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2017-01-18進度:P34L01-35L13 隨念恩者

2017-01-18進度:P34L01-35L13隨念恩者。
本週回家功課:在賴上寫一則自己的善行分享。
智慧小語:己過如山積不見,師過秋毫亦明察,
    法不相應實由此,勤加懺悔常憶念。
重要概念:修學佛法最重要的是親近善知識,而親近善知識第一點是要對善知識修信心,這是所有的根本。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
我們親近善知識的時候,不論是經常親近的,還是偶而親近的,思惟善知識功德的心,都是同樣的沒有差別。即使是只從善知識那邊聽聞學習,短短四句的一個偈頌而已,如果他有犯戒,或者其他過失的話,也應該思惟他的功德,切莫觀他的過失。

一個字,一四句偈,對於你有用的話,他幫助了你了,怎麼不感激、不恭敬他?他犯戒等等,那是他的事情。
我們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是聖人,都是凡夫,乃至於很多父母犯了很多錯誤,你會責備他的錯誤嗎?還是你感激他的恩呢?
業感緣起,所以不是佛創造的,而是佛發現的,世間的事情法爾如是。那這個因果本來就是如此:你能夠從好的一方面看好的,你就得到好的果報;你看不見好的,看見壞的,自然而然你就自己受苦。

《寶雲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或無智解,或具尸羅或犯尸羅,皆應發起大師之想。寶雲經中說:「如果我們能夠依照前面所講的,對善知識只憶念他的功德來修信心的話,那我們的善根很快就會增長,不善(無明、煩惱)很快就會損減。我們應有的態度是,不論親教師他是多聞廣博還是少聞,有智慧辯才還是沒有智慧辯才,戒律清淨還是有違犯,都該把他當作是佛來想。

親教師通常我們叫作和尚。 
親近善知識是得到正確的認識,如理地行持,把我們的邪知邪見,自以為是的這種錯誤的概念淨除,而得到正知正見。然後進一步我們的行持,跟那個正知見相應的淨業,善淨之業,有了這個,一定將來得到圓滿的果報。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於親教師亦應信樂,於軌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就如同我們對於佛,是充滿信心、恭敬心和愛樂心,對於親教師,也應該如同對佛一樣的充滿信樂心,對於軌範師等等,都應當發起恭敬、承事。

親近善知識是得到正確的認識,如理地行持,把我們的邪知邪見,自以為是的這種錯誤的概念淨除,而得到正知正見。然後進一步我們的行持,跟那個正知見相應的淨業,善淨之業,有了這個,一定將來得到圓滿的果報。
五種阿闍黎
一、剃度阿闍黎:即剃度本師,及說剃度戒者。
二、羯磨阿闍黎:即受戒壇上得作羯磨者。
三、教授阿闍黎:凡受戒中教授威儀等事者。
四、授經阿闍黎:教誦經律,講明義理,即引禮之類。
五、依止阿闍黎:即諸方住持,吾曾在彼座下,受其法益,或受食益,乃至依住一宿者。
阿闍黎乃軌範師之意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我們能夠尊重別人,這個結果還是我自己好,因為你好了,你回過頭來還要還人家,那個就是幫助別人的時候。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未圓滿者悉能圓滿,煩惱未斷悉能斷除。如是思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於諸善法應隨順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如果我們能夠對一切善知識都發起恭敬、承事的話,成佛的菩提資糧,未圓滿的都能圓滿,煩惱未斷除的都能斷除。若是有這樣的正知見,便能非常歡喜的隨著善法來行,對於不善法自然就能遠離而不去行。」

釋迦世尊圓滿佛—自、他都圓滿。
「即身成佛」為自圓滿。「見性成佛」是見到佛性。

《猛利問經》亦云:「長者,若諸菩薩求受聖教,及求讀誦。若從誰所聽聞受持,施戒忍進定慧相應,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即應如法恭敬尊重此阿闍黎,猛利問經也說:「長者(合於以下十個條件的稱為長者: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行淨、年耆、族稱、上所稱、下所稱。族稱,是種族為人所稱揚。上、下所稱,就是說為上下十方大眾所稱揚。),若是有菩薩想要聽聞佛法,修學佛法,無論是從那一位善知識那邊聽聞受持的,關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或者是和菩薩集積成佛資糧有關的內容,即使是只有短短的一個偈頌而已,都應該要如法的恭敬這位善知識。

你如果得到了正知見的話,你會發現真正為你著想,這樣做最好,於是你越做越起勁。等到你越做越起勁的話,那個我相對地漸漸在減輕當中,然後你跟法相應的能力漸漸增長當中。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假使即於爾所劫中,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承事供養此阿闍黎。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猶未圓滿,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而且是隨他開示了多少的偈頌,就以多少劫的時間,來行利養、恭敬,和以種種的供具,承事供養這位善知識。長者對於教導大乘菩薩道的善知識,如果以如此恭敬、正直的心,盡所有的能力來承事供養善知識,都還不足以報答善知識所給予的恩德,更何況是以不如法的方式來恭敬、供養、承事善知識,當然就更不足以報答了。」

第三隨念恩者。
「親近善知識時的意樂心」,第三是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你供養師長的這個福報,沒有一個人能比的,供佛的這個果報不如供師長,尤其大乘經典裡面。

《十法經》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沈溺有海,拔濟我者,我入惡道示善道者,繫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十法經中說:「在漫漫的輪迴長夜裡,讓我知道長久以來,一直在生死中流轉的是善知識;把我從愚痴無明的覆蓋中喚醒的是善知識;在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的深海中,拔苦救濟我免於沈溺的是善知識;為我指示善道,免入惡道的是善知識;把我從三有的牢獄中釋放出來的是善知識;當我被病苦所逼惱時,能為我作大醫王的是善知識;當我被貪等煩惱猛火燒燃時,能作雲雨而熄滅的是善知識,我們應當這樣思惟,來隨念善知識的恩德。」

《華嚴經》說:「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令善通達法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令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善知識者,長我一切白淨善法。」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每每憶念善知識的恩德,都不禁痛哭流涕。因為善知識,把我從一切的惡趣中救護出來,使我能通達一切法的平等性,為我開示安穩道(涅槃)和不安穩道(輪迴),以普賢菩薩大行大願的內容來教導我,使我能通往成佛的道路,正確的趣入真如的法界大海,為我解說三世諸佛所了知的一切法,顯示諸佛菩薩的勝妙宮殿、壇城、淨土。善知識是能夠長養我一切善法的人。」

應如此文而正隨念。一切句首,悉加「諸善知識是我」之語。
我們應該如前文中所說的內容,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在每一句的前面,都加上「諸善知識是我」這句話。

諸善知識是我在生死當中,他來救我;諸善知識是我在長夜的苦惱當中,他來救我;諸善知識是我為煩惱火的燒燃,他作雨雲來息滅;諸善知識是我要到一切智的佛地去,他指示我,他護送我;諸善知識是能夠讓我進入法界大海;諸善知識是能夠讓我了解一切佛法;諸善知識是能夠讓我到眾聖處所。

於前作意善知識相,口中讀誦此諸語句,意應專一念其義理。
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觀想善知識的相貌,口裡讀誦上面的句子,意念專一思惟其中的義理,應該這樣的來修習。

於前經中,亦可如是,而加諸語。也可以在前面所提的十法經內文中,每一個句子的前面加上「諸善知識是我」這句話。如「諸善知識是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諸善知識是我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諸善知識是我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諸善知識是我沈溺有海,拔濟我者,諸善知識是我入惡道示善道者,諸善知識是我繫縛有獄解釋我者,諸善知識是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諸善知識是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

又如《華嚴經》云:「我此知識說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徧示菩薩威儀道,專心思惟而來此。
又如華嚴經中所說:「善知識是宣說正法的人,他普徧開示一切法的功德,顯示所有菩薩的威儀道,我就是專誠思惟這些恩德,才到善知識這個地方來的。

此是能生如我母,與德乳故如乳母,周徧長養菩提分,此諸善識遮無利,解脫老死如醫王,如天帝釋降甘雨,增廣白法如滿月,猶日光明示靜品,對於怨親如山王,心無擾亂猶大海,等同船師徧救護,善財是思而來此,
善知識使我能生出一切善行,就像母親能出生嬰兒一樣;善知識給予我功德的乳汁,使我功德成就,就像乳母餵養乳汁,使嬰兒成長一樣;善知識讓我能周徧長養一切的菩提道分,就是為我開示成佛的方法,正確的積集福德智慧二資糧;善知識教導我遮止一切魔害災難等損惱;善知識如大醫王,幫我從老死中解脫;善知識如帝釋天,普降甘霖以潤生;善知識使我的善法漸漸增長廣大如滿月;善知識的智慧如日光,能照破一切的無明黑暗,使煩惱調伏而顯現涅槃寂靜;善知識如堅固的山王,不為親人怨敵所引發的貪瞋所動;善知識的心,如大海的平靜無波,不因煩惱擾亂而動盪不安。善知識如同船師一般,能普徧救護一切。我善財童子就是思惟這些恩德,才到善知識這個地方來的。

菩薩啟發我覺慧,佛子能生大菩提,我諸知識佛所讚,由是善心而來此。
善知識啟發我本覺的智慧,使我發為度眾生願成佛的菩提心,這些善知識為諸佛所讚歎,我就是為了這個善心,才到善知識這個地方來的。

救護世間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此給我樂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識。」應咏其頌而憶念之,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善知識如勇士般的救護世間,是眾生的大商主和依怙的對象,善知識給予我安樂,如同有了智慧的眼目,能明見一切煩惱而降伏它,我就是以這樣的心,來隨念善知識的深恩,發起恭敬、利養、承事善知識。」當我們親近依止善知識的時候,應該讀誦這些偈頌來憶念善知識的恩德,把善財童子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來讀誦。

1 則留言:

  1. 本週輪到我消文「第三隨念恩者」 看到您的筆記,受用良多 感恩您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