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2018-04-18進度:下士道-深信業果

55B01:05 - 56B10:47

業門分四:
① 福田門② 所依門③ 事物門④ 意樂門。
① 福田門分三:① 三寶等田門 ② 僧伽田門 ③ 其中菩薩田門

<福田門力大>
<第一組>
(p242)【◎ 第二兼略開示具力業門分四。】
這個地方也說,下面有幾樣東西,它具有特別重大力量。這個地方造的業同樣一點點,而產生的這個業的果報不得了地大。第一個是

【由福田門故力大者。】
由福田方面導致業力重大,

這個是福田,這是最好的田,如果你把善種子種下去的話,一點點可以長出絕大的善報來;反過來,你做一點點壞事的話,就得到絕恐怖、絕嚴重的這個損害。

【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
由於三寶、善知識、尊長、父母等處,是我們的福田,

「三寶」,很明白。「尊重」的話,就是自己的師長。「似尊」就是,他雖然不是引導你三寶向上的這一個善知識,但是他對我們的價值,也像那個尊重一樣,那是指什麼?父母等。

【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
所以雖然沒有強烈造善、造惡的心,但是只要稍微做一些損害或饒益的事,就能感得大福以及大罪。

這個地方,儘管你沒有猛利的意樂,前面說以猛利的意樂去加行,就結重的罪;那個地方不要猛利的意樂,你稍微做一點,好的得善果,壞的得惡果,這個要了解。所以我剛 (p243) 才講那個公案當中,王用予那個同學,他並沒有跟他父母睜大了眼睛還吵喔,他父母講的話他也做,不過做的時候委委屈屈,心裡面總歸覺得……他還是去做了。唉!所以我覺得這個最可惜的是莫甚於此。假定你真的不做了,那還情有可原;你還是去做了,時間還是去做了,精力還是浪費了,他心裡就是委委屈屈,就是不高興。對不起,結果不但白做,而且還受罪啊!你看看。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這個業的真正的樞紐在哪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所以儘管,現在譬如說講戒,基本的講戒的話,總是講身口七支而不講意的,往往是這樣。實際上真正的戒是這樣嗎?我們仔細看看,不要說北傳的絕對不這樣講,南傳的,那個《清淨道論》說得非常清楚啊!還有《俱舍論》,《俱舍論》也是典型的。這個業是什麼?思、思已業,就是你思心所,當你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已經在這地方了。由於起心動念,然後你形之於身口,哪裡說只戒那個身口的?你心裡面胡思亂想,不管你做得再好,胡思亂想沒有用。不管你行持得多好,你的心裡面老去東……像猴,心猿意馬地亂轉的話,這也不相應啊!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王用予夢遇文昌帝君記「腹誹」公案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王用予,他侍奉文昌帝君非常的恭敬。而他們當地有兩個讀書人,特別受尊崇,一個叫俞麟,一個叫郁從周。俞麟是有名的孝子,甚至於還有其他地方的讀書人,背著書包來親近他,來向他學習。另外一位郁從周,口才非常的流利,辯才無礙,下筆如有神,幾千個字的文章一寫就出來了,當地鄉親父老看了都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兩個讀書人特別受當地尊崇。
而有一天,王用予他到了文昌帝君的廟,因為隔天有慶典,他前一天就去做準備。當天晚上就夢到,到了文昌帝君的行宮。結果剛好那一天,就是各地的這些城隍、這些鬼神都匯集來,討論今年鄉試的功名榜單。鄉試是整個省考試;殿試是整個國家考試。我們說的「舉人」,那個是整個省的鄉試,「進士」那是全國的考試考上的人。考上舉人才能考進士。那這一次是他們省的考試。
結果就很多鬼神匯集。其中有一個帶著冠冕,穿著大紅袍的,他等於是匯集所有考上的名單的,然後就向文昌帝君彙報。結果在彙報的時候,文昌帝君在很多名字前面猶豫半天,後來沒圈選。本來這個人是有名的,但是最近這幾年德行有虧,被銷掉了,就沒被圈選了。
結果那個穿著大紅袍的鬼神站在那裡,王用予就很好奇,就問他,「我們那個地方,這兩個讀書人有沒有考上?」包含他問說,「我有沒有考上?」結果他說三個人都沒考上。他就很吃驚了。
結果,這個大紅袍的鬼神退下來之後,文昌帝君就喊王用予的名字,請他上殿。他嚇得不得了,爬著進去了。怎麼會叫他呢?文昌帝君就講了,你侍奉我非常的謹慎恭敬,所以今天借這個機會,把一些道理跟他講。他說:你的父親、祖父做人都很好,很有德行,所以你應該上一次就考上了。可是因為你每一次在祈求的時候,都是求自己趕快考上功名,都是祈求太太的病趕快好,然後可以跟太太白頭偕老。而你母親撫育你不容易,又很早就守寡了,這麼含辛茹苦,你居然從來沒有一次是為你母親祈福,所以損了你的福報,你要下一次才考得上,延遲兩屆的功名。
講到這裡,他很慚愧,接著他就請教了,「那個俞麟是孝子,為什麼他沒考上?」文昌帝君講到,他雖然看起來是孝子,但是他在侍奉父母的時候,內心都非常的不恭敬、不耐煩,這個態度叫做腹誹。對人,其實也沒打從內心的真誠。那對父母都不真誠,對人也不大可能是真誠的了。所以他這個陰德有損,他沒有考上。而且會在這些秀才當中,慢慢窮困潦倒終生。「百善孝為先」,假如不孝,折福也是最大的。
而他又請教,那郁從周有這麼好的學識,為什麼沒考上?接著帝君講,郁從周本來的命,十七歲就可以考上秀才了,但是他考上秀才之後,太傲慢,恃才傲物。本來二十六歲可以考上進士,三十歲當巡撫,四十五歲當大司空,大司空算是工部尚書,還兼司寇、司農的官印,官做得非常大。到五十四歲是太子的老師少保,六十九歲壽終正寢,這是他本來的命。但十七歲以後開始傲慢了,孔子講,「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夫子這個話分量很重,一個人傲慢了,他往後的人生,那沒什麼大作為。甚至會因為傲慢,讓自己的人生變得非常的有災禍。
所以帝君講到,因為他的口才非常好,在議論的時候,人們都讚歎,最後慢慢的言語刻薄。陰間記載,他已經造了兩千四百七十多件口過了,所以他的功名整個都銷掉了。假如他再不改過,他的口過超過三千條,他的命就沒了,然後他的子孫會被記在乞丐簿裡面。「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殃及後代。
他問完這兩個人,就準備退下去了。突然帝君又交代他,「你們這一次考上第一名的解元,是當地叫周吉的這位讀書人。」周吉本身算是比較謹慎,一般人看起來比較懦弱。欸,他很驚訝,「他的文筆、學識都一般般啊?」
「但是他的父親、祖父德行很好,從來沒有引導人去上法庭,沒有去非禮過人家的女子。然後自己的曾祖父又寫了《百忍說》勸世間人,很多人受益。所以積了很厚的福。他考上解元,這只是他們家的福報剛開始,而且可以興旺三代。
而這個俞麟跟郁從周他們德行不好。尤其郁從周他是口過。人對於殺生、對於邪淫,敏感度比較高,懂得自愛的人,他會盡力去避免。但是這言語的口過,特別容易忽略。輕慢了,苛刻了,言人是非了。所謂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都不知不覺,容易造,特別不好守。」
所以交代王用予,「你回去之後,好好把我跟你講的話記下來,告訴天下的人要謹慎。」結果他隔天就趕緊記了。過沒多久,放榜果然是周吉得了解元,他才把這個事情昭告給天下。所以我們也要感謝王用予,我們今天聽這個故事是他記下來的。
從這裡我們就感覺,文昌帝君仁慈啊!時時都護念著世間的人,要潔身自愛,要遷善改過,成就自己這一生的德行。尤其我們是念佛之人,有當生成就的機會,更應該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才能成就稀有難逢的機緣啊。真正真干念佛了,天地鬼神、諸佛菩薩都會護念的。

【此復猶如《念住經》云:「於佛法僧,雖取少許亦成重大。若不與取佛法僧物,仍以 (p244) 彼等同類奉還。盜佛法者,即得清淨,盜僧伽者,乃至未受不得清淨,福田重故。】
猶如念住經中所說:「從佛法僧三寶處,雖然只盜取少許的物品,哪怕起很少一點點,也構成重大的罪業。若是盜取三寶物,事後以同類的歸還,盜取佛、法的,罪業可以得到清淨;但是盜取僧伽的,如果對方不接受歸還物,罪業就不得清淨,這就是福田門力大的緣故。

那麼下面馬上引那個經上面。對這個三寶,哪怕起很少一點點,再少一點點,這個就重大得不得了!因為這個三寶,所謂常住,常住通常我們說十方常住,這個通於十方的。你想想看,那麼隨便一點點,通於十方的,哇!那是不得了的,不得了的啊!若不與取三寶的東西,那麼你同樣的東西去還給他,假定說盜佛跟法,你取多少還了他,清淨了。如果盜僧伽的話,對不起,你還他的還要受,說拿完了,我現在還給你,他說受了,可以,那就對;否則的話,還是不得清淨喔,這個東西非常可怕喲!
所以我昨天在這個地方特別提醒,我們這個常住的東西呀,千萬注意,千萬注意!尤其是我告訴你們關於電話的事情,不要說:哎呀,這裡反正不要錢哪!你隨便想起了,今天高高興興就打一個。暫時我所以沒有立的話,因為立了你們馬上就犯重罪,在沒有立的之前,但是對不起,這個還是有很嚴重的果報的。我先慢慢告訴你們,以後慢慢、慢慢地這種規矩都要建立起來。不是說要讓你們約束,這是對我們最佳的保護。既然我們有這個因緣跑得來好好學的話,總希望不要墮落,總希望不要墮落。這個唯一的辦法,就是靠持了那個戒,有境界現,擺在那裡:喔唷!對、對、對!隨時提醒我們自己。

(p245) 【若盜食物,當墮有情大那落迦,若非食物,則當生於諸獄間隙,無間近邊極黑暗處」。】
如果所盜是僧寶的食物,將會墮入有情大地獄;如果是非食物的其他物品,將會轉生在地獄的間隙之中,也就是無間地獄附近的近邊地獄或獨孤地獄等極黑暗的處所。

如果說盜了這個僧伽吃的東西的話,那麼墮到那個有情大那落迦。喔!這個非常可怕,這個大地獄我們前面說過了,這個可怕得不得了!不是食物的話,則生於諸獄的間隙,它每一個有情大地獄旁邊,它還有邊、旁邊的,還有一種間隙的地獄,那種無間的近旁,很多黑暗的地方。還有一種叫獨孤地獄等等,不管怎麼樣都是非常可怕的,都是非常可怕的。那麼這個下面又引:

<第二組>
p. 132
【《日藏經》中特說犯戒,受用僧物少許,或葉或華或果,當生有情大那落迦,設經長夜而得脫離,復當生於曠野尸林,無手乏足諸旁生類,及無手足盲餓鬼中,經歷多年恆受苦等極大過患。】
《日藏經》中也特別談到:出了家以後,如果犯了戒即使只是享用少許僧眾財物,比如葉菜、花、果等,都要墮落到大地獄當中去,受大苦的時間是非常久,出來了以後,生於曠野尸林中,無手足的畜生等類,以及無手足的盲餓鬼中,經歷多年恆常領受大苦等。

這個又另外一個經。你出了家以後,如果犯了戒,那個時候非常可怕,非常可怕!受用一點的東西,乃至於花、果、葉,這是指很少很少的,都要墮落到大地獄當中去,然後呢受的時間是非常久。然後出來了以後,然後生到那麼曠野尸林,這種無手足的旁生,那是可憐極了!什麼是無手足的旁生?蟲啊,蛆啊、蟲啊,我們看這種可憐極了,啊!那實在是。還有呢無手足、盲目的餓鬼當中,還要繼續受絕大的苦。不過這個地方犯戒前面已 (p246) 經說過了,尸羅、軌則、淨命、正見這個四樣東西,前面三樣東西沒有圓滿,如果你正見具足的話不會墮落,這個我們要了解。尤其是現在末法的時候,你要絕對清淨的話,這個的的確確比較難;但是呢反過來,如果說你得到了正見,努力去做的話,這個就有絕大的功德,這個到後面會詳細告訴我們。
所以到這個地方,一方面我們可以說要引起極大的警惕,如果自己做不到的話,千萬脫下這件衣服來,這個利養不能受。反過來說,如果你有這個志氣的話,你只要努力去做的話,得到了正見,儘管你不能百分之百地圓滿,你能夠做一點的,這功德同樣的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這功過在任何情況之下,一定是相等的,相等的,下面他會特別等一下會說明。

師父殷重的教誡

<居家不應受用常住物>

【又說已施僧眾苾芻,雖諸華等,自不應用,不應轉與諸居家者,諸居家者,不應受用,罪亦極重。】
又說:凡是人家布施供養出家人的,隨便任何東西,一旦供養常住的話,千萬不要自己享用,更不應該轉送給其他的在家居士們去享用,居士們若是受用這些物品,罪也極重。

還有呢,說凡是人家這個布施、供養出家人的,隨便任何東西,一旦供養常住的話,千萬不要自己去用,自己千萬不能,也不能轉送給別人。然後如果在家人來也不可以受用,受用這個東西有很重、很重的罪過。這一點我們大家要注意,大家要注意!現在目前這個環 (p247) 境,這一條好像行大不通,但是我們不要去管人家,不要管人家。千萬注意!現在這個世界有很多大菩薩在這世間,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我們真正修學佛法注意,這是幹什麼?那我修行自己,很簡單。然後你修好了,推己及人,你幫助別人,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重要的。儘管你完全對,你管別人的話,你已經百分之百地錯了,佛法不這樣講的。
所以這個地方注意!我們不要看見,常常有人說:「你看人家怎麼做的。」人家怎麼做的是沒有錯,你現在請問你學人家還是學佛?學佛,那人家怎麼樣做不管他,佛告訴我們怎麼做,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概念很重要!在我們人家倒不一定說人家啦,有的時候說某一個法師、某一個道場。那個時候你要衡量衡量:喔!這個法師是一個大菩薩再來,他自己在這個地方,為了救度眾生這樣去做,我自己衡量衡量行不行?不一定行。所以有一個大祖師,他在那兒認真修行的時候,他非常艱苦,人家就說:「欸,我現在看見那種很多大法師們修的時候,都不像你這樣的那麼苦啊,你為什麼要這樣的苦法?」那個大祖師怎麼講啊?「人家是獅子,我是兔子啊!那獅子走的路子,跳的地方,那個兔子不能跟著牠走。」
我們要常常記住,那是大菩薩的行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地藏菩薩一天到晚在地獄當中救眾生,這個地方我是絕對不敢去,如果你們有這個本事,你們就去。所以看見別 (p248) 人的話,你要曉得那種人真了不起,所以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要注意。固然不要隨隨便便……所以這個剛出家的時候,這個在家人啊,千千萬萬要遠離,攀緣的心理是萬萬不能有,不管你找什麼藉口,弘法什麼等等。真正重要的自己記到,你心裡面最清楚,自己衡量衡量:我這個心裡是不是很清淨?是不是真的發慈悲心?是不是真的看見這個世間,明明這麼厭惡,產生大厭惡,然後看見那些人墮落,我要去救他才去?那時候你就對了。如果心裡面啊,這個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這種情況之下,千萬不要拿這個美麗的言詞做為藉口,害了自己,這一點很重要,這一點很重要。

【即前經云:「寧以諸利劍,割斷自支體,已施僧伽物,不與在家者。寧食熱鐵丸,火燄即熾猛,不應於僧中,受用僧伽業。寧取食猛火,量等須迷盧,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財物。寧破一切體,貫諸大丳ㄔㄢˇ上,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財物。寧入諸舍宅,火炭徧充滿,不以居家身,夜宿僧房舍。」】
即前面《日藏經》中所說:“寧願以利劍,割斷自己的肢體,也不把已經布施給僧伽的物品,轉送給在家眾享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利劍割身,只是一世受苦,而把僧物轉給在家人,將會導致累世之殃。寧可用口去吞食如烈火般熾熱的熱鐵丸,我也不應當在僧眾中受用僧伽業。寧可取大如須彌山的烈火做為食物,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已供養僧眾的財物。寧可以銳利的大丳刺穿全身的一切支分,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僧眾財物。寧可進入火炭充滿的房屋中被遍體燒燃,我也不以居家之身夜晚住在僧眾的房舍。”

這個還是前面的《日藏經》上面告訴我們的,這很清楚。你就算是拿著刀割自己的身體,你也不要把僧伽的東西隨便地送給別人去。這個傷害自己都不可以,何況做一點小小的人情,不要做啊!然後呢,「寧食熱鐵丸,火燄……」這樣,這個是非常嚴重、非常嚴 (p249) 重的事情,寧願吃這個,不要吃僧伽的東西。不過這一點注意,後面的諸位居士,你們是淨人,淨人可以的。總之一句話,我們一切都是如法,所以你們來了以後,一心想學佛,侍候很多這個團體,如法向上,這個情況。這個情況是注意!
說到這裡,我以前十幾年以前,我曾經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見大家有幾個居士,那位居士很發心,跑到常住燒啊、忙啊,那有人要出去了,他就說:「欸,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這個廟裡的東西是大家該吃的。」唉呀!那時候我一聽哪,背上面汗毛直豎,說廟裡的東西大家該吃的,經上面可沒這樣講喔!所以現在我們可想而知,這個時下一般的概念的錯誤啊,一般的概念的錯誤啊!說這個是末法。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真正地努力,你咬緊牙關好好地做一點的話,那個時候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平常有的人說:「哎呀!大家都這樣,要你這樣的話,那你這個不近人情。你如果這樣做的話,你這個地方就沒人來。」沒關係,沒人來,沒人來我來,我在啊!怕什麼?沒人來供養你,餓死了,餓死了我正好生天到極樂世界去啊!本來我就不願意待在這地方,這個概念大家要牢牢把握住。如果你沒有這個概念,請問你跑來幹什麼?趕快脫掉衣服回家去,過你的舒服日子,可以啊!這個概念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說不甘淡泊啊,這個地方不必來。但是這個淡泊有代價的喔,眼前稍微一點點,將來這個果報可是好得不得 (p250) 了啊!所以這個出家的真正的珍貴的地方是這樣,我們應該了解的。下面這個文字滿容易懂,就不必再進一步解說。

<菩薩門>
<第三組>
【又僧伽中,若諸菩薩補特伽羅,是極大力善不善田。】
在僧伽當中,僧伽當中有一類是發菩提心的菩薩比丘,這個福田是特別大、特別大。

那麼在僧伽當中,僧伽當中有一類是菩薩比丘,這個福田是特別大、特別大、特別大!下面引一個經上面來證明說。

【《能入發生信力契印經》說:「設如有一由忿恚故,禁閉十方一切有情於黑暗獄。若有忿恚背菩薩住,云不瞻視,此暴惡者,較前生罪極無數量。】
《能入發生信力契印經》中說:“假如有人由於內心忿恚,而將十方一切有情全數幽禁在黑暗牢獄之中,這種罪業固然極重,然而如果有人以忿恚心背對著菩薩站立,口中說:‘我不願見到這個暴惡者。’ 這一個念頭本身比起前面這個罪,不曉得要重多少倍。

這個地方有個比喻。有一個人以忿恨力,換句話說大忿怒力,把十方一切有情關在黑暗的這個牢獄當中。啊,不得了欸!你現在無緣無故把一個人關起來都不得了,拿我們那個台灣人關起來,十方一切有情關起來,這個罪過多大呀,大得不得了地大。欸!但是比起下面來的話,下面這個罪還要重。下面是什麼?說有一個菩薩,你背、你忿恨他,說:「這個人我才不看他呢!」就這麼,這樣一下,這一個念頭本身比起前面這個罪啊,不曉得要重多少倍,不曉得要重多少倍!
(p251) 前面我們好幾處已經說明了,乃至於經上面特別告訴我們。我們常常說:「這個經上面說個比喻啊!」實際上不、絕對不!經上面這種地方,都是實際上的量告訴我們,這個我們千萬要注意。前面已經說了,這個極重的、最重的業是什麼?以猛利的三毒,現在這個猛利的三毒當中,如果傷害別人的話,貪瞋癡三樣東西啊,瞋最嚴重。現在這個人以猛利的瞋心,把十方一切有情關起來,你可想而知,這個罪之重的,這麼樣的重法。嘿!結果呢,對一個菩薩,出家的菩薩,你對他以這樣的一個心情,這個罪還要重,這一點是我們特別注意。 

善知識就在你身邊
  
說到這地方,常常提起一件事情來:說到底哪一個是菩薩,我們不知道,所以儘可能地,不要輕易地隨便犯這個瞋心,這是第一點。那麼第二點呢,就是假定說我們修學佛法,出了家了,那麼然後呢,在這種情況之下注意,有的時候這個人家來教誡、告訴我們,不管是同行善知識、尊長善知識,有的時候來好好地說,有的時候會呵斥你。要曉得這個對我們說也好,呵斥也好,這正是指出我們的毛病所在。那個時候我們如果真的想努力修學的話,那時候應該至心感謝,說:感激啊!他指出我的毛病來。這一點我們要認識的。我們往往不認識這一點,在這個愚癡當中,自己保護自己,自己說他……對方告訴我們,自己不服氣,自己辯護,完了以後心裡面還覺得:「這個傢伙!專門找我麻煩。」這 (p252) 一念引申下去的話,後果非常可怕、非常可怕!前面也說過了,這個尊長你隨便生一點點,萬一這個人是一個發了菩提心的菩薩的話,那一念生起來的話,啊,那後果非常可怕!所以尤其是對於真正修學佛法的人,這一點特別注意。
這個也就是說,為什麼佛菩薩不是不來救我們,他沒辦法來救我們哪!因為你來了以後……他真正的佛菩薩救我們是什麼?就告訴你的毛病要你改。結果等到告訴你毛病,你聽不進,起一念瞋心,你改倒沒有改,一下自己送到地獄裡面,不曉得長劫才能夠出來,這是一個清楚明白的事情啊!這是所以我前天一再給大家說:是的啊!的的確確不是說所有那些人都是佛菩薩啊,好就好在他不是佛菩薩,所以那個時候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不管任何人來告訴你,喔唷,趕快,你當他是佛菩薩來淨化你自己啊!等到你慢慢鍛鍊了以後,養成功了習慣,不管什麼人來說你,你反省,那個時候佛菩薩來的時候,欸!那就對了。要不然你這惡習還在,只一個不小心,人家一說,你犯了一個瞋心,你完了!你想到了這一點,任何人肯說你,這個是一個大善知識,這是我們千萬應該知道的,我們修學佛法必定要從這個上面開始。
所以就像我們平常練習任何東西說,你要學一個任何一樣東西,以前所謂劍術,現在的打拳,剛開始絕對不可以拿了真刀真槍來動的。你拿那個真刀真槍一動,對不起,唉呀!不 (p253) 是傷了人,就是傷了自己,這個很清楚很明白嘛!或者我們現在說,我在騎腳踏車沒關係,爬上去最多跌一跤;這開汽車的話,這個汽車引擎一發動就出毛病;如果你學飛機的話,那就完了,一出去保證你機毀人亡啊!這個東西只有在什麼?喏、喏、喏!一個玩具讓你玩一玩。所以你想到這裡的話—是的,眼前的所有的那些的人,不但是不要說是佛菩薩,不要善知識,哪怕他是個惡知識,他是他的惡知識,他來罵我,可是我從他那地方能夠學會忍耐,學會反省的話,這不是更好嗎?不是更好嗎?你想到這一點的話,很清楚,你跑得來幹什麼?修我自己。他現在由於對方而成就我自己,你不是應該感謝他嗎?
所以眼前第一件事情,真正重要的要認得這個,這種都是正知見。所以我們現在動不動說:唉呀!現在到處找不到善知識。怎麼會沒有善知識?你自己相應不相應,你自己完全錯得十萬八千里,然後說到處找不到善知識,你真是找到驢年也找不到。當年我自己一直犯這個毛病,現在一直改還是改不過來。所以在這地方,我也常常跟同修,我聽見太多的同修,一開口都是這樣:「哎呀,現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像樣的人!」我只好嘆一口氣,想一想我自己,這又是一個善知識,又來告訴我來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千真萬確的事實啊!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p254) 【又較劫奪南贍部洲,一切有情一切財物,若有輕毀隨一菩薩,亦如前說。】
經中說:“又比如有人把南瞻部洲一切有情的財物搶劫一空,此人固然是罪大惡極,這個罪比之於隨便傷害一個菩薩,這個罪還要嚴重。

同樣一個比較,說我們南贍部洲的一切的財物,那是說,換一句話說,前面的那個瞋,那個地方是盜,你把所有的有情的東西,你統統把它搶得來了,這不得了欸!戒律裡面盜五錢成重,那就不能懺悔的。他現在是把南閻浮提的統統搶得來的,這個罪比之於隨便傷害一個菩薩,這個罪還要嚴重,這個是一個比一個強。最後

【又較焚毀殑伽沙數諸佛塔廟,若於勝解大乘菩薩,起損害心,發生瞋恚,說諸惡稱,亦如前說。」】
又如有人將恒河沙數那眾多的諸佛塔廟焚毀無餘,此人罪過雖然極為深重,然而如果有人對勝解行的大乘菩薩生起瞋恚與損害之心,以不悅耳的語言進行嘲諷、批評等等,那麼相比之下,後者較前者所生的罪業無量無邊。”

還有呢,殑伽沙,這更厲害哦!前面這南贍部洲,恆河沙數的這個諸佛塔廟,唉呀,這不得了啊!現在我們隨隨便便壞掉一個塔,或一個廟,乃至於一個佛像,那個果報,就不可思議地厲害啊,這個罪過是不得了啊!
因果公案一(印度乞丐)
我那幾次到印度去,看見很多乞丐,我也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個印度的乞丐之多是不得了。那年我在達隆沙拉,四月十五,然後呢他們那個法會,那個乞丐就來。那個是非常偏僻的一個小鎮,而且山上面,那個海拔一千七百公尺,相當於我們阿里山,那個小鎮。那地方的人最多只有嘛,大概幾百個人最多了,就這樣,那麼三分鐘就把那街就跑遍了,這麼一個地方。那天來的乞丐有多少?有一千 (p258) 多個!啊!你想想看。據說那真的要來,還不曉得多少。後來我聽人家,人家說朝聖那個聖地,那乞丐真是以萬計。你沒看見過那乞丐可怕的樣子,有很多手沒有的,有很多那個眼睛瞎掉了,鼻子沒有的,有很多那個的。我最深刻的一個小孩子,那小孩子都是光著屁股,赤著腿,身上曬得像黑炭一樣,這樣的可憐。到了冬天,冷得不得了,撿到了一個,不要說麻布袋撿不到,人家丟掉的那個紙裹在身上,就這樣子,就這樣的可怕法!
然後呢我看見一個小孩子,那個小孩子,一個女的,不曉得那個頭上生了什麼東西,那個整個額骨頭上,像蜂窩一樣,那個膿在流。唉呀我一看哪!我一生沒有看見過這麼個可怕法的。從那個頭髮,那個髮根上面這樣的下來,就像蜂窩,每一個地方,這樣。我老遠看見了,我本來想送她一點東西。結果他們那個乞丐,還有一個壞毛病,他還要來摸你,唉呀!我實在看見了她……一方面是摸這個東西,一方面跑來摸你。我想向前面,我不曉得怎麼跑過去。我就先跑到那邊,結果那個小孩子跟我到那邊,我趕快,快步地逃走來不及。唉!她看看追不上了,她在那兒,我心裡一直跳。我說不送她,我是不忍心,送她,我看見那樣子真可怕,這樣。   
那為什麼要說那個乞丐故事呢?我就告訴你。當年有一個,印度那個時候有一個大成就者,那個事情已經發生了前很久很久了。他就說啊,這個公元一千年左右,那個回教勢 (p259) 力入侵,入侵了以後,把整個的那個聖物統統摧毀,摧毀,就是看見廟就破壞,就這樣。然後那個主犯不談,還在阿鼻地獄,不曉得哪出來。這個從犯,那個從犯就這樣,然後呢受了這個惡果,然後出來了。出來了以後,他的餘孽未盡,生生世世就在那地方。如果那時候,他那個佛像額骨頭上把他敲一下,就這個樣子,爛!如果他一個髒東西丟在這個上面,就這個樣。然後呢敲斷了手,那個手就沒有;然後呢敲壞了什麼東西,手就沒有。他什麼時候出來,還不知道。你看那乞丐的可怕,那真是可怕!所以這個毀南閻浮堤塔廟的這個罪過,是可怕,可怕得不得了!
欸!但是這個罪過怎麼樣?反過來,對勝解大乘的菩薩哦,那個大乘菩薩是勝解行地,還沒有登地哦,還沒有真正的見道的菩薩哦,還不是聖者哦,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只是如此而已;他是個凡夫。你只要起一個損惱心,然後呢瞋恚、討厭他:「這樣,這個傢伙!」然後呢你還說他壞話,這個罪過比前面還要重,看看喏,這千真萬確的事實哦!唉!所以對這個佛法上面,你隨便一點點的這個損或者是益,是不得了啊!剛才是說,對這個塔廟的損。這個地方不要害怕,我說一個高興的公案,給你們聽聽。 

因果公案二(象護因緣)
這個佛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公案,一個比丘叫象護,「象」就是大象,「護」是保護,他的名字叫象護。他為什麼叫象護呀?從小他家裡出生的時候,他家裡那個金銀財庫 (p260) 都滿,然後這個庫藏裡邊,有一個小的金象。這個金子的象啊,牠自然來的,也不曉得哪兒來的。然後呢那個小孩子長大了,那個金象也長大,欸,跟那個小孩一樣長大。等到那個小孩子長大了,可以玩的時候,那個象就老跑出來,那個小孩子跑到那裡,這個象就跟到哪裡。然後呢,他騎上去跟牠一起玩,一直等到長大了。這個在印度啊,他使用的東西象是最好的,最好的這個騎乘。平常像我們馬啊、牛啊,你最多一個人,那個象,我在印度看見,你騎在象上面,他可以弄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坐的東西,那個像一個轎子一樣,擺在象的身上。像那個什麼?像那個……像那個我們中國說那個轎子,有各式各樣的東西放在那裡,裝璜得非常好,那象的力量大嘛!結果呢那個小孩子就是,一生就跟著這樣了。
那麼他是摩羯陀國,他父親是摩羯陀國的大長者,非常有錢的人。凡是那個有錢的人,他們印度這個種族觀念,是非常厲害的,所以有錢人都在有錢人一堆住。那個時候就說有五百長者子,那經常一起玩的。這個一起玩的當中,有一個就是國王的兒子阿闍世王。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做國王,也跟那些人一起玩。他們每個人都有他的家世,或者天生來,每個人都有他非常殊勝的這種感應。那麼這個人就有這麼一個好玩的事情,就這樣。他隨時隨地,他想到要騎那個象,那個象就來了,蹲在那裡,讓他爬上去,這樣。就告訴他:「我不要了,你回去吧!」那象就先回去了,就這樣好。
(p261) 那麼他小孩子生的時候,通常他們要去問那個婆羅門,就卜一個卦,說小孩子吉祥不吉祥啊?起個什麼名字啊?那這婆羅門就問他,說:「這個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你家裡有沒有什麼象徵?」他說:「有!這麼一件事情。」「對,這個小孩子是一個很好的好命,他的名字叫象護。」那麼後來他就這樣長大了。長大了以後,那阿闍世王,我們曉得,就做了國王了。他真是一個非常大的大暴君,他自己父親都要殺,所以他到處想辦去收擄、搜刮。當然他這個阿闍世王之所以壞的話,還是受那個惡知識的影響,這我們這裡不去談它,受那個提婆達多的影響,不談它。結果他就想:對呀!這個象護這個象,我以前沒辦法,現在做了國王了,想辦法把牠弄得來。所以有一天,他就特別邀請那個象護父子,說這個國王邀請他。當然,平常的時候國王邀請是非常光彩的事情,可是他們曉得,邀請他沒有什麼好事,然後呢邀請函當中還特別說,把那個象一起帶來,這樣。那麼這個父親跟兒子商量,說:「這次看這樣子,這很糟糕!那這麼好的象,牠一帶去的話,那就被他弄掉,被他要去了。」那個象護說:「沒關係,他要不去的,要不去的,儘管去好了!」結果父子兩人就去了。
去了以後,然後大家玩得滿高興。玩完了以後,阿闍世王就說:「好了,好了!宴會結束了,你們可以回去了,那個象,就留在這裡吧!」那果然不錯,他父親心裡面嘀嘀 (p262) 咕咕,他兒子也很放心,好,回去就回去了。那就回去了。等到他們剛離開那王宮,沒多遠的話,欸!那個象自己啊,在那個國王的園庭裡邊,就不見掉了,又跟在後頭,又跟回家去,又把他們父子兩個人載回去了。他就高高興興—那個父親很高興,他兒子曉得不對!不對!這個象牠決定跟著你,你沒旁的辦法好想的。但是那個阿闍世王,他身為國王,他不會放得過我們的。想了半天想不著,所以只有唯一的辦法,那只有求佛出家。
大家也曉得這個佛,所以……本來啊,他那個父親有這麼好的兒子也捨不得,碰見了這事情也沒辦法了,那只好說:「那大家去求佛吧!」跑得去,佛就跟他說法,欸,說法—法眼淨,然後呢沒多久,就證了阿羅漢。證了阿羅漢,那好了,這個事情就解決了。但是那個象還是跟在那個旁邊,大家就說:「那已經用不著,證了阿羅漢,當然用不著這些東西啊!」這個象還是不走,那沒辦法,那麼大家就去問那個佛了。「這是什麼因緣?怎麼樣才好?」這個世尊就給那象護比丘說,就說:「你現在回去,跟那個金象說:『我今生分已盡,不再用汝。』你對他說三遍,說我現在生分—生死已經盡了,現在不要你了,不必你來伺候我了,說它三遍。」說了三遍,那個象就隱沒不見了,從此以後沒有。   
什麼因緣呢?哦,原來這樣:他在毘婆尸佛,毘婆尸佛就是我們說七佛之首,就是過去莊嚴劫的倒數第三尊佛。那個毘婆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像法當中,佛已經涅槃了, (p263) 那麼造了很多塔廟。造了很多塔廟呢,有一個廟裡邊,就是菩薩降生的時候。那個廟當中有各式各樣的,比如說有的哪,平常的一般塑的佛說法的像,比如說我們這裡說法的像,或者是出世的像,左手托缽,右手按地;說法像有說法印,或者定印,或者什麼。那麼有的時候紀念他的,比如說出生的時候,一手指地,一手指天,七步等等,有的涅槃像。那麼這一個廟裡邊塑的那個菩薩,是從兜率天降生的時候這個菩薩像,騎著那個大白象下來的,這麼一個像。
結果那個年久了以後,那個不是佛菩薩本身哦,那個象身上面那個鍍的金,有一點剝落了。有一個窮人,他跑到廟裡去拜佛,看見了那個象身上剝落了,心裡是不忍:唉呀!這個佛的地方,怎麼剝落了?他根本窮得不得了,想盡辦法是弄了一點點,不曉得什麼泥巴啊什麼東西,跑得去把那個象身上就補了一下。就那補了一下,從此以後他就生天,就這樣。那多生多劫有這個,一直到現在,那還是這個因緣。到現在呢,他這個跟法相應的善根成熟了,證了羅漢果。   

<難的是得不到正知見>
所以我這個地方說到「毀」的嚴重,反過來呢,你只要對他一點點,做一點好的。我這地方是反過來說,做一點的好事有這麼大的效果;然後毀壞的話,同樣地,可以想像得到,有這麼嚴重的惡果。但是這麼大的惡果,而你對於一個起了勝解大乘的菩薩,有一念 (p264) 瞋心,乃至於你說一點批評他的話,這個惡報這麼重。所以現在我們動不動隨便批評別人啊,菩薩戒上面告訴我們「說四眾過」。固然你受了戒,除了這個性罪,還有遮罪;你不受這個戒,一樣地,你只要一開口—罵,你只要心裡面起一個念頭,就對我們有這麼大的損害,但是你曉得他是菩薩嗎?所以注意哦!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的確確要想積功德是千難萬難啊,但是我們要毀壞的話,好容易、好容易呀!
真正的觀念不是它難跟容易,真正的難的地方,就是我們得不到正知見。所謂這個正知見,不是說今天文字認識哦!正知見就是說,你認識自己的心相,了解了以後,看心裡很清楚,欸!一念起來了,起來的不相應的惡念,你認得這個,這個叫正知見。然後呢,一念起來了讚歎,這個就對的,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重要的要學的地方。繼續,還有一個經。

【《能入定不定契印經》說:「若剜十方有情眼目,由慈心故令眼還生,及將前說一切有情,放出牢獄,悉皆安立轉輪王樂或梵天樂。如次若於諸能勝解大乘菩薩,淨信瞻視及由淨信樂欲瞻視,稱揚讚歎,較前生福極無數量。」】
《能入定不定契印經》中說:“你把十方一切有情的眼睛,都把它弄瞎掉;弄瞎了以後,現在你慈悲心,把他的眼睛重新恢復,這個功德不得了。前面所說的一切有情,關在監牢裡,你把它放出來,不但放出來,而且給他轉輪王的種種快樂,還有三世間最快樂的是梵天樂,這個功德是大得不得了,比起下面,對一個勝解行的大乘菩薩,那個不是登地的聖者,還是個凡夫菩薩,你淨信瞻視,你只要對他一個淨信心,看見了以後非常歡喜,乃至於稱揚、讚歎,單單這樣,生的福是無量無邊。”

剛才說壞的,現在好的。就是你把十方一切有情的眼睛,都把它弄瞎掉,弄瞎。弄瞎了以後,現在你慈悲心,把他的眼睛,欸,重新恢復,這個功德不得了!你現在救一個人 (p265) 都不得了,你把十方一切有情都救起來。然後呢,前面所說的一切有情,關在牢監裡,你把他放出來,不但放出來,而且給他種種快樂。快樂到什麼樣子?轉輪王,那個世界最快樂的。還有呢,三世間最快樂的是梵天樂,這個功德是大得不得了啊!
你現在隨便布施人家一點點錢,那就很好。我前沒多久聽說,說前兩天有這個什麼,如來素食餐廳,說他那個餐廳,凡是出家人去,他都免費的。啊!結果生意是越來越好,有太多這種典型的例子。最近那個慈濟功德會,有很多委員,他拚命地救人,欸,結果呢,越來生意越好。那旁邊呢,大家都同樣的生意,人家都虧本,他就賺錢了,這很簡單,就是這個。所以做一點點好事有這麼大的果報,他現在把十方一切有情這樣的,那這個果報,大得不得了!
但是,欸,你看比起下面,對一個勝解行地的大乘菩薩,那個不是登地的聖者哦,還是個凡夫菩薩,他只是發了菩提心的那個菩薩哦,勝解行的菩薩哦!你「淨信瞻視」,你不要怎麼樣,你只要對他有淨信心,看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哎呀!這個菩薩。」你這樣很歡喜地看他,「淨信樂欲瞻視」,啊!你這樣非常歡喜地看他。乃至於「稱揚讚歎」,單單這樣,生的福是無量無邊啊!所以我們現在談到說:「哎呀!我現在很窮,沒有福德啊!」正因為你沒有福德,所以叫你供養三寶,所以叫你承事師長啊,結果偏偏捨不得。 (p266) 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得了,叫你做三寶的事情,大家總覺得好像,哎呀,吃了虧一樣;叫你侍候那個尊長,大家又覺得:啊,這個又不好。我們這個福德從哪裡培養起啊?這地方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如果正確了解了,那時候你就會了解,前面說為什麼供養自己的尊重善知識,有這麼大不可思議的果報。積聚自己的資糧福德,最好的就從這個地方,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大家要正確地了解的話,那個三寶一定興!為什麼不興啊?大家只忙自己的,結果呢三寶既毀壞,我們也下地獄。現在你了解了以後,啊,人人拼命!自己的事情沒關係的,丟在那裡不管,你一定或者把那個大殿,把那個園庭,然後那些東西弄得好好的,人家看了也歡喜,我們自己也生生增上,佛法怎麼不興呢?這道理這麼簡單哪!喏、喏、喏!這個地方,經、論、菩薩的典型的很多的例子,都說得清清楚楚。下面,

<第四組>
p. 133
【《極善寂靜決定神變經》中亦說:「較諸殺害南瞻部洲一切有情,或盡劫奪一切財產,若於菩薩所修善行,下至搏食施請旁生,而作障難,能生無量罪。」故於是處,極應防慎。】
《極善寂靜決定神變經》中也說:“你把南閻浮提的一切眾生,統統殺掉了,把他的財產統統劫奪掉了,這個罪好可怕,可是比起下面來的話,這個罪還算輕的。說一個菩薩所修的善行,你並沒有傷害那個菩薩,只是他修那個善行的時候,你去障礙他,那個菩薩去施一搏食,施送給旁生,說一粒糖給螞蟻吃,你把他障礙掉了,這麼一點,生的罪無量無邊。” 由於對境深重,稍有違逆、損害就會結無量罪業,因此在三寶、上師、菩薩、父母等對境前,尤其應小心防護。

② 所依門分四:
① 以智愚而有輕重 
② 以具戒而有輕重 
③ 破戒者等之罪業 
④ 歸納而說依法之重罪

下面又有一個比較,都是出於經上面的。你把南閻浮提的一切眾生,統統殺掉了, (p267) 哦,這不得了!還有呢,把他的財產統統劫奪掉了。單單一個殺已經不得了,還要盜,這個罪好可怕!欸,可是比起下面來的話,這個罪還算輕的。下面什麼呀?說一個菩薩所修的善行,你並沒有傷害那個菩薩哦,只是他修那個善行的時候,你去障礙他。他那個菩薩去施一摶食,一點點東西,施給、送給旁生,說一粒糖給螞蟻吃,你把他障礙掉了,這麼一點哦,生的罪無量無邊。也許到這個地方我們會懷疑:「怎麼可能呀?」怎麼不可能!絕對事實,我告訴你!真正造的業,下面詳細說,這裡我簡單地說一下。
造的業真正的有三方面,《金剛經》上三輪體空,那個是已經證得空性以上的菩薩,在我們凡夫位上的三輪,這我們要正確地認識,慢慢地相似的清淨相,你去做就對了。哪三輪呢?你是作者,就是你的心裡面;然後呢你拿一樣東西,這個是所用的物,送給對方,或是施一粒糖,這個是你施的東西;給這個螞蟻或者蟑螂吃,那是受你的東西,那是旁生哦!這個三樣東西當中,任何一樣東西,都會決定你的業的大小。但是所施的對象,這個是固定的,那個畜生就是畜生,佛就是佛,你沒辦法轉變,對吧?所以這個雖然有絕大的差別,可是這個主,由不了我們自己。你今天碰見一個佛,他就是佛,你碰見了蟑螂,你沒辦法把牠看成佛那樣。然後呢你施的東西,就拿我們普通凡夫來說,就算你王永慶嘛,你最多只有一百億的財產,你比起南閻浮提固然比不上,比起這個台灣省都比不上的。
(p268) 但有一樣東西啊,注意!就是我們發的心,這個菩提心的特質是什麼?它是跟法界相應的,法界相應的。就像那個算術當中,所以任何一數字乘那個無限大,乘出來的結果,都是無限大。哪怕一粒糖,哪怕施給一個螞蟻,不管另外的二輪是什麼,可是你的心是個無限大,結果是個無限大。他菩薩做任何一件事情,他以菩提心相應的,就是一個無限大。今天你把他障礙住了,請問:你賠得起嗎?這南閻浮提,只是個南閻浮提,跟無限大怎麼能比啊?這個南閻浮提,在太陽系當中,找出來小得一點點;在銀河系當中,找都找不到,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我們真正修學佛法,要曉得這個大乘的真正精神啊,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這一點!這一點我們了解,這個業,它有特別大的大力量的,特別大,大力量的。
所以這地方,我們現在要特別注意,特別注意一個問題。現在目前交通方便,所以南傳北傳大家又開始經常來往。往往我們南北傳之間,彼此有意見的不同,這一點我們應該採取個什麼態度呢?我告訴你們:自己總覺得我現在很慚愧,我現在不了解,最好把兩樣東西都了解了一點,那個時候才去開口。現在我們通常很容易犯的大毛病,就說:「啊!我們是大乘,他們是小乘。」對不起,你說這一句話非墮落不可,非墮落不可!這是根本,佛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的教法,隨便都不可以毀謗,何況這 (p269) 是根本!說大乘的根本,沒有這個小乘,根本沒有大乘。尤其是《瑜伽戒本》說得清清楚楚,不要說我們是大乘。反過來,同樣的所謂小乘的,因為有一點,關於這個維護得完整的話,那他們比我們維護得好得太多、太多。然後呢,你看見了這個好的形相,然後說:「哎呀,他們是,我們沒有了。」那又完全錯了,完全錯了!這一點啊也不必……。
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這一點,我就一個事實擺在這裡。請問:像中國這樣的戰亂,到佛法最盛的時候,所謂唐—隋唐。隋唐以後,不要說經過「三武一宗」,除了這個以外,然後呢經過這個所謂五代,然後兩宋、元、明、清,這頻年戰亂是不曉得多麼厲害,一切東西都破壞得這樣厲害了。世界上很少有這個國家經過這樣的破壞,居然還能夠保存,假定說沒有一點真實的內容,請問,它憑什麼保存?不但保存,而且每過一個時候,欸!就只要有一個個把人出來的話,馬上佛法就旺,很興旺,憑什麼?這一點我們要了解哦!所以大乘的基本特質我們一定要了解,它的的確確這個實在是偉大極了!
反過來說,我們不要說大乘而輕易毀謗,絕不可以!大乘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的話,根本沒有大乘,你把你的根都挖掉了,你還談什麼大乘,自己還要毀謗別人,不,這第一個不可以。第二個呢,反過來,我們也要了解,不要看見,啊!說只有……現在好像這個佛法只是他們是。以他們來說,看我們不對,這個我們能夠原諒他的,絕對我們原諒他, (p270) 因為他並不了解我們的這個大乘的內涵、特質。平常我們看一件事情,總是表相上去看。表相,現在我們的確是支離破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他以一個外行人的眼光來看,自然產生這個結果。可是我們生在這一個大乘地方,這是我們宿生的善業所感哦!那個時候你不了解而跟著他們說的話,這非常嚴重。
其實不但是我們現在,所以我建議大家好好地學。你們不妨看看,不要看多的,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你去看看好了。然後呢義淨大師,凡是中國古代高僧,到過印度的,以及像《阿底峽尊者傳》。那一個時候,印度本身就是這樣的,有的時候大小共同,有的地方只弘大乘,有的地方只弘小乘。彼此間就有各式各樣的意見,就有各樣的意見,這意見的參差,你是無法想像的。上一次我就告訴過你們,那個無垢友尊者。那這個小乘當中絕頂聰明的人,他因為毀謗大乘,馬上生陷阿鼻地獄。玄奘大師去看的時候,還看見那個地方,還立個華表;說:「喏!這就是某人,當年因為毀謗世親而墮落的地方。」這樣啊!所以這一點,碰到這種地方的話,我們從這地方呢,注意啊!我們不要……在沒有正確認識之前的話,自己只有一個心:「我們現在是很愚癡啊!我現在要好好地學啊!」這一點我們要了解。因為它這個業,具有絕大的力,具有絕大的力,你隨便一個念頭動的話,就產生不得了嚴重的後果!那麼再下面,

(p271) 【◎ 由所依門故力大者。】
由所依方面導致業力重大:按《俱舍論自釋》來說,

所依的門,這個什麼呢?先舉個例。

【謂如鐵丸小亦沉水,即彼成器雖大上浮,】
譬如,一顆鐵丸子體積雖小,但也會沈入水底;如果將它造成大船,體積雖大,卻會上浮。

說鐵丸再小的一點點,丟在水裡「噗通!」掉下去了。然後呢,你這個鐵再大,像大船幾十萬噸,不得了的,什麼東西都沒辦法,沈。欸!結果擺在水上,它就浮在那裡,為什麼呀?

【說智不智所作罪惡,】
以此比喻智者和愚者所造罪業有輕重的差別,即:智者所造罪業雖大,卻能從罪業中出離;愚者所造惡業雖小,卻會因此而墮落。

就在這裡,這個。

【而有輕重。】
這個就說明了什麼呢?我們的智慧去辨別。下面:

【此因相者。】
這個根據,

這個原因。

(p272) 【《涅槃經》說,諸愚癡者,如蠅黏涕不能脫離,雖於小罪不能脫離。】
在《涅槃經》中說:無智慧的愚者造作罪業,就像蒼蠅粘上鼻涕便不能脫離。意思是,愚者即使是對微小的罪業也不能脫離。

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說愚癡的人、沒有智慧的人哪,就像那個蒼蠅沾到了那個涕。我們也看見的鼻涕,或者現在的這種膠紙,那蒼蠅一沾上面,對不起,是逃不走了。那實際上很小的一點點哪!我們愚癡的人,犯了一點小罪啊,就受大果、大果報。 

【由無悔心】
因為愚者對以前已造下的罪業沒有後悔心,

第一個, 

【不能善行】
日後又不能行持善業,

然後

【由覆藏過,雖先有善為惡染污。】
由於覆藏己過,雖然先前已有一些善業,也會被這個覆藏之惡所染汙。

所以

【故應現受異熟之因,變為極重那落迦因。】
對愚人來說,本來這種小小的,在現在稍微受一點點苦,就可以消掉的,結果變成功絕重的那落伽的因,這個是愚痴。

本來這種小小的,只要現在稍微受一點苦,就可以消掉的,結果變成功絕重的那落迦的因。啊,這個,這個是愚癡啊!剛才我特別把那個「腹誹」,寫成什麼?就是肚子裡嘀咕,我們常常犯這個毛病。其實一點很小小的事情,你就是擺在這個地方,然後呢還擺在肚子裡面,嘀嘀、嘀嘀、嘀嘀咕咕,這樣的話。所以我告訴你們,就像平常我們這地方立的很多法,假如你覺得不合適,你可以說這地方不合適,我倒換一個地方去,千萬不要自己肚子裡嘀咕,嘀咕對你有絕大的害處。乃至於你到那個時候嘀咕了,還爭取同情,跟人家大家說,說了以後想辦法去使得這個事情不成 (p273) 功,那是更嚴重,更可怕!雖然這不是破僧,但是這是破僧的因哦,這樣,這一點我們注意!不但這裡,在任何一個情況之下。所以我們只有一個念頭說:「啊!我現在愚癡,我怎麼樣才能夠把它改善自己。」不管跑到哪裡去,就這樣拿這佛法來照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又如少水投鹽一掬,則難飲用,或如欠他一文金錢,不能還償,漸被逼縛受諸苦惱。】
這又好比在一碗水中投入一把鹽,水便很難飲用;反過來,很大一缸水,投進去,如果海水的話,投上十斤、八斤、一百斤、一千斤,那動也不動,就這樣。或者如欠他人一文金錢而不能償還,將導致難以擺脫他人的逼迫、捆縛等苦惱。

就這樣。這很少的水,一點點鹽放進去就不行。反過來,很大一缸水,投進去,如果海水的話,投上十斤、八斤、一百斤、一千斤,那動都不動,就這樣。那麼同樣地欠了錢,雖然很小,你不能還的話,很糟糕。世間的金錢還起來很難,佛法這東西很容易,你一要追悔、懺悔的話,問題就解決了。但這個懺悔不是個形象哦!我們現在太多的人,啊,就跑得去,今天就懺了悔,說懺悔就完了。那心裡面還在那兒:「反正懺悔可以完的!」你憑這個心的話,那個懺悔就根本就是連它動都沒動。
你憑這個心的話,那個懺悔就根本就是連它動都沒動。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第五組>
p. 133 (6)
【又說五相,雖是當感現輕異熟,能令熟於那落迦中,】
又說由於五種相的緣故,導致本來只是在現世中將感得輕微異熟的業,卻轉成在地獄中成熟異熟果的因。

“五相”:
① 愚癡深重;
② 善根微薄;
③ 十惡業尤為深重;
④ 造罪後不起追悔之心;
⑤ 先前無有善行。

所以應當了知,罪業輕微是指智者具足以下的條件,即:做錯了,馬上懊悔、懺悔,造罪之後,千萬注意不要再犯。能坦誠發露,不覆藏罪業;能精勤修行善法,以對治諸惡。如果不是按照這樣去修,卻自以為是智者,因為輕蔑的緣故,明知不能做,卻還以愚癡心故意去做,這樣罪業尤其深重。

下面這個五樣東西,就是一點很輕微的,本來現生就可以受到,那最輕微的!就可以感到那落迦有情地獄。這個不得了的可怕,那是不得了的可怕!哪幾樣呢?

【謂重愚癡,】
這是第一個,所以真正的「重愚癡」,第一件事情正對治的就是什麼呢?正知見。所以我們儘管沒有得到正知見,當我自己覺得:唉呀!我是錯的。你有這個的話,這個愚癡就絕對不會重。真正重愚癡的人,他自己總覺得自己對的,總為自己辯護。這個實際上這種心情,這個本身就是個愚癡的現象。

(p276) 【善根微薄,惡業尤重,不起追悔,先無善行。】
這個五樣東西,很清楚、很明白。對自己任何一點點事情,要隨時曉得:錯啦,錯啦!所以本論一開始學的時候,就告訴我們斷三器、具六想。六想第一個,我們要了解,我們在長夜無明當中,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然後呢具善行等等,這個尤其對我們目前來說,真正地,說到了這個地方還沒有善行的話,真是如入寶山空手而回啊!
末法時代如何積福德
尤其是末法的時候,在這種支離破碎的環境當中,更是你最容易積福、積德的地方。
所以當初我跑得來,別人一看那個支離破碎,啊!覺得一塌糊塗,有人告訴我:「哎喲!某人哪,這個地方你怎麼能去呀?」我以前要是,也是一樣,我一看的話,趕快走!我現在恰恰相反,一看,哎呀!這麼個大肥沃的沃田哪,像我這樣差勁,一點用場都沒有的人,只有跑到這個地方,我多多少少做一點,馬上現出功效來了嘛!這是很千真萬確的事實。實際上我在這裡沒做什麼,都是你們做的,你們有沒有發現?那沒多久,前後這一個月你去看看,啊,這麼好啊!所以的的確確地,說跑到這個地方來居然還沒有善行,那個東西真是好可惜。我們現在地方,說實在你懂得了,要造惡倒不大容易,要造善啊,隨時到處都是,到處都是!這個五點我們了解。

(p277) 【故說輕微是指智者,】
什麼叫輕,就是有智慧的人。

【能悔前失,】
第一個,我們凡夫一定有錯的,但是做錯了,馬上懊悔、懺悔:「哎呀!我又錯了。」不要去保護它,保護它你就完了。然後呢,

【防護後過,】
以後的千萬注意,唉呀,不要再犯!

【不藏諸惡,】
對惡的事情拿出來發露。

【勤修善法,諸惡對治,】
就是這些事情。

(p278) 【若不修此妄矜為智,由輕蔑門,知而故行,是為尤重。】
他現在不如此,「妄矜」,矜是矜誇—還自己覺得我很懂!「唔,這個怎麼不懂啊?我都知道!不但是什麼小乘的東西我都了解,大乘的唯識、中觀我都懂。」對不起,如果說你真的行相對了,那當然了不起。如果說只有嘴巴上面懂,像剛才這種心理的話,那就害了!這個情況是「妄矜為智」,還「輕蔑門」,「知而故行,是為尤重」,是為尤重!所以在這個地方,不是看你有多少學問,講得多少好聽,真正看的,看你的行持。
其實不但是我們,我還記得,我們中國一個孔老夫子門下一個典型的公案—子張,那是一個能說善道的人。啊!腦筋很聰明。孔老夫子怎麼講啊?他說:「以前哪,人家怎麼講我就相信他,現在啊,人家怎麼講,我不!先要看看他的行為。我為什麼這樣啊?於予與改是。」予就是宰予,就是子張﹙編者按:疑應為子我或宰我﹚。所以說:「我因為看見了子張以後,就改了。」子張這個人哪,哦,這個講起話來,講得非常好聽,腦筋非常聰明啊!可是你一看他的行持,對不起!「我看見了這個人以後,不,我不聽他的話,先要看看他的行為。」非常簡單!這是別人來看你,我們自己修行,自己看自己,再清楚不過,非常清楚。所以這一點我們要了解,我們要曉得我們的愚癡,努力改善,對! (p279) 然後呢自己啊,自己以為覺得我很懂,懂得很多佛法,你就錯了!乃至於你覺得人家看不見,更錯!這個就是說「尤重」,前面的已經夠重了,這個地方是更重。

【《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寶蘊經》說:“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有情都趣入大乘,而且擁有轉輪王的地位,他們各自都以大海那樣寬廣的燈器、須彌山那樣高大的燈炷來燃燈供養佛塔,福德之大,是不得了不得了的大。然而相比之下,如果有一位出家菩薩以小小的燈燭,一點油脂在佛塔前燃燈供養,則前者所得福德比不上後者的百分之一。” 

下面,引經上面。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統統入大乘。注意哦!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這個大乘這個行相是不可思議哦!因為任何一個人,他一旦屬於入大乘,入大乘的門是發菩提心,一發菩提心,他那個心跟法界相應的,法界相應的。不要說是登地的菩薩,就是發了這樣的心;不要說發了真正,已經發了世俗的心—大家還記得那個沙彌跟這個羅漢的公案吧?一個小沙彌,一個證得羅漢。他只是學:「哎!我、我、我,我可是要學大乘。」哈,那個證得羅漢那個聖果欸!馬上恭恭敬敬地把他東西拿下來,說:「啊!你請前面走。」過了一下,那個小沙彌想:「唉!證菩薩真不簡單哪,我還是跟我這個師父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來學。」那個羅漢是有神通的,馬上叫那個小沙彌:「來、來、來!那個包裹你揹,跟著我後頭。」現在我們不要說證羅漢,乃至於連它這個戒相自 (p280) 己都摸不清楚哦!這樣。
所以這個地方說,三千一切有情入大乘,還具輪王位,然後呢,以什麼?以燈燭如大海,哇!「炷如須彌」,這都是世間最亮的,供養這個佛塔。這個福德之大,是不得了、不得了地大!第一個,這個裡邊能供養的心,它是個大乘的,單單這個就不得了地大!所供養的物,所供養的東西,像大海水,像須彌山;然後供養的對象,他不是供養一個螞蟻,供養佛塔。三樣東西,每一樣東西都是這麼個大。嘿嘿!下面你看呀,「其福不及出家菩薩」。同樣地,他還是個菩薩,是個大乘,換句話,這個心本身是一樣的,但是呢不同的,一個出家—他是什麼?「於小燈燭」,小小的燈燭,一點油脂,拿得來供養這個佛塔,所供的對象是一樣的。他那個福德啊,前面這個在家人,比起那個出家人,「百分之一」!
所以說到這地方,我們不要害怕。出家固然你做錯了非常可怕,可是做對了,那不得了,這不得了!以後會特別告訴我們的。所以這件衣服的殊勝,真殊勝哪!儘管現在說我做不到,我心裡一直高興,我還是覺得最高興的—被這件衣服。拼命要做好它,這個功德是不得了的!

(p281) 【此中意樂,】
下面說:

【謂菩提心及其福田俱無差別,然所供物,殊異極大,】
這裡意樂(菩提心)、福田(三寶境)都相等,供物卻是前者殊勝,可見導致果上後者福德大的唯一因素,就是後者的所依力大。就是一個是出了家,一個是在家人。

換句話,三輪當中,兩輪是一樣的—你發的心是一樣的,所供的對象是一樣的。但是物也沒有差別,三輪完全一樣的。就是什麼—所依門,就是一個是出了家,一個在家人。

【是所依力極為明顯。】
看見沒有?那為什麼這個出家有這麼大的功德呢?這個也說一下:這件衣服是什麼—三世諸佛清淨幢相,對吧!記得嗎?三世諸佛的清淨幢相,這個是跟法界相應的量,就這樣。所以前面那個菩薩,他是發了大乘,他是什麼?他並沒有證得佛果,他雖然大,是勝解行地的;但是這個清淨幢相可是佛的果位上的東西哦,那這個真正地寶貝的、可貴的地方就是如此。所以同樣你了解了這一點的話,是不管他小乘大乘,乃至於《地藏經》上面說,到末法的時候,破戒比丘,十惡不赦做種種壞事,他這件衣服一穿,你把他看成 (p282) 佛,你就有這樣的功德,這個本身是個清淨幢相嘛!所以我們了解了這一點,然後「說四眾過」那個就很容易避免掉了;「自讚毀他」很容易避免掉了。
你了解的什麼?我要修學佛法。對,你要修學佛法要跟著佛,然後呢這個清淨幢相,清淨幢相你恭敬他,就是你的嘛!他自己亂來那是他的事情嘛!假定說你真是個大乘行者,你趕快努力,將來救他,這是你的事情。如果是你只管你自己的話,那你趕快把你修持你自己,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啊!他的好不好跟你有什麼關係啊?這是很明白的道理嘛!就這個正知見啊!所以你了解了,修行的的確確非常容易。

====== <<< 消文 >> ==========
1.
第二兼略開示具力業門分四。
由福田門故力大者。謂於三寶尊重似尊父母等所,於此雖無猛利意樂,略作損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
此復猶如《念住經》云:「於佛法僧,雖取少許亦成重大。若不與取佛法僧物,仍以彼等同類奉還。盜佛法者,即得清淨,盜僧伽者,乃至未受不得清淨,福田重故。
若盜食物,當墮有情大那落迦,若非食物,則當生於諸獄間隙,無間近邊極黑暗處」。

十業道的輕重,第二部分說明業為什麼特別重大的原因,其中分四:
① 福田門② 所依門③ 事物門④ 意樂門。

由福田方面導致業力重大,由於三寶、善知識、尊長、父母等處,是我們的福田,所以雖然沒有強烈造善、造惡的心,但是只要稍微做一些損害或饒益的事,就能感得大福以及大罪。

師父解釋業是什麼?思、思已業,就是你思心所,當你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已經在這地方了。(王用予夢遇文昌帝君記「腹誹」公案)

猶如念住經中所說:「從佛法僧三寶處,雖然只盜取少許的物品,哪怕起很少一點點,也構成重大的罪業。若是盜取三寶物,事後以同類的歸還,盜取佛、法的,罪業可以得到清淨;但是盜取僧伽的,如果對方不接受歸還物,罪業就不得清淨,這就是福田門力大的緣故。


如果所盜是僧寶的食物,將會墮入有情大地獄;如果是非食物的其他物品,將會轉生在地獄的間隙之中,也就是無間地獄附近的近邊地獄或獨孤地獄等極黑暗的處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