慢的破壞掉了。

這個「老」,這個法,「老」這個這一個特質,使得我們每一個人慢慢地趨向於老,把你的盛年少壯那個慢慢、慢慢地破壞掉了。

【猶如大樹被雷擊,】
就像一棵長得好好的樹,被這個雷擊得支離破碎。

【由老令耄ㄇㄠˋ 朽屋畏,能仁快說老出離。】
老使人身心衰敗,就像身處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時刻畏懼房屋垮掉一樣。能仁!請您快宣說出離老苦的方法。

這個老是這樣啊!所以世尊告訴我們這個老相。所以你了解了,趕快趁現在能作的時候,趕快跳出,跳出這個痛苦啊!

【諸男女眾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
不管是若男若女,就被這個老所枯,像大風吹那個娑羅林,被猛風吹過去,吹枯拉朽一下通通破壞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要想作的精進,勇猛的心情,到那個時候一點都沒有了,就像陷在那個淤泥裡邊,真是進退兩難。

一切的不管是若男若女,就被這個老所枯,這個枯像什麼?像大風吹那個娑羅林,這個娑羅林樹很脆的,被猛風吹過去,摧枯拉朽一下統統破壞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要想作的精進、勇猛的心情,到那個時候一點都沒有了。到那個時候就像什麼?陷在那個淤泥裡邊,真是進退兩難哪!

(p165) 【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ㄗˇ,老奪光澤而令死。」】
老使容顏盡失,變成醜陋不堪;老會奪走威德和勢力,使人變得怯弱無能;老會奪走身心的安樂,倍受他人欺負,使人身心陷入痛苦;老會奪走光澤,最後將人送往死路。

這麼個嚴重法。

【慬哦瓦云:「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
慬哦瓦說:“死苦雖然厲害,但是他很短,真的說起來這個老最嚴重。

死苦雖然厲害,但是它很短呀!真的說起來這個老最嚴重。下面那個祖師講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

【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迦瑪瓦說:老漸漸來到,因為它是漸漸來到,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地適應,所以稍微還能忍受。假如老苦在一時之間頓然來到,那麼實在是沒有辦法承受。

幸好這個老是慢慢地來的,通常一個人四十以後漸漸開始就來了,來了。到七十、到八十,這幾十年當中,如果這個老的形象,幾十年當中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這是千真萬確的。平常我們忽然間生了個病,你其實簡單得很咧,忽然間生了病倒在那個地方的話,唉呀!你這個痛苦之難受,就是這樣。我們往往生到那個病的話,想到簡直是不想活了,為什麼?他受不了嘛!所以假定這個老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受得了。
不想則已,有的時候,我現在已經有這個感覺,有的時候真是!千真萬確的,不管 (p166) 是你哪一方面,剛才前面所說的每一樣東西,我倒不大在乎我的頭髮白,也不在乎我的面孔上的皮膚像砧板一樣。可是的的確確坐下來的時候,叫我慢慢吞吞,我就坐在那裡「卡嗒!」就坐下來;站起來的就像拔樹一樣,站了個半天,實在好辛苦。然後呢跟你們講,有的時候是清楚明白得不得了的事情,咦?講到口邊就是那個名字就記不起來,想了個半天不曉得,想不起來。而且眼前的人喔,就這麼眼前的人,這是念力是衰退會到這種程度啊!你們無法想像的,會是這樣的一個嚴重法。
所以老如果一口氣來的話,你真是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可是我們現在還居然安之若素,居然還說還是慢慢地來,怎麼能慢哪?現在只有唯一的年輕力壯的時候。所以我現在看見你們在座的一些年輕同修,居然躲在後面,猜猜反正輪不到我,偷懶哪,是最大的損失啊!反過來說,我看見那些年輕的同修,我真讚歎、真高興,我現在老了沒辦法了,我只有賺一點什麼?隨喜功德。
所以我一早起來,欸!看見對面那個同修他真好,他的燈光總是……。我一早起來最大的歡喜,就是看見那個燈光。哎呀,讚歎啊!我說我雖然是老了,這個人還在修年輕啊!而我成就讚到年輕的功德。另外呢,另一個人在那兒,我在那裡已經起來了洗了個半天,他還在那邊拖囉沓拉在那個地方,鐘已經敲完了,敲鼓了,他還在那兒,還在剛剛洗 (p167) 臉。以前我心裡面總覺得這個人怎麼樣,現在我也學會了,唉!我覺得這個人真可惜啊!我可不要這樣啊,他可策勵我啊!欸,好啊!真好啊!我但願你們也能如此。所以你不要為人家而驚,不要為人家而生煩惱。總之,一方面對你自己增長,一方面珍惜你自己呀!處處地方要把前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你多思惟;你多思惟了,你就開始可以努力了。現在我們下面看苦:

③ 思惟病苦分五::
① 身性變壞之故;② 憂苦增長多住之故;③ 於可意境不能受用之故;④ 於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強受用之故;⑤ 能令命根速離壞之故。
<第四組>
p. 160
【◎ 思惟病苦分五。】
苦也分五個,把它唸一下。我想這個苦大家都容易體會得到,所以唸一下你們自己去體會它。第一個:

① 身性變壞之故

【身性變壞者,謂身肉銷瘦,皮膚乾枯等。
病後身性會變壞:生病時身體消瘦憔悴、皮膚乾枯、臉色臘黃等。

② 憂苦增長多住之故

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
病後增長了憂苦、多處在憂苦之中:身體內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發生了錯亂,導致身體產生了逼惱、內心憂慮痛苦,晝夜都在身心痛苦的狀態中度過。

這是第二個。

③ 於可意境不能受用之故

【不能受用悅意境界者,】
不能享用喜歡的境界:如果某些喜歡的東西對治病有損害,

(p168) 平常的時候,你要眼睛也好,吃也好、玩也好,那個時候都不行了。

【謂若有云,諸可意境於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
那麼雖然想要享受也不得自在,而且行住坐臥的各種威儀,也多不能隨心所欲了。

④ 於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強受用之故

諸非可意境界受用,雖非所欲須強受用者,謂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
對不稱心的境界雖然心中不願意而必須勉強受用:為了治病,必須勉強服用自己不喜歡的飲食、藥物等而且為了治病,必須承受火烤、開刀、扎針、化療等痛苦的治療。

前面是說你歡喜的,對不起,不行。你不歡喜的偏偏要,就這樣。

⑤ 能令命根速離壞之故

【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於此等審細思惟。】
速離命根:見到疾病難以治癒,便憂心忡忡,害怕馬上死去。對於以上五種病苦之相應當詳細思惟。

同樣的。

如何透由體會老苦,策勵自己努力修學?
【《廣大遊戲經》云:「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眾生,】
《廣大遊戲經》說:數百種疾病以及由病痛所引生的身心憂苦,如獵人追逐鹿群一般,逼惱眾生。

就像人,打獵的人趕那個鹿一樣,這個病,這個病來害我們也是這個。

【當觀老病壞眾生,惟顯速說苦出離。】
應當觀察衰老和疾病是如何損壞眾生,唯願能仁儘快說出離痛苦之法。

趕快啊!要從佛那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個苦,從這個地方想辦法跳出來啊!

【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眾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
猶如寒冷冬季的大風雪,奪走青草、樹木、園林、藥草的繁茂。同樣,疾病奪走了眾生的健康,令眾生的六根、容貌、氣力衰損。

(p169) 一樣!

【令盡財穀及大藏,病常輕蔑諸眾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疾病會耗盡病人的財產、穀物和積蓄,常常輕蔑侮辱眾生,不斷損惱眾生的身心,破壞悅意的境界,此疾病如同空中烈日般炎熱難耐。

這個文字也不必解釋,這個文字自己仔細地觀察,反正像這種東西自己都體會得到的,很容易。體會得到的,體會;體會不到的,信得過佛,努力去思惟、觀察。現在目前這個時候最切要的一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概念提起來。 最後,生、老、病、死當中,「死」:

④ 思惟死苦
<第五組>
【◎ 思惟死苦分五。謂捨離圓滿可愛財位,捨離圓滿可愛親族,捨離圓滿可愛朋翼,捨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
思惟死苦分五個方面:① 由於要捨離所愛的圓滿財位,而導致憂苦;② 由於要捨離所愛的圓滿親屬,而導致憂苦;③ 由於要捨離所愛的朋友,而導致憂苦;④ 由於要捨離所愛的身體,而導致憂苦;⑤ 命終時備受種種強烈的憂苦。乃至沒有對這些苦相心生厭離之間,應當數數思惟。

只要我們的心念當中,對前面這個真相不認識,因為不認識而不厭離,乃至於貪著。在這種狀態,要不斷地思惟,現在我們不忙別的,真正要忙的是要忙這個啊,這個要注意啊!我們現在這裡要求學問,不要把它看成學問看,它是目的在這裡。你能夠在這個上面,那就是你的大學問,否則你認識得再多是沒有用啊!

【前四為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
前四種之所以是苦,是由於見到死亡時必須捨離生前時所貪執的四種圓滿而滿腹憂愁的緣故。

(p170) 這個就是說財位、親屬等等。

【《廣大遊戲經》亦云:「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眾生,不還非可重會遇,如樹落葉同逝水。死令王者無自在,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
《廣大遊戲經》說:當死亡時你準備跨入另一個生命開始,這時必然要和親愛的人永遠別離,從此不可能再相遇,就像落葉飄落,又似江水流逝不再回。即使是國王也會死沒有一點自在,死亡劫走一切的圓滿,就像大水沖走木頭一樣,而且只有一人獨去,沒有同伴,隨著自己的業力決定未來沒有自在。

這個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得的,你沒有辦法可想的。

【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眾生,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
死主抓走成百上千的有情,就像大海中的鯨魚吞食眾生一般。眾生遇見死主,就像龍(蛇)遇到金翅鳥(鷹)、大象遇到獅子、草木遇到烈火一樣,必定遭受毀滅。

這個死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不管在任何狀態當中,一旦死來了,好,就這麼一條路,就這麼一條路。這個是生老病死,這個四樣,今天這個地方說一下。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61頁。八苦已經講了生、老、病、死,每一個裡邊分五個項目,每一個裡邊分五個項目。這個是多去思惟、觀察,那麼那個時候,會產生強烈的一種感受,說人生無非都是痛苦。那麼下面另外四個,那就是眼前我們處處地方,感受這個三種,最後一個實際上呢,這就是根本,最重要的。現在一個一個地我們討論下去,看文:

⑤ 思惟怨憎會苦
p. 161
(p171) 【◎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
怨憎會苦分五個方面:

也分五樣。

【謂如遇怨敵,便生憂苦,畏其制罰,怖畏惡名,遭非讚頌,畏苦惱死,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當思此等。】
① 與怨敵相遇,心中便會生起憂惱之苦。②害怕怨敵以種種方式制罰自己,整天提心吊膽、惴惴不安。③害怕怨敵散佈自己的惡名,使名譽掃地受到別人的非議。④害怕自己被怨敵傷害等,在痛苦中悲慘地死去。⑤由於瞋恨怨敵而一時衝動,造下身語意的惡行,違越正法戒律,因此害怕死後墮入惡趣。應當思惟以上五種怨憎會的苦相。

世間理想的事情,偏偏不容易找到。那麼不理想的呢,我們不希望的呢,偏偏排遣不開。怨的冤家,瞋的,你所討厭的,偏偏要讓你碰到。我們眼前想想看,的確隨時隨地沒有一樣東西稱我們心。那麼這個裡邊分五個項目。遇到怨敵,就生憂、苦—心裡面憂愁,然後呢,怨敵互相傷害,身上面苦惱。這憂苦也可以分身心、兩方面,也可以總和身心而言。
那麼又怕他,這總的,怕他傷害你,怕他傷害你,這第二個。由於這樣,同時呢「怖畏惡名」,這個怨家,大家都—你說我不對,我說你不對,那麼種種的對我們的誹謗。然後呢,「遭非讚頌」,讚跟頌是我們希望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偏偏不但得不到,而且傷害你。還有呢,怖畏惱死,不但是眼前實際上的名譽,實質上的傷害,而且乃至於因此而送掉性命。送掉了性命呢,「違正法故」,還要怕死後墮落惡趣,這樣。這個五個方 (p172) 面。怨的呢偏偏碰到,反過來你希望的嘛,偏偏要別離!

⑥ 思惟愛別離苦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謂若捨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慼,】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種苦相。由捨離所愛而造成的五種痛苦:一,“心生憂戚”,即內心憂傷。

第一個憂愁,心裡邊真是……。

【語生愁歎,】
二,“語生愁歎”,即言語中透出哀愁歎息。

心裡面嘛,憂慼;開起口來嘛,唉呀,真不曉得什麼是好!

[070A]【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
三,“身生擾惱”,即頓足、捶胸、拔扯頭髮,或者呆坐不動、飲酒解愁等。四,“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即憶念所愛的功德,比如,憶念對方的音容笑貌、對自己的關懷體貼,或者想起孩子的聰明可愛等。在這些可愛相浮現心前時,由此思戀的因緣而令心熱惱、無法安定。

因為想起來這個恩愛的人有種種好處,捨不得啊!心裡面就放不下。

【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五,“應受用等有所缺乏”,即本來覺得應該享受到的東西,由於因緣不具足,而導致缺乏。

因此我種種的受用也缺乏,也分五項,這都容易懂。

⑦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

【◎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
求不得苦分五種苦相,

這第七個,你要求的呢求不到,

【如愛別離】
就像愛別離一樣,愛別離是你親愛的,所

(p178) 【求不得者,】
就是你忙的事情。

【謂務農業秋實不成,】
比如務農,從春天開始播種,經過半年的辛苦勞作,到了秋天卻沒有好的收成;

種田人呢忙了半天,收成不好。

【及營商賈未獲利等,】
又如經商,苦心投資經營,卻得不到利潤等。

作生意人呢,得不到利益。

【由於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這都是因為努力追求所欲,卻不能如願以償,所以心灰意冷,憂愁苦惱。


這個文都容易懂。那麼我們這是把這個所說的意義,隨時隨地多方面,擺在我們現實生活狀態當中去體會。譬如說,乃至於我們出家了,修學佛法了也是,唉呀,想像當中一番熱誠,可是跑到哪裡呀大失所望!那就是什麼?求不得。求不得的另外一面呢,偏偏碰見的,那還不如我們想像。萬一你覺得滿好的話呢,也不一定能夠好—覺得現在,喔唷,許多真正有成就的等等,偏偏你又沒辦法跟著他,就是諸如此類。不管是世間、出世間,在在都是這種現況。最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