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2019-11-27 進度: 解脫正道(五)

85A 21:04 - 85A 21:04 ⑤ 宣說戒學分三:① 護戒的功德 ② 不護戒的過患 ③ 如何學修 1. 為何要數思惟尸羅勝利?為何要如理思惟? <第一組> (p146) 【◎ 當略宣說學戒之理。】 還是略說,為什麼略說呢?就是說我們現在第一個重要的─增上生,至少戒的基本精神要把握得住。把握住了以後,然後呢如果受戒的話,戒相,然後戒行哪!你了解了戒的基本精神,受戒可以得戒體;得到了戒體的話,戒行就有,有行啊必具相,那個時候,行了!所以這個特質這地方先說一下。 ① 護戒的功德 【此中最初當數思惟尸羅勝利,令其至心增長歡喜。】 最初學戒時,應當數數思惟尸羅的利益,讓自己至心增長對持戒的歡喜心。 這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你特別要多思惟,說這一個戒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利益。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說過很多。道理是懂了,但是啊,進一步還要什麼?要思惟,如理思惟。我們人最好的法寶,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能思惟這個腦筋。千萬不要把那個思惟這個腦筋,用在這個垃圾上頭去啊!唉,東去妄想,西去妄想,得到了這個寶貝,丟掉了太可惜啊! 要照著這個地方去看,啊!說戒有什麼樣的殊勝的好處。那你思惟的時候啊,把現在的現行煩惱切斷掉了,然後呢,你現在的增長的這個時候,欸,如理思惟,眼前就得到快樂,將來得到好報,這麼地好法呀!你越想啊是越歡喜,越想越歡喜,令我們的心裡面, (p147) 是「至心增長歡喜」。這個就是增長業嘛!它現在增長的什麼?歡喜,「哎呀,這個戒這麼好!」這第一個。為什麼要做這樣呀?因為你對它產生了這樣的功效,你就好樂之心。就好像現在說:「哎呀,美國多好!」你聽見了,了不動心。然後告訴你,哎呀!這個告訴你美國的好,越聽越好、越聽越好……想想:「啊!這裡是一無是處,美國簡直是好得不得了!」到了那時候,你就無法忍耐了,啊!那拼命只想求去了。 那眼前無不都是如此,所以啊,現在我們學任何東西,同樣地。不過世間這個叫貪欲,現在我們叫「善法欲」:哦,這個真的好的喲!這個方法哦!得到種種好處的喲!所以透過這一個,引發你的強有力的善法欲,所以「欲為信依,信為勤依」啊!(編者按:疑師口誤,師父應是要說「信為欲依,欲為勤依」。)然後呢精勤就來了,你有了精進的話,什麼事情都做得成功。而精進的根本是什麼?就在這裡,所謂「...

2019-11-20 進度: 解脫正道(四)

84B 21:04 - 85A 21:04 ②三學次第決定 <第二組> 【次第決定者,〈本地分〉中引《梵問經》顯此義云:「初善住根本,次樂心寂靜,後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 至於三學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次第。在本地分中,就曾引梵問經來顯示這個道理:「最初先依止戒學,使心能安住在一切善法中;當心能安住在一切善法之後,就能因安樂而得寂靜,成就定學;心得定之後,才能生出智慧而成就慧學。有了智慧就能分辨是正見、還是惡見;是佛法、還是非法。」 這個是出在論上面,就《瑜伽師地論》上面。他這個話還是引經,換句話說,經、論都這麼說的。這個次第,第一個,戒是什麼?善巧地住在我們修學佛法的根本上面,善住在根本上面,它下面有解釋的。其進一步一定要有了這個根本,然後呢得到定,是「樂心寂靜」。最後是「聖見惡見,相應不相應」,跟聖見相應,跟惡見不相應,這個就是智慧,就解脫了。 【此中尸羅是為根本,】 以上是學習三學的次第。而三學當中,又以戒學為根本。 為什麼? (p129) 【餘二學處從此生故,次依尸羅能得第二心樂靜定,】 這是因為其他的二學,都是依於戒學才產生的。心依了戒尸羅才能夠得定, 定、慧必定要從戒上面生起的,你內心上面煩煩惱惱的話,請問你怎麼學定啊?所以現在大家忙著說:「我要學學定,哎呀,心很散亂啊!」這個時候他告訴我們很清楚,戒是調伏散亂的,大家不學戒說要學定,那真是錯了,顛倒!所以這個我們應該知道。等到你粗猛的煩惱調伏了,那時候你兩腿一盤,如理去學,一定得到。但這個不是究竟的哦!它真正究竟的是什麼?慧。 【心得定者見如實故,能得第三成就聖見,遠離惡見。】 心得到了定以後,然後你觀照能力才能夠增強,如實的見到事實的真相,所以得到了聖見,遠離惡見。 等到你心依了戒、尸羅,那麼那個時候才能夠得定,「心樂靜定」。心得到了定以後,然後你觀照能力才能夠增強,如實地見到事實的真相,所以得到了聖見,遠離惡見。關於這個聖見、惡見,這裡不詳細解說,因為本論的最後是專門講這個,這個是佛法的中心,佛法中心,現在我們這裡隨分隨力地了解一點。到現在為止,我們只要了解前面的業情況,以及十二因緣,這個是我們能夠把握住的話,目前已經足足有餘,照著這個去如理行持,才能夠正確地認識後面。如果眼前這個雖然知道,你不如...

2019-11-13 進度: 解脫正道(三)

84A 21:04 - 84B 21:04 ④ 成為佛法所緣 <第三組> 【伽喀巴云:「若能以大仙行,住苦行山間,始為文父真養子。」】 伽喀巴說:「如果能夠以釋迦牟尼佛的修行為榜樣,住在山間修種種的苦行,才是釋迦文佛真正的佛子。」 能夠照著大仙,「大仙」就是我們佛陀,就是勝者,真正地住在山當中行苦行。我們剛才不是說了這麼多快樂嗎?欸,要曉得這個快樂對世間人來說,對世間人來說這就是苦事情。實際上呢,也的的確確你真正去做的時候,要克服你的很多習慣嘛!平常的時候你住的時候住得安安樂樂,吃的時候吃得舒舒服服,那些朋友……到那時候你都要克服那些惡習,那個倒的確是苦的。但是呢它產生的結果啊,那是無比的樂。所以真正地出家,我們要了解這一點,要做這一種努力精進地去。你能這樣做的話,那個才是我們佛陀的真正的兒子。 (p106) 【霞惹瓦亦云:「於諸在家事忙匆時,應披妙衣往赴其所,令彼念云出家安樂,則種未來出家習氣。」】 霞惹瓦也說:「若是在家眾正為謀衣食辛勤忙碌時,就應該披上袈裟前往他的住所,使他能憶念起出家身的種種安樂,同時也為他種下未來能欣樂出家的善妙習氣。」 嘿!你出了家以後,不但自己好,而且對於那個在家人忙的時候,你就披了這身衣服,嗯!跑得去讓他看看,喔,說:「哎呀!這個我在這兒忙,看那出家人多好啊!」讓他種個習氣,讓他種個習氣。這個時候,哪怕你到在家人家裡面去,這也是無量的功德。不過這個注意喲,你要如理地披起這件衣服來喔!所以這個地方有很多在家同修還在這地方,所以我想出家同學都曉得的,這是出家的戒律上面,乃至穿衣服,一舉一動都要有它的威儀。為什麼呢?哪!從這個形象上面,讓他立刻感受到你的真實的內容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要說,哎呀!現在我們出家了,好像這不是我們的事情,完全錯了!出家的事情就是這些!出家的事情就是這些!這千真萬確的,你牢牢記住這句話。現在有太多的人,我一再地強調,太多的人不認識這個出家的真正的真相,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你必定要了解這一個特質。 剛才我們說佛在世的時候,舍利弗遇見 馬勝比丘 的公案。以前我們也一再提過,宋朝的大儒 程頤、程顥 ,何等了不起啊!不但宋朝,宋、明以後,始終執儒家的所謂牛耳的,就是他們幾個了不起的大儒。以這麼樣一個世間了不起的德行修相的人,跑到廟裡去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