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03-02進度:P40L11-P41L07 第六攝彼等義

2017-03-02進度:P40L11-P41L07 第六攝彼等義
智慧小語:下者雖與上伴共住,僅成中等,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重要概念: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常墮惡趣,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第六攝彼等義者。「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其第六項是攝彼等義。就是把親近善知識的部分,作一個總結。

世徧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為什麼世間都強調讚歎、重視親近善知識的道理呢?我們應該知道,就像前面所說,已經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了。
尊長:善知識
瑜伽:相應、合ㄧ的方法。「做對」,道理懂了以後,還要做。做了以後,做得對不對?對了以後,是不是跟善知識所說的相應?

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
假定我們修了一趟、兩趟,心裡不是緣著法,卻總是緣著外境時,那一點用也沒有!
所緣境:就是我們修行時所緣的對象,譬如我們唸阿彌陀佛,心理緣的就應該是阿彌陀佛,但現在我們最常緣的卻是──貪、瞋、癡相!譬如:好吃東西擺在那裡,眼睛就瞪得大大的,心眼啊比這個眼睛瞪得更大。或是,有一個冤家對頭在眼前的時候,儘管你的面孔上還帶著三分的笑,你這個眼睛也瞪得這麼地大,那時候你心裡就緣著這個東西。

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
若我們是真正想要走修行這條路路,那麼就必須恆常不斷地去親近最殊勝的善知識。這個最殊勝的善知識一定能夠引導你,沒有一點錯誤的引導我們得到最舒勝的智慧。

爾時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
這個時候就像袓師伽喀巴說的:「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戰戰兢兢,唯恐錯誤。」

電話:
有一天我在房間裡面,聽見那個電話響了,我就拿起電話來,一看那個電話不是我,找別人的,馬上有一位同學:「啊,找哪一個?」他本來在那兒自己用功,聽見了以後……。啊!我覺得真是我的善知識。儘管我,實在是談不到什麼,可是在那個地方,也只是像那個什麼錄音帶一樣,把那個我老師告訴我的,告訴你們一遍,但是他心目當中就很認真地這樣。啊,我覺得這是我的善知識!是說明什麼?說明真正的依善知識的相,就是他處處地方一心一意地。我看見古來很多那種大德們,他的的確確,就像是所謂的孝子心一樣,他一天到晚想,這個善知識怎麼樣,他怎麼樣去承事他,就怕一點點的、小小的錯誤的地方失着。 
善人是我師

供齋:
有一個人離開這裡,那個離開這裡的我沒留他。他一來的時候,我對他印象很好,覺得這樣……總是不管任何人,現在只要他肯跑到佛門當中,我總是無比地讚歎。他來了第二天早晨,正好有居士們來給我什麼開心果,好像,然後呢我放在我房裡,第二天早晨我就拿出去,我就跟他說:「某人啊,你去供供佛,就這樣,等一下拿到齋堂。」他拿了這個東西,放在那裡一放,也就不管它了,那我也沒有說他,又過了個半天,這樣。後來總算看見供在那裡,我就跟他說:「那麼供好了,你收上去。」他說下午供的,要擺到明天。結果交到他手上開始,到等到齋堂上面,三天以後。我一看啊非常可惜,非常可惜!我在那個時候心裡想:唉,我不曉得用什麼方式能夠幫他忙,但是我一定要努力去幫他忙。
惡人是我資
兩個都是我善知識,我可不要學這個,應該學那個。 

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
如果不了解依止善知識軌理,不知道應該怎麼依止以及為什麼要這樣依止就去依止的話,那不會有利益,只會產生過失。

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餘一切極為重要。
所以依止善知識的軌理是最重要的,比其他的法還重要。

見是究竟欲樂根本,故特引諸無垢經論,並以易解,能動心意,符合經義,諸善士語,而為莊嚴,將粗次第,略為建設。廣如餘處,應當了知。因為依止善知識是修學佛法得到究竟欲樂(成佛)的根本,所以特別引用了種種的無垢經論來說明,又因為經論比較深,所以宗大師用了最容易使人了解方式加以解釋,策動我們的心,以完全符合經論的善士所說的道理來改變我們的惡習,把大略的次第先在這裡建立起來,詳細的內涵應從其餘教典中了知。

我等煩惱,極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師道理,知亦不行,諸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我們雖然已經學佛修行,但是煩惱、習氣依然深重,原因就在於不了解依止善知識的道理,或者知道要親近卻又不善依止,才會在聽聞學習的時候,不但沒有生起依師的功德,反而造下無量不善依師的罪業,而且對於已經造下的重罪,既沒有發起懺悔的心,也不生出防護不造的心。

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惟,
因此,我們學人應當首先了知前面所說,關於如何親近善知識?如果能夠依止善知識有什麼殊勝的利益?若是不善依止有有什麼過患?對於這些內容,就是聽完了以後,馬上去思惟、觀察、深入,那個才是真正產生功效的。

佛法上的道理是明明知道了,但是呢就偏偏做不到。為什麼?對治它的方法呢就是「數數思惟」。第一個,不懂,固然一點辦法都沒有;懂了以後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沒有如法地修持。

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應由至心而悔,多發防護之心,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
如果過去多生當中,曾經造下不善依止的罪業,應當生起至誠懺悔的心,並發起防護不再造的心,盡力讓自己成為具器(法器)的弟子,同時多多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精勤地積集資糧,發廣大願,希望生生世世,直到證得菩提為止,都能為善知識所攝受。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若如是者,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如果能夠這樣來做的話,相信不久,就能像願力非常希有的常啼菩薩,和求善知識永不厭足的善財童子了。

常啼菩薩求般若佛法的故事(文/煮雲法師)
般若會上佛無問自説
佛陀在般若會上,對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講了一個“常啼菩薩求法的故事”。
佛陀説:“你們欲求股若法門,應當學習薩陀波岑(華譯常啼)菩薩勇敢的求法精神!”
須菩提代表與會太眾,向佛陀合掌啟請:“常啼菩薩是如何求法呢?”

常啼發願求法,化佛指示向東
佛陀對須菩提説:“常啼菩薩為求般若波羅蜜多,不惜犧牲生命;可是他不知道到那裏去求?由於他誠心所感,忽然空中有聲音説:‘咄!善男子!你要修學般若法門嗎?從此向東方走去便可滿你所願。不過,你要注意啊!當你在路上走的時候,要不辭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飲食,莫想晝夜,莫恐寒熱;於內外法,心莫散亂,不得左右顧視,前觀後望;不破威儀,不壞身相,不動色受想行識,遠離一切名聞利養......'
常啼菩薩驚喜交集的向空中感動的説: ‘弟子當依教奉行,為一切眾生普作舟航,求諸佛法。

化佛指示,往妙香國去
常啼菩薩依照化佛所教,向東走去。走了許久,他忽然停下來不走了;因為他想起向東走到什麼地方?好遠的路?以及向什麼人求法呢?
常啼菩薩想到這裏,茫茫然的不禁仰天啼泣起來,一直哭泣了7天7夜(常啼名號之由來)。忽然有一尊化佛現身到他面前,用讚許和勉勵的口吻對他説:
‘善男子!過去諸佛如來行菩薩道時,精誠求法的精神,也是和你一樣的。來!我指引你求法之路;從此向東有一國名妙香,其國沒有國王,人民的精神領導者,就是善説般若的法湧菩薩。經常有無量諸天大眾前去聞法。大眾聞法以後,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善男子,你求法若渴思飲,趕快向東方妙香城去吧!’
常啼菩薩聆聽化佛指示,踴躍歡喜,當下忽然入了無量殊勝三昧,定中看見十方無量數諸佛如來,正為諸菩薩大眾宣説般若。常啼菩薩心生歡喜得未曾有。良久,方從三摩定中起來。於是,他馬上前往妙香城去謁見法湧菩薩。

發心賣身,魔王阻撓
常啼菩薩在路上急急忙忙的走着,忽然他又想到:兩手空空,身無一文錢財,拿什麼東西去供養法湧菩薩呢?他一邊走一邊想!最後決定賣身求值,得錢買物供養法湧菩薩。常啼菩薩走進一個大城市,身上插上賣身的標幟,街上行人稠密,他高聲喊道: ‘我要賣身,誰要買人?’‘我要賣身……’
常啼菩薩一邊走一邊叫喊,可是叫了許久,不但沒有人向他詢問,甚至連看他一眼的人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常啼菩薩發心要賣身供養法湧菩薩時,魔宮震動,魔王欲破壞常啼菩薩的賣身計劃,用魔術魔力,隱蔽常啼菩薩的聲音,因而,使人聽不到常啼菩薩叫‘我要賣身!’的聲音。

天帝試之,常啼刺血出髓
常啼菩薩由於賣身不售,沒精打采的站立街旁,涕淚悲泣的自責自怨道?‘我有什麼罪障?為了供養法湧菩薩,發願賣身,竟無一人來買!’説着,又淚如泉湧的哭起來了。常啼菩薩的哭聲,感動了三十三天的天主——帝釋。
帝釋欲試其求法是否真誠,便化身為婆羅門,來到常啼的面前問道?‘你這位青年,為何站在這裏哭泣?’
常啼告以賣身的原因及經過。婆羅門聽了以後説:‘我正欲祀天,須用人血、人髓、人心為供品,你能賣給我嗎?’
常啼聞聽,歡喜有了買主,即出利刃刺進自己左臂,又破骨出髓。血、髓都給婆羅門,又要剖腹取心時,忽然一位高貴的少女,阻止了他剖腹的行動。問他為何刺血出髓還要取心?他説因無錢供養法湧菩薩之故。

長者女發心,求法寶車成行
善根深厚的長者女聽了以後,歡喜合掌的説?‘大士苦行,惹為稀有,勿復自害。我家富有,所需供具——珍財、花香、瓔珞、車乘、衣服……盡當相與。’
這時,天帝釋恢復了原形,把常啼菩薩的身體也復原如故,並讚歎其求法之誠,願與協助,成就功德。帝釋説完,便隱身而去。
長者女歸告父母,他們原都是佛的家庭,所以便置辦供具,率領了500侍從,把家中所有珍寶,都裝載車上,恭請常啼菩薩坐在前面車上,浩浩蕩蕩的一齊向妙香城而去。

妙香城巍峨,般若台莊嚴
這一批500多人組成的求法團,在路上行行復行行,最後終於走到了目的地——妙香城。妙香城高廣莊嚴,七寶所成,周匝垣牆,樓觀欄楯,寶塹行樹,非常壯觀。他們進了妙香城,所見市景如畫;美妙鮮潔,人物織盛,安穩豐樂。
漸漸地,他們已遙遙望見法湧菩薩,正在七寶台師子座上,為無量百千大眾宣説妙法。常啼菩薩從車上下來,長者女等也隨着下車,各以上妙眾寶,捧持供具,向法湧菩薩的説法台走去。
前進見路旁有一座七寶大般若台,周圍垂真珠羅網,懸以寶鐸,風吹鈴響,其音微妙。寶台四角,懸四寶球,光耀四射,晝夜明亮。台上有一寶座,座上放置經函,盛着般若波羅蜜經。大眾見此莊嚴寶台,無不合掌恭敬讚歎不已。這時,帝釋天主也率領着無量天人,奏着美妙天樂而來,從空中向寶台上,散放天香妙花。常啼菩薩與長者女等,把所帶來的珍寶分成兩份;一份供養般若波羅蜜多,另一份持往供養法湧菩薩。

供養法湧,妙法雨天花
常啼菩薩與長者女等,一齊來到法湧菩薩的座前,各各獻上花香、寶幢、幡蓋、衣服、瓔珞、珍珠等供養。法湧菩薩運神通力,使諸供物,於虛空中,合成一座妙花台,上覆香蓋寶帳等,煞是壯觀。常啼菩薩與長者女等見了,歡喜踴躍,大家異口同聲的讚揚法湧菩薩説:‘今我大師,甚為稀有,為菩薩時,尚能如此,況得無上正等菩提?’
‘吾等願當來世,應正等覺,於大眾中,坐師子座,宣説般若,得勝神通,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常啼菩薩復曲躬合掌,啟請法湧菩薩道:
‘我先前所見十方諸佛,是從何而來?今往何所?令我了知,生生世世常見諸佛。’法湧菩薩説?‘善男子!一切如來所有法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諸法實性,亦非動靜,幻化所見;譬如有人於大熱天裏,遊於曠野山間,口渴思飲,忽見陽焰流動,以為是水,及至尋去,了不可得。一切眾生,愚痴無知,為熱所逼,從無所有中,妄生水想。’
法湧菩薩正説法時,忽然大地六種震動,一切魔王宮殿皆失威光:空中雨下種種花香,帝釋及四大天王,散下種種供養。會中有8000眾生,證得無生法忍,無數眾生,發無上正覺道心,得法眼淨。

願以身命供侍,法湧入定七年
常啼菩薩向法湧菩薩頂禮合掌恭敬的説:‘大師!從今天起,願以身命,奉屬大師,以充給使。’説了以後,就合掌站立一邊。長者女及諸眷屬,也合掌恭敬的對常啼菩薩説?‘我等從今,亦以身命奉屬供侍,以此善根,願當來世,恆常隨侍大士,親近諸佛。’這時,諸天同聲讚歎?‘善哉!善哉!諸菩薩法是應施捨一切所有,若能如此,毫不吝惜,恭敬供養,決定能聞,甚深般若,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法湧菩薩説法已久,下了師子座,走進宮中休息去了。常啼菩薩為了求法,聞法是不能隨着休息的,便不坐不卧的等候着法湧菩薩出來説法;但法湧菩薩進去後,便進人了禪定,這一定不是三天五天,整整有七年之久。
常啼菩薩在這七年中,不坐不卧,不思晝夜,不念睡眠,不思飲食,不怖寒熱。唯行唯立,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盼望法湧菩薩從定而起,宣説般若妙法。

惡魔破環阻擾,常啼刺血灑地
經過了七年的等待,一天,忽聞空中有聲音説:‘咄!善男子!再過七天,法湧菩薩當從定起,與汝等宣説妙法。’
常啼菩薩與長者女等五百謄屬,聞聽消息後,高興得熱淚狂流。他們馬上為法湧菩薩敷設法座,灑掃壇場,各人脱下身上清淨妙衣,敷於説法寶座上。又去找水來灑掃淨地時,奇怪得很,竟連一滴水也找不着了,500個水池皆空空如也,這真是出乎意外的奇事。
常啼菩薩念言:‘我應刺身出血灑地,勿令塵起。’
於是,便用利刃周身遍刺,出血灑地,長者女等也隨着常啼菩薩各各刺血灑地。他們這一偉大的舉動,又粉碎惡魔阻擾他們為法的詭計。天帝釋也趕來擁護他們,以神通力,變常啼菩薩等所流出來的血為旃檀香水,使所灑之地,繞座四溢奇香。天主帝釋走來向轉啼菩薩恭敬讚揚的説:‘大士!精勤勇猛,不可思議,愛重求法,淨修梵行,定得菩提!’

宣説般若,獲證三昧
法湧菩薩從三昧定中安祥而起,有無量百千眷屬圍繞着從內宮出來,升上七寶師子座。常啼菩薩率領眷屬們,持着香花等供養禮拜以後,退坐一面。
法湧菩薩開始宣説般若菠羅蜜多:
  一切法平等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平等。
  一切法無念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念。
  一切法無生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生。
  一切法無滅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滅。
常啼菩薩在聞法以後,不離本座,即證到諸法不可思議三昧,當時就親自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此後隨所生處可以恆見諸佛,及常生諸佛淨妙國土。
長者女等隨常啼菩薩聞法以後,得法眼淨,皆獲證道果。”

世尊説完了這一故事,感動了與會大眾,皆發起無上菩提心來,一心精勤的修學般若。 須菩提尊者與般若會上無量諸天、人非人等,聞法以後,皆大歡喜,合掌恭敬,作禮而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八因三緣

八因三緣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報,三異熟因緣。 思別 業果 一 . 壽量圓滿 二 . 形色圓滿 三 . 族性圓滿 四 . 自在圓滿 五 . 信言圓滿 六 . 大勢名稱 七 . 丈夫性者 八 .  大力具足 (住樂趣) (身) (生) (財位僚屬) (世間量則) (彼所有名稱) (一切功德之器) (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 異熟 功德 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形量端嚴。 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謂成就男根 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 異熟 果報 依自他利,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 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 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於大眾都無所畏。 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異熟因緣 八因 1. 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 2. 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長壽)。 3. 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杖等害眾生(無病)。 1. 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 2. 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姤果。 1. 謂摧伏慢心 2. 於尊長等,勤禮拜等。 3. 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1. 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 2. 設未來乞,亦行利益。 3. 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1. 謂發宏願。 2. 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與七支供

七支供 普賢行願品偈頌 別名 十大願王 三項 修行要點 第一支 禮敬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三門總禮 第一願 禮敬諸佛 順緣 積聚 資糧 以清淨心敬禮,清淨心應為無上善法欲即願自他成佛之心。應知即是禮敬皈依自性佛。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身敬禮 三 門 別 禮 把自相續觀想成普賢菩薩,自相續具備普賢菩薩的威神之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意敬禮 發勝解:任何一個最小的微塵當中,有微塵數的佛剎,一一佛有微塵數的菩薩等等圍繞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語敬禮 第二願 稱贊如來 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贊之 第二支 供養支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有上供 第三願 廣修供養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無上供 勝解、深信諸佛神力,以諸佛神力供養,供三千大千世界,供曼陀羅(指壇城、佛淨土)。 第三支 忏悔支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第四願 忏悔業障 除違緣 淨治 罪障 明確佛法中善惡的標准(此善惡標准與世俗的標准相差甚遠,應為自利、利他,利者即願自他成佛),然後對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均應忏悔。應“至心”悔除,至心者,必定要先深信業果,即充分認識作惡的嚴重後果、作善的殊勝利益,才談得上至心。然後一定要擋住一切惡,不再作惡。 第四支 隨喜支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第五願 隨喜功德 順緣 積聚 資糧 修自、他隨喜,於自所作善亦隨喜 第五支 請轉法輪支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第六願 請轉法輪 不僅是請聖者轉法輪,而且要勸請自己轉法輪,用轉法輪來清淨自相續、催破煩惱 第六支 請佛住世支 ...

十二因緣流轉圖說明-日常法師

這張圖你們可以仔細的看一下。這個概念你們要把他認識得很清楚。這張圖一共分成好幾圈,最裡邊一個小圈,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然後呢外面一個閻羅王抱著它,就這樣。那麼在這個最裡邊的核心當中他有三樣東西,哪三樣東西?這個一條豬,一條蛇,然後呢一隻雞,這個雞不一定雞啦,就是飛禽家禽之類。現在這張圖上面這個一共分成功三圈,他最裡邊一圈,一條豬,然後呢這個一條蛇,一隻一個家禽,大家嘴巴咬著那前面的尾巴,他前面咬著它。這個三樣東西表示什麼呢? 這個是生死的核心,換句話說我們整個流轉生死凡夫的核心,這核心是什麼?貪、瞋、痴。 豬代表痴,痴就是對實際上的真實狀態不知道,那個豬就是代表著愚蠢,第一個它是個畜生。那麼為什麼畜生他三樣東西都是畜生用這個來代表呢?因為蛇特別的行相是瞋相特別厲害,他瞋而又能夠傷人的話,那就毒蛇,專門傷人的。有些雖然有那個瞋相,但是不大會傷人,那個是普通的無毒蛇,看起來,這個很可怕的樣子, 但是呢他實際上的傷人的行為、傷人的心理不強,那就是感得的,但是一定瞋,感得的毒蛇。禽呢?這個淫比較強,反正一般的這個禽類,不管是外面的飛禽、家禽等等這個淫欲之念特強。那麼總共的就是癡,痴是無明。可是那個豬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觀察當中,痴相特別重。豬好歡喜洗澡的,他歡喜水,但是呢他不管是髒水、清淨水他弄不清楚,反正有水他又去,嘰哩匡噹就這樣來,不知飢飽,不知髒垢,就這樣的一副樣子,所以貪瞋痴三樣東西,輾轉循環引生,這個生死的核心。   由於這個生死的核心,所以然後呢再輪轉生死,這個輪轉生死的過程當中,這個叫中陰,這個中間,所以裡邊那個小圈圈是中陰,那個中陰你們看,這個兩個半邊,一個半邊暗暗的,一個半邊是光亮的,暗暗的那個半邊那些人都是頭向下的,光亮的那個半邊頭向上的,我們在講四諦當中大家有沒有記得,還記得不記得?說這個善趣的中陰身是光亮的,然後呢是向上的,惡趣的中陰身如黑羺光、如黯黑夜,然後頭向下的,就是這個。那麼然後那個中陰,再下面就輪轉在這個六道當中。那個六道當中最上面的一個就是天趣,那個天趣,天的旁邊是修羅,因為這個天跟修羅互相為鄰,所以這個上面,有的地方畫六趣,有的是畫五趣,那麼再下面就是人道,是天、人,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畜生道,他畜生道的真正自己安住的地方是主要的是以大海為主,然後其餘的是跟人間是雜處的,這個畜生道。然後呢那個地方就是餓鬼,...