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9-12-18 進度: 解脫正道(八)

87A 00:00 - 87B 21:04

② 別別教誡分六:
① 教誡依止愚癡的對治 
② 教誡依止瞋恚的對治 
③ 教誡依止貪愛的對治 
④ 教誡依止貪著世間八法的對治 
⑤ 教誡依止慢疑的對治 
⑥ 教誡依止隨煩惱的對治
⑦ 調伏煩惱是主要的悉地 
⑧ 讚歎摧毀煩惱是大英雄

1. 師父如何詮釋癡罪?如何對治?師父開示中為何提到上次考題?是什麼考題?
<第三組>
(p226) 【◎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
以下宣說如何斷除根本煩惱和隨煩惱的方法。

① 教誡依止愚癡的對治

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為餘一切煩惱所依。】
這個斷煩惱當中,最難斷的是癡煩惱,同時他不但難而且是一切煩惱所依。

在這個斷煩惱當中,它也有一個深淺次第等等,最難斷的是癡煩惱;同時它不但難,而且是一切煩惱所依。這個我前面特別跟大家說過,不要說:「哎呀,我現在沒煩惱。」現在在無記,在癡相當中。這個貪啊、瞋啊,說實在的,我們就算不能斷掉它,還認得它,你只要認得它都有機會。這個癡我們還不認得它,我們還覺得很好。現在常常有人說:「哎呀,六祖大師不是說:『心平何勞持戒!』我現在心很平啊,持什麼戒啊?」現在實際上呢,心平了沒有?不一定。有的固然平,有的,對不起,在癡煩惱當中。
心平什麼境況呢?就是六祖大師他是這樣說的,然後他的示現怎麼樣?到後面人家拿了一把刀,在他脖子上面「叭!」抹過去,咦?怎麼刀在脖子上抹過去頭還在。第二次再來一下,以為眼睛花了,對著他再來一下,他的頭還在,他這個心平的現象。你有這個本事嗎?那的的確確你可以不要持戒了,這樣喔!這個心平這樣的哦,不是說你現在的心裡平平,心平平、心平氣和;人家打你一個耳光,不要用那個刀子來喔,哇!你就跟他吵得個面紅耳赤,不打架才怪咧!說心平,這個不是平!人家呢少給你一樣東西,那時候你心裡面覺得:「怎麼沒有我的份啊?」那個不是平,那是癡,這我們要認識的。

(p227) 【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
怎麼對治它呢,多修緣起,十二因緣,你對這個生死流轉的行相與還滅,你能夠很善巧的了解了以後那就對了。

怎麼對治它呢?多修緣起,十二因緣。你對這個生死流轉的行相,以及怎麼樣使它還滅,你能夠很善巧地了解了以後,那就對了。上次那個考題的這個答案啊,我沒給你們,我告訴你們喔,下次還要考。所以你們在這個上面,好好地要認真地努力,好好地努力,等到你們考對了我才告訴你們,你考不對我不會告訴你們。但是我在旁邊,會慢慢地指引你們如何認識它,這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現在的的確確地,目前對治這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學到現在為止─這個,實際上將來還是這個!不過它的內涵,一步一步地更深入、更細緻,只是如此而已,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
假定你真正能夠修這個的話,我們現在的五見,一切惡見,統統不得生。

假定你真正能夠修這個的話,我們現在的「五見」,一切惡見統統不得生。這個見煩惱啊,罪魁禍首就是這個東西,見解一定是在前面的。你有了這個見解那就這樣,哦,覺得這個事情要這樣地辦,要就那個事情那樣辦!我說了這個見解,我想起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來了。如果我們現在這個地方,說給你一個蘋果啊,叫你連皮吃,你覺得不願意。我們以前也這樣,那個蘋果很好吃的,為什麼連皮吃啊!欸,結果到了美國人哪,你削皮, (p228) 他就覺得笑你:「怎麼,你怎麼皮削掉的?」「我覺得這個蘋果皮很不好吃,為什麼要吃掉?」你問他好吃不好吃,「當然不好吃!」「為什麼?」「營養嘛!」他就是什麼?見解,他那個概念在前頭。
實際上有太多的事情,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妙不可言。我們的習慣哪,是已經養成功了,我們不知不覺就是這樣的。但是最初一個新的習慣的建立,有兩種可能:有一個,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培養成功了;還有一種新的習慣,往往是先那個見解,你覺得要這個樣的,你覺得,當你有了這個見解以後你就會……。譬如我們現在很多情況都是這樣,啊!人家說,現在的科學知識告訴你怎麼……想想沒錯,然後你照著去做。所以它一切的根本─惡見,你不認識這個事情的產生,所以種種惡見的根本就是「薩迦耶見」。現在如果你要想對治的話,把根本把它拔除了一切都解決,而對治的方法就是換了緣起,這樣。所以他第一個,特別把最難治的根本說出來。實際上呢,普通一般主要的煩惱有三樣東西,除了這個癡以外,還有瞋、貪。

② 教誡依止瞋恚的對治

【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
瞋現在啊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然後呢將來啊也一點好處都沒有,不但沒有好處是大苦,善根由此而斷。

瞋容易了解,但是呢我們往往容易發,所以他特別告訴我們:瞋,現在啊是一點好處 (p229) 都沒有,然後呢將來也一點好處都沒有。不但沒有好處,是大苦! 善根由此而斷,真正害我們的是這個。

2.為何師父會說:「貪愛真糟糕!」?欲界修行下手的第一步為何? 如何修?
【《入行論》云:「無罪能如瞋。」】
如入行論中所說:「天下沒有比瞋更糟糕的壞事情了。」

天下沒有比瞋更糟糕的壞事情了。

【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
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生這個瞋,要修忍辱。

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生這個,要修忍辱。

【若不生瞋,則於現法,亦極安樂。】
若是能夠做到不生瞋心,在現世生中,身心都將處於安樂當中。

這個,說我們第二個對治瞋。

p. 200
【如《入行論》云:「若能勵摧瞋,此現後安樂,」】
如入行論中所說:「只有盡力地摧伏瞋心,眼前心平氣和,將來的得到美善果報。」

眼前心平氣和,將來的得到美善果報,

③ 教誡依止貪愛的對治

<第四組>
【貪愛能令先造一切善不善業,漸增勢力能生生死。】
如果是「貪」煩惱,應該知道它是使先前所造善、不善業增長勢力,進而引發生死輪迴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貪愛這個東西真糟糕!能夠把以前造的善業、不善業啊,「漸增勢力能生生 (p230) 死」。當我們把十二因緣這個關係了解了,現在了解這個貪愛的可怕,然後呢也了解了,真正對治的生死就從這個地方下手,對不對?是這個,這樣。所以啊,把以前所積下去的種種的業,所以把這個業,這是一個因種,這是一個因種,引發它增長生死啟發現行的,就是這個貪愛,愛、取、有嘛!所以它引發了這個勢力能夠生生死。

【又欲界者,從受用境,觸緣生受,味著生愛,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而正遮除。】
欲界的眾生,從受用五境的觸因緣而產生受,由耽著受而引起貪愛。因此應當多多修習內、外的不淨觀,以及思惟貪欲所生的一切過患,予以遮除。

修行最好的地方就是欲界,所以他這個地方就講,對我們這個欲界啊,雖然最難了解的是癡,但是我們修行的下手第一步,從這個地方開始啊!真正的受用的境界上面,受用的圓滿有兩樣東西─觸跟受。觸緣就生了受,受緣─受為因緣而生愛,那怎麼對治它呢?「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而正遮除。」這個告訴我們,你怎麼對治法呢?就是這樣─修習。這個修習包含了親近善知識,呃,不要拿這個人,喔唷,人家對你好:「哎喲,你現在這樣啊,這個人講得這麼嚴,都沒有道理啊!都說什麼啊!」你不要!這個曉得,所以善知識第一。第二呢,聽聞如理的正法,然後呢第三個……呃,這個正聽聞,最後呢如理思惟。思惟些什麼呀?你曉得這個東西的害處,不清淨以及種種的過 (p231) 患。如果是你真正地了解它的害處,知見上面就排斥它,不像以前。然後呢,你修習了不淨觀以後的習性上面整個扭過來。那個時候啊,這個貪愛再怎麼也沾不上你了,再怎麼也沾不上你!
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講這個,所以我們千千萬萬不可以拿佛法作為藉口:「哎呀,我在這兒弘法啊!哎呀,我如果不這樣做的話,那些信徒啊,那、那、那斷了他們善根啊!」嗯,不是這樣的啊!如果說你不得善巧,如果說不了解這一點,這樣去做的話,不是斷了信徒的善根,是我們斷了佛法的慧命啊!佛無量阿僧祇劫所積的法寶,到我們手上就被你一刀殺死,這個我們要認得清楚的啊!
所以拿這個佛法用來這樣,對了!怎麼用啊?啊!你思惟它的過患,然後呢修不淨觀。到那個時候,再有好的名聞利養,你一看見啊,哎呀,害怕得逃都來不及,沾都沾不上,那個時候遮止掉了!這個是下手。於是貪瞋癡一一對治,欸,這個主要的都對治了,其他的當然沒問題啦!粗的對治了,細的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深入了。

【世親大阿闍黎云:「鹿象蛾魚蠅,五類被五害,一害況恆常,近五何不害。」】
這是以旁生比喻人類貪著五欲的後果。鹿、大象、飛蛾、魚、蒼蠅這五者分別被聲、觸、色、味、香所損害,它們都是因為貪欲而喪身。耽著五欲中的一種,尚且有生命危險,現在你五樣具全啊,怎麼辦啊?

這個五樣東西,就是指我們的五毒,[087B] (p233)這個五樣東西,就是指我們的五毒,任何一樣就受一樣害,任何一樣的害處已經不得了了,現在你五樣俱全,怎麼辦啊!

④ 教誡依止貪著世間八法的對治

p. 200 (4)
【又易生難離,謂愛四事,】
另外,令我們貪著難捨的,是世間的八風——

這個東西啊,要想離實在難極了,生起是容易極了!哪些呀?

【利譽稱樂及於此等四相違品,意不歡喜當修對治。】
引發我們貪的「利、譽、稱、樂」;以及引發我們瞋的「衰、毀、譏、苦。」

「利」,利養啊,「譽」是名譽呀,「稱」是稱讚,「樂」是快樂,所以這個八風就是這個。反過來呢,「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就是這個。固然,好的固然不要動, (p234) 壞的也不要動。現在我們對治貪那方面來說的話,就這個四樣,為什麼?這個是特別難除。此相違品啊,「及此等相違品」,此等相違品的話,就是變成八風了。在這個「利譽稱樂」,這是引我們的貪;然後呢,「衰毀譏苦」是引我們瞋;總之根本是癡。這個我們要排斥它,排斥它!「意不歡喜」,就曉得它的過患,不要為它所污,「當修對治」。

【此復總修生死過患,特修念死,即能退除。】
應當多修「無常想」和「念死」來去除。

真正的方法還是修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

⑤ 教誡依止慢疑的對治

3. 慢疑的過患、對治為何?又師父為何會於此作一結示?其內涵為何?
<第五組>
【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及當來奴賤等因,故應斷除。】
如果是「慢」煩惱,應該知道它是將來想要成就最大的障礙。它不但妨礙見道、修道,而且還是未來投生為下賤種性最主要的業因。所以應當勤修對治予以斷除。

除了貪瞋癡以外,「慢」呢?慢是現在「最能障礙當生之道」,這個的確是。慢,看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你有這個慢心在的話,你就沒辦法。啊!就是講那個東西,覺得這個佛法就是這樣,好像他也並不比我強,哎,這個不值得聽。把「我」啊總是看得比別人強,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之前,為什麼一定要曉得自己病,一定要恭敬的原因就這個。你這個生不起來的話,聽佛法根本沒用;如果你這個有了以後,就算他比你差,一樣地對你有受用。這我們已經了解了太多的理論,就現在就認真去做。如果你真的生起來的話,一個蚊蟲對你是個善知識,罵人也是個善知識,何況是普通真正的一個善知 (p235) 識。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講慢,眼前是障礙,當來呢?下賤,所以要斷除。

【斷除道理,如《親友書》云:「當數思惟老病死,親愛別離及諸業,終不能越自受果,由對治門莫憍慢。」】
斷除道理如親友書中說:「應當經常思惟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及種種業果的道理,了解了這個去對治的話,這個憍慢就生不起來。」

還是思惟生死之間,你把「我」看得這麼大,結果我啊是生老病死的根本。然後呢,愛別離什麼等等啊,八苦交煎哪!在任何情況之下,對不起,你就跳不出那個染污之業所感果,必然的這條死路啊!這樣。所以了解了這個去對治的話,這個憍慢就生不起來。

【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則不復生疑惑隨眠。】
如果能對苦、集、滅、道、四聖諦,以及三寶、業果等內容,生起決定的信解,不但能對治慢心,同時也調伏了「疑」煩惱。

最後這個「疑」。那如果是你對這個四諦、三寶等等,以及業這個道理,能夠產生決定的定解、勝解的話,那麼所有的疑惑的隨眠都生不起來了。所以現在最主要的─惡見,換句話說,見煩惱能夠去除。然後呢,這個思煩惱:貪、瞋、癡、慢、疑要除掉,這個就是我們目前真正應該努力的。前面是告訴我們現在總的來說,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幹什麼?要鬥煩惱。而且鬥的方式呢,隨它什麼時候行相一生,生已無間是馬上去鬥,這樣。要想鬥它,還要了解這煩惱的相,然後呢它的過患,斷除的勝利等等。這一段告訴我們的就是別,各別地說,那麼這個煩惱是哪一些,那這個煩惱的……哪一些煩惱,前面已經說 (p236) 過了,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對治的簡單的方法。
是,到現在這裡為止,我們曉得了:啊!原來中士真正告訴我們的特質,我們能夠從這個地方下功夫的話,無有不成者。如果以這一個念佛為正行,以這一個為助行的話,那一定往生哪,而且這個品位一定不小,因為眼前你煩惱沒有了!你所以鬥煩惱是為什麼?怕生死,所以鬥煩惱是要求極樂;所以一心一意本身你不念佛,本身就是最好的念佛了已經,何況佛還有這樣的願力在。所以同樣的道理,你參禪、學教等等,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在這個上頭。所以我們曉得:啊!所以這個地方叫「共中士道」,這個就是走上去的整個的基礎,這個是它的大要。
我們上面這樣的次第呢,所以現在我們就講那個持戒的這個內容,已經有一個基本的概念,現在繼續下去。

⑥ 教誡依止隨煩惱的對治

4. 宗大師此處所提的隨煩惱(睡眠…..)之行相為何?其過患如何對治?
<第一組>
【◎ 又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諸隨煩惱最易生起,障修善品。】
另外,如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懈、無愧、忘念、不正知等,是最容易生起的隨煩惱,修行善法當中啊,這個障礙是最大。

除了上面特別地告訴我們,我們戒的重要,以及如何持法以外,如何防範以外,那麼這個地方提出幾樣東西來。這幾樣東西啊,這個平常雖然是很小呀,但是修行善 (p237) 法當中,這個障礙是最大,哪幾樣呢?
「睡眠、昏沈」這是向下沈的時候,向下沈的時候,然後呢,還有向上昂的時候─「掉舉」,平常是「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這個行相簡單地說一下。這個睡眠就是我們平常睡眠,睡眠倒的確地,忙了一天你去睡,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了,說我們睡一定要睡,後面也會告訴我們,睡是一定要睡,可是那個時候睡的心情,我們要注意。身體需要休息,但是呢心不是,心不是,心要保持著怎麼精進。那麼在白天呢,平常的時候你坐啊或者什麼等等的話,這個昏沈,這昏沈往往啊,比如尤其是當我們在學定的時候,自己還覺得:「哎呀,很好!」實際上呢,一直在昏沈當中。不但學定喔,在我們很多情況之下,比如說念佛,有很多念佛,念得好像:「哎呀,那個念得很好。」實際上呢,他就是在輕昏狀態當中。輕昏狀態當中啊,這個像養神那樣的,他還覺得很好,這是一個很大的大障礙。我們不知不覺就想成功這樣的話,自己也覺得對,這個是一個問題。
除了這個以外,實際上呢,就是主要的就是你心裡面啊,下面告訴我們的,要把正知、正念提起來。還有一個呢,就是心裡面舉起來的時候變成掉舉,掉舉就是跟貪相應地東緣、西緣,心裡面老是想那些事情。放逸,放逸就是心裡面不在善法上面努力地去精進,這樣,所以心裡面放寬了以後啊,覺得這樣。無慚、無愧,自己對於錯誤不曉得慚 (p238) 愧。慚、愧這兩個,心理的行相是一樣的,一個呢,是由於自己反省觀照而引發的:「哎呀,我怎麼自己這麼差呀!」還有一個呢,由於比之人家而感覺出來的,這個不同。
我們真正重要的,平常一定要保持正念跟正知;反之,你正知、正念一失去的話,那個問題都來了,所以「諸隨煩惱最易生起,障修善品」,這一種,平常的時候最容易生起的。而這個因為生起了跟煩惱相應,當然你不在修行當中,所以我們正規的修行就要這樣。那麼持戒第一步呢,主要的就是這個,因為持戒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什麼?要正知見,而這個正知見要靠那個正念去護持它。那麼像前面這樣東西的話,那最容易把你的正知見、正念啊,損害的、失去的!所以這個一失去的時候,那什麼都談不到了,所以他就說這一個雖然看起來很小呀,但是它為害甚大、為害甚大!

【當知過患修習對治,率爾率爾令漸微劣。】
應當先認識清楚它的過患,同時勤修對治,使它的力量能剎那剎那日漸減少。

這個真正的對治,它始終是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我們要曉得它對我們有什麼害處。你曉得了害處以後,才心裡想,每次把它看成功這個是我們的真正要對治、痛切的怨家,那麼那個時候你就去對治它。下面這一句話,「率爾率爾令漸微劣」,「率爾率爾」就是心裡面剎那、剎那,實際上呢,這個就是真正用功的時候。現在我們了解這個文字,你們真 (p239) 正修行的時候,這個很重要的。自己你一觀察就曉得,如果不觀察的時候,它自己就流失掉了,就在忘念當中,然後就在放逸當中。所以真正修行的時候一定是這樣,一定這樣,真正用功的時候,這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這是念念自己覺得:是的,我現在在正念、正知當中。那那時候你不要去管它。到後面還有詳細地告訴我們,怎麼樣在這個上面用功的方法。那麼說那個過患,那就是前面講那些,過患他一一說明:

【其過患者,如《親友書》云:「掉悔、瞋恚、及昏沉睡眠,貪欲,並疑惑,應知如是五種蓋,劫善法財諸盜賊。」】
煩惱所生的過患,在親友書中曾經提到:「掉悔、瞋恚、昏沉睡眠、貪欲、以及疑惑,修定的時候啊最嚴重的,會障蓋善法的。就如劫財的盜賊,這五蓋劫去了一切善法財。」

就是我們通常說學定的時候─五蓋,五蓋:貪、瞋,然後掉悔,然後昏沈啊、疑惑啊,這個修定的時候最嚴重的,會障蓋善法的。

<第二組>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癊風病及膽疾,其人身中多增長,令彼諸界極擾亂。】
勸發增上意樂經中說:「喜歡睡眠和昏沉的人,不但身中多痰,而且容易羅患風病和膽疾,導致四大不調。

這個就是啊,如果一個人好歡喜多睡覺,然後呢經常昏沈的話,這有這樣的情況,這個人的身體裡邊,就會這一種東西多增長。因為這個東西增長的話,它「諸界」就是四 (p240) 大,四大界─地水火風,那麼這個它就不能很平穩地在維持著,這樣一來的話呢,身心就動亂了。

【若樂睡眠與昏沉,集飲食垢腹不清,身重容顏不和美,所發言語不清晰。」】
樂於睡眠和昏沉的人,容易累積食物的垢穢,導致腸胃不乾淨,而且身體粗重,容貌無光澤,說話時言語也不清晰。」

好昏沈睡眠的這些人,他有種種毛病。還有一個呢,飲食多了以後,通常吃得多的人都會犯這個毛病,飯吃多了以後啊,昏昏沈沈的,就這樣。而這種狀態,那所以結果呢,產生身體嘛沈重得不得了,做事情那個就提不起來,然後呢下面緊跟著都是這樣。因為這樣,所以他這個神志也就不清了,神志也不清。

【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沉,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闇。」】
又說:「喜歡睡眠和昏沉的人,愚癡性重,失去了希求聞法、修法的心,致使一切功德很難生起,一切善法也容易退失,日漸趨向無明黑暗。」

他好歡喜睡眠昏沈的話,這一種人屬於愚癡的人;真正的用功努力的人,那全部精神提起來在這個上面。他如果說走了這個昏沈睡眠這條路的話,那恰恰相反─愚癡,就這個。我們修學第一個─善法欲,其實這個道理,我們隨便一體會就體會得到。譬如說,你對有一樣東西特別起勁的時候,那時候你精神好得不得了,他叫你這個睡覺去啊,你做不到。我們常常說的,晚上大家看電視看得很起勁啊,「哎,是早一點睡覺啊!」「欸,沒關係,沒關係,沒關係!」為什麼?就是你那個時候的心裡面的好樂之心很強,好樂之 (p241) 心很強。那麼反過來的話呢,你對它沒勁的話,叫你就提不起來,現在我們修善法也是如此。所以平常有很多人懶懶癱癱啊,這個真正修行不行,絕對不行的!修行一定要提起大精進的力量來,這是必須要的,這是必須要的。在這種狀態當中,那個就是啊,真是最愚癡的、最幼稚的凡夫啊!他什麼樣的修行都談不到,修行都談不到,已有的還要退失,已有的退失,就這樣,所以是「退失白法趣黑闇」啊!

【《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念住經中說:「一切的煩惱,都由懈怠而來,不管是那一個人,懈怠一在的話,對不起那就根本談不上修行。」

《念住經》上面有這一段話,《大智度論》上面龍樹菩薩又特別引這個話,好多經論上面都說這個話。一切煩惱所依的依處,什麼呢?懈怠,懈怠!不管是哪一個人,他懈怠一在的話,對不起,那佛法就根本談不上。懈怠是什麼呢?我不是指零零碎碎的、馬馬虎虎這個,就是精進的相違的所對治品。反過來說,懈怠相違背的對治就是精進,就這樣。凡是你不精進的這個狀態這個叫懈怠,剛開始的這個心理叫放逸,那麼後面就是懈怠,就唯一的對治就是精進,而修學佛法必須要的資糧善當中,第一個是精進。
不過這個精進注意喔,這個精進是指在善法上面精進哦!有很多人忙得啊,一天到晚忙這個、忙這個,這個也放不了,那個也放不了,什麼事情也去忙,這個不叫精進,這 (p242) 個是大懈怠!一想:哎呀,這個人情也少不了,等一下這個事情也少不了,等一下又要請假,又要這個……這個是大懈怠,這個跟善法是完全不相應的。什麼都捨掉了,只有一件事情─全部精神地擺在這個善法上面,跟煩惱鬥,眼前我們真正要做的。然後呢,由這個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向上。所以注意啊!這一句話特別地擺在心裡面,一切「煩惱所依」,什麼?懈怠。你一有了懈怠,好了,那麼談佛法就談不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