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A 21:04 - 89A 21:0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 上士道修心次第分三:① 頂禮 ② 過門 ③ 正道 ① 頂禮 1.學前為何要先皈敬? 2.出離心發起之量,如何檢查?如何脫離生死? <第一組> p. 203 【敬禮至尊成就大悲諸善士足。】 現在每一個地方,一開始的時候,主要的一定皈敬,皈敬。不但是諸佛,不但是佛世尊,而且還有菩薩等等。這地方是「成就大悲諸善士」,特別是指菩薩,大乘僧眾。為什麼原因?因為這是要進入那個上士道,進入上士道,求他們的加持。這個原因我們已經了解了,那就看文。 ② 過門分五: ① 以理成立最初即應進入大乘 ② 大乘種性者明知一切有情是母親而捨棄不應理 ③ 對一切利他應大力修持 ④ 救護苦難者如救頭燃般精進是士夫與智者所應行 ⑤ 於獲得勝妙大乘應生稀有想 ① 以理成立最初即應進入大乘 【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證解脫息滅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學三學道,能得解脫脫離生死。】 中士道所修習的內容,是思惟生死輪迴原來這不是可愛,可樂的,而是有種種禍害過失。 要恆長地練習思惟觀察,那個時候內心上面,生起相應的如理如量的正確的認識,能夠生起了相應的正知見以後, 所有的眼前的這些就,像火坑一樣地可怕,一心要求解脫,從這種錯誤的無明當中救脫出來, 才不會淪落這個生死,感大痛苦。 為了要得到這個,再來學習戒定慧三學,以期脫離生死。 經過前面這個次第,這個次第當中,「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這個簡單的幾句話, (p265) 也把前面那個綱要也說明,也是我們修習過程當中的一個原則指導。前面一定是先要了解生死的特質,原來這不是可愛、可樂的,而是有種種禍害、過失的,這個。那麼了解了以後呢,還要經過思惟觀察,這個思惟觀察不是馬馬虎虎,而要恆長地練習。那個時候內心上面,生起相應的如理如量的正確的認識,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否則的話會變成什麼呢?嘴巴上面說說空話,再不然的話,他是說就是酸酒上面哪,撒一點點麵粉,沒有用! 現在你能夠如理如量地,能夠生起了相應的正知見以後,那時候我們的見解是什麼?「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所有的眼前的這些,就像火坑一樣地可怕。這個,一個量,這是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